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俄国革命-《如何拯救德意志》

  第187章 俄国革命

  “......因此,我们正式宣布俄罗斯临时政府的成立!”

  “哇啊啊啊啊!!”

  1914年2月12日,在彼得格勒的工人和俄罗斯民众如火山爆发般奋起反抗的两天后——

  彼得格勒的街头仿佛被一股无形却又强有力的力量所席卷。

  工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工具,粗糙的双手紧握成拳,眼神中燃烧着对自由、对公平的渴望;俄罗斯的民众们纷纷走出家门,他们中有白发苍苍却依然步伐坚定的老人,有眼神中满是憧憬的青年,还有那些被生活的重担压弯了腰却也毅然决然加入反抗队伍的妇女。

  他们汇聚在一起,如同汹涌的潮水,向着腐朽的旧秩序发起了猛烈的冲击。

  俄罗斯帝国的首都彼得格勒,几乎是轻而易举地落入了革命势力的掌控之中。

  这也难怪,沙皇尼古拉二世身为总司令,正亲自坐镇前线,而代替他执政的皇后则早已带着拉斯普京和孩子们前往莫斯科避难。换句话说,彼得格勒早已成了一座空城。

  更何况,不仅是负责防守彼得格勒的卫戍部队,甚至连波罗的海舰队的水兵们也纷纷倒戈,加入革命。于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革命军以惊人的速度掌控了整个首都。

  三天后的1914年2月15日——

  由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等社会主义势力组建的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与由自由主义者、资本家等资产阶级势力组成的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达成协议,正式成立了后来被称为“俄罗斯共和国”的俄罗斯临时政府。

  或许有人会疑惑,为何社会主义者与资产阶级这对水火不容的势力,会选择联手?

  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什么荒唐的决定。

  在孟什维克看来,俄罗斯帝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之前,必须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完成资本主义体制的建立。

  “真是恶心,竟然跟那些腐朽的资本家反动分子联手?”

  当然,即便承认资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列宁和布尔什维克依然无法接受孟什维克与资产阶级合作的行为。对他们而言,资产阶级仍是不可共存的敌人。

  但列宁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此时的布尔什维克并无足够的力量。

  尽管“布尔什维克”意为“多数派”,但他们在革命力量中却只占据少数。而工人阶级,相较于激进的布尔什维克,更倾向于支持孟什维克。

  更雪上加霜的是,在革命爆发时,布尔什维克的主要干部大多不在彼得格勒,使得他们在这场变革中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最终,列宁和布尔什维克所能做的,仅仅是占据了玛琳斯基剧院的首席芭蕾舞者,同时也是皇室情妇、军火贪腐丑闻的中心人物玛蒂尔达·克谢辛斯卡(МатильдаФеликсовнаКшесинская)的豪华宅邸,在那里蛰伏待机,静待时机到来。

  现在还不是挑起内斗的时候。

  不久之后,正在前线指挥军队的尼古拉二世,必然会听到彼得格勒发生革命的消息。

  革命才刚刚开始——

  在推翻沙皇之前,任何胜利都只是空谈。

  ......

  “彼得格勒出了什么事?!”

  尼古拉二世猛地睁大双眼,震惊得几乎说不出话来。这个刚刚传到他耳中的消息不仅滚烫,甚至炽热得让他心惊胆战。

  “是......叛乱,陛下。”

  原本想说“革命”的俄罗斯军官在察觉到沙皇脸上那如同熔炉般燃烧的怒火后,连忙改口。

  当然,对尼古拉二世来说,无论是革命还是叛乱,性质都没什么区别。

  “叛乱?叛乱?!”

  而且,偏偏是在战争期间,还是在帝国的心脏——彼得格勒爆发叛乱!

  自己才离开多久,就发生了这种天大的变故,尼古拉二世又惊又怒,简直无法接受。

  好在自己前往前线时,已经将皇后与孩子们送往莫斯科避难,否则,若是他们仍留在被暴徒占领的彼得格勒,那将是一场连想都不敢想的噩梦。

  当然,从民众的角度来看,正是因为皇室成员抛下他们,独自逃往安全的莫斯科,才让他们的愤怒彻底被点燃。换句话说,这一切本就是沙皇自作自受。

  不过,此刻的尼古拉二世根本无暇顾及这些,他的脑海里只有一个想法——必须尽快夺回首都!

  “这群狂妄的逆贼!布鲁西洛夫司令,立刻准备回军!我要率军亲征,把那些叛徒的脑袋统统砍下来!”

  “陛下,请冷静!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在战争期间挑起内战!”

  “难道你让我坐视那些叛徒占领彼得格勒不管吗?!”

  面对沙皇的怒吼,布鲁西洛夫额头冷汗直流,却依旧没有退让。

  这次的事态,绝不会仅仅局限于首都。

  毕竟,彼得格勒之所以会起义,背后的原因已然昭然若揭。

  布鲁西洛夫不想面对前有德军、后有愤怒的俄国民众的绝境。

  “面对外敌时,最愚蠢的事情莫过于同胞自相残杀。所以,与其动用武力,我们更应该先尝试对话。”

  “可是......”

  “陛下,您不会忘了‘血腥星期日’的教训吧?请您这次听从我的建议。”

  布鲁西洛夫直言不讳地提及了沙皇的黑历史,这让尼古拉二世不由得一颤,脚步微微后退。

  尽管他愤怒至极,情绪几乎爆炸,但“尼基”这个人的本性终究没有改变。

  “你们的意见也和布鲁西洛夫司令相同?”

  他转向周围的将领们,试图寻求支持。然而,迎接他的却是异口同声的回答——

  “是的,陛下。”

  “唉......”

  面对众人的一致劝谏,尼古拉二世最终不得不点头妥协。

  “既然你们都这么说......那好吧,我就看看那些人到底想要什么。”

  话音落下,布鲁西洛夫和众将领都悄悄松了一口气。

  至少,成功阻止了沙皇的冲动行事。

  ‘接下来,就看我们如何安抚他们了......’

  布鲁西洛夫暗自祈祷,希望叛军的诉求不会过于激进。

  否则,一旦所谓的临时政府越界,他恐怕也无法再阻止沙皇了。

  到了那时,不管愿不愿意,他都将不得不做出抉择......

  ......

  “你刚才说的是退位?不是让位,而是退位?”

  “没错,布鲁西洛夫司令官。我们再也无法容忍无能且暴力的罗曼诺夫王朝继续统治俄罗斯。这个腐朽的帝国必须倒下,俄罗斯的一切都应当归还给俄罗斯人民。”

  然而,布鲁西洛夫本想尽可能温和地通过让位来平稳解决事态,可当他代表暴怒的沙皇踏入谈判场后,仅仅不到五分钟,他的那份期待便如同镜花水月般破碎了。

  ‘如果这只是一场噩梦,那该多好啊。’

  尽管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无论如何,对于原本希望通过让位来尽量维持局势稳定的布鲁西洛夫来说,现在的情况无疑是最糟糕的局面。

  如果只是让位,他或许还能通过施压等手段让沙皇屈服,但退位......那就等于在宣告俄罗斯帝国的灭亡。尼古拉二世又怎会接受?

  “......我相信你们并不真的认为沙皇会接受这个条件吧,克伦斯基先生。”

  “就我个人而言,我也觉得这或许有些激进,但司令官您应该能理解,民众的愤怒已经积蓄到了极致。”

  作为临时政府的代表,出身社会革命党的司法部长亚历山大·费奥多罗维奇·克伦斯基(Алекса?ндрФёдоровичКе?ренский)用沉稳的语气说道,同时微微前倾身子,直视着布鲁西洛夫。

  “更何况,司令官您自己心里也清楚,若不将沙皇驱逐,俄罗斯根本不会有未来,不是吗?”

  “呵,你这话的意思,是让我背叛皇帝与帝国?”

  “据我所知,司令官您效忠的并非沙皇,而是俄罗斯。既然如此,您真的认为让无能的罗曼诺夫王朝继续掌控俄罗斯,是正确的选择吗?”

  “那照你们的说法,在战争期间发动所谓的革命,把俄罗斯的土地拱手让给敌人,就是正确的?”

  “正相反,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全俄罗斯。司令官,您比谁都清楚,照目前的情况发展下去,俄罗斯帝国已经毫无希望,不是吗?”

  布鲁西洛夫沉默了。

  他没有回答,而是面色复杂地站起身,仿佛已经没有继续交谈的必要。

  “......看来,他仍未被说服。”

  “如果布鲁西洛夫司令官愿意加入临时政府,沙皇的统治就彻底结束了。”

  看着布鲁西洛夫离去的背影,克伦斯基和临时政府的官员们忍不住叹息。

  如果能将这位俄罗斯帝国军队的支柱拉拢过来,他们就能在不流血的情况下完成革命。

  “机会尚在,等他抵达彼得格勒,自然会认清现实。”

  谈判已经破裂,接下来,沙皇必定会率军进攻彼得格勒,试图夺回控制权。

  但那些在前线早已厌倦战争的士兵,又有多少人还愿意听从沙皇的命令,将枪口对准人民?

  克伦斯基轻轻摇了摇头,他已经亲眼见识过,彼得格勒的守军是如何行动的。

  ......

  “皇命在上!镇压叛军,夺回都城!”

  ——数日后。

  沙皇的军队留下了最低限度的兵力维持前线,急忙回军彼得格勒,并接到了镇压革命军的命令。

  然而,尽管军官们的声音依旧洪亮,克伦斯基的预料却没有落空——俄国士兵的脸上已经再无战意。

  “该死,把我们推进普鲁士佬的枪口下时毫不犹豫,现在又要让我们自相残杀?”

  “说是镇压叛乱,实际上就是让我们重演‘血色星期二’。”

  “我受够了!要打仗的话,让那个该死的沙皇自己拿枪上战场去!”

  士兵们心中的不满和愤怒终于爆发了出来。

  惊慌失措的军官们拔出手枪,厉声质问他们在干什么,可士兵们依旧无动于衷。

  “兄弟们,与我们并肩作战吧!”

  “不要再听从沙皇的命令,站在人民的一边,夺回自由与和平!”

  来自街垒后方的声音回荡在空气中,那是赤卫队和武装的彼得格勒市民的呼喊,像是诱惑的耳语,钻入士兵们的耳朵。

  扑通,扑簌——

  不到片刻,士兵们纷纷丢下武器,跨过街垒,投入革命军的阵营。

  军官们试图阻止,结果却被反过来杀害,或者被士兵们从马上拽下来,遭到拳打脚踢,以示他们再也无法凌驾于士兵之上。

  时间流逝,投降革命军的士兵越来越多,甚至那些本该最忠诚的近卫军士兵也露出了厌战的神色,最终倒戈加入了革命一方。

  “你们在做什么!为什么不战而降!”

  眼见曾经信赖的士兵纷纷背叛自己,尼古拉二世的瞳孔颤抖,声音前所未有地哆嗦起来。

  “......终究,走到了这一步吗。”

  布鲁西洛夫只是沉默地仰望灰蒙蒙的天空,面色阴郁。

  “布、布鲁西洛夫司令,这该如何是好?”

  “陛下,一切都结束了。俄国已经不再追随您,如今还能做什么呢?”

  尼古拉二世浑身力气尽失,一屁股跌坐在椅子上。

  结束了?他?罗曼诺夫王朝?

  “不......不可能!去莫斯科!我要去莫斯科!在那里,还有忠于我的军队——”

  “陛下,大事不好了!”

  就在这时,一名传令兵急匆匆闯入军帐,他的话语无情地粉碎了尼古拉二世最后的希望。

  “莫斯科也爆发了叛乱!察里津和叶卡捷琳堡同样如此!”

  “什么?莫斯科的军队呢?!他们都在干什么?!”

  “莫斯科的守军已经加入了叛军。皇后陛下、皇太子殿下以及几位皇女殿下都被扣押在克里姆林宫内......”

  “呵......呵呵......”

  听到不仅彼得格勒,连莫斯科和整个俄国都背叛了自己,尼古拉二世露出了恍若疯癫的笑容,脸上写满了绝望。

  布鲁西洛夫说得没错。

  一切都结束了。

  彻彻底底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