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又多了一项发财的门路-《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

  院试榜单头名,竟是赵麟。

  这让府案首、以及各县的县案首,一个个心中憋着一股气。

  文曲星虽名声高,但在县试、府试中的成绩,却并非头名。

  科考考的终究是八股文。

  而学习八股文,甚为枯燥,唯有心性沉稳,耐得住寂寞之人,才能写出好文章。

  文曲星赵麟生性轻浮,八股文一般,这一点从他上半年的县试、府试中的成绩排名可以看出来。

  这短短的数月时间,他就能成为院试正试的头名?

  这当然让不少人心中产生了质疑。

  要知道八股文,可不像诗词之道,只靠过人的天赋就能作出千古佳作。

  八股更多的是经验的积累,技巧的磨炼,岁月的沉淀。

  这也是为何赵麟获得院试头名,许多人心中不服的原因。

  在他们看来,定是因为他名望太高,阅卷官们无形中会受影响,从而过分的拔高了他的成绩。

  好在根据科考传统,甲等的试卷,是要公开展示的。

  其中,就包括赵麟这个头名。

  不少的童生,已达成了口头约定,那就是若他的文章有问题,那么他们这些童生,将联合罢考,以抵制不公。

  作为当事人的赵麟,却不知其他童生的串联密谋。

  当然,就算知道他也不在意。

  此时的他,正悠闲的品着茶,看着外面熙熙攘攘,黑压压的人群。

  不少的童生,已看完了榜单。

  上榜者,高呼雀跃,与身边人击掌相庆。

  落榜者,神色凄凉,如行尸走肉一般,低垂着头,落寞离开。

  这就是科考的放榜现状,每年都会一遍又一遍的上演着。

  赵麟看着窗外,发现贡院里,又走出了一批人。

  这批人,手持誊抄的优秀试卷,张贴在周围各处。

  当那些试卷张贴完毕后,不少人童生都一拥而上,试图从那些优秀试卷中找出缺陷、漏洞。

  这就是人性。

  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虚心欣赏、学习那些优秀试卷。

  “三公子,大石、云哥儿他们回来了。”

  展白看着窗外,突然笑道。

  他从王大石二人那欢天喜地的神色中,已看出了院试的结果。

  其实,这两天他们三人甚为忐忑、紧张。

  特别是听说三公子在贡院遭到了接连的刁难后,更是担心不已,生怕他落第了。

  现在看来,三公子内心十分强大,那些刁难似乎对他影响不大。

  “哈哈,三叔,中了头名。”

  “对,头名,麟弟。”

  二人进入茶楼后,就大喊大叫着开始报喜了。

  茶馆内不少人听到后,皆是一愣。

  “头名?莫不是文曲星就在这茶楼之上?”

  “应该是,我看到一个头戴毡帽的人,应该就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白眉剑侠展白。”

  众人回过神后,都悄悄地尾随着上了楼。

  对于大部分汴州人来说,他们也许听过文曲星的名号,可却很少见过此人。

  如今,有如此的大好机会,这些人当然不想错过。

  二楼,靠窗品茶的赵麟,听到二人的大喊大叫后,就知道要遭了。

  对于考试结果,他倒没有太大的意外。

  大叔可是大宗师,自己的文章那么好,他怎么会黜落自己?

  不过,点了自己头名,这倒是一个意外之喜。

  “大喊大叫什么,这只是正试榜单,明天还有复试呢。”

  赵麟看着满头大汗的二人,笑着给他们每人倒了一杯茶水。

  王大石、张云可不会品茶,端起那瓷碗,一饮而尽,而后便兴奋道。

  “麟弟,我可是听说了,正试头名的人,在复试中不会黜落的。”

  “是啊,三叔,如此说来,过了明天你就是秀才公了。”

  还未等赵麟回答,一群人就涌了上来。

  为首之人,正是茶馆的东家。

  此人长相精明,神色和善,一脸笑意。

  “赵公子,我是这茶楼的东家任东安,想请您为这茶楼写一幅字。”

  一起跟随来的客人,起哄笑道。

  “任东家,咱们文曲星的字可是很值钱的,润笔费可准备好了吗?”

  “对啊,前天漱芳斋文曲星的那几幅字,挂一百两的高价,都被人买走了。”

  “哈哈,任东家不差钱。赵公子,你别和他客气。”

  那茶楼的东家,脾气相当的好,哪怕这么多人起哄,他依旧是笑容满面。

  “润笔费随便赵公子开。不但如此,我这茶楼还永久为赵公子免费。”

  众围观者一听,顿时伸出大拇指纷纷夸赞这位任东家的豪气。

  茶馆、酒楼索要文人雅士的墨宝,自古传统的雅事。

  润笔费?

  如此雅事,不谈阿堵之物。

  其实,留下一幅墨宝,与茶楼算是双向成就。

  特别是这个贡院附近的“晴雅居”。

  每逢府试、院试、乡试,这座茶楼都会爆满。

  就算是平时,贡院、学政院、府学的清流官员,也会来此闲聚。

  在此留下一幅墨宝,绝对是扬名的好方式。

  当然,前提是字要好,否则只会贻笑大方。

  “笔来。”

  赵麟豪气顿生,爽快答应道。

  早在一旁等待的两个小二,慌忙整理出了一张桌子,铺设笔墨纸砚。

  那位茶馆的任东家,还亲自研磨。

  赵麟的书法,已达到了登堂入室的水准,何等的自信。

  只见他撸起袖子,唰唰几笔。

  写了一首大宗师林世海最近的新作《劝学诗》。

  围观的众人、茶馆的老板见此,心中一阵遗憾。

  还以为文曲星要来一首千古佳作呢。

  谁知,竟是大宗师的一首诗。

  不过,他们很快就释然了。

  因为文曲星的字,实在太令人赏心悦目了。

  今日能亲眼目睹其书法,已经是一件令人快慰的事了。

  怎么还能再奢望其作一首千古佳作呢?

  “好字,好字。”

  茶馆的那位任东家,本身就喜欢字画,此时见到一幅登堂入室的作品,当然是欢喜称赞。

  “诗好,字也好。如此相得益彰的佳作,我定要挂在最显眼处,让每个出入茶楼的学子,都能一眼看到。”

  围观的众人一怔,顿时恍然,文曲星这一记马屁真高。

  只此一招,就化解了与大宗师的恩怨。

  大宗师宽宏大量,点了他头名。

  文曲星报之以李,书写大宗师的《劝学诗》,挂在贡院茶楼,为之扬名。

  相信用不了多久,大宗师就会得知今日之事。

  高,实在太高了。

  当然,茶楼的任东家也是位人精。

  只此一招,就收获了文曲星的好感。

  与此同时,贡院外,已经沸腾了。

  沸腾的原因,不是因为文曲星被大宗师点了头名。

  而是因为文曲星赵麟的文章。

  是的,他那篇文章实在太令人震撼了。

  仅仅只是破题,就直接令人折服了,更遑论通篇文章了。

  那些本来还不服气的童生,此时此刻一个个呆若木鸡,不敢置信的样子。

  难道这就是文曲星的实力吗?

  县试,八股文章一般。

  府试,八股文章上乘。

  院试,八股文章令人仰望。

  这中间,才仅仅过了几个月的时间,其八股文的水准,一日千里,达到了所有童生难以企及的地步了。

  刚才还准备串联的那些童生,更是懵了。

  这……等文章,别说放在院试了,就算在乡试中,恐怕都能拨得头筹吧?

  输的不冤。

  那些县案首们,府案首的心境却是崩坏了。

  与此人同一届科考,真的是倒霉啊。

  不少童生震惊、感叹的时候,已经有聪明的士子已经开始抄录了。

  为什么要抄录?

  一是学习他的文章;二是能够珍藏。

  如此八股佳作,是可以传给后世的。

  赵麟刚出茶楼,就又被人堵住了。

  来人的身份,让人甚为惊诧。

  “中原书坊?大周三大书坊之一?”

  “是的,赵公子。”中年文士自我介绍了一番后,便直接开门见山道:“我此次前来,是想与您商谈合作事宜的。”

  “出书?”

  赵麟不知为何,突然想到了一个发财的门路。

  不过,却被他直接给否决了。

  当前,科考前途最为重要,他现在又不缺钱,不缺名。

  在如今这个朝代,写话本,小说的文人,名声不是太好。

  除非,是出诗集。

  这倒是一件高雅的事,也是一桩赚钱的门路。

  不过,太惊世骇俗了。

  整本都是千古佳作,想想都觉得刺激。

  还是暂时低调点吧,实力暂时不允许高调。

  在他胡思乱想时,那中原书坊的中年文人忙解释道:“不,不是出书。我们书坊,想买下您院试、乡试时的所有文章。”

  这下,赵麟明白了。

  此人想要买下自己科考的文章,与其他优秀士子的文章,一起编撰成册,而后销售。

  整个大周,三个地方的文化底蕴最厚。

  一,江南。

  二,京城。

  三,中原。

  可以说,大部分的进士,都是出自这三地。

  其他几个地区,寥寥无几。

  这三地,因为文化底蕴厚重,也就各支撑起了一个书坊。

  中原书坊,大周三大书坊之一,就坐落在汴州。

  通俗来讲,此次他们是来购买自己文章“版权”的。

  就像是前世的满分高考作文吧。

  当然,比那些价值更高,影响也更为深远,赚的当然也更多。

  “你们愿意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