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自愿参军-《抗战风云之组团打鬼子》

  赵大勇独立连的这次战斗,不但歼灭了这伙乔装八路军的鬼子特工队,揭穿了鬼子栽赃陷害的阴谋。

  而且,连驻守在县城的清水大佐也被消灭。还缴获了不少武器弹药,真是一箭三雕。

  因为王村驻扎营地已经暴露,赵大勇只好率领独立连再次转移,寻找新的营地。

  “指导员,看这天气,马上就要下雪了,如果我们进入大山,到时大雪封山,咱们没有食物储备,不用鬼子过来,我们也会挨饿被冻死。所以,咱们不能再进大山,得找一个靠近村庄的地方…”赵大勇一边走一边说道。

  牛剑锋听了点了点头,认同了他的话,接着说道:“老赵您说得对,咱们得好好想想,找个好的营地…”

  “要不咱们回黑风寨?”

  两人异口同声地说道。然后相视而笑。

  黑风寨周围有几个村子,而且队里不少人也是这些村子里的人,回那里是个不错的选择。

  “指导员,咱们兵分两路,你带人将这十个俘虏押到师部。司令员很在乎这事。我呢带队伍回黑风寨…”

  “好,我听从你的安排。”牛剑锋浅笑着回答。

  赵大勇想了想,为了稳妥起见,他决定让李大牛带上十名飞虎队员一起押送。

  “大牛,你过来一下。”

  “连长,啥事找俺?”李大牛听到赵大勇的喊声,马上冲了上来。

  “大牛,你挑上十名飞虎队员,陪指导员将这些俘虏押到师部…”

  没等赵大勇说完,李大牛不爽地说道:“连长,干嘛那么麻烦?要不将他们全部就地枪决得了…”

  牛剑锋听了连忙说道:“李队长,司令员已经知道咱们捉到了俘虏,他可是再三叮嘱,一定要将他们押送到师部,他有大用…你可千万别犯傻,那可是要受到处罚的。”

  “大牛,指导员说得对,但押送途中,他们如果反抗或逃跑,你可以将他们枪决…”赵大勇严肃地说道。

  他对李大牛说完,又对俘虏用日语说了一遍。十个小鬼子全部躬腰点头。不停地喊着:“嗨!”

  看着牛剑锋和李大牛押着俘虏离开,赵大勇也带着队伍往黑风寨赶去。他很期待留在寨子的老沈等几个老人怎样了?

  上次他率领连队离开参加战斗,将老沈等三个老人,留下来照看寨子。

  经过一天长途跋涉的行军,赵大勇终于带着队伍回到了黑风寨。

  沈岳山看到赵大勇回来很是激动,他双手颤抖地握着赵大勇的手,“赵连长,你终于回来了,真是太好了,寨子我可每天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就是等你们回来…”

  “沈老哥,辛苦您了,其他三人呢?”赵大勇举目四望。

  “他们三个回家探亲了,每个人都留了家里的地址,只要你需要随时可以叫他们回来…”沈岳山满脸泪水地说道。

  赵大勇离开时曾吩咐过,如果他们想回家,可以自行离开。毕竟,他们去作战并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回来。

  “沈老哥,不用叫他们了,我会安排人协助你做好伙房工作的…你先去休息吧。”

  看着沈岳山离开的背影,赵大勇内心一阵感动。他没有想到沈岳山一个人守着寨子,等到自己回来。

  赵大勇叫来王二虎和宋亮等骨干,安排好战士们的休息地方及哨兵岗位。他便走进聚义厅,看着这熟悉的一切,他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他伸手抚摸了一下桌台,上面竟然一尘不染。看来沈岳山每天没少打扫。

  回到自己的卧室,赵大勇看到了自己穿越过来的军背包,打开一看,里面的东西一件没少。他打开无人机的盒子,无人机也完好无损。

  他欣慰地看着这一切,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赵大勇躺在床上,脑海里思绪万千。

  现在已经到了十二月下旬,他算了算时间,“百团大战”也已经进入了尾声。还有一个月时间,“百团大战”就结束了。

  不知不觉,赵大勇回到黑风寨已经五天。这天,凛冽的北风呼中打转。他站在聚义厅前的石阶上,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眉头微蹙。

  天色阴沉,铅灰色的云层压得很低,仿佛随时会塌下来。

  "连长,看这天色,怕是要下雪了。"王二虎搓着手走过来,呼出的白气在空气中凝结成霜。

  赵大勇点点头:"是啊,得抓紧时间准备过冬物资。二虎,你带几个弟兄去周围几个村子看看,能不能收购些粮食和棉衣。"

  "是!"王二虎敬了个礼,转身就要走。

  "等等,"赵大勇叫住他,"记住,一定要公平交易,按市价给钱。咱们是人民的队伍,不能占老百姓便宜。"

  王二虎咧嘴一笑:"连长放心,咱们独立连啥时候干过欺负老百姓的事?"

  赵大勇也笑了,拍拍他的肩膀:"去吧,路上小心点。"

  目送王二虎离开,赵大勇转身回到聚义厅。厅内,宋亮正带着几个战士在擦拭枪支。见赵大勇进来,宋亮立刻起身:

  "连长,咱们的弹药清点完了,缴获的鬼子武器加上原来的,够装备两个排的。"

  "好,先收好。等新兵来了就有用了。"

  赵大勇环视一周,发现沈岳山正在角落里默默地擦拭桌椅。老人佝偻的背影在昏暗的光线中显得格外孤单。

  赵大勇走过去:"沈老哥,别忙活了,歇会儿吧。"

  沈岳山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闪着光:"赵连长,我不累。你们在前线打鬼子,我在后方干这点活算什么?"

  赵大勇心头一热,扶着老人坐下:"老哥,你这是怎么啦?"

  "唉,没啥!"沈岳山摆摆手,用衣袖擦掉眼泪。

  “是不是想家了?等过两天我送你回家一趟…”赵大勇轻拍着他的肩头轻声说道。

  正说着,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赵大勇快步走出去,只见寨门口聚集了十几个村民,领头的正是附近李家村的李老汉。

  "李大爷,您怎么来了?"赵大勇迎上去。

  李老汉拄着拐杖,有点颤颤巍巍:"赵连长,听说你们回来了,乡亲们特意来看看。这些日子你们不在,小鬼子在附近可猖狂了。"

  赵大勇注意到村民们手里都提着东西,有粮食、蔬菜,还有几件棉衣。他连忙摆手:

  "乡亲们的心意我们领了,但东西不能收。现在大家都困难,我们怎么能要你们的东西?"

  "赵连长,您这话就见外了。"李老汉激动地说,"上次要不是你们独立连及时赶到,我们村就被鬼子烧光了。这点东西算什么?"

  "是啊是啊!"其他村民也纷纷附和。

  赵大勇心头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在这样艰苦的岁月里,老百姓能拿出这些东西是多么不容易。

  他深吸一口气:"好,既然乡亲们这么热情,我们就收下了。不过,我们也不能白拿大家的东西。"

  他转身对宋亮说:"组织战士们帮乡亲们干点活,看看谁家房子需要修,谁家地需要耕,咱们有力气就出力气。"

  接下来的几天,独立连的战士们分散到附近几个村庄,帮村民修缮房屋、治疗伤病。

  赵大勇亲自带队去了最偏远的沈家洼,送沈岳山回家看看…那里还有几位军属家庭生活特别困难。

  王家洼的老村长拉着赵大勇的手不放:"赵连长,你们真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啊!我儿子在主力部队当兵,家里就剩我和儿媳妇带着两个孙子,要不是你们帮忙,这个冬天真不知道怎么过。"

  赵大勇帮老村长家修好了漏雨的屋顶,又给两个孩子检查了身体。他发现大孙子有些咳嗽,立刻让卫生员开了药。

  "老村长,您儿子在前线打鬼子,我们照顾您家是应该的。"赵大勇认真地说,"等打跑了小鬼子,您儿子就能回来了。"老村长抹着眼泪连连点头。

  就在独立连积极帮助村民的同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变化悄然发生。

  第三天早晨,赵大勇正在寨子里检查新兵训练情况,突然听到寨门外一阵喧哗。

  "连长!连长!"哨兵急匆匆跑来报告,"李家村的李老汉带着十几个年轻人来了,说是要参加咱们独立连!"

  赵大勇惊讶地放下手中的训练计划,快步走向寨门。果然,李老汉站在最前面,身后跟着十几个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有男有女,个个神情坚定。

  "李大爷,这是......"赵大勇疑惑地问。

  李老汉激动地说:"赵连长,这些后生都是自愿来参军的!你们帮了我们那么多,我们也不能光看着。打鬼子,人人有责!"

  一个高个子青年站出来:"赵连长,我叫张铁成,今年二十一,有力气!我要跟着你们打鬼子,为我爹报仇!"

  他眼中含泪,"我爹去年被鬼子抓去修炮楼,活活累死了......"

  "我叫王小兰,"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姑娘也站出来,"我虽然是个女子,但枪法不差。我娘被鬼子飞机炸死了,我要报仇!"

  赵大勇看着这些热血青年,心中既感动又沉重。他知道,战争是残酷的,这些年轻人一旦参军,就可能面临生死考验。但另一方面,抗战需要新鲜血液,需要更多像他们这样有血性的国人。

  "同志们,"赵大勇郑重地说,"参加八路军不是儿戏,要吃苦,可能要流血牺牲。你们想清楚了吗?"

  "想清楚了!"十几个声音异口同声地回答。

  "好!"赵大勇点点头,"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八路军独立连的新战士了。宋亮!"

  "到!"宋亮跑步过来。

  "安排新兵登记,然后带他们去领装备。"赵大勇命令道,又转向李老汉,"李大爷,谢谢您送来这么多好青年。您放心,我们会好好训练他们,也会尽力保护他们。"

  李老汉抹着眼泪:"赵连长,交给你我放心。"

  接下来的日子,黑风寨热闹非凡。不仅李家村,周边几个村庄的年轻人也陆续来参军。独立连的人数很快从原来的不足两百人,增加到了三百多号人。

  赵大勇亲自督导新兵训练。他结合自己穿越前的军事知识,改进了训练方法。白天训练射击、刺杀、战术配合,晚上则组织学习文化知识和政治教育。

  "记住,我们不是军阀部队,也不是土匪武装。"赵大勇在新兵教育会上强调,"我们是人民的军队,打仗是为了保护老百姓,为了把日本鬼子赶出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