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何种制度,一个国家终究还是要有一位能站出来的领导者。
人王不知所踪,若非殷商的交通实在不发达,信息流通速度较慢,再加上太师闻仲回归稳定了朝局,不说殷商分崩离析吧,至少说殷郊与殷洪兄弟之间肯定是要做过一场才行。
好在闻仲回来的足够及时,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这也算是殷商气数未绝的一种表现。
不过若是旧王复辟的话,就另当别论了。
殷寿若是回归,无论殷郊、殷洪亦或是支持殷郊的这些个大臣恐怕都无法逃脱被清算的命运,而听到殷郊如此说,比干心中其实多少还是有点小激动的。
虽说这些时日以来,殷郊并没有展现出什么过人的能力,相较于三王子时期的殷寿,这殷郊甚至可以用一句平庸来概括他过往年岁的事迹。
但今日确实是让比干见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殷郊,不管结果如何,能主动站出来将事情挑明,这至少证明了殷郊并非印象中的那个没有什么主见的王子。
能力什么,这日后都可以再行培养,可身为人王的继承者,缺了什么都唯独不能缺少这决断一切的勇气。
殷寿就是太有决断力了,放在旁人眼中那就是刚愎自用之辈,而殷郊从前一直都不敢对殷寿说不,如今见了殷寿的密信,能够主动站出来,至少说他们这些三朝元老还没有看错人。
“王位空悬自是于社稷无益。”
迎着殷郊的目光,比干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道:“只是人王之事关乎殷商社稷,而今殷商四面皆敌正值社稷危难之时,先……王上虽未曾现身,然太师返回朝歌,殷商社稷暂且无忧,殿下随太师出征,当知我殷商社稷之现状,若贸然打破僵局……殿下,您可有想过后果会是如何嘛?”
比干对于殷郊自然还是考校的心思居多,毕竟这是他自己选的殷商继承人,若不能把殷郊培育成材,他比干有何颜面去见殷商的列祖列宗。
不过殷郊显然不打算在继续忍耐下去了,维持殷商的稳定固然是他这个王子需要去做的事情,可维持稳定就意味着这人王的名号始终就要贯在自己那个父王的头上。
虽然比干的一番话让殷郊意识到朝歌这边也是不支持自家父皇返回朝歌的。
可这腿就长在自己那个父王的身上,朝歌这边不支持父王返回朝歌有什么用,父王有将领有兵士,若有朝一日发现朝歌风气不对自行回返,难道守卫朝歌城的士卒还能将其拒之门外不成嘛?
稳定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选择,覆巢之下无完卵,唯有打破僵局,方能一窥盘外生机。
殷郊不懂闻仲的修行之路,但借用其师门的一句话,他殷郊今日就是为了截那一线生机而来。
“王非王,将非将,自成汤先祖以来,我殷商统御中原五百载,今日之危局,若让先祖知晓,岂不笑我殷商后继子孙无能?”
殷郊大跨步向前目光灼灼的看着比干继续说道:“比干叔祖,殷郊非不知我殷商如今面临的危局,外有强敌环伺,内有不稳之声。
但正因如此,若一味求稳,于我殷商社稷而言,一如温水煮蛙,看似稳住了局势,实则耗我殷商底蕴,这倾覆之机早已暗藏囹圄只之间。”
听到殷郊如此说,比干脸上的笑意也是尽数收敛,就像是第一次认识殷郊一般,比干深深的看了对方一眼道。
“若依殿下的意思,我等当如何?”
“王位空悬,确实于社稷无益,但若能借此机会,澄清朝野,凝聚人心,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至于父王……”
说到这,殷郊脸上的兴奋稍退而后微微顿了一下道:“叔祖明鉴,身为人子,殷郊自当尽人子之孝,然殷郊除却人子之外,还是我殷商大王子,殷商之败,除外敌环伺的狼子野心之辈外,这殷商内部难平方为重中之重,吾父辛,虽勇武过人,但无远智,若殷商社稷交还父王之手,纵使太师平定此乱,但祸根深埋,积重难返,于我殷商社稷而言,恐无益处。”
虽然众人心中都是如此念想,可话被殷郊挑明,在场众人的脸色还是略显难看。
“大殿下……”
首相商荣原本还想劝慰两句,但殷郊十分干脆的竖起一只手道:“非本殿不尊孝道,身为殷商王储,殷郊行事自当是以殷商社稷为先,父子情谊在后,君臣父子,先君臣后父子,而今我殷商朝局初定,若将朝局交于父王之手,此举于重蹈覆辙何异?”
“本殿知晓诸位心中所想,无非是担心殷郊此举乃是忤逆之举,会引得天下人非议。”
殷郊环视一周,目光从在场每一个人的脸上扫过,而后继续说道:“但诸位皆是殷商股肱之臣,当知殷商如今处境,若一味求稳,只怕是还未等到天下人非议,成汤先祖的基业便要先毁于父王之手,妄议父王,故是殷郊不孝,可若是让父王背上亡国之君的骂名,于情于理,殷郊都不能如此逃避下去。”
说罢,殷郊深吸一口气环顾众人郑重道:“故,殷郊斗胆,请诸位叔伯祖父,助殷郊一臂之力,共保殷商社稷!”
说到这,殷郊竟是朝着在场众人躬身一拜,这一拜,不仅是拜托,更是对于在场众人的信任。
殷郊此举,让在场众人心中皆有所触动。
毕竟殷郊就是他们朝着殷商继承人方向培养的,此时殷郊能主动站出来,要说心中没有欣慰之情那肯定是胡说八道。
但殷郊话语中透露出来的意思又让在场众人不敢多想。
自古以来这人王之位变更都是上一代人王考校选定继承人后等到老人王仙去,继任者才能承人王遗命登上人王之位,你殷郊确实是殷商的继承人没错,但此时的殷寿还活着呢。
越过人王遗命直接取代殷寿成为殷商人王?
你这……你还不如直接告诉你爹赶紧去死呢。
人王不知所踪,若非殷商的交通实在不发达,信息流通速度较慢,再加上太师闻仲回归稳定了朝局,不说殷商分崩离析吧,至少说殷郊与殷洪兄弟之间肯定是要做过一场才行。
好在闻仲回来的足够及时,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这也算是殷商气数未绝的一种表现。
不过若是旧王复辟的话,就另当别论了。
殷寿若是回归,无论殷郊、殷洪亦或是支持殷郊的这些个大臣恐怕都无法逃脱被清算的命运,而听到殷郊如此说,比干心中其实多少还是有点小激动的。
虽说这些时日以来,殷郊并没有展现出什么过人的能力,相较于三王子时期的殷寿,这殷郊甚至可以用一句平庸来概括他过往年岁的事迹。
但今日确实是让比干见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殷郊,不管结果如何,能主动站出来将事情挑明,这至少证明了殷郊并非印象中的那个没有什么主见的王子。
能力什么,这日后都可以再行培养,可身为人王的继承者,缺了什么都唯独不能缺少这决断一切的勇气。
殷寿就是太有决断力了,放在旁人眼中那就是刚愎自用之辈,而殷郊从前一直都不敢对殷寿说不,如今见了殷寿的密信,能够主动站出来,至少说他们这些三朝元老还没有看错人。
“王位空悬自是于社稷无益。”
迎着殷郊的目光,比干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道:“只是人王之事关乎殷商社稷,而今殷商四面皆敌正值社稷危难之时,先……王上虽未曾现身,然太师返回朝歌,殷商社稷暂且无忧,殿下随太师出征,当知我殷商社稷之现状,若贸然打破僵局……殿下,您可有想过后果会是如何嘛?”
比干对于殷郊自然还是考校的心思居多,毕竟这是他自己选的殷商继承人,若不能把殷郊培育成材,他比干有何颜面去见殷商的列祖列宗。
不过殷郊显然不打算在继续忍耐下去了,维持殷商的稳定固然是他这个王子需要去做的事情,可维持稳定就意味着这人王的名号始终就要贯在自己那个父王的头上。
虽然比干的一番话让殷郊意识到朝歌这边也是不支持自家父皇返回朝歌的。
可这腿就长在自己那个父王的身上,朝歌这边不支持父王返回朝歌有什么用,父王有将领有兵士,若有朝一日发现朝歌风气不对自行回返,难道守卫朝歌城的士卒还能将其拒之门外不成嘛?
稳定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选择,覆巢之下无完卵,唯有打破僵局,方能一窥盘外生机。
殷郊不懂闻仲的修行之路,但借用其师门的一句话,他殷郊今日就是为了截那一线生机而来。
“王非王,将非将,自成汤先祖以来,我殷商统御中原五百载,今日之危局,若让先祖知晓,岂不笑我殷商后继子孙无能?”
殷郊大跨步向前目光灼灼的看着比干继续说道:“比干叔祖,殷郊非不知我殷商如今面临的危局,外有强敌环伺,内有不稳之声。
但正因如此,若一味求稳,于我殷商社稷而言,一如温水煮蛙,看似稳住了局势,实则耗我殷商底蕴,这倾覆之机早已暗藏囹圄只之间。”
听到殷郊如此说,比干脸上的笑意也是尽数收敛,就像是第一次认识殷郊一般,比干深深的看了对方一眼道。
“若依殿下的意思,我等当如何?”
“王位空悬,确实于社稷无益,但若能借此机会,澄清朝野,凝聚人心,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至于父王……”
说到这,殷郊脸上的兴奋稍退而后微微顿了一下道:“叔祖明鉴,身为人子,殷郊自当尽人子之孝,然殷郊除却人子之外,还是我殷商大王子,殷商之败,除外敌环伺的狼子野心之辈外,这殷商内部难平方为重中之重,吾父辛,虽勇武过人,但无远智,若殷商社稷交还父王之手,纵使太师平定此乱,但祸根深埋,积重难返,于我殷商社稷而言,恐无益处。”
虽然众人心中都是如此念想,可话被殷郊挑明,在场众人的脸色还是略显难看。
“大殿下……”
首相商荣原本还想劝慰两句,但殷郊十分干脆的竖起一只手道:“非本殿不尊孝道,身为殷商王储,殷郊行事自当是以殷商社稷为先,父子情谊在后,君臣父子,先君臣后父子,而今我殷商朝局初定,若将朝局交于父王之手,此举于重蹈覆辙何异?”
“本殿知晓诸位心中所想,无非是担心殷郊此举乃是忤逆之举,会引得天下人非议。”
殷郊环视一周,目光从在场每一个人的脸上扫过,而后继续说道:“但诸位皆是殷商股肱之臣,当知殷商如今处境,若一味求稳,只怕是还未等到天下人非议,成汤先祖的基业便要先毁于父王之手,妄议父王,故是殷郊不孝,可若是让父王背上亡国之君的骂名,于情于理,殷郊都不能如此逃避下去。”
说罢,殷郊深吸一口气环顾众人郑重道:“故,殷郊斗胆,请诸位叔伯祖父,助殷郊一臂之力,共保殷商社稷!”
说到这,殷郊竟是朝着在场众人躬身一拜,这一拜,不仅是拜托,更是对于在场众人的信任。
殷郊此举,让在场众人心中皆有所触动。
毕竟殷郊就是他们朝着殷商继承人方向培养的,此时殷郊能主动站出来,要说心中没有欣慰之情那肯定是胡说八道。
但殷郊话语中透露出来的意思又让在场众人不敢多想。
自古以来这人王之位变更都是上一代人王考校选定继承人后等到老人王仙去,继任者才能承人王遗命登上人王之位,你殷郊确实是殷商的继承人没错,但此时的殷寿还活着呢。
越过人王遗命直接取代殷寿成为殷商人王?
你这……你还不如直接告诉你爹赶紧去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