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似乎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激烈枪炮声惊得暂歇,但空气中弥漫的硝烟和血腥味,却比严寒更加刺骨。
独立一团的战士们顾不上庆祝,立刻按照预定计划,紧张有序地行动起来。
“快!动作再快一点!”
赵大勇站在据点废墟旁,声音嘶哑却充满力量,“缴获的弹药粮食优先搬运!伤员小心抬运,一个都不能落下!”
牛剑锋则大声指挥着民兵和部分战士:
“乡亲们,同志们,帮忙扛物资!走北边的小路,那里有我们的人接应!”
孙德胜脸上沾着硝烟和血迹,他带着三营的战士最后清剿了炮楼的每一个角落,确保没有装死反扑的敌人,并找到了据点里日军的作战文件和地图,小心收好。
王二虎和宋亮组织各自营里的战士,搀扶着伤员,扛起缴获的武器弹药,迅速向镇外撤离。
李广元和他的狙击小队也从制高点上撤了下来。刚才那关键的一枪,以及后续连续击毙两名试图操作掷弹筒的鬼子,是狙击小队的丰硕战果。
张铁成浑身是劲,一个人扛起一箱子弹,又伸手帮一个腿部受伤的战友背起了枪,咧着嘴笑道:
“嘿,这下让小鬼子也知道知道咱们独立一团的厉害!”
“别傻乐了,铁成!赶紧撤!鬼子的援兵说到就到!”班长在他头上轻轻拍了一下,催促道。
队伍像一股洪流,迅速而有序地撤出了柳滩镇。
镇子里一些胆大的百姓悄悄推开窗户缝隙,看到往日作威作福的日伪军横尸遍地,炮楼浓烟滚滚,而那些被称为“八路”的兵士们正在匆忙搬运物资撤离,并不骚扰百姓,眼中不禁流露出复杂的神情,有恐惧,有惊讶,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快意和希望。
最后撤出的是李大牛的特务连阻击小组和孙德胜的突击队断后人员。他们在镇子出口和撤退路线上巧妙地布置了几颗诡雷,以延缓追兵的速度。
队伍很快融入了镇外茫茫的雪原,沿着预先侦察好的小路急行军。虽然疲惫,虽然带着伤员和沉重的缴获,但胜利的喜悦和紧绷的神经支撑着每一个战士的脚步。
果然,就在独立一团撤离不到二十分钟后,李家坡方向赶来增援的日伪军气喘吁吁地赶到了柳滩镇。
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片狼藉:被炸毁的炮楼、冒着青烟的平房废墟、满地日伪军的尸体以及被洗劫一空的军火库和粮秣库。
带队的日军小队长气得脸色铁青,哇哇大叫:
“八嘎!追击!快追击!他们带着物资跑不远!”
然而,先头部队刚冲出镇子不远,就触发了一颗埋在雪地里的诡雷,“轰”的一声,炸倒了两三个伪军,追击的队伍顿时一阵慌乱,速度慢了下来。小心翼翼排完雷,再追出去时,雪地上虽然留有大量脚印,但独立一团早已远遁,并且不断有小股部队在岔路布置疑阵,使得追兵难以判断主力撤退方向。加之天色渐晚,风雪又有加大的趋势,日军小队长看着白茫茫的山野,生怕再中了埋伏,只得咬牙切齿地命令停止追击,收拢部队,清理柳滩镇的烂摊子,同时向上级紧急汇报。
独立一团的主力部队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急行军,翻过一道山梁,在一片背风的松树林里停了下来,进行短暂的休整和集结。
派出的侦察兵陆续返回,报告追兵已被甩掉。直到这时,紧张的气氛才稍稍缓解,胜利的喜悦真正洋溢在每一个战士的脸上。
各营连开始清点人数和战果。此战,独立一团以牺牲四人,重伤五人,轻伤二十余人的代价,取得了全歼柳滩镇日伪军一个小队又半个连,缴获大批物资的辉煌胜利。
更重要的是,这是独立一团成立以来,第一次主动出击,攻坚拔点,并且成功了!
战士们围着缴获的那挺九二式重机枪和两挺歪把子轻机枪,兴奋地议论着。粮食和枪支弹药更是解决了部队的燃眉之急。
因为晋升团部后,赵大勇的独立一团名气更盛了。这段时间,村民们知道他在招人,附近的村民都纷纷加入了,黑风寨一下子增加了三四百人。
这也是独立一团迫切需要打一场物资争夺战。
赵大勇、牛剑锋、孙德胜等人看着虽然疲惫,但士气高昂的战士们,看着那些实实在在的缴获,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老孙,突击队打得好!关键时刻顶得住!”
赵大勇赞许地拍了拍孙德胜的肩膀。
孙德胜笑了笑,露出一口白牙:
“团长指挥得当,政委动员有力,同志们也都拼了命。特别是那个小丫头片子,”他指了指正在给伤员检查伤口的王小兰,“枪法真神了!要不是她,我们突击队刚暴露的时候就得吃大亏。”
牛剑锋感慨道:“是啊,群众的支持也至关重要。没有乡亲们提供的鞋垫和干粮,没有民兵帮忙运送伤员和物资,我们撤退不会这么顺利。这就是人民战争的力量。”
稍事休整后,部队再次出发,趁着夜色返回黑风寨。虽然身体极度疲劳,但战士们脚步轻快,胜利的歌声在雪原上低沉而有力地回荡着。
回到黑风寨时,已是后半夜。但寨子里依然灯火通明,留守的战士都没有睡,翘首以盼。
当看到大队人马满载而归,虽然也抬着伤员,但那股胜利昂扬的气势是无法掩盖的,整个寨子顿时沸腾了!
后勤保障的战士们端来了热汤热水,新兵兴奋地围着缴获的武器磨拳擦掌。部分留守的战士们则羡慕地听着战友们讲述战斗经过。
此战的胜利影响远远超出了一次军事胜利本身。
第二天,柳滩镇被八路军端掉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周边所有的村镇。
人们私下里交头接耳,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天降神兵”如何在雪夜铲除了那个作恶多端的据点。
独立一团“雪夜奇袭柳滩镇”的事迹越传越神,赵大勇和独立一团的名声更加响亮。
原本对八路军持观望甚至怀疑态度的群众,开始真正相信这是一支能打鬼子、能保护老百姓的队伍。
许多青壮年纷纷找到根据地政府或直接上山,要求参加八路军,打鬼子保卫家乡。
师部也发来了嘉奖电,表彰独立一团主动出击、英勇作战的精神和取得的重大胜利,并要求他们认真总结经验,继续扩大战果。
当然,日军也绝不会善罢甘休。柳滩镇据点的丢失,给了周边日军不小的震动。他们开始重新评估这股刚刚组建的“土八路”的实力,加强了其他据点的警戒,并开始酝酿报复性的扫荡。
但无奈天气恶劣,还有就是兵力严重不足,也只好任由独立一团发展壮大。
黑风寨团部里,赵大勇、牛剑锋等人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
他们清醒地认识到,鬼子吃了亏,肯定会反扑。战斗总结会上,大家仔细分析了此次作战的经验和不足,比如突击队暴露的意外情况,阻击部队如何能更有效地迟滞敌军,以及后勤保障如何进一步优化等等。
“同志们,”
赵大勇在总结会上说道,“柳滩镇这一仗,我们打出了独立一团的威风,打出了信心!但这只是开始!鬼子不会甘心失败,更艰苦的战斗可能还在后头。我们要利用好这次胜利带来的有利形势,加紧训练,扩充兵力,巩固根据地,准备迎接更大的挑战!”
窗外,雪花再次悄然飘落,覆盖了战场的痕迹,但覆盖不住战士们心中燃烧的火焰。
黑风寨内外,训练的口号声更加嘹亮,战士们擦亮刚刚缴获的武器,眼神更加坚定。
独立一团就像一把经过淬火锤炼的尖刀,在抗日的烽火中,变得更加锋利。
独立一团的战士们顾不上庆祝,立刻按照预定计划,紧张有序地行动起来。
“快!动作再快一点!”
赵大勇站在据点废墟旁,声音嘶哑却充满力量,“缴获的弹药粮食优先搬运!伤员小心抬运,一个都不能落下!”
牛剑锋则大声指挥着民兵和部分战士:
“乡亲们,同志们,帮忙扛物资!走北边的小路,那里有我们的人接应!”
孙德胜脸上沾着硝烟和血迹,他带着三营的战士最后清剿了炮楼的每一个角落,确保没有装死反扑的敌人,并找到了据点里日军的作战文件和地图,小心收好。
王二虎和宋亮组织各自营里的战士,搀扶着伤员,扛起缴获的武器弹药,迅速向镇外撤离。
李广元和他的狙击小队也从制高点上撤了下来。刚才那关键的一枪,以及后续连续击毙两名试图操作掷弹筒的鬼子,是狙击小队的丰硕战果。
张铁成浑身是劲,一个人扛起一箱子弹,又伸手帮一个腿部受伤的战友背起了枪,咧着嘴笑道:
“嘿,这下让小鬼子也知道知道咱们独立一团的厉害!”
“别傻乐了,铁成!赶紧撤!鬼子的援兵说到就到!”班长在他头上轻轻拍了一下,催促道。
队伍像一股洪流,迅速而有序地撤出了柳滩镇。
镇子里一些胆大的百姓悄悄推开窗户缝隙,看到往日作威作福的日伪军横尸遍地,炮楼浓烟滚滚,而那些被称为“八路”的兵士们正在匆忙搬运物资撤离,并不骚扰百姓,眼中不禁流露出复杂的神情,有恐惧,有惊讶,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快意和希望。
最后撤出的是李大牛的特务连阻击小组和孙德胜的突击队断后人员。他们在镇子出口和撤退路线上巧妙地布置了几颗诡雷,以延缓追兵的速度。
队伍很快融入了镇外茫茫的雪原,沿着预先侦察好的小路急行军。虽然疲惫,虽然带着伤员和沉重的缴获,但胜利的喜悦和紧绷的神经支撑着每一个战士的脚步。
果然,就在独立一团撤离不到二十分钟后,李家坡方向赶来增援的日伪军气喘吁吁地赶到了柳滩镇。
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片狼藉:被炸毁的炮楼、冒着青烟的平房废墟、满地日伪军的尸体以及被洗劫一空的军火库和粮秣库。
带队的日军小队长气得脸色铁青,哇哇大叫:
“八嘎!追击!快追击!他们带着物资跑不远!”
然而,先头部队刚冲出镇子不远,就触发了一颗埋在雪地里的诡雷,“轰”的一声,炸倒了两三个伪军,追击的队伍顿时一阵慌乱,速度慢了下来。小心翼翼排完雷,再追出去时,雪地上虽然留有大量脚印,但独立一团早已远遁,并且不断有小股部队在岔路布置疑阵,使得追兵难以判断主力撤退方向。加之天色渐晚,风雪又有加大的趋势,日军小队长看着白茫茫的山野,生怕再中了埋伏,只得咬牙切齿地命令停止追击,收拢部队,清理柳滩镇的烂摊子,同时向上级紧急汇报。
独立一团的主力部队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急行军,翻过一道山梁,在一片背风的松树林里停了下来,进行短暂的休整和集结。
派出的侦察兵陆续返回,报告追兵已被甩掉。直到这时,紧张的气氛才稍稍缓解,胜利的喜悦真正洋溢在每一个战士的脸上。
各营连开始清点人数和战果。此战,独立一团以牺牲四人,重伤五人,轻伤二十余人的代价,取得了全歼柳滩镇日伪军一个小队又半个连,缴获大批物资的辉煌胜利。
更重要的是,这是独立一团成立以来,第一次主动出击,攻坚拔点,并且成功了!
战士们围着缴获的那挺九二式重机枪和两挺歪把子轻机枪,兴奋地议论着。粮食和枪支弹药更是解决了部队的燃眉之急。
因为晋升团部后,赵大勇的独立一团名气更盛了。这段时间,村民们知道他在招人,附近的村民都纷纷加入了,黑风寨一下子增加了三四百人。
这也是独立一团迫切需要打一场物资争夺战。
赵大勇、牛剑锋、孙德胜等人看着虽然疲惫,但士气高昂的战士们,看着那些实实在在的缴获,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老孙,突击队打得好!关键时刻顶得住!”
赵大勇赞许地拍了拍孙德胜的肩膀。
孙德胜笑了笑,露出一口白牙:
“团长指挥得当,政委动员有力,同志们也都拼了命。特别是那个小丫头片子,”他指了指正在给伤员检查伤口的王小兰,“枪法真神了!要不是她,我们突击队刚暴露的时候就得吃大亏。”
牛剑锋感慨道:“是啊,群众的支持也至关重要。没有乡亲们提供的鞋垫和干粮,没有民兵帮忙运送伤员和物资,我们撤退不会这么顺利。这就是人民战争的力量。”
稍事休整后,部队再次出发,趁着夜色返回黑风寨。虽然身体极度疲劳,但战士们脚步轻快,胜利的歌声在雪原上低沉而有力地回荡着。
回到黑风寨时,已是后半夜。但寨子里依然灯火通明,留守的战士都没有睡,翘首以盼。
当看到大队人马满载而归,虽然也抬着伤员,但那股胜利昂扬的气势是无法掩盖的,整个寨子顿时沸腾了!
后勤保障的战士们端来了热汤热水,新兵兴奋地围着缴获的武器磨拳擦掌。部分留守的战士们则羡慕地听着战友们讲述战斗经过。
此战的胜利影响远远超出了一次军事胜利本身。
第二天,柳滩镇被八路军端掉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周边所有的村镇。
人们私下里交头接耳,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天降神兵”如何在雪夜铲除了那个作恶多端的据点。
独立一团“雪夜奇袭柳滩镇”的事迹越传越神,赵大勇和独立一团的名声更加响亮。
原本对八路军持观望甚至怀疑态度的群众,开始真正相信这是一支能打鬼子、能保护老百姓的队伍。
许多青壮年纷纷找到根据地政府或直接上山,要求参加八路军,打鬼子保卫家乡。
师部也发来了嘉奖电,表彰独立一团主动出击、英勇作战的精神和取得的重大胜利,并要求他们认真总结经验,继续扩大战果。
当然,日军也绝不会善罢甘休。柳滩镇据点的丢失,给了周边日军不小的震动。他们开始重新评估这股刚刚组建的“土八路”的实力,加强了其他据点的警戒,并开始酝酿报复性的扫荡。
但无奈天气恶劣,还有就是兵力严重不足,也只好任由独立一团发展壮大。
黑风寨团部里,赵大勇、牛剑锋等人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
他们清醒地认识到,鬼子吃了亏,肯定会反扑。战斗总结会上,大家仔细分析了此次作战的经验和不足,比如突击队暴露的意外情况,阻击部队如何能更有效地迟滞敌军,以及后勤保障如何进一步优化等等。
“同志们,”
赵大勇在总结会上说道,“柳滩镇这一仗,我们打出了独立一团的威风,打出了信心!但这只是开始!鬼子不会甘心失败,更艰苦的战斗可能还在后头。我们要利用好这次胜利带来的有利形势,加紧训练,扩充兵力,巩固根据地,准备迎接更大的挑战!”
窗外,雪花再次悄然飘落,覆盖了战场的痕迹,但覆盖不住战士们心中燃烧的火焰。
黑风寨内外,训练的口号声更加嘹亮,战士们擦亮刚刚缴获的武器,眼神更加坚定。
独立一团就像一把经过淬火锤炼的尖刀,在抗日的烽火中,变得更加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