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是卖方市场,有货不怕卖不出去,等赚钱了,也可以在他们那边开铺子赶圩卖……。
迈出第一步,生活一点一点的不就好了么?
光守着家里那点地,靠老天爷吃饭,那生活得哪年才能有改善?
赵东越想越觉得可行,要是大舅哥一个人不好意思,他可以等休息的时候过去带着他一起去叫卖。
可别小看这些沿途叫卖的摊贩,别人不知道赵东还不知道么,一个两个都富得流油。
至于说的蹩脚普通话?
那更没问题,十里不同俗,就他们隔壁村有的方言和他们都不一样,一些年纪大的也听不懂方言。
反正就比划呗,没有哪种语言比这更好用的。
“那真行?”
“嗯,那有啥不行的?”
陈秀现在还是懵的,竟然让她哥去卖鱼干,但是听着似乎也有那么点靠谱的样子,村子里挑担、推车,走街串巷来买货的也不少。
各个年龄段得都有,他们能干,自己家好像也能干……。
赵东想的更多,也不用出本钱,鱼干过来拿就好,卖完在过来结钱就行,卖不掉的也可以退回来,什么好卖给他什么货。
孰能生巧!
跑一段时间,这里边的弯弯绕绕就能摸清楚了,像大姐一样,现在干的不也挺好么。
到时候手里攒点钱搞个铺子啥的,或者自己以后在市里开店,大舅哥过去看着,人手得提前培养起来,总比外人强。
赵东越想越觉得可行!
“这……你怎么突然有这想法了?竟然想到让我哥去卖鱼干?我怎么觉得有点不真实呢……。”陈秀眨巴着眼睛,语气明显缓和不少。
“就是前段时间捞扇贝突然想起来的,他们走的急也没要工钱走,后面家里鱼干没了我才没说,这不话赶话的就说到这了么。”
这也不是着急的事,时间又太晚了,没在多说,赵东让她想想,或者打个电话和大舅哥商量一下,看看他自己啥想法。
要是答应了更好,不答应赵东也无所谓。
毕竟是自己老丈人家,过得不好,老婆也要惦记,卖鱼干赚的钱,多少都是一点进项。
最主要的,也没让他走多远。
都是从前后左右附近的村子开始叫卖,要是干熟悉了,见到票子,不用别人说,他就主动开疆扩土了。
陈秀看他方方面面都给想到了,说的好像都挺有道理,点点头道:“那我明天给大哥打电话说说。”
“嗯,不着急,他要是同意了,等有时间,我过去带着他去卖卖货,秤认识,钱认识,大哥上手也快。”
赵东突然想着,语言不通还可以明码标价,搞个大牌子挂在车前面。
一个村子总有识字的吧!
“好了,好了,这都几点了,快别说了,等下你凌晨还要出海,在说下去你还要不要睡了。”
“嗯,睡吧。”
这事说过了,赵东就没在关注,交给老婆去说。
后面赵东都勤勤恳恳的每天出海,忙活赚钱养家,这几天也不知道怎么了,拖上来的都是些不值钱的鱼。
家里家外都是搭着架子,晾晒着的半干不干的鱼,孩子们也不得闲,连去玩的时间都没有。
放学到家,书包扔屋里就被大人要求拿着蒲扇赶苍蝇,或者帮忙翻晒鱼干。
想玩都不行。
搞得他们现在天天闹脾气!
没办法,情势比人强,几个孩子反抗不了,不过也不是让他们白干的,后面实行按劳分配,一分钱一天,当天结算。
看到钱,孩子们干劲十足。
开始的两天还自己花自己的,后面也不知道怎么商量的,几个孩子的钱凑到一起去买,赵东还有幸分到过水果糖。
也是孩子们有心了,知道孝敬他。
家里被女人打理的井井有条,倒是一点不用赵东操心,仓房里的鱼干,也肉眼可见的多了起来。
凌晨。
天天忙的脚不沾地,赵东严重缺觉,一路上睡眼惺忪,哈欠连天的往码头走,村里人和他打招呼,也只是点点头回应,一点说话的欲望都没有。
和村里人那满脸笑容,精神焕发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
渔船行驶在海面上,海风吹的黑色遮阳网猎猎作响,灰蒙蒙的天空不见一点星光,厚重的云层给人一种压迫感。
赵父见他精神不好,唠唠叨叨的说让他晚上早点睡,起夜给鱼干翻面和巡逻的活计,雇个人干也行,别心疼钱……。
晾晒的鱼获多,他们几家男人晚上起来轮流巡视,辛辛苦苦捞回来分拣、又杀、又洗、又晒的,忙活一通最后丢了。
那赵东能被气死。
最后他爹心疼的让他去眯一会,到地方下网会喊醒他。
到啥时候,还得是自己亲爹!
赵东走到甲板上倚靠在船舷边,并把衣服脱下来蒙到了头上,相对黑暗的环境,能让他更快的进入睡眠状态。
然而,今天的觉注定睡不成了。
耳边开始响起零零星星的海鸥啼鸣声,“欧欧欧”声清亮、尖锐、又非常具有穿透性,扰的赵东不自觉的皱起了眉头。
那边开船的赵父也发现了争先恐后飞过来的海鸥。
渔船慢慢减速。
他回头着急的喊道:“老三,老三,醒醒,别睡了,你快看看,咱们渔船周围怎么越来越多的白海鸥聚集了过来?不会是下面有鱼群吧?”
“啊?海鸟?哦……哦……,好。”
话落,赵东抓下衣服起身,他这一动像是起了连锁反应一样,渔船周围有不少的小鱼,逃命一样争先恐后的跃出水面。
没用上多久,除了赵东站着的地方,甲板上就铺满了白花花的一层小鱼。
真的是小鱼……。
入目最大的也就二十多厘米,最多的都是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银色小杂鱼,甲板上蹦跶最欢的小鱼,又被海鸥偷食。
“卧槽,这什么情况?”赵东连忙扶着船舷探出身子往水里看。
说时迟那时快,眼看着一个三角形黑乎乎的东西突然上升刺破海面,像座小山一样耸立在赵东不远处的水中。
猝不及防之下,他被惊得踩着小鱼跌跌撞撞的后退。
待看清那标志性的黑色三角形大嘴巴。
感觉像是颗巨大号的瓜子一样,近在咫尺的庞然大物,惊得赵东口吐芬芳。
“卧槽,我也是踏马的抖起来了,能这么近距离的看布氏鲸干饭,操,这大嘴就竖在我面前,真过瘾……。”
喜欢1981小渔村,从赶海买船开始
迈出第一步,生活一点一点的不就好了么?
光守着家里那点地,靠老天爷吃饭,那生活得哪年才能有改善?
赵东越想越觉得可行,要是大舅哥一个人不好意思,他可以等休息的时候过去带着他一起去叫卖。
可别小看这些沿途叫卖的摊贩,别人不知道赵东还不知道么,一个两个都富得流油。
至于说的蹩脚普通话?
那更没问题,十里不同俗,就他们隔壁村有的方言和他们都不一样,一些年纪大的也听不懂方言。
反正就比划呗,没有哪种语言比这更好用的。
“那真行?”
“嗯,那有啥不行的?”
陈秀现在还是懵的,竟然让她哥去卖鱼干,但是听着似乎也有那么点靠谱的样子,村子里挑担、推车,走街串巷来买货的也不少。
各个年龄段得都有,他们能干,自己家好像也能干……。
赵东想的更多,也不用出本钱,鱼干过来拿就好,卖完在过来结钱就行,卖不掉的也可以退回来,什么好卖给他什么货。
孰能生巧!
跑一段时间,这里边的弯弯绕绕就能摸清楚了,像大姐一样,现在干的不也挺好么。
到时候手里攒点钱搞个铺子啥的,或者自己以后在市里开店,大舅哥过去看着,人手得提前培养起来,总比外人强。
赵东越想越觉得可行!
“这……你怎么突然有这想法了?竟然想到让我哥去卖鱼干?我怎么觉得有点不真实呢……。”陈秀眨巴着眼睛,语气明显缓和不少。
“就是前段时间捞扇贝突然想起来的,他们走的急也没要工钱走,后面家里鱼干没了我才没说,这不话赶话的就说到这了么。”
这也不是着急的事,时间又太晚了,没在多说,赵东让她想想,或者打个电话和大舅哥商量一下,看看他自己啥想法。
要是答应了更好,不答应赵东也无所谓。
毕竟是自己老丈人家,过得不好,老婆也要惦记,卖鱼干赚的钱,多少都是一点进项。
最主要的,也没让他走多远。
都是从前后左右附近的村子开始叫卖,要是干熟悉了,见到票子,不用别人说,他就主动开疆扩土了。
陈秀看他方方面面都给想到了,说的好像都挺有道理,点点头道:“那我明天给大哥打电话说说。”
“嗯,不着急,他要是同意了,等有时间,我过去带着他去卖卖货,秤认识,钱认识,大哥上手也快。”
赵东突然想着,语言不通还可以明码标价,搞个大牌子挂在车前面。
一个村子总有识字的吧!
“好了,好了,这都几点了,快别说了,等下你凌晨还要出海,在说下去你还要不要睡了。”
“嗯,睡吧。”
这事说过了,赵东就没在关注,交给老婆去说。
后面赵东都勤勤恳恳的每天出海,忙活赚钱养家,这几天也不知道怎么了,拖上来的都是些不值钱的鱼。
家里家外都是搭着架子,晾晒着的半干不干的鱼,孩子们也不得闲,连去玩的时间都没有。
放学到家,书包扔屋里就被大人要求拿着蒲扇赶苍蝇,或者帮忙翻晒鱼干。
想玩都不行。
搞得他们现在天天闹脾气!
没办法,情势比人强,几个孩子反抗不了,不过也不是让他们白干的,后面实行按劳分配,一分钱一天,当天结算。
看到钱,孩子们干劲十足。
开始的两天还自己花自己的,后面也不知道怎么商量的,几个孩子的钱凑到一起去买,赵东还有幸分到过水果糖。
也是孩子们有心了,知道孝敬他。
家里被女人打理的井井有条,倒是一点不用赵东操心,仓房里的鱼干,也肉眼可见的多了起来。
凌晨。
天天忙的脚不沾地,赵东严重缺觉,一路上睡眼惺忪,哈欠连天的往码头走,村里人和他打招呼,也只是点点头回应,一点说话的欲望都没有。
和村里人那满脸笑容,精神焕发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
渔船行驶在海面上,海风吹的黑色遮阳网猎猎作响,灰蒙蒙的天空不见一点星光,厚重的云层给人一种压迫感。
赵父见他精神不好,唠唠叨叨的说让他晚上早点睡,起夜给鱼干翻面和巡逻的活计,雇个人干也行,别心疼钱……。
晾晒的鱼获多,他们几家男人晚上起来轮流巡视,辛辛苦苦捞回来分拣、又杀、又洗、又晒的,忙活一通最后丢了。
那赵东能被气死。
最后他爹心疼的让他去眯一会,到地方下网会喊醒他。
到啥时候,还得是自己亲爹!
赵东走到甲板上倚靠在船舷边,并把衣服脱下来蒙到了头上,相对黑暗的环境,能让他更快的进入睡眠状态。
然而,今天的觉注定睡不成了。
耳边开始响起零零星星的海鸥啼鸣声,“欧欧欧”声清亮、尖锐、又非常具有穿透性,扰的赵东不自觉的皱起了眉头。
那边开船的赵父也发现了争先恐后飞过来的海鸥。
渔船慢慢减速。
他回头着急的喊道:“老三,老三,醒醒,别睡了,你快看看,咱们渔船周围怎么越来越多的白海鸥聚集了过来?不会是下面有鱼群吧?”
“啊?海鸟?哦……哦……,好。”
话落,赵东抓下衣服起身,他这一动像是起了连锁反应一样,渔船周围有不少的小鱼,逃命一样争先恐后的跃出水面。
没用上多久,除了赵东站着的地方,甲板上就铺满了白花花的一层小鱼。
真的是小鱼……。
入目最大的也就二十多厘米,最多的都是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银色小杂鱼,甲板上蹦跶最欢的小鱼,又被海鸥偷食。
“卧槽,这什么情况?”赵东连忙扶着船舷探出身子往水里看。
说时迟那时快,眼看着一个三角形黑乎乎的东西突然上升刺破海面,像座小山一样耸立在赵东不远处的水中。
猝不及防之下,他被惊得踩着小鱼跌跌撞撞的后退。
待看清那标志性的黑色三角形大嘴巴。
感觉像是颗巨大号的瓜子一样,近在咫尺的庞然大物,惊得赵东口吐芬芳。
“卧槽,我也是踏马的抖起来了,能这么近距离的看布氏鲸干饭,操,这大嘴就竖在我面前,真过瘾……。”
喜欢1981小渔村,从赶海买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