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间奏·落脚地-《盗笔:从大清开始的盗墓生涯》

  白天的城市总是喧嚣。

  嘈杂的街上到处都有摊贩。这地方大概是个市场,除了卖东西的小老板,还有脖子上挂着牌子的工人。

  这些工人牌子上写着“刮大白”、“木工”、“搬运”等字样。如果有人需要,就会上前交流。假如价格合适,留个号码,马上就能开工。

  不仅是这里,有些人流量大的路口也有这种人。既视感很强,然而生存面前,这些都微不足道。

  张家并没有土夫子嘴里经常说的那种“盘口”。他们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市场”,也基本不销货。

  张家有自己的家族产业,各类实体公司和虚拟公司都有。目前主要以实体公司为主,比如制造业和食品行业。

  他们还有自己的酒店、饭店各类生意。有些是族人为了方便潜伏随手开的,就为了打个掩护,有些则是族里或者各个档案馆有意开发。

  就像董家的海上航运,现在也做国际贸易。

  西部档案馆有自己的糖厂。

  东部档案馆包括海外张家和香港张家,都有自己的产业和公司,甚至逐渐集团化。

  北部档案馆当年遭受重创,张家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重振旗鼓。档案馆新址仍然在吉林,但不在老宅。

  北部档案馆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流动性的。他们的产业也多是维持在收支平衡状态,甚至还有负的。

  可以说是唯一一个无法实现自给自足的分部。

  这个是历史原因,短期内改变不了。破罐破摔,破烂车破开。能用先用着,也不缺那仨瓜俩枣。

  杭州这里也有一个联络人的产业,他有好几个铺子的房产证。有的空着有的开张,主要是做一些珠宝和古董生意。

  张海桐从他那里拿了一个铺子。

  他问张海楼:“有没想过做什么生意?”

  张海楼还真没想过,从前的规划里根本没有经商这个选择。于是反问:“桐叔,你有没有想过开什么?”

  张海楼一瞬间想过很多。他先想了一下张海侠的爱好,发觉他这个人过于理智,实在没什么能拿来开店的爱好。

  毕竟这家伙连吃饭的偏好都不太明显,属于非常好养活的那一类。

  何况他们出生的那个年代,本来也没有挑食的资格。

  干娘好像也就对梳妆打扮这事比较上心,但基本都是为了任务。除此之外就是抽烟喝酒,但贩卖烟酒需要点关系。

  张海楼自己就抽烟,也喝酒。以张海桐的性格,不会同意他自己卖。

  至于桐叔……好像也没有特别明显的偏好。他也不是真的喜欢啃大饼,只是因为这东西好携带。自从压缩干粮普及,他就抛弃自己的大饼了。

  只是偶尔还会做两张饼,或者不加酵母的死面馒头忆苦思甜一下。如他所说,那玩意儿冷掉砸人伤害很高。

  张海楼没试过。

  后来桐叔胃越来越不好,这种饼他做了也不能吃,全都浪费。就再也没弄过。变成心情好了,就去摊点正常饼子。

  做餐饮很累,因此也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所以张海楼只能把问题抛回去。

  张海桐把地图找出来,想了想,说:“要不咱们卖书卖文具吧。”

  张海楼:“啊?”

  张海桐指着地图上一座建筑。“这里有个学校,咱们卖书也卖工具书和各种资料试卷。”

  张海楼没意见。

  他是觉得比起餐饮业,卖书要轻松一些。餐饮业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每天累够呛,确实不方便。以张海桐现在的精力,让他干这个真有点缺德。

  如果卖书,店里的事情自己就能应付,何况后面还会请人看顾。

  两人拍板后,直接住进了铺子里。铺子分上下两层。上层被两人用作生活区,刚好两室一卫,隔出来一个客厅,还有一个小厨房。

  店铺正在装修。

  这间铺子,以后就是张家驻杭州办事处了。

  也是张家在杭州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盘口”。

  没人会把盘口开在学校周围,现在也没有灰色地带的人员把学校周围划进地盘。那是跟公家抢饭吃,俗称嫌命长。

  张海桐在这里是做正经生意,整个落脚的地方。

  他有预感,自己不一定经常待在杭州,但肯定会产生很多次瓜葛。

  次次住酒店也不是办法,还是有个正经营生比较好。

  张海楼对开店这件事很感兴趣,看什么都新鲜。和师傅们散过烟,加上那张能言善辩的嘴,很快就和工人们打成一片。

  工人纷纷拍着胸脯表示,一定会好好做工程,保质保量。

  铺子里的装修风格也是张海楼定的,张海桐没有特别的偏向。

  小孩弄好了给他看,他觉得怎么都好,让小孩随便弄。

  这些都是次要。

  张海桐到杭州第二天,便去吴家上门拜访。

  如果是以前,可能下车当天就去了。

  但现在的他不像从前,出一趟远门竟然还会晕车。太久没出门就会这样。对于张海桐而言,以后多走动就好。

  等身体适应就行。

  他别的优点没有,适应力还是很强的。

  何况也不是当年那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现在来杭州,是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找个落脚点才是当务之急。

  因此晚了一天。

  ……

  吴邪看着自己整理出来的账目,忍不住想叹气。

  他这铺子真是贯彻那句老话: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吴山居做古董生意,和那些烂大街的古董店没什么区别。假货很多,真品很少。假货都是给普通人看的,他们图个高兴,店家赚点辛苦钱。

  真货可就不是出给一般人的了。

  吴山居本质还是吴三省手底下的铺子,吴三省看的严,平时不会让他拿真货去销售。因此吴邪大多时候收一些道上人送过来的小物件,用行里的手段出掉。

  也是挣辛苦钱,但比开店赚。

  王盟的扫雷游戏终于结束了。他抬头一看,发现自家老板还盯着账本发呆。

  铺子收益一直不大好,老板发愁也是应该的。他小心关掉界面,倒了杯热水放在桌上,低声说:“老板,喝点热水。”

  吴家最近不太平。

  这种不太平吴邪和王盟感知不到。吴邪只是有点茫然,他对死亡还没有真切的感念。只知道吴老狗身体不好,人人都说他快不行了。

  王盟和吴家那些长辈关系不近,更多时候只是通过吴邪感觉到一星半点的不对劲。

  他也不知道怎么安慰,这个时候的王盟还比较迟钝,只好用最直白的方式安慰安慰老板,比如:多喝热水。

  吴邪忽然起身,说:“不喝了。”

  他拿过挂在旁边的伞,走到门边撑开,匆匆走进雨幕。

  喜欢盗笔:从大清开始的盗墓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