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坚决不做官场掮客-《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

  一见赵麟进来,李茂立刻放下茶盏,脸上堆起极为热情甚至带着几分讨好的笑容。

  只见其站起身,连忙走了出来。

  “哎呀呀!赵案首!冒昧来访,叨扰叨扰!实在是有公务在身,不得不行啊!”

  他声音洪亮,透着一股子官场特有的亲热劲儿。

  那王书办也连忙起身,恭敬行礼:“见过赵案首。”

  事实上,别说一般的秀才,就算是一般的举人,他们二人当然不会如此的卑躬屈膝。

  不说旁人,李典史自己都是举人出身。

  怎么可能会对一个秀才如此?

  哪怕对方是一个院试案首,也不会。

  可赵麟却非一般的秀才,他不止有案首的功名,还是中原第一才子,书画双绝。

  更重要的是,他的老师是中原七府的大宗师,还是中原首富的女婿,府尊大人的座上宾。

  更是魏王的至交好友。

  这些光环加身,别说他一个典史,君不见前几日就连县尊大人都亲自相迎相送吗?

  所以,哪怕对方还没官身,他也不敢怠慢。

  “李大人,王典吏,二位大驾光临敝村,使之蓬荜生辉。快请坐。”

  赵麟从容还礼,语气不卑不亢,在主位坐下。

  双方寒暄过后,他就装作不知情道:“不知二位大人深夜至此,有何公务?”

  李茂捻了捻胡须,笑容可掬:“赵案首言重了。公务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他朝王书办使了个眼色。

  王书办立刻会意,上前一步,展开手中的文书簿册,清了清嗓子,用一种公事公办的腔调朗声道。

  “兹有本县赵家村村民赵庆,素行端正,堪为乡里表率。经县衙吏房核查,里老举荐,现特委任其为赵家村新任保正!此乃任命文书,即刻生效!”

  他念完,将文书恭敬地递给赵麟过目。

  一旁半坐的赵五爷、赵庆父子,差点激动跳起来。

  保正一职,终于轮到我家了。

  不过,看到麟哥儿都如此淡定,他们瞬间感到有些惭愧脸红。

  赵麟扫了一眼,果然是任命赵五爷儿子赵庆为保正的文书,盖着县衙的大红官印。

  他心中了然,一个小小的村保正任命,何须典史和吏房典吏亲自跑一趟?

  他面上不动声色,将文书递还,微笑道。

  “原来是此事。我庆叔为人勤勉,出任保正,也是乡里之福。有劳二位大人辛苦跑这一趟了。”

  “哈哈,职责所在,职责所在!”

  李茂打着哈哈,话锋一转,那笑容里的热络更浓了几分。

  “赵案首如今可是咱们全县的骄傲啊!院试案首,中原第一才子!这名声都传到江南去了!!”

  他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些声音,显得更加亲近。

  “赵案首在汴州大放异彩,日后必定鹏程万里,青云直上!咱们县里能出案首这样的人物,真是天大的福气!”

  这才是真正的来意!借着宣布一个微不足道的保正任命,实则是来提前烧他赵麟这口注定要热的灶!

  官场的人情世故,向来如此现实。

  赵麟心中雪亮,面上依旧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

  “大人言重了。赵麟能有今日,离不开家乡水土养育之恩。日后若有所成,自当回报桑梓。”

  “好!好!赵案首果然情深义重!”

  李茂抚掌大笑,显然对赵麟的态度非常满意。

  他又寒暄了几句,不着痕迹地打探了一下赵麟在汴州的“贵人”情况。

  很显然,他此次来是有事央求的。

  当然,想攀附魏王朱麒这棵参天巨树,他是不敢奢望。

  他来此问的最多,也就是府尊大人了。

  同时,又絮絮叨叨说自己已经在典史任上,干了八年之久了。

  每次府衙考核,都是中上云云。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想认识一下府尊蒲存义。

  不用说,定是想走动一下,看是否能弄个县令当当。

  赵麟哪里敢保证什么?

  要知道他现在还是白身,可不想当什么官场掮客,那可是有辱自己声名的。

  不过,却也没有直接拒绝。

  无论怎样,人家不畏严寒,路途艰难,奔波百余里拜会自己。

  不说其他,就凭这份心意,就实属难得了。

  最终,赵麟还是答应他到时介绍他与府尊蒲存义认识一下。

  听到他的答复,李茂激动不已,站起身又是一番感激涕零。

  见到对方端起茶水,李茂便很识趣地告辞。

  “公务已毕,老哥我就不多打扰老弟与家人团聚了。等您回到汴州,我再去拜会。”

  “好说,好说,二位大人慢走。”赵麟与赵五爷、赵庆起身相送。

  李茂走到门口,像是才想起什么,对随从招了招手。一个下人立刻捧上一个用红绸布盖着的托盘。

  “瞧我这记性!”

  他笑着揭开红绸,露出一座小巧玲珑、雕刻精美的琉璃山水摆件,在灯光下流光溢彩,一看便知价值不菲。

  “这是老哥我的一点小小心意,预祝老弟乡试再登魁首,还请务必笑纳!”

  赵麟目光在那琉璃摆件上一顿。

  这礼,可不轻。

  他心念电转,知道这礼若不收,反而显得不近人情,甚至可能得罪县衙。

  他拱手道:“李大人太客气了。如此厚礼,赵麟愧不敢当。”

  “哎!当得起!当得起!”

  李茂不由分说地将托盘塞到一旁赵庆手里:“一点心意,老弟莫要推辞!告辞!告辞!”

  说罢,带着王书办和衙役,心满意足地走了。

  赵庆捧着那沉甸甸、亮闪闪的琉璃摆件,有些不知所措地看向赵麟。

  赵麟看着消失的一行人,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了然的弧度。

  这官场的人情冷暖,来得比想象中更快。

  他这才是秀才,就接二连三收到县里官员的不少东西。

  而且,不收还不行。

  赵麟一直以来,虽然秉持、坚守着初心,可他也知道有些规则,是千余年形成的一些潜规则。

  哪怕是后世二十一世纪,依旧是不能打破的。

  他若想好好为国,为民做事,那么就不能跳脱出这些规则。

  再者,也不是什么人的礼物他都收的。

  至少能入他的眼的。

  就如这个李茂,他们祁县治安一向良好,作为典史的他实在是功不可没。

  算得上基层一个不错的官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