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毫米口径的高爆杀伤榴弹,在空气中发出尖锐的呼啸声。单单是带起的波纹,就已经显露出满满的压迫感。
满蒙叛匪的炮兵们,跑得不可谓不及时,但除了寥寥数个幸运儿,其他根本无从幸免。
三发急促射,加起来就是十八发炮弹。
虽然只有三分之一实现精准命中,却也已经存在明显的伤害溢出了。
实际上,若是落点在中间,只要两发就足够送在场的上西天了。
在短促尖锐的爆鸣之后,就是沉闷的轰隆声,刺眼的橙红色火球猛地膨胀开来,裹挟着黑色烟尘冲天而起。
弹片如同疾风骤雨一般向四周飞溅,形成密不透风的杀伤弹幕。
最中间的爆炸点周围,人体一瞬间就青一块紫一块的,远一些的则是胳膊腿满天飞。
再远一些的被掀翻在地,有天灵盖被弹片削开的,有胸口变成烂蜂窝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落点边缘地带的伤员,却都发不出哀嚎,只是张大了嘴巴,脖子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给捏住了一般。
十门俄制902式76毫米野战炮全都报废了,甚至有的直接变成零件状态,炮管子横飞,砸谁谁倒霉。
终于,弹药车被一发炮弹覆盖,发生了殉爆。
冲击波快速推散,大地在震颤,距离两公里的站不住腿脚,声波如同重锤撞击耳膜,到处都是“嗡嗡” 的共振声。
这哪里是炮兵阵地,明明是修罗地狱场。
“大蒙古国”炮兵的半壁江山,就这么说扬就扬了,真怕到时候把哲布尊丹巴给气出脑梗来。
巴布扎布与硕代大喇嘛再怎么反应迟钝,此时也能知道炮兵阵地发生了什么,此时不由相顾无言,惊得硕代大喇嘛连玛尼轮都顾不得转了,心里直呼“佛爷保佑”。
而血腥男爵毕竟是在沙俄正规军服过役,并且还经历过日俄战争的尸山血海,颇有见识,所以脑袋稍一转个,就已经认识到了现在的处境。
于是他第一时间跨上战马,集合全部亚洲旅,然后对巴布扎布说道:
“我现在要想办法绕过前方的哈拉海,去找到靖安军的火炮阵地——不过,希望肯定并不大,但这却是唯一的办法。而你与硕代必须要做的就是,一个人立即带兵对哈拉海的靖安军防线发起冲击,不惜一切代价,用人命去填!另一人率领两千人主动后撤二十公里,以村屯为依托拼命发掘壕线——记住,最少两米深!这是唯一的机会,否则必将万劫不复,无尽的鲜血会浸透这片黑土地!”
巴布扎布机械的点了点头,硕代大喇嘛却没有回应,只顾着念佛。
这血腥男爵确实是残忍暴虐,但战场应变能力确实没得说。现在他提出的方案,实际就是最优解。
因为在炮兵阵地被彻底摧毁之后,靖安军的火炮下一步必然就是对满蒙叛军的集结地进行逐一打击。
这是十分要命的!
血肉之躯,在没有防御工事的情况下,就是待宰羔羊。
结果必然就是陷入恐慌性的溃败。
所谓兵败如山倒,一旦溃败,就不会有任何翻盘机会,尤其是靖安军肯定会发起追击战,到时候万人大军,能囫囵个逃回去的,十不存一!
而要想避免被火炮打崩,就只能死中求活,发起亡命突击,即便无法攻破哈拉海,也可以与靖安军的战线纠缠起来。
巴布扎布开始时候想不到这一点,但随后脑袋转个,也终于意识到了现在的危险处境,于是当机立断,就由他带兵进攻哈拉海,而硕代大喇嘛则带领本部两千人马后撤,按照血腥男爵所说的,挖掘防炮壕线,最起码可以起一个兜底作用,别到兵败的时候连个抓手都没有。
果然,血腥男爵带领亚洲旅刚离开,炮弹就开始往大军阵线这边落了,只不过这一轮是试射。
巴布扎布传令下去:大军分三路对哈拉海发起全面攻击!立头功者,赏赐黄金千两,获得活坲灌顶加持的资格!
激励士气,此时也只能用重赏的方式了。
而且巴布扎布考虑得还很全面,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有。匪兵看中的是黄金,而信黄教的草原兵,则看中的是灌顶加持。
一时间,倒也是颇有一些士气,毕竟人多势众嘛。
乌合之众就是这样,根本意识不到己方大军的一只脚已经踏入悬崖。甚至还以为七千对两千,优势在我呢!
于是,在巴布扎布的带领下,七千叛匪大军分成三路,如同潮水一般涌动起来,对哈拉海防线发起排山倒海一样的冲击。
一时间枪声四起,杀声震天。
不得不说,这种类似于“猪突”的战术,确实有些效果。
靖安军的哈拉海防线面临较大的压力。
人少啊!
防守阵线的只有占人和的第二团和征调的旱海刀客。
第二团此时并不满编,被抽调了一部分,所以人数只有九百左右,其中大部分都是九月红绺子以及占人和绺子整编而来——也就是说,之前基本都是胡子,多多少少的都有些问题,能打顺风仗,打不了逆风仗。
而旱海刀客虽然也有八百多人,但是战斗力稀松平常,让他们在八百里旱海打游击那肯定没问题,但是在战场上硬碰硬,那属实是难为他们了。
若不是有工事可供防守,换成直接厮杀,这些刀客早特么拉稀跑路了。
关键时刻,就看出鲁大士的战场指挥能力了,有限的兵员被他调配得井井有条,当真是举重若轻。
哪里要用一挺机枪,哪里要安排多少兵员,都是了然在胸,随时根据战况调整。
而韩老实之前像“拼好饭”一样整来的四挺马克沁重机枪,可算是有大用了。
其中一挺就是由刘老鸹亲自当主射手,而且机枪掩体则是在工兵科当学员的大春给亲手修建,绝对够用。
战况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以至于靖安军不得不放弃了二道沟的防线,收缩至头道沟,以便于两处窑院更好的提供火力支援。
纪花脸子带着自家子侄以及数十个炮手,表现得尤为积极且英勇,打完的弹壳装了一箩筐。
特别是纪花脸子,他趴在一处房脊上,用一杆金钩枪一个又一个的给进攻中的叛军点名。
反正在枪法这方面,纪花脸子这辈子是真没服过谁……
满蒙叛匪的炮兵们,跑得不可谓不及时,但除了寥寥数个幸运儿,其他根本无从幸免。
三发急促射,加起来就是十八发炮弹。
虽然只有三分之一实现精准命中,却也已经存在明显的伤害溢出了。
实际上,若是落点在中间,只要两发就足够送在场的上西天了。
在短促尖锐的爆鸣之后,就是沉闷的轰隆声,刺眼的橙红色火球猛地膨胀开来,裹挟着黑色烟尘冲天而起。
弹片如同疾风骤雨一般向四周飞溅,形成密不透风的杀伤弹幕。
最中间的爆炸点周围,人体一瞬间就青一块紫一块的,远一些的则是胳膊腿满天飞。
再远一些的被掀翻在地,有天灵盖被弹片削开的,有胸口变成烂蜂窝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落点边缘地带的伤员,却都发不出哀嚎,只是张大了嘴巴,脖子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给捏住了一般。
十门俄制902式76毫米野战炮全都报废了,甚至有的直接变成零件状态,炮管子横飞,砸谁谁倒霉。
终于,弹药车被一发炮弹覆盖,发生了殉爆。
冲击波快速推散,大地在震颤,距离两公里的站不住腿脚,声波如同重锤撞击耳膜,到处都是“嗡嗡” 的共振声。
这哪里是炮兵阵地,明明是修罗地狱场。
“大蒙古国”炮兵的半壁江山,就这么说扬就扬了,真怕到时候把哲布尊丹巴给气出脑梗来。
巴布扎布与硕代大喇嘛再怎么反应迟钝,此时也能知道炮兵阵地发生了什么,此时不由相顾无言,惊得硕代大喇嘛连玛尼轮都顾不得转了,心里直呼“佛爷保佑”。
而血腥男爵毕竟是在沙俄正规军服过役,并且还经历过日俄战争的尸山血海,颇有见识,所以脑袋稍一转个,就已经认识到了现在的处境。
于是他第一时间跨上战马,集合全部亚洲旅,然后对巴布扎布说道:
“我现在要想办法绕过前方的哈拉海,去找到靖安军的火炮阵地——不过,希望肯定并不大,但这却是唯一的办法。而你与硕代必须要做的就是,一个人立即带兵对哈拉海的靖安军防线发起冲击,不惜一切代价,用人命去填!另一人率领两千人主动后撤二十公里,以村屯为依托拼命发掘壕线——记住,最少两米深!这是唯一的机会,否则必将万劫不复,无尽的鲜血会浸透这片黑土地!”
巴布扎布机械的点了点头,硕代大喇嘛却没有回应,只顾着念佛。
这血腥男爵确实是残忍暴虐,但战场应变能力确实没得说。现在他提出的方案,实际就是最优解。
因为在炮兵阵地被彻底摧毁之后,靖安军的火炮下一步必然就是对满蒙叛军的集结地进行逐一打击。
这是十分要命的!
血肉之躯,在没有防御工事的情况下,就是待宰羔羊。
结果必然就是陷入恐慌性的溃败。
所谓兵败如山倒,一旦溃败,就不会有任何翻盘机会,尤其是靖安军肯定会发起追击战,到时候万人大军,能囫囵个逃回去的,十不存一!
而要想避免被火炮打崩,就只能死中求活,发起亡命突击,即便无法攻破哈拉海,也可以与靖安军的战线纠缠起来。
巴布扎布开始时候想不到这一点,但随后脑袋转个,也终于意识到了现在的危险处境,于是当机立断,就由他带兵进攻哈拉海,而硕代大喇嘛则带领本部两千人马后撤,按照血腥男爵所说的,挖掘防炮壕线,最起码可以起一个兜底作用,别到兵败的时候连个抓手都没有。
果然,血腥男爵带领亚洲旅刚离开,炮弹就开始往大军阵线这边落了,只不过这一轮是试射。
巴布扎布传令下去:大军分三路对哈拉海发起全面攻击!立头功者,赏赐黄金千两,获得活坲灌顶加持的资格!
激励士气,此时也只能用重赏的方式了。
而且巴布扎布考虑得还很全面,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有。匪兵看中的是黄金,而信黄教的草原兵,则看中的是灌顶加持。
一时间,倒也是颇有一些士气,毕竟人多势众嘛。
乌合之众就是这样,根本意识不到己方大军的一只脚已经踏入悬崖。甚至还以为七千对两千,优势在我呢!
于是,在巴布扎布的带领下,七千叛匪大军分成三路,如同潮水一般涌动起来,对哈拉海防线发起排山倒海一样的冲击。
一时间枪声四起,杀声震天。
不得不说,这种类似于“猪突”的战术,确实有些效果。
靖安军的哈拉海防线面临较大的压力。
人少啊!
防守阵线的只有占人和的第二团和征调的旱海刀客。
第二团此时并不满编,被抽调了一部分,所以人数只有九百左右,其中大部分都是九月红绺子以及占人和绺子整编而来——也就是说,之前基本都是胡子,多多少少的都有些问题,能打顺风仗,打不了逆风仗。
而旱海刀客虽然也有八百多人,但是战斗力稀松平常,让他们在八百里旱海打游击那肯定没问题,但是在战场上硬碰硬,那属实是难为他们了。
若不是有工事可供防守,换成直接厮杀,这些刀客早特么拉稀跑路了。
关键时刻,就看出鲁大士的战场指挥能力了,有限的兵员被他调配得井井有条,当真是举重若轻。
哪里要用一挺机枪,哪里要安排多少兵员,都是了然在胸,随时根据战况调整。
而韩老实之前像“拼好饭”一样整来的四挺马克沁重机枪,可算是有大用了。
其中一挺就是由刘老鸹亲自当主射手,而且机枪掩体则是在工兵科当学员的大春给亲手修建,绝对够用。
战况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以至于靖安军不得不放弃了二道沟的防线,收缩至头道沟,以便于两处窑院更好的提供火力支援。
纪花脸子带着自家子侄以及数十个炮手,表现得尤为积极且英勇,打完的弹壳装了一箩筐。
特别是纪花脸子,他趴在一处房脊上,用一杆金钩枪一个又一个的给进攻中的叛军点名。
反正在枪法这方面,纪花脸子这辈子是真没服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