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又一个起点-《重生:一九八六,我欲冲天!》

  过年之前,田建春还是跑到青山关镇卫生院报了到,接待他的是所谓的镇卫生院院长,姓齐,叫齐江河,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之前是赤脚医生。

  黝黑的面庞,五短身材,对襟的棉袄,连个外罩都没有,袖口和衣襟的地方,被黑线缝着,露出不是很白的棉花。

  田建春看着对方,这人不像大夫,倒像个老农民,甚至老家村里的农民有人都没有这么沧桑,或者说更像个猎户。

  “你是新来的田大夫?我姓齐,叫齐江河。”

  齐院长的声音,嘶哑、还有些无力的感觉。

  “齐院长,我是田建春,您喊我建春就可以。”

  田建春看着父辈年龄差不多的齐江河,再转头看看只有三间房、两间厢房的卫生院,心里说不失落是假的。

  尤其是下了长途车后,再走了五里地的爬坡,说不上荒无人烟,但是冬日的荒凉的景色还是让人心里打鼓。

  就这环境?

  连个人都没有,自己再有想法和抱负,能做什么?

  不得不佩服生存和工作在这里的人!

  更‘佩服’某些领导的对基层的‘深刻了解’!

  “来,来,我先带你你看看你住的地方,我接到电话,就赶紧带着两个刘大夫帮忙收拾整理了一下,你看看,需要再收拾的,我喊人过来再弄!”

  田建春被领到西厢房,门口挂了个棉门帘,八成新的毛蓝色,多少有些褪了,进屋是双开的木门,一进门里面靠窗有个洗脸盆架子,有个半新的红色搪瓷盆,再里面靠窗有个三屉桌子、一把椅子,靠南墙是个单人床,有个床垫是新的,下面垫了干草。

  西墙根,有俩木头的柜子,还能闻到酒精的味道,掺杂了陈腐;再往北,是个旧的三屉桌子,上面放了个菜板,是新的。

  屋子中间,是个土坯搭的炉子,外面的泥还没干。

  一目了然的景象,让田建春看到了对方的用心,也看到了凤北的穷困。

  “建春啊,东厢房边上,有引柴、劈柴和煤坯子,我今天帮你把炉子点着,回头就不要让炉子灭了火,这边儿比县城冷不少!”

  齐江河搓搓手,有点歉疚的语气,他没想到,在他退休之前,还能分到一个大学生。

  虽然局里有人偷偷的告诉他,这个人是被‘贬’过来的,但是他觉得能来报到,就是个守诺的不错的人。

  “齐院长,不用您帮我生炉子,我自己弄就行,我今天带的东西不多,晚点儿就先坐车回去,下次我带行李和锅碗瓢盆过来。”

  “嗯,也行,咱们这边儿,有个商店,可以买粮食、日用品,邮电所的业务他们也兼顾,镇政府旁边儿一点,就是小学。”

  田建春回忆着一路走过来看到的几处低矮的平房,当时没太注意牌匾,估计也没有啥牌匾。

  田建春跟着齐江河去他的集办公、诊疗、私人休息、输液等多功能的房间去办理报到手续。

  里面东西不太多,有条不紊的靠墙摆放着。

  “咱们这边儿,还有俩大夫,刘国栋大夫、孙明起大夫,都是赤脚医生出身,不过文化水平不高,你来了,可得多教教我们。”

  “齐院长,我来的路上看着没多少房子,这边人不多吗?”

  “建春啊,你喊我齐叔就可以,喊啥院长?我就是比两位大夫早来几年,就让我带着他们俩,为这边的人看个病啥的。”

  齐江河说完了,叹一口气继续说道:“这个所谓的镇,就是因为地势平坦一些,离那边的马路不太远;这边行政村四个,其实坐落在山里的零零散散的有十多个村,平时的时候,两位大夫都在老家待着,有人喊去看病的时候,就上门;这边儿有个集市,十天一次,他们俩就过来顶岗,顺便补充缺啥少啥的东西。”

  田建春一想,好嘛,大夫都可以‘居家’了,跟自己在家开诊所没啥不同了。

  齐江河看着没啥表情的田建春,吃不准这个人会不会留下来。

  “建春啊,你老家是哪里的?”

  “齐叔,我老家在县城西南。”

  齐江河本来想问为何分配到这里的,想想,还是算了吧,反正来都来了。

  齐江河给田建春介绍了附近另外一个镇,青龙山镇。

  “那边儿发展的好,有之前国家的矿山,现在又建了个私营的矿山公司,还有钢厂!咱们这边的人,很多去那边上班的。”

  “哦,离这边不远吧?”

  田建春知道那个矿山、也知道后续发展的不错,除了国有的、私营的各种相关的产业链,后来凤北还建了合资的矿山开采公司、钢厂等。

  随后的十几二十年,这个地方变成了一个工矿业重镇:矿石开采、炼钢、线材、发电、以及配套产业,都是凤北的经济支柱!

  “不是很远,那边有矿山医院,最初只接待矿上职工和家属,后来慢慢的,也接待当地的居民,所以,咱们这边的卫生院,就更少有人来看病了。”

  田建春知道,此时没有所谓的医保、更不是公费医疗,所以病人去哪里看病,都是主观意愿。

  “这边不能开凿矿山吗?”田建春问,让齐江河笑了。

  “咱们这边儿的山,估计矿产资源不丰富吧,不然很久以前,国家都没在这边儿开采啊!当年国家都没动,现在县里不开发,个人哪有那么大的能力开啊!再说了,不管谁开采,都要先修路,那涉及到的事情就多了,估计这就是一大笔钱!”

  田建春不太记得青山关这里后期的发展,至于齐江河说的修路、投资,这都不是事儿!

  贷款!

  集资!

  将来建立收费站!

  他记得之前,光凤北、凤城、凤南这几个县、沿着凤凰河修的路,几乎每隔一段路,就有一个收费站,更别说后期发展更快更大、连接全国各地的高速网络了,交通便利、运输业发展起来,道路维护就不是交通局、公路养护一家的事情了!

  田建春想到这里,微微一笑,齐江河还以为是听了他的话才笑的。

  “建春啊,你也别灰心,先在这里干两年,没准瞅到机会,你就又回县城了。”

  齐江河都没做田建春会留在这里长久工作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