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时间流速,李白太难熬了-《我伪装修仙人,天幕忽悠古人》

  “婉儿。”

  作为腥风血雨中成功夺权上位的武则天,对于上官婉儿的小心思自然是洞若观火。

  毕竟修仙谁不想呢?

  但……她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嘱咐道:“你可要办好此事,莫让朕失望了。”

  “请圣上放心,臣一定办好。”

  上官婉儿冲着武则天深深鞠躬拜下。

  李白!

  大唐诗仙!

  青莲剑仙!

  未来的修仙人啊!!

  只要能给只要能给小时候还是一张白纸的李白留下好印象,对她上官婉儿而言也是有莫大好处的。

  等未来李白修仙了,看在多年交情份上说不定会赐一场仙缘,或者什么丹药宝物给她上官婉儿。

  如果……

  如果……她也有机会修仙,那就可以顺便带上太平公主一起了。

  难道要我一天一天重新经历过去吗?

  幻境中。

  李白皱着眉头。

  刚开始他感觉自己被困在了这个幻境之中问题不大。

  可慢慢的,幻境里的时间流速跟他在真实世界里的生活好像一致。

  在这个幻境里,每一个细节都被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仿佛他正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被迫重温自己从小到大的生活点滴。

  “这……”

  “原来入道是这么难的吗?”

  “怪不得,好折磨人啊。”

  这种体验委实让李白倍感痛苦。

  因为他需要感受时间一秒一秒地流逝,却无法改变任何事情。

  更糟糕的是,他无法做任何事情来缓解这种煎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

  过程实在是太漫长。

  太难以忍受了。

  ……

  然而,在外界。

  情况却截然不同。

  光幕中展示给古人观看的内容经过了精心剪辑,大部分无聊的部分都被删减掉了。

  只留下了李白精彩人生的片段。

  这样一来,观看光幕的古人不仅不会感到无聊,反而对这些精彩的故事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就好像在看电影一样。

  他们沉浸在李白的人生经历中,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和刺激感。

  “这就是李白小时候吗?5岁背诵六甲,10岁观百家,14岁就开始写诗了,这真是个天才呀!”

  “看,少年李白好像对道门感兴趣了,这年他才15岁就正式步入道门了?”

  15岁。

  李白。

  受戒于三师,举行最初的入道仪式。

  这个入道仪式不一般,李白作为入道者必须将双手背剪,环绕法坛,鱼贯而行,内心不断的悟道。

  如此反复七天七夜,直到听见传说中的神仙显形方可视作入道。

  现在经过天幕直播播放出来。

  古人们显然意识到了。

  这种凡人道门门派所谓的入道仪式,分明是假,不可能真让人入道。

  不然的话,以李白的修仙资质,早在15岁的时候不就应该踏上仙路了吗?

  看来凡人终究是凡人。

  凡人建立的门派就注定是凡人。

  因此,

  看到这一幕后,古人们对道教门派的狂热情绪顿时减弱,清醒了不少。

  “看,李白长大了,变成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了,那清秀的模样,真是让老娘看的眼馋啊。”

  “他离开故乡了开始远行了,成都、峨眉山,洞庭湖……这么多地方,这脚下都行走有万里了吧,也太能跑了吧。”

  不少游侠,志在四方的男儿。

  看到年轻的李白,身穿一袭白衣,腰配长剑,独自一人就敢开始了游历生涯。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真热血啊!

  这种仗剑走天涯的生活,对于那些向往自由的人来说,太浪漫了。

  漫长的游历生涯中。

  李白在全国各地留下了许多着名诗篇。

  也都被天幕直播一一筛选播放出来。

  如《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这个紫烟表面上的意思是指香炉峰在阳光的映照下升起的紫色烟霞。

  经过天幕直播的播放,很多古人观众才知道,这个紫烟其实暗指李白的第一任妻子许紫烟。

  许紫烟是出身相门的千金女子。

  所以……

  李白就是个赘婿。

  这就让不少古人惊讶了,这李白吃软饭还挺在行的嘛。

  《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贺知章看后,大惊:非人也,谪仙是也。

  看到天幕视频里贺知章惊叹的神态和语句,古人观众们也是深有感触。

  李白这首《蜀道难》,确实将自古以来的蜀地天险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出来。

  很难让人不怀疑李白是否是天上的“谪仙”转世。

  “看是唐皇要宣李白进朝廷了。”

  人到中年的李白。

  时来运转,终于被李隆基看上眼了。

  出门前,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名句。

  也就是从李白入宫这年开始,他的名气开始节节攀升,冲上云霄,短短数年便成为了整个大唐最顶级名气的诗人。

  原以为能得到皇帝重用的他,没想到自己只是一个御用文人罢了。

  从此开始每日借酒浇愁。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不愧是千古诗仙。”

  “这种情形下,依旧活得潇洒。”

  “天呐!我好仰慕李太白呀!”

  “……”

  古人们,特别是那些李白出生之前的时代的古人。

  秦汉,南北朝,隋末唐初。

  很多古人,发自内心对李白表现出来的惊世才华赞叹不已。

  李世民忍不住对长孙皇后,感慨道:“观音婢,要是那李白能出生在朕治下的时代该多好。”

  很显然,李白的文采打动了李世民。

  但是……

  也有很多聪明的古人看得出来李白这样下去肯定不行,长安那些权贵们又怎么会容得下一个桀骜不驯的“狂徒”呢!

  果不其然。

  天宝三年。

  李白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

  “哈哈哈哈,唐皇李隆基,那个蠢货居然把李白这个修仙人给赶走了。”

  “哈哈哈哈哈,笑死本大爷了。”

  “李白如此大才,要是换做我们大宋赵官家定然会给予重用。”

  “不知道他现在心里会不会后悔的要吐血?”

  “我呸,活该。我要是李白,我绝对不会再理会他了,哪怕他来求我。”

  “……”

  看到这一幕,就在终南山现场的李隆基顿时感到一张老脸尴尬的要命。

  他猜都不用猜,就能够确定肯定有很多人在心里讥讽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