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风起云涌,波澜诡谲-《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

  《大周大事记》这本大部头书,可以说是朝廷官府每个官员必读之物。

  而且,要求每个官员,都要对书上所述之事,耳熟能详。

  每有新皇登基,此书都要重新修订,把上一任皇帝所发生的大事记,添加上去。

  赵麟也是刚看完这本厚厚的书籍。

  谁曾想,林大叔竟真的从这部书中提出了一个问题。

  好在他记忆力过人,虽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却能完完全全地复述下来。

  可惜,大宗师大叔的问题,更为深刻,竟让他把永康皇帝治理黄河一事,发表一番个人的看法。

  赵麟是何等的机敏之人,沉思了片刻,便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关于黄河的治理,他前世时,还是读过几本书的。

  都是历朝历代,关于治理黄河之事。

  虽说研究的不算太透彻,但纸上谈兵一番,还是能做到的。

  林世海本想用此问题,打击下这小子的狂傲,让他以后行事能够谦逊一下。

  所以,便故意挑选了非常专业,又偏门的问题。

  按照他的想法,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定是急得抓耳挠腮,羞愧难耐。

  谁曾想这小子,竟面不改色,心不跳,还真就对永康皇帝《治理黄河二十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更令林世海感到可怖的是,这小子的见解,极为的深刻,又极具前瞻性。

  要知道他的好友栗冰,就是工部侍郎,最为擅长的就是水利的治理。

  前日,他这个好友来信说,钦天监根据天象推测,来年中原之地可能有大灾发生。

  最有可能就是洪涝灾害。

  此事虽不在林世海职责范围内,可栗冰还是告知了他,谁让他是中原七府的三品大员呢。

  在信中,好友栗冰说他会向皇帝请求,来考察中原黄河河道等问题。

  这也是为何林世海,这两日突然忙的脚不沾地起来的原因。

  此事虽不在他的职责范围,可他终是忧国忧民之人。

  这两日,他又是联系布政使、又是会见河道官员……

  他向赵麟提出黄河治理这个问题,也是他两天所心忧的问题。

  谁曾想,眼前这小子的回答,却令他瞠目结舌,震惊当场。

  他林世海虽对黄河治理不甚了解,但作为一个博学之人,黄河治理的一些基础问题,还是懂得的。

  可没想到的是,这小子竟在这方面,比自己懂的还多。

  甚至,这小子所提出治理黄河措施都是十分的专业,他的好友栗冰也曾设想过这些措施。

  “哈哈,天佑中原,天佑我大周啊。”

  此时,林世海看向赵麟的眼神,更为的喜爱,更为激动。

  这小子不但是天才,还是一个真正的奇才。

  上天降下此子,简直是大周王朝之福。

  “大叔,我可算过关了?”

  赵麟笑问道。

  林世海毫不掩饰自己的满意:“不错,很不错。对了,给你个布置个任务,等你有闲了,把你刚才所发表的阔论,给写下来。”

  “好。”赵麟无奈一笑,这可是个不小的任务。

  刚才自己可是说了不少治理黄河的措施、方策。

  随后,林世海把他带到了会客间,让小丫鬟倒上茶后,便让她离开了。

  “坐吧,今日找你,有两件重要的事,要找你帮忙。”

  赵麟大大方方地坐下后,抿了一口茶水,疑惑道:“大叔,我只是一个小小的秀才,能帮上什么忙?”

  林世海淡淡一笑:“别以为你不说,我就不知道。昨天,李家惹下泼天大祸,你是不是在场?”

  赵麟点头一笑,没有否认。

  昨日这件大事,他却是亲眼目睹了。

  “听说你还救了钦差主使安随堂?”

  林世海又询问道。

  “不是我救的,是张茂兄救的。”

  随后,赵麟如实把事情的起因结果,讲述了一遍。

  林世海听后,笑道:“想不到你竟还和这位安随堂攀上了关系。”

  “大叔,什么是攀上了关系?我们最多算是认识吧。”赵麟无奈笑道,作为士林中的一员,他可是知道自己真正的根基在哪里。

  “你不用担心,安随堂和寻常的太监不同。大多数士人还是很同情他的,并没有真正把他看成宦官中的一员。”林世海劝慰道:“只是此人性情冷淡、孤僻,十分低调,不好相与。他能看重你,你倒也不用推却。”

  赵麟听了之后,心中稍松了口气。

  他还真担心与这位安随堂接触多了,会落个勾连宦官的名声。

  如此一来,他在士林中的清誉,可就全毁了。

  林世海继续道:“此次找你来,就是想要带你一起拜访他。事关一些无辜的士子,我作为中原七府的学政,不能坐视不管。”

  …………

  赵麟没想到,此事竟闹的这么大。

  提刑按察司竟想把李家嫡系四代,甚至五代血亲,全部搜捕入狱。

  这可是一桩大案。

  很显然,大叔是不想让此案牵扯太广。

  “我并不是为李家说话,而是为我中原士子着想。”林世海无奈道。

  赵麟当然是对李家无感了。

  从那个什么李凡,再到昨日的那个李由,都是嚣张跋扈的纨绔。

  可以说,他们李家之所以造此大祸,全都是咎由自取。

  他哪里会为他们感到怜悯?

  不过,大宗师大叔都这么说了,他还能怎么说呢?

  这位大叔心胸实在太宽阔,太仁慈了。

  不过话说回来,若是任由此事继续扩大的话,可能还会牵扯中原书坊的李家。

  李锴之父子二人,还是不错的。

  他以后还要靠中原书坊,继续出他的文集、诗集呢。

  怎么也不能让他们出事,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吧。

  赵麟想到这,便点了点头:“好,大叔,明日我陪您去拜访一下那位安随堂。”

  “如此甚好。”

  林世海松了口气,而后又露出一丝若有深意的笑容:“对了,还有一件事,要说与你听。此事是苏云林委托我的。”

  “苏大人?”

  赵麟微微一愣。

  按理说,他与苏方正也算极为熟识了,有什么事直接可以找他。

  怎么还委托大叔来说?

  再者,苏方正一个世代皇商,中原首富、三品谏议大夫,哪里用得着自己小秀才帮忙?

  在他疑惑的时候,林世海已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赵麟听闻之后,满是震惊异常?

  选我做苏家的女婿?

  那苏大人莫不是疯了不成?

  自己可没有参加他支助的任何活动啊。

  他怎么突然看上自己了呢?

  赵麟苦笑不已。

  同时,又暗自感叹,风水轮流转啊。

  一月前,在老家的时候,二哥赵兴还极力劝他参加苏府的选婿。

  为此,还让他和王大石、展白提前来府城半月。

  为的就是参加府城的各项活动,提高自己在士林中声誉,以此获得苏府的关注。

  可自己有了芊芊妹子了,根本就没那个心思了。

  谁知道,仅仅才一个月的时间。

  中原首富的苏家,竟委托大宗师大叔来说媒。

  如此一幕,若放在一月前,所有人都会觉得赵麟这是在白日做梦。

  可现在,却真真切切地发生了。

  “赵小子,你是如何想的?”

  林世海望着他道。

  “唉,大叔,您应该听说了,我有个青梅竹马,而且已与她订婚了。”赵麟摇了摇头,态度坚决道:“所以,对苏大人的青睐和看重,我只能说遗憾和抱歉。”

  林世海对他的答复,丝毫没有感到惊讶。

  因为这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看人的眼光,向来是不差的。

  这小子重情重义,不会为了攀附苏家的富贵,而抛却他那个青梅的。

  “唉,此事我只能如实转告苏云林了。可惜了那位苏小姐,要削发为尼,与青灯古佛为伴了。”

  林世海故作惋惜,摇头道。

  赵麟一楞,抬起头,不可思议道:“大叔,什么削发为尼,与青灯古佛为伴啊?这中原七府的青年才俊何其的多,比我好的不止有多少呢。”

  林世海却是苦笑道:“呵呵,也许那苏小姐对你情深义重吧。你们若不成,她可能明晚就要削发为尼。”

  “大叔,您别开玩笑了,我和那苏大小姐,才见过两次面,她每次都还戴着面纱,我们都未曾说过几次话,哪里来的情根深种?”赵麟摆着手,连忙解释。

  “你听说过靖王吗?”林世海突然说道。

  “不知道。”赵麟摇了摇头。

  “他派的人,后天可能就要到了,是来向苏府提亲的。”林世海娓娓道:“事关重大,甚至连魏王府都要牵扯进来。”

  赵麟又懵了,这又是靖王,魏王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林世海见他一副懵懂的样子,犹豫了一下,还是给他大致讲述了下这其中的情况。

  按理说,作为大周的三品高官,他是不能随意议论这些的。

  不过,林世海已完全把赵麟当成了自己的弟子、子侄看待了。

  汴州府城,即将风起云涌,波澜诡谲。

  有些事,还是先给他讲明才行。

  要知道这小子与苏府、魏王府的关系,可都是极为不错的。

  他可不想这小子到现在,还迷迷糊糊,不知其中的利害关系。

  半个时辰之后,赵麟终于醒转了过来。

  此时,他才明白,原来不知不觉中,他已陷入了二王夺帝之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