训练舱的金属门在沈逸身后无声闭合,舱内光线由启动时的冷蓝转为稳定的灰白。他没有立刻接入模拟系统,而是将战术板上的指令重新排列,把“夜莺之诱”的三个阶段拆解成十二个时间节点,逐一标注技能释放优先级。
林悦和张昊的训练舱同步亮起,通讯频道自动接通。
“开始第一轮合练。”沈逸的声音没有起伏,数据流已在视野中展开,“目标:完整执行蛰伏期行为准则,误差不得超过0.5秒。”
虚拟战场加载完毕,地图还原为雷霆战斧惯用的主战场——断崖峡谷。沈逸操控夜莺缓步进入下路,法杖尖端压低,仅用基础技能清兵。林悦控制的辅助角色蹲伏在草丛边缘,手指悬在技能键位上方,迟迟未动。
“别动。”沈逸在私频提醒,“你提前半秒释放护盾,就会暴露我们在防突袭。”
“可你刚才被消耗了三分之一血量。”林悦声音微紧。
“就是要让他们看到我受伤。”沈逸调整走位,让夜莺在兵线边缘来回移动,刻意拉长攻击间隔,“现在我不是输出核心,是诱饵。越像弱者,他们越会上钩。”
张昊在上路压线,打野角色隐匿于河道阴影。他盯着计时器,肌肉不自觉绷紧。第七分钟前不得使用大招的限制,像一道铁链锁住他的进攻本能。
第一波兵线交接,对方打野果然绕后。沈逸没有后撤,反而向前两步,法杖轻点地面,释放一次虚假的大招前摇。敌方刺客立刻提速突进,却在半途收住脚步——辅助并未跟进。
“他怀疑了。”林悦低声道。
“正常。”沈逸关闭前摇动作,夜莺转身撤离,“一次假动作不足以触发他的尊严机制,得叠加压力。”
第二轮推演重启。这一次,沈逸在中路清兵后故意卡住走位,让对方射手多打两发普攻。夜莺血条再降,镜头微微晃动,模拟出操作者慌乱的状态。林悦咬唇,手指几次想按下支援技能,又被她强行忍住。
“很好。”沈逸在系统内标记这一帧,“这种犹豫就是我们想要的反应。你们必须学会区分‘该救’和‘该放’。”
张昊突然开口:“如果他真切进来了,我能不能提前动?”
“不能。”沈逸调出模拟空间的推演结果,“过去十二场,陈宇在确认击杀目标前,会先用语音嘲讽。那是他决策链的最后一环。我们等的就是那句话出口后的0.8秒空档。”
他将三组推演数据并列投射:第一组,张昊提前突进,被敌方中单反控,团战崩盘;第二组,林悦过早释放护盾,暴露己方预判,对手立刻撤退;第三组,全员静止等待,直到夜莺被击退瞬间,张昊才从侧翼杀出,完成三杀。
“胜率差23%。”沈逸指着数据,“不是操作差距,是节奏差。”
第三次合练开始。沈逸将“隐藏身份加持”模块调至监测模式,实时显示对手攻击欲望的变化曲线。当夜莺连续两次被压制,曲线陡然上扬——敌方刺客的攻击频率提升41%,走位更加激进。
“来了。”沈逸低声说。
夜莺退至塔下,法杖抬起,再次做出大招施法前摇。这一次,敌方打野没有迟疑,直接突进。陈宇的语音同步响起:“女法师还敢装输出?”
系统提示:【尊严触发机制已激活】
沈逸立刻切断前摇,夜莺向后翻滚,仅剩一丝血皮。张昊的技能冷却刚转完,正要出击,却被沈逸按住手腕。
“再等0.3秒。”他说。
就是这0.3秒,敌方辅助为抢伤害脱离阵型,中单向前一步补控。阴影覆盖进入第五秒,阵型出现裂隙。
“断拍。”沈逸下令。
张昊突进,林悦同步释放控制技,夜莺反手打出一套连招。模拟结果显示:敌方三人被锁死,团灭,推塔成功。
“还是慢。”沈逸回放最后一帧,“张昊的突进早了0.2秒,林悦的控制晚了0.1秒。合起来就是0.3秒脱节。在真实比赛中,足够他们反打。”
林悦低头看自己的操作记录,“我……是看到夜莺血量太低,下意识就想保。”
“这就是问题。”沈逸调出“潜力挖掘预警”的历史数据,“陈宇的非理性行为,往往出现在被沉默或嘲讽之后。如果我们因为心软提前救援,反而会让他察觉我们在设局。”
他停顿片刻,启动系统深层推演。百万次模拟中,有37%的失败案例源于己方反应过度。沈逸将这些数据重构,生成一组新的行为规范。
“从现在起,蛰伏期增加一条铁律:无论夜莺处于何种状态,除非听到‘引弦’指令,否则任何人不得使用关键技能。”
张昊皱眉:“万一你被秒了呢?”
“那就认输。”沈逸声音平静,“这个战术的前提,是我能活到第七分钟。如果我连这点都做不到,后续所有计划都没有意义。”
第四轮演练开始。这一次,沈逸彻底放权,让系统记录队员的本能反应。夜莺在野区被围剿,血量暴跌至10%,林悦的手指再次悬停,最终没有释放护盾。张昊死死盯着屏幕,直到“引弦”指令传来,才按下技能。
团战爆发,反打成功。
沈逸调出最终数据:技能同步误差从1.2秒压缩至0.4秒,胜率从58%提升至73.6%。
“还不够。”他说,“73.6%的胜率,意味着每三场就有一次失败。我们需要的是压倒性优势。”
他将“诱饵技能包”正式纳入战术主轴,设定夜莺在第六分四十秒释放一次完整的虚假大招动画——不中断,不取消,逼真到足以让任何对手相信这是真正的开团信号。
“他们会冲过来。”沈逸在战术板上划下最后一笔,“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等他们冲过头。”
林悦看着新生成的流程图,忽然问:“如果他们不上当呢?我们浪费了六分钟发育。”
沈逸调出最坏情况推演:即便对手全程按兵不动,我方经济落后8.7%,但视野控制反超12%,且全员技能处于完整状态,可在第八分钟主动发起压制。
“我们不是在赌他们上当。”他说,“我们是在确保,无论他们怎么选,主动权都在我们手里。”
战术板上的“夜莺之诱”终于成型,三阶段清晰划分,每个节点都标注了退出机制与应急方案。沈逸关闭投影,训练舱内的光线随之调暗。
“再练三轮。”他说,“直到你们不用看计时器,也能踩准那个点。”
林悦和张昊的训练舱同步亮起,通讯频道自动接通。
“开始第一轮合练。”沈逸的声音没有起伏,数据流已在视野中展开,“目标:完整执行蛰伏期行为准则,误差不得超过0.5秒。”
虚拟战场加载完毕,地图还原为雷霆战斧惯用的主战场——断崖峡谷。沈逸操控夜莺缓步进入下路,法杖尖端压低,仅用基础技能清兵。林悦控制的辅助角色蹲伏在草丛边缘,手指悬在技能键位上方,迟迟未动。
“别动。”沈逸在私频提醒,“你提前半秒释放护盾,就会暴露我们在防突袭。”
“可你刚才被消耗了三分之一血量。”林悦声音微紧。
“就是要让他们看到我受伤。”沈逸调整走位,让夜莺在兵线边缘来回移动,刻意拉长攻击间隔,“现在我不是输出核心,是诱饵。越像弱者,他们越会上钩。”
张昊在上路压线,打野角色隐匿于河道阴影。他盯着计时器,肌肉不自觉绷紧。第七分钟前不得使用大招的限制,像一道铁链锁住他的进攻本能。
第一波兵线交接,对方打野果然绕后。沈逸没有后撤,反而向前两步,法杖轻点地面,释放一次虚假的大招前摇。敌方刺客立刻提速突进,却在半途收住脚步——辅助并未跟进。
“他怀疑了。”林悦低声道。
“正常。”沈逸关闭前摇动作,夜莺转身撤离,“一次假动作不足以触发他的尊严机制,得叠加压力。”
第二轮推演重启。这一次,沈逸在中路清兵后故意卡住走位,让对方射手多打两发普攻。夜莺血条再降,镜头微微晃动,模拟出操作者慌乱的状态。林悦咬唇,手指几次想按下支援技能,又被她强行忍住。
“很好。”沈逸在系统内标记这一帧,“这种犹豫就是我们想要的反应。你们必须学会区分‘该救’和‘该放’。”
张昊突然开口:“如果他真切进来了,我能不能提前动?”
“不能。”沈逸调出模拟空间的推演结果,“过去十二场,陈宇在确认击杀目标前,会先用语音嘲讽。那是他决策链的最后一环。我们等的就是那句话出口后的0.8秒空档。”
他将三组推演数据并列投射:第一组,张昊提前突进,被敌方中单反控,团战崩盘;第二组,林悦过早释放护盾,暴露己方预判,对手立刻撤退;第三组,全员静止等待,直到夜莺被击退瞬间,张昊才从侧翼杀出,完成三杀。
“胜率差23%。”沈逸指着数据,“不是操作差距,是节奏差。”
第三次合练开始。沈逸将“隐藏身份加持”模块调至监测模式,实时显示对手攻击欲望的变化曲线。当夜莺连续两次被压制,曲线陡然上扬——敌方刺客的攻击频率提升41%,走位更加激进。
“来了。”沈逸低声说。
夜莺退至塔下,法杖抬起,再次做出大招施法前摇。这一次,敌方打野没有迟疑,直接突进。陈宇的语音同步响起:“女法师还敢装输出?”
系统提示:【尊严触发机制已激活】
沈逸立刻切断前摇,夜莺向后翻滚,仅剩一丝血皮。张昊的技能冷却刚转完,正要出击,却被沈逸按住手腕。
“再等0.3秒。”他说。
就是这0.3秒,敌方辅助为抢伤害脱离阵型,中单向前一步补控。阴影覆盖进入第五秒,阵型出现裂隙。
“断拍。”沈逸下令。
张昊突进,林悦同步释放控制技,夜莺反手打出一套连招。模拟结果显示:敌方三人被锁死,团灭,推塔成功。
“还是慢。”沈逸回放最后一帧,“张昊的突进早了0.2秒,林悦的控制晚了0.1秒。合起来就是0.3秒脱节。在真实比赛中,足够他们反打。”
林悦低头看自己的操作记录,“我……是看到夜莺血量太低,下意识就想保。”
“这就是问题。”沈逸调出“潜力挖掘预警”的历史数据,“陈宇的非理性行为,往往出现在被沉默或嘲讽之后。如果我们因为心软提前救援,反而会让他察觉我们在设局。”
他停顿片刻,启动系统深层推演。百万次模拟中,有37%的失败案例源于己方反应过度。沈逸将这些数据重构,生成一组新的行为规范。
“从现在起,蛰伏期增加一条铁律:无论夜莺处于何种状态,除非听到‘引弦’指令,否则任何人不得使用关键技能。”
张昊皱眉:“万一你被秒了呢?”
“那就认输。”沈逸声音平静,“这个战术的前提,是我能活到第七分钟。如果我连这点都做不到,后续所有计划都没有意义。”
第四轮演练开始。这一次,沈逸彻底放权,让系统记录队员的本能反应。夜莺在野区被围剿,血量暴跌至10%,林悦的手指再次悬停,最终没有释放护盾。张昊死死盯着屏幕,直到“引弦”指令传来,才按下技能。
团战爆发,反打成功。
沈逸调出最终数据:技能同步误差从1.2秒压缩至0.4秒,胜率从58%提升至73.6%。
“还不够。”他说,“73.6%的胜率,意味着每三场就有一次失败。我们需要的是压倒性优势。”
他将“诱饵技能包”正式纳入战术主轴,设定夜莺在第六分四十秒释放一次完整的虚假大招动画——不中断,不取消,逼真到足以让任何对手相信这是真正的开团信号。
“他们会冲过来。”沈逸在战术板上划下最后一笔,“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等他们冲过头。”
林悦看着新生成的流程图,忽然问:“如果他们不上当呢?我们浪费了六分钟发育。”
沈逸调出最坏情况推演:即便对手全程按兵不动,我方经济落后8.7%,但视野控制反超12%,且全员技能处于完整状态,可在第八分钟主动发起压制。
“我们不是在赌他们上当。”他说,“我们是在确保,无论他们怎么选,主动权都在我们手里。”
战术板上的“夜莺之诱”终于成型,三阶段清晰划分,每个节点都标注了退出机制与应急方案。沈逸关闭投影,训练舱内的光线随之调暗。
“再练三轮。”他说,“直到你们不用看计时器,也能踩准那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