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南放下手中的茶杯,对董远方说道:“我给你介绍一位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姓林,之前参与过鹏城和穗州新区的规划,在业内可是响当当的人物。”
提到这位林专家,项南语气里满是敬佩,但随即又有些犹豫地补充道:
“不过说实话,让人家过来参加道口县的城区规划,确实有点儿像大炮打蚊子 —— 大材小用了。”
董远方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道口县的规划关乎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必须有高瞻远瞩的眼光,能请到这样的专家是求之不得的事。
很快,林专家便来到了道口县。
县规划局的工作人员连忙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规划设计稿,可在林专家看来,这份稿子还是缺乏前瞻性和发展性。
无论是区位划分,还是道路规划,都显得中规中矩,只是在现有基础上做了些微的调整和延伸,完全没有考虑到城市未来可能出现的跨越式发展。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林专家结合自己参与大城市规划的经验,提了很多创新性的意见。
他建议打破传统的城区边界思维,结合道口县的产业布局来规划居住和商业区域;在道路规划上,要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考虑到未来公共交通的升级和私家车的普及;还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这些意见让县里规划局的人员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其实,董远方早就对县规划局的这份规划十分不满。
当初正是他提议让县里重新做规划,可县规划局却只是以现有的道口县情况为基础,规划了未来十年的县城区发展。
他们完全没有理解董远方的发展目标 —— 那是一个县区人口增加一倍,全县经济总量增长十几倍的十年愿景。
座谈会最后,董远方看着在座的规划局人员和林专家,语气坚定地说道:
“现在的这份规划,呈现的是眼前的道口县,是按部就班发展十年二十年后的样子。但我要的不是这样的规划,我要的是道口县各行各业、各个方面都安装上发动机,按下快进键后的二十年规划!我们要有敢想敢干的魄力,要让规划能支撑起道口县跨越式发展的雄心!”
林专家听完,对董远方的想法十分赞同,主动提出愿意协助道口县完善这份规划,让它真正能引领道口县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董远方停顿了一下,目光从在座众人脸上扫过,最终落在林专家身上。
当看到林专家投来肯定的眼神时,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既然我们有县区人口增加一倍的目标,那在居民区规划上就不能再局限于现有的规模,得预留出足够的空间建设新的住宅小区,而且配套的医疗教育资源必须跟上,要新建或扩建医院、学校,让新增人口能享受到便利的公共服务。还有公园、菜市场这些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也得有大的调整,数量要增加,布局要更合理,让大家出门就能休闲、买菜。”
他喝了口茶,话锋一转,提到了产业方面:
“食品产业园要扩建,这在产业布局上就得充分考虑。不仅要规划好厂房的位置,还要配套建设仓储物流区、研发区,甚至可以规划出一部分区域作为产业工人的生活区,实现产城融合。”
紧接着,董远方又说起了基础设施:
“道路、水电和污水排放这些,更是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扩改。道路要拓宽,要规划新的交通干线,打通城市内外的连接;水电供应能力要提升,确保能满足新增人口和企业的需求;污水处理系统也要升级,不能因为发展而破坏了生态环境。”
说到这里,董远方注意到在座的规划局领导干部都低着头,脸上带着些许愧疚和压力,他渐渐放低了声音,语气也温和了许多:
“大家这段时间确实很辛苦,也尽力去完成这份规划了,我都看在眼里。今天专家们给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回去后,大家再结合这些意见慢慢打磨,不用急着出成果。”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现在我们县财政还不宽裕,很多规划提出来,也不急于一时就去建设。我们可以把规划做细、做远,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等条件成熟了,再一步步落实。只要方向对了,哪怕慢一点,也是在前进。”
这番话像一股暖流,缓解了会议室里的紧张气氛。
董远方从规划局出来,坐上车后一路都没怎么说话,眉头始终微微蹙着,脑子里反复盘旋着一件事 —— 道口县的基层干部,整体素质与业务能力实在太差了。
这不是他一时的感慨,而是这段时间深入接触后的真切感受。
以前,大学毕业生都是包分配,可道口县是出了名的农业县、贫困县,那些优秀的大学生,打心底里就不愿意来这穷地方工作。
即便有被分配过来的,干上几年,也多半会找关系、托门路调去条件更好的县区或市里,能真正留下来踏实做事的少之又少。
尤其是医院、学校、规划局、农科院这些需要专业人才的地方,情况更不容乐观。
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仅远低于其他县区,跟市里相比,更是差了一大截。
就像今天在规划局看到的那样,面对城市发展的新需求,不少干部显得力不从心,提出的规划方案缺乏远见,跟不上发展的步伐。
车子驶过一段颠簸的土路,董远方望着窗外低矮的城建,忽然转过头,对坐在身旁的刘涛说:
“秘书长,给组织部郭部长打个电话。农村工作会议结束后,让组织部牵头,人事局、劳动局、财政局、计委等相关单位都坐下来,好好研究一下关于人才引进、干部素质提升这两方面的事,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来。”
刘涛听罢,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最终却只是点了点头,应了声 “好”。
他心里其实满是疑惑,在所有人看来,董远方在道口县顶多算是过渡,明年换届之后,凭他的能力和政绩,肯定会高升,去更重要的岗位。
可这段时间,董远方考虑的每件事,都是道口县几年甚至十几年后的长远规划,像是要在这里扎根一辈子似的。
这份投入和执着,让他实在有些不解。
董远方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却没再多说什么,只是重新将目光投向窗外。
他知道,人才是发展的根基,不解决基层干部素质和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道口县的长远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哪怕自己将来离开了这里,也要为这片土地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后续的发展能有章可循、有人可用。
提到这位林专家,项南语气里满是敬佩,但随即又有些犹豫地补充道:
“不过说实话,让人家过来参加道口县的城区规划,确实有点儿像大炮打蚊子 —— 大材小用了。”
董远方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道口县的规划关乎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必须有高瞻远瞩的眼光,能请到这样的专家是求之不得的事。
很快,林专家便来到了道口县。
县规划局的工作人员连忙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规划设计稿,可在林专家看来,这份稿子还是缺乏前瞻性和发展性。
无论是区位划分,还是道路规划,都显得中规中矩,只是在现有基础上做了些微的调整和延伸,完全没有考虑到城市未来可能出现的跨越式发展。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林专家结合自己参与大城市规划的经验,提了很多创新性的意见。
他建议打破传统的城区边界思维,结合道口县的产业布局来规划居住和商业区域;在道路规划上,要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考虑到未来公共交通的升级和私家车的普及;还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这些意见让县里规划局的人员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其实,董远方早就对县规划局的这份规划十分不满。
当初正是他提议让县里重新做规划,可县规划局却只是以现有的道口县情况为基础,规划了未来十年的县城区发展。
他们完全没有理解董远方的发展目标 —— 那是一个县区人口增加一倍,全县经济总量增长十几倍的十年愿景。
座谈会最后,董远方看着在座的规划局人员和林专家,语气坚定地说道:
“现在的这份规划,呈现的是眼前的道口县,是按部就班发展十年二十年后的样子。但我要的不是这样的规划,我要的是道口县各行各业、各个方面都安装上发动机,按下快进键后的二十年规划!我们要有敢想敢干的魄力,要让规划能支撑起道口县跨越式发展的雄心!”
林专家听完,对董远方的想法十分赞同,主动提出愿意协助道口县完善这份规划,让它真正能引领道口县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董远方停顿了一下,目光从在座众人脸上扫过,最终落在林专家身上。
当看到林专家投来肯定的眼神时,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既然我们有县区人口增加一倍的目标,那在居民区规划上就不能再局限于现有的规模,得预留出足够的空间建设新的住宅小区,而且配套的医疗教育资源必须跟上,要新建或扩建医院、学校,让新增人口能享受到便利的公共服务。还有公园、菜市场这些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也得有大的调整,数量要增加,布局要更合理,让大家出门就能休闲、买菜。”
他喝了口茶,话锋一转,提到了产业方面:
“食品产业园要扩建,这在产业布局上就得充分考虑。不仅要规划好厂房的位置,还要配套建设仓储物流区、研发区,甚至可以规划出一部分区域作为产业工人的生活区,实现产城融合。”
紧接着,董远方又说起了基础设施:
“道路、水电和污水排放这些,更是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扩改。道路要拓宽,要规划新的交通干线,打通城市内外的连接;水电供应能力要提升,确保能满足新增人口和企业的需求;污水处理系统也要升级,不能因为发展而破坏了生态环境。”
说到这里,董远方注意到在座的规划局领导干部都低着头,脸上带着些许愧疚和压力,他渐渐放低了声音,语气也温和了许多:
“大家这段时间确实很辛苦,也尽力去完成这份规划了,我都看在眼里。今天专家们给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回去后,大家再结合这些意见慢慢打磨,不用急着出成果。”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现在我们县财政还不宽裕,很多规划提出来,也不急于一时就去建设。我们可以把规划做细、做远,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等条件成熟了,再一步步落实。只要方向对了,哪怕慢一点,也是在前进。”
这番话像一股暖流,缓解了会议室里的紧张气氛。
董远方从规划局出来,坐上车后一路都没怎么说话,眉头始终微微蹙着,脑子里反复盘旋着一件事 —— 道口县的基层干部,整体素质与业务能力实在太差了。
这不是他一时的感慨,而是这段时间深入接触后的真切感受。
以前,大学毕业生都是包分配,可道口县是出了名的农业县、贫困县,那些优秀的大学生,打心底里就不愿意来这穷地方工作。
即便有被分配过来的,干上几年,也多半会找关系、托门路调去条件更好的县区或市里,能真正留下来踏实做事的少之又少。
尤其是医院、学校、规划局、农科院这些需要专业人才的地方,情况更不容乐观。
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仅远低于其他县区,跟市里相比,更是差了一大截。
就像今天在规划局看到的那样,面对城市发展的新需求,不少干部显得力不从心,提出的规划方案缺乏远见,跟不上发展的步伐。
车子驶过一段颠簸的土路,董远方望着窗外低矮的城建,忽然转过头,对坐在身旁的刘涛说:
“秘书长,给组织部郭部长打个电话。农村工作会议结束后,让组织部牵头,人事局、劳动局、财政局、计委等相关单位都坐下来,好好研究一下关于人才引进、干部素质提升这两方面的事,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来。”
刘涛听罢,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最终却只是点了点头,应了声 “好”。
他心里其实满是疑惑,在所有人看来,董远方在道口县顶多算是过渡,明年换届之后,凭他的能力和政绩,肯定会高升,去更重要的岗位。
可这段时间,董远方考虑的每件事,都是道口县几年甚至十几年后的长远规划,像是要在这里扎根一辈子似的。
这份投入和执着,让他实在有些不解。
董远方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却没再多说什么,只是重新将目光投向窗外。
他知道,人才是发展的根基,不解决基层干部素质和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道口县的长远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哪怕自己将来离开了这里,也要为这片土地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后续的发展能有章可循、有人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