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幼儿园的落地窗,在走廊的卡通地垫上投下光影。崔灿灿抱着教案本快步走向教室,粉色工装裙的裙摆扫过墙角摆放的绿萝,叶片轻轻颤动。昨天新入园的天天还趴在奶奶肩头抽泣的模样,此刻又浮现在她眼前——那孩子攥着褪色恐龙玩偶的小手,指甲缝里还沾着奶渍,哭得满脸通红的样子,让她这个新入职三个月的幼教老师揪心不已。
"灿灿老师!"保育员王姐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明显的焦急。崔灿灿转身,看见王姐正牵着天天走进大厅,孩子的米色背带裤歪歪斜斜,右鞋带已经松开,像条打蔫的小蛇。"这孩子中午根本没合眼,刚才在操场还摔了一跤。"王姐压低声音说,鬓角的碎发被汗水黏在脸上。
天天耷拉着脑袋,睫毛上还挂着泪珠,恐龙玩偶的尾巴拖在地上。崔灿灿蹲下身,和孩子平视:"天天,还记得这个吗?"她从口袋里掏出昨天奖励给他的星星贴纸,"我们教室里有好多会发光的星星在等你哦。"孩子的眼皮动了动,崔灿灿趁机轻轻握住他冰凉的小手。
令人意外的是,天天没有挣扎。当崔灿灿把他领进教室时,其他小朋友正围坐在彩虹地垫上唱儿歌。阳光穿过悬挂在天花板上的手工云朵,在天天苍白的小脸上投下晃动的光斑。灿灿从玩具架上取下木质拼图,鲜艳的动物图案立刻吸引了天天的目光。他的手指试探性地触碰着大象的耳朵,小鼻子还在一抽一抽地发颤。
"你看,这头大象的鼻子可以这样拼!"灿灿跪坐在旁边,故意把拼图放错位置。天天突然伸出手,将木块准确嵌入凹槽,指尖沾着的拼图碎屑在阳光下闪烁。灿灿注意到,孩子专注时睫毛会在眼下投出细密的阴影,和昨天那个歇斯底里的小哭包判若两人。
时间在拼搭积木的咔嗒声中悄然流逝。当走廊传来放学的音乐时,天天已经用磁力片搭出歪歪扭扭的城堡。灿灿试探着问:"明天我们用这些搭太空飞船好不好?"话音刚落,天天突然把城堡推倒,塑料片散落的声响惊得其他孩子纷纷抬头。紧接着,尖锐的哭声刺破空气,天天蜷在角落,恐龙玩偶被他紧紧抱在胸前,身体剧烈地颤抖。
"天天乖,我们..."灿灿的安抚被哭声淹没。孩子的眼泪大颗大颗砸在地板上,像突然决堤的小水洼。其他老师闻声赶来,有的拿来安抚巾,有的试图转移注意力,可天天只是闭着眼睛哭喊,喉咙里发出断断续续的呜咽。
下班后的教研室内,白炽灯将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崔灿灿翻着记录册,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观察笔记:"天天对圆形物体敏感喜欢独自玩重复堆叠游戏情绪爆发间隔约为45分钟"。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纸页,想起下午天天拼拼图时发亮的眼睛,和后来崩溃的模样,两种画面在脑海里反复切换。
"遇到这种情况,千万别强行安抚。"教学主管李老师推了推金丝眼镜,她身后的黑板上还留着今天的课程设计图,"有些发育迟缓的孩子,情绪爆发是因为无法处理过多感官刺激。就像电脑运行程序太多会死机,他们的大脑也需要'重启'时间。"
保育员王姐往马克杯里续了热水,蒸汽模糊了她眼角的细纹:"我带过一个自闭症的孩子,刚开始连碰都不让碰。后来发现他喜欢听雨声,每次情绪不好,我就带他去听教室外的流水声。"她的声音突然哽咽,"这些孩子啊,不是故意闹,是真的没办法..."
崔灿灿翻开手机里存的育儿书籍笔记,荧光笔标注的段落映入眼帘:"当孩子情绪失控时,先保证安全,再提供感官支持"。她想起今天天天推倒积木时,手指在磁力片边缘反复摩挲的动作——那或许是他寻求安全感的方式?
窗外的晚霞渐渐褪去,教研室内的讨论愈发热烈。后勤张老师分享了自己制作的"情绪冷静角"方案,美术组的小陈提出用绘本引导情绪表达。崔灿灿在笔记本上画下新的设计图:柔软的豆袋椅、会发光的星空灯、触感不同的安抚玩具,旁边用红笔写下大大的"天天专属"。
第二天清晨,崔灿灿特意提前半小时到园。她把改造好的角落布置在教室最安静的窗边,恐龙主题的帐篷里藏着会发出白噪音的星星灯。当天天跟着奶奶走进教室时,她蹲在帐篷前:"快看,小恐龙在等你开派对呢!"
天天的脚步顿住了。他盯着帐篷里忽明忽暗的星光,手指无意识地揪着恐龙玩偶的尾巴。崔灿灿轻轻牵起他的手,带着他钻进帐篷。柔软的地垫让孩子的身体微微下陷,当白噪音机发出海浪声时,天天突然抬头,睫毛上还沾着未干的泪珠,眼神却不再躲闪。
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个小帐篷成了天天的"安全岛"。每当他攥紧拳头,或是眼神开始涣散,崔灿灿就会蹲下来:"我们去听星星唱歌好不好?"渐渐地,孩子开始主动走向帐篷,甚至会在里面翻看恐龙绘本。有次午睡醒来,天天竟然用积木给恐龙搭了个小床,歪歪扭扭的结构让整个教室的老师都红了眼眶。
三周后的家长会上,天天的奶奶握着崔灿灿的手泣不成声。老人布满皱纹的手心里,还留着天天今早塞给她的折纸恐龙:"老师,这孩子在家都没这么安静过...原来不是我们教不好,是没找对方法。"
暮色中的幼儿园被夕阳镀上金边,崔灿灿站在教室门口,看着天天蹦蹦跳跳地扑进奶奶怀里。孩子手里紧紧攥着的恐龙玩偶,尾巴上不知何时系上了彩色的铃铛。风掠过树梢,带来初秋的凉意,也送来孩子们清脆的笑声——那是成长的声音,像破茧而出的蝴蝶,带着疼痛,却无比动人。
喜欢沟壑出路
"灿灿老师!"保育员王姐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明显的焦急。崔灿灿转身,看见王姐正牵着天天走进大厅,孩子的米色背带裤歪歪斜斜,右鞋带已经松开,像条打蔫的小蛇。"这孩子中午根本没合眼,刚才在操场还摔了一跤。"王姐压低声音说,鬓角的碎发被汗水黏在脸上。
天天耷拉着脑袋,睫毛上还挂着泪珠,恐龙玩偶的尾巴拖在地上。崔灿灿蹲下身,和孩子平视:"天天,还记得这个吗?"她从口袋里掏出昨天奖励给他的星星贴纸,"我们教室里有好多会发光的星星在等你哦。"孩子的眼皮动了动,崔灿灿趁机轻轻握住他冰凉的小手。
令人意外的是,天天没有挣扎。当崔灿灿把他领进教室时,其他小朋友正围坐在彩虹地垫上唱儿歌。阳光穿过悬挂在天花板上的手工云朵,在天天苍白的小脸上投下晃动的光斑。灿灿从玩具架上取下木质拼图,鲜艳的动物图案立刻吸引了天天的目光。他的手指试探性地触碰着大象的耳朵,小鼻子还在一抽一抽地发颤。
"你看,这头大象的鼻子可以这样拼!"灿灿跪坐在旁边,故意把拼图放错位置。天天突然伸出手,将木块准确嵌入凹槽,指尖沾着的拼图碎屑在阳光下闪烁。灿灿注意到,孩子专注时睫毛会在眼下投出细密的阴影,和昨天那个歇斯底里的小哭包判若两人。
时间在拼搭积木的咔嗒声中悄然流逝。当走廊传来放学的音乐时,天天已经用磁力片搭出歪歪扭扭的城堡。灿灿试探着问:"明天我们用这些搭太空飞船好不好?"话音刚落,天天突然把城堡推倒,塑料片散落的声响惊得其他孩子纷纷抬头。紧接着,尖锐的哭声刺破空气,天天蜷在角落,恐龙玩偶被他紧紧抱在胸前,身体剧烈地颤抖。
"天天乖,我们..."灿灿的安抚被哭声淹没。孩子的眼泪大颗大颗砸在地板上,像突然决堤的小水洼。其他老师闻声赶来,有的拿来安抚巾,有的试图转移注意力,可天天只是闭着眼睛哭喊,喉咙里发出断断续续的呜咽。
下班后的教研室内,白炽灯将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崔灿灿翻着记录册,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观察笔记:"天天对圆形物体敏感喜欢独自玩重复堆叠游戏情绪爆发间隔约为45分钟"。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纸页,想起下午天天拼拼图时发亮的眼睛,和后来崩溃的模样,两种画面在脑海里反复切换。
"遇到这种情况,千万别强行安抚。"教学主管李老师推了推金丝眼镜,她身后的黑板上还留着今天的课程设计图,"有些发育迟缓的孩子,情绪爆发是因为无法处理过多感官刺激。就像电脑运行程序太多会死机,他们的大脑也需要'重启'时间。"
保育员王姐往马克杯里续了热水,蒸汽模糊了她眼角的细纹:"我带过一个自闭症的孩子,刚开始连碰都不让碰。后来发现他喜欢听雨声,每次情绪不好,我就带他去听教室外的流水声。"她的声音突然哽咽,"这些孩子啊,不是故意闹,是真的没办法..."
崔灿灿翻开手机里存的育儿书籍笔记,荧光笔标注的段落映入眼帘:"当孩子情绪失控时,先保证安全,再提供感官支持"。她想起今天天天推倒积木时,手指在磁力片边缘反复摩挲的动作——那或许是他寻求安全感的方式?
窗外的晚霞渐渐褪去,教研室内的讨论愈发热烈。后勤张老师分享了自己制作的"情绪冷静角"方案,美术组的小陈提出用绘本引导情绪表达。崔灿灿在笔记本上画下新的设计图:柔软的豆袋椅、会发光的星空灯、触感不同的安抚玩具,旁边用红笔写下大大的"天天专属"。
第二天清晨,崔灿灿特意提前半小时到园。她把改造好的角落布置在教室最安静的窗边,恐龙主题的帐篷里藏着会发出白噪音的星星灯。当天天跟着奶奶走进教室时,她蹲在帐篷前:"快看,小恐龙在等你开派对呢!"
天天的脚步顿住了。他盯着帐篷里忽明忽暗的星光,手指无意识地揪着恐龙玩偶的尾巴。崔灿灿轻轻牵起他的手,带着他钻进帐篷。柔软的地垫让孩子的身体微微下陷,当白噪音机发出海浪声时,天天突然抬头,睫毛上还沾着未干的泪珠,眼神却不再躲闪。
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个小帐篷成了天天的"安全岛"。每当他攥紧拳头,或是眼神开始涣散,崔灿灿就会蹲下来:"我们去听星星唱歌好不好?"渐渐地,孩子开始主动走向帐篷,甚至会在里面翻看恐龙绘本。有次午睡醒来,天天竟然用积木给恐龙搭了个小床,歪歪扭扭的结构让整个教室的老师都红了眼眶。
三周后的家长会上,天天的奶奶握着崔灿灿的手泣不成声。老人布满皱纹的手心里,还留着天天今早塞给她的折纸恐龙:"老师,这孩子在家都没这么安静过...原来不是我们教不好,是没找对方法。"
暮色中的幼儿园被夕阳镀上金边,崔灿灿站在教室门口,看着天天蹦蹦跳跳地扑进奶奶怀里。孩子手里紧紧攥着的恐龙玩偶,尾巴上不知何时系上了彩色的铃铛。风掠过树梢,带来初秋的凉意,也送来孩子们清脆的笑声——那是成长的声音,像破茧而出的蝴蝶,带着疼痛,却无比动人。
喜欢沟壑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