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既得,汴州其余五县望风而降。不出三日,濮州刺史亦上表归附。
至此,陈留国覆灭,四州皆在掌控。
开封县衙,高楷笑道:“仰赖诸位齐心协力,方能连战连捷。”
众人皆是谦逊:“大王运筹帷幄,方才居功至伟。”
稍作庆贺,唐检倏然说起一事:“大王,相国寺住持慧云不知所踪。”
“奉宸司搜遍全城,却毫无线索。”
赵喆哂笑:“此人不忠不义,见郑氏危急存亡,必然逃走了。”
王景略拧眉:“慧云法力不凡,让他逃窜,后患无穷。”
唐检问道:“大王,可要派人捉拿?”
“不必了!”高楷摇头,“此人一心逃离,抓他如大海捞针。”
“不过,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派人查封相国寺,僧人中有违法乱纪者,按律处置,财产充公。”
“遵令!”
……
齐州,历城。
徐豪登上皇位不久,兴奋劲尚未退去,便迎来当头一棒。
纵观河南道二十三州,已然四分五裂。
起初,汴州刺史郑博拥兵自立,号称陈留王,攻取滑、徐、濮三州,公然与朝廷反目。
他收到消息,还未来得及平叛,郑博便被高楷攻灭,四州皆丧。
同时,宋州刺史孟元朗也不甘寂寞,自封宋王,派兵攻掠邻近五州,声势超越郑博,震动京师。
此外,泗州鹰扬郎将何霸道悍然起兵,斩杀刺史,夺取泗州诸县,又席卷海州,自称沛国公。
新帝登基,郑国朝局本就不稳,如今烽烟四起,更雪上加霜。
先帝徐智远在位时,河南道二十三州皆在掌控,无一人胆敢造次,可惜,人走茶凉,偌大的郑国,只剩山东十一州。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除却无能狂怒,徐豪无计可施。
“诸位爱卿,皆是先帝与朕肱骨之臣,可有良策镇定大局?”
中书侍郎吴宣雅拱手道:“陛下,微臣愚见,孟元朗、何霸道只是疥癣之疾,不足为虑。”
“惟有秦王高楷,才是我郑国大患。”
“若能将他击败,郑国困局迎刃而解。”
徐豪叹了口气:“朕何尝不知。”
“只是,高楷坐拥八道,气焰滔天,连先帝也……”
“朕也想报仇,奈何,谁能领兵与高楷一战?”
群臣无言以对。
良久,吴宣雅建言:“皇甫太尉久经沙场,骁勇善战,必能与高楷抗衡。”
徐豪看向左侧:“不知鲁王意下如何?”
皇甫懿拧眉:“臣虽有心杀贼,为先帝报仇,不过,敌众我寡,一时难以取胜。”
吴宣雅哂笑:“太尉奉旨招兵买马,一个多月过去了,还不够么?”
皇甫懿冷哼:“军中之事,哪轮得到你插嘴?”
“你……”吴宣雅咬牙,“你是先帝托孤之臣,不为陛下分忧,反而屡屡推诿,究竟是何居心?”
皇甫懿面色一变:“臣一片忠心,苍天可鉴!”
两人在殿中争锋相对,徐智刚要开口喝止,却见小黄门匆匆来报。
“陛下,祸事了!”
“青州刺史高温,起兵叛乱,正攻打淄州。”
“徐刺史不敌,请陛下派兵增援。”
“什么?”徐豪骇然,“高温竟然叛乱?”
这可是他父皇心腹,深受信任,奉命镇守青州这个重镇。
却不料,他竟悍然反叛,兵锋直指淄州。
吴宣雅急切道:“陛下,断不能让高温得逞。”
一旦淄州失陷,那么,京兆府齐州,将无险可守,只能任由敌兵肆虐。
徐豪一迭声道:“鲁王,有劳你率军平叛,斩杀高温!”
“遵命!”皇甫懿毫不迟疑,“臣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负陛下所托!”
吴宣雅暗叹,皇甫懿畏惧秦王,不敢出兵抗衡,如今,平定青州恐怕正中他下怀。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郑国未来,恍若风中残烛,随时可能扑灭。
……
汴州,开封。
“大王,宋州传来消息,刺史孟元朗自封宋王,攻城掠地。”
“如今,他麾下疆土,西起陈州,东极徐州,南出亳州,北至曹州,又派兵夺取蔡、颍二州,声势浩大,为河南道第一反王。”
高楷眉头一挑:“河南道糜烂至此,郑国君臣便撒手不管么?”
唐检回言:“奉宸司探知,青州刺史高温叛乱,攻打淄州,逼近郑国都城。”
“郑帝徐豪命皇甫懿领兵平叛,似乎无暇顾及孟元朗。”
崔皓嗤笑:“郑国内部倾轧,愈演愈烈,顾此反失彼,只能先解燃眉之急了。”
徐晏清笑道:“徐豪既然不管不顾,那这宋国诸州,理当由我秦国夺取。”
“这是自然!”赵喆拱手,“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孟元朗挑了个好时机,方才壮大。”
“不过,终究只是一时之兴。”
高楷笑问:“孟元朗有何来历?”
“据闻,此人本是私盐小贩,颇有几分机智,受到徐智远赏识,屡次拔擢,升为宋州刺史。”
“只是,他为人严酷,行事残忍,每攻克一县,必要焚烧掳掠,百姓或斩尽杀绝,或争相逃难。”
“据奉宸司所见,宋国诸州,鱼烂鸟散,人烟断绝,荆榛蔽野,尸骨无存。”
“尸骨无存?”吴伯当拧眉,“这是为何?”
唐检叹道:“宋军赶尽杀绝,导致缺粮。孟元朗下令,聚老弱妇孺尸体用盐腌制,作为军粮。”
“禽兽不如,该杀!”听闻此言,众人皆义愤填膺。
苏行烈拱手:“大王,此人丧心病狂,视百姓为猪狗,怎能纵容他作威作福?”
“末将不才,愿为先锋,取他首级来献。”
张建兆、郭恪等将亦然请战。
高楷沉声道:“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传我军令,兵分三路。”
“苏行烈,你率左虞侯军,攻打曹州,吴伯当,你领右虞侯军,夺取陈州。”
“其余人等,随我进军宋州,将孟元朗覆灭。”
“得令!”
宋州拢共十县:宋城、襄邑、宁陵、下邑、谷熟、楚丘、柘城、砀山、单父县、虞城,以宋城为治所。
自古以来,有“襟带河济,屏蔽淮徐”之美誉,和汴州一样,同处汴河交通要道,水陆要冲,运河咽喉。
诗圣曾赞:“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
至此,陈留国覆灭,四州皆在掌控。
开封县衙,高楷笑道:“仰赖诸位齐心协力,方能连战连捷。”
众人皆是谦逊:“大王运筹帷幄,方才居功至伟。”
稍作庆贺,唐检倏然说起一事:“大王,相国寺住持慧云不知所踪。”
“奉宸司搜遍全城,却毫无线索。”
赵喆哂笑:“此人不忠不义,见郑氏危急存亡,必然逃走了。”
王景略拧眉:“慧云法力不凡,让他逃窜,后患无穷。”
唐检问道:“大王,可要派人捉拿?”
“不必了!”高楷摇头,“此人一心逃离,抓他如大海捞针。”
“不过,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派人查封相国寺,僧人中有违法乱纪者,按律处置,财产充公。”
“遵令!”
……
齐州,历城。
徐豪登上皇位不久,兴奋劲尚未退去,便迎来当头一棒。
纵观河南道二十三州,已然四分五裂。
起初,汴州刺史郑博拥兵自立,号称陈留王,攻取滑、徐、濮三州,公然与朝廷反目。
他收到消息,还未来得及平叛,郑博便被高楷攻灭,四州皆丧。
同时,宋州刺史孟元朗也不甘寂寞,自封宋王,派兵攻掠邻近五州,声势超越郑博,震动京师。
此外,泗州鹰扬郎将何霸道悍然起兵,斩杀刺史,夺取泗州诸县,又席卷海州,自称沛国公。
新帝登基,郑国朝局本就不稳,如今烽烟四起,更雪上加霜。
先帝徐智远在位时,河南道二十三州皆在掌控,无一人胆敢造次,可惜,人走茶凉,偌大的郑国,只剩山东十一州。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除却无能狂怒,徐豪无计可施。
“诸位爱卿,皆是先帝与朕肱骨之臣,可有良策镇定大局?”
中书侍郎吴宣雅拱手道:“陛下,微臣愚见,孟元朗、何霸道只是疥癣之疾,不足为虑。”
“惟有秦王高楷,才是我郑国大患。”
“若能将他击败,郑国困局迎刃而解。”
徐豪叹了口气:“朕何尝不知。”
“只是,高楷坐拥八道,气焰滔天,连先帝也……”
“朕也想报仇,奈何,谁能领兵与高楷一战?”
群臣无言以对。
良久,吴宣雅建言:“皇甫太尉久经沙场,骁勇善战,必能与高楷抗衡。”
徐豪看向左侧:“不知鲁王意下如何?”
皇甫懿拧眉:“臣虽有心杀贼,为先帝报仇,不过,敌众我寡,一时难以取胜。”
吴宣雅哂笑:“太尉奉旨招兵买马,一个多月过去了,还不够么?”
皇甫懿冷哼:“军中之事,哪轮得到你插嘴?”
“你……”吴宣雅咬牙,“你是先帝托孤之臣,不为陛下分忧,反而屡屡推诿,究竟是何居心?”
皇甫懿面色一变:“臣一片忠心,苍天可鉴!”
两人在殿中争锋相对,徐智刚要开口喝止,却见小黄门匆匆来报。
“陛下,祸事了!”
“青州刺史高温,起兵叛乱,正攻打淄州。”
“徐刺史不敌,请陛下派兵增援。”
“什么?”徐豪骇然,“高温竟然叛乱?”
这可是他父皇心腹,深受信任,奉命镇守青州这个重镇。
却不料,他竟悍然反叛,兵锋直指淄州。
吴宣雅急切道:“陛下,断不能让高温得逞。”
一旦淄州失陷,那么,京兆府齐州,将无险可守,只能任由敌兵肆虐。
徐豪一迭声道:“鲁王,有劳你率军平叛,斩杀高温!”
“遵命!”皇甫懿毫不迟疑,“臣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负陛下所托!”
吴宣雅暗叹,皇甫懿畏惧秦王,不敢出兵抗衡,如今,平定青州恐怕正中他下怀。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郑国未来,恍若风中残烛,随时可能扑灭。
……
汴州,开封。
“大王,宋州传来消息,刺史孟元朗自封宋王,攻城掠地。”
“如今,他麾下疆土,西起陈州,东极徐州,南出亳州,北至曹州,又派兵夺取蔡、颍二州,声势浩大,为河南道第一反王。”
高楷眉头一挑:“河南道糜烂至此,郑国君臣便撒手不管么?”
唐检回言:“奉宸司探知,青州刺史高温叛乱,攻打淄州,逼近郑国都城。”
“郑帝徐豪命皇甫懿领兵平叛,似乎无暇顾及孟元朗。”
崔皓嗤笑:“郑国内部倾轧,愈演愈烈,顾此反失彼,只能先解燃眉之急了。”
徐晏清笑道:“徐豪既然不管不顾,那这宋国诸州,理当由我秦国夺取。”
“这是自然!”赵喆拱手,“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孟元朗挑了个好时机,方才壮大。”
“不过,终究只是一时之兴。”
高楷笑问:“孟元朗有何来历?”
“据闻,此人本是私盐小贩,颇有几分机智,受到徐智远赏识,屡次拔擢,升为宋州刺史。”
“只是,他为人严酷,行事残忍,每攻克一县,必要焚烧掳掠,百姓或斩尽杀绝,或争相逃难。”
“据奉宸司所见,宋国诸州,鱼烂鸟散,人烟断绝,荆榛蔽野,尸骨无存。”
“尸骨无存?”吴伯当拧眉,“这是为何?”
唐检叹道:“宋军赶尽杀绝,导致缺粮。孟元朗下令,聚老弱妇孺尸体用盐腌制,作为军粮。”
“禽兽不如,该杀!”听闻此言,众人皆义愤填膺。
苏行烈拱手:“大王,此人丧心病狂,视百姓为猪狗,怎能纵容他作威作福?”
“末将不才,愿为先锋,取他首级来献。”
张建兆、郭恪等将亦然请战。
高楷沉声道:“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传我军令,兵分三路。”
“苏行烈,你率左虞侯军,攻打曹州,吴伯当,你领右虞侯军,夺取陈州。”
“其余人等,随我进军宋州,将孟元朗覆灭。”
“得令!”
宋州拢共十县:宋城、襄邑、宁陵、下邑、谷熟、楚丘、柘城、砀山、单父县、虞城,以宋城为治所。
自古以来,有“襟带河济,屏蔽淮徐”之美誉,和汴州一样,同处汴河交通要道,水陆要冲,运河咽喉。
诗圣曾赞:“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