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顺水推舟-《小官之女的富贵手札》

  第二日的晨光透过缝隙渗进来,在铺满地的雪白狐裘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七公主斜倚在缀着东珠的软榻上,身下垫着整张罕见的雪豹皮,绒毛厚密得几乎要将人陷进去。

  帐内燃着从大庆运来的龙涎香,烟气袅袅缠绕着鎏金灯架上的九盏琉璃灯,将四面墙上悬挂的紫貂皮、白象皮都映得泛着温润的光泽。

  这满室的华贵兽皮,皆是瓦剌王室压箱底的珍藏,如今却都成了她产后休养的寻常陈设。

  经过一夜调息,七公主的气色已好了不少。原本总是扬着几分骄傲的眉眼,此刻因初为人母而染上柔光,未施粉黛的脸颊泛着自然的红晕,几缕松垂的青丝垂在颈边,衬得那双眼杏眼愈发温润。

  最惹眼的是她腕间那只羊脂玉镯,是贵妃亲手给她戴上的陪嫁,此刻正随着她拂过婴儿胎发的动作,在烛光下映出温润的光晕,与她颈间那串鸽血红宝石项链交相辉映。

  那项链本是瓦剌王赏赐的,如今却像是被她身上那股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贵气压过,反倒成了陪衬。

  七公主指尖轻轻拂过怀中婴儿柔软的胎发,那小家伙刚吮完奶水,小脸红扑扑的,嘴角还沾着奶渍,正蜷缩在绣着百子图的云锦襁褓里睡得香甜。

  看着这团小小的、全然依赖着自己的生命,七公主眼底的温柔几乎要溢出来,昔日大庆那位高贵骄傲、偶尔还会耍些小性子的七公主,仿佛被这新生的婴孩悄悄藏了起来,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满身慈爱与坚韧的母亲。

  旁边侍立的嬷嬷看着这一幕,眼角微微发热。这可是她们从小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公主啊,金枝玉叶般的人物,如今竟也褪去稚气,成了能为孩子撑起一片天的母亲。

  她轻轻叹了口气,低声道:“殿下,方才王子派人来问了三次世子的情况,瞧着倒是十分上心。”

  七公主抚摸婴儿的手顿了顿,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他自然该在乎。这是本宫的儿子。”

  在她心里,这孩子从来只属于她一人,与旁人无关。

  她抬眼看向嬷嬷,眼神瞬间锐利了几分:“那个男人的痕迹,都处理干净了?”

  嬷嬷连忙点头:“殿下放心,咱们在瓦剌经营这些年,暗线早已铺开,加上安远侯那边遣来的人手相助,断不会留下半分破绽。”

  嬷嬷见她神色凝重,终究还是没忍住继续道:“殿下,老奴实在不懂,您这又是何苦?马哈王子本就有一半大庆血脉,若非如此,他之前在瓦剌王室也不会那般,您若想让孩子有大庆血脉,与他……”

  “他也配?”七公主冷笑一声,眼底闪过一丝不屑,“那般胆小懦弱、满肚子算计的人,也配做本宫孩子的父亲?”

  嬷嬷嗫嚅着不敢再劝,转而问道:“那殿下,咱们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七公主沉默片刻,目光落在婴儿恬静的睡颜上,声音低沉却带着一股狠劲:“自然是让本宫的儿子,掌管整个瓦剌。他们既然把本宫推出来和亲,总得付出些代价。”

  七公主虽瞧不上瓦剌这弹丸之地,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若能让孩子坐上瓦剌王的位置,日后带回大庆,便无人敢轻慢半分,更有足够的力量去清算那些陷害外祖家与母妃的人。

  如今的七公主,早已不是当年宫中那个金枝玉叶。

  自踏入瓦剌这片土地,她眼中的雾霭渐渐散去,愈发看清了父皇布下的局。

  既如此,何不顺水推舟?

  父皇想借她的手稳住瓦剌,那她便要自己做这执棋人。

  毕竟,能被正熙帝选中的公主,绝非只有空壳子。

  正因如此,她才敢与正熙帝掰一掰手腕。

  至于那位帝王日后会如何处置她,七公主已懒得细想。

  眼下最要紧的,是攥紧足够的权力,待到与之对坐时,她才有底气抬着头说话。

  而这世间,唯有血脉相连的自己人,才值得信赖。

  不然随便找个孩子,日后推上瓦剌王位,万一他耳根子软,被奸人挑唆,反过来对付自己,那可如何是好?

  这也是为什么七公主一定要有个自己孩子的原因。

  嬷嬷闻言眼睛一亮,脸上露出欣喜之色:“殿下聪慧!此计甚妙!若是能掌握瓦剌,贵妃娘娘在宫中也能更有底气!”

  “母妃……”七公主听到这两个字,眼神骤然变得锐利如刀,“本宫前半生为大庆皇室奔走,为百姓安康和亲,从未有过半句怨言。但往后,本宫和孩子,绝不能再任人欺辱!”

  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穿透人心的力量。

  帐内侍立的几个亲信侍女听到这话,都挺直了脊背,眼中燃起斗志、她们的殿下从未向命运低头,这便是她们追随的底气。

  七公主深吸一口气,语气愈发急切:“京中传来的消息说,母后的日子不多了。我们必须抓紧时间,让母妃稳稳坐上那个位置。”

  她口中的“那个位置”,显然是指大庆的后位。

  嬷嬷连忙道:“殿下放心,凭着马哈王子对您的看重,如今瓦剌已有半数势力在咱们掌控之中。只待小世子长大……”

  “等不及了。”七公主打断她,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最多待孩子周岁,本宫便开始动手。”

  她口中的“动手”,并非要掀起血雨腥风,而是要让瓦剌王室众人彻底臣服。

  总之,她要让所有人都明白,这个流着大庆血脉的婴孩,才是瓦剌未来唯一的主。

  正说着,嬷嬷像是忽然想起什么,眼睛一亮,转身快步去了外室。

  不多时,她捧着三本书走进来,脸上带着笑意:“殿下,老奴倒忘了这个。是从甘州连带着那些补品一同送来的。周知州说,您见了这三本书,自然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七公主有些疑惑地接过,随手翻开最上面一本《知味小语》,竟是本儿童读物。

  她眉梢微挑,又翻了另外两本,见作者处同样是“知味居士”,直到看清两本里面的那些名字时,七公主忽然回过味来,眼底瞬间漾起笑意,连带着眼角的细纹都柔和了几分。

  嬷嬷见她越看越笑,忍不住凑近问道:“殿下,这书里写了什么趣事儿?”

  “内容倒是实用,”七公主笑意更深,“尤其这两本医书,对如今的瓦剌来说,算得上及时雨了。”

  她顿了顿,抬眼看向嬷嬷,声音里满是轻快,“不过最要紧的,是这三本书的作者,是以缇姐姐。”

  “温尚宫?”嬷嬷吃了一惊,捧着书的手微微一顿,“她竟还会着书?一下子就是三本,竟还有两本是医书?”

  七公主闻言,脸上不由露出几分自豪,语气也带着笃定:“这有何难?以缇姐姐本就是无所不能的。”

  可话刚说完,她脸上的笑意却慢慢淡了下去,眉头也跟着微微蹙起,指尖无意识地收紧了些:“本宫怕…安远侯…”话未说完便咽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