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月没出海,早上老赵家人都早早的就起来吃了早饭后出门,不只是他们家出门早,村子里有船的人都挺早的。
遇上了互相打个招呼,结伴而行。
赵东走在前面,听着张大发正在和他爹说昨天的事,“有财,这事赖我了,家里的婆娘嘴巴大……。”
“切,谁信啊?哄弄鬼呢吧!”大刚一脸便秘的表情,和赵东小声嘟囔。
“就是他们不说,村子里的人也能知道,就是早一会晚一会的事,避免不了,这大嘴巴的不是在道歉呢么。”
“晚一会,咱们不就能多捞一会,孩子死了他来奶了,道歉能有用,还要大盖帽干啥。”
要是不提起这事,大刚都忘记了,这一提起真是一肚子气,转头偷偷的瞪了张大发一眼。
损失的那都是钱啊!
大刚在那气的不行的时候,张大发已经从鱼翻塘的事聊到了桃色新闻,男人也爱说八卦来着。
看着大刚竖着耳朵。
嗯,也爱听!
“那个来生媳妇,你们都知道吧?原来她和很多男人都有一腿,听说有咱们村的,还有附近村子的,。”
话落,就有人迫不及待的接话,对男女之间不正当的关系,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喜欢听,喜欢讲。
“我知道,我知道,听家里婆娘说她还去姘头那里搞钱出来,要给来生买大船呢。”
“啊?不能吧?”
“对啊,村子里的是谁啊?”
“我去……这么厉害吗?胆子真大啊,还能搞钱出来买大船?”
“真的假的啊?前段时间不是说要跟别人合伙买大船么?这回是要他们家自己买一条啊?不跟别人合了?”
“她倒是想合,别人家老爷们也想,家里婆娘不干啊,怕这合着合着老爷们也和人家家里去了……。”
“那是,搁谁谁也不愿意啊,我听说他们家老公公,叔伯的也都有事……。”
“啊?……真的啊!!!这……这……,她怎么敢的啊?不怕给她挠成葫芦瓢?”
“唉?你们说有没有可能是老逼登他们用强的,一来二去的次数多了,无所谓的破罐子破摔了?”
“这谁知道……,也不能天天趴墙根……。”
“大家都知道啊?我还以为就我们家知道呢,憋着不敢往外说,怕坏人名声……。”
“你知道的都是八百年前的老黄历了,更厉害的都有,就是不能瞎传,到时候被谁捅出去,都得受牵连。”
“对对,不说这个了,这次捞海星,他们修船的也跟着大赚了一笔。”
“这钱让人家赚应该的,不然渔船出问题了在像癞子一样,更惨,你说说这家里老的老小的小,难过喽……。”
“也是……。”
赵东竖着耳朵津津有味的听了会,八卦都这么劲爆的么,知道人不检点,但是也没想到开放成这样啊。
这些事随便拿出来一件说说,就算是放在思想开放的年代,也是很炸裂的好吧!
就是不知道家里老娘,老婆说的,和村里这些男人说的,谁的话是真的,村子里出来一个这么风流的人,闲言碎语指定是少不了。
不管是出于嫉妒心理,还是有贼心没贼胆,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
都会胡说八道几句。
不知道也要说知道。
男人其实是很奇怪的生物,可以一起抽烟,一起尿尿,甚至是一起约炮,镇上、市里的红灯区,有多少人是被朋友带着去的。
对这些带颜色的东西,他们更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赵东先去把检查维修的费用结清。
然后父子俩上船合计一下先开去镇上,加了油和冰这么一凑合,快要到中午了才开船出去作业。
这次他们没有和别的渔船一起,现在海上没有那么多外来的渔船,相对比较安全。
大家都是各跑各的。
开出去大约有三四十分钟,也没往远走,直接下网作业。
海面上海鸟低空飞翔,时不时地俯冲而下叼起藏匿在翻腾浪花中的小鱼,盘旋在渔船附近,胆子大的还会落在桅杆和船舷上。
他们父子都没有驱赶,这么久没出海,看到海鸟都觉得亲切。
“都六月末了,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就要过去大半年了,感觉过完年才没多久似的。”赵东靠在船舷上看着波涛汹涌的海面,感慨的说道。
开船的赵父看了他一眼,“可不快么,你都多大了,孩子们都多大了,被你们催着,我和你娘都老了。”
闻言,赵东侧头仔细看看他爹。
还别说,不知道这个小老头什么时候,发间生了白发,脸上皱纹好像也更深了,天天跟着他起早贪黑的,皮肤黑了不说,人好像也瘦了不少。
好在看着精神状态不错,整个人气血很足的样子,健康上应该不用担心。
赵东笑着调侃道:“老什么老,五六十正是奋斗干事业的年纪,你得不服老,甩开膀子使劲干。”
“还真把你爹当成生产队的驴在使啊?你也不心疼。”
“哪能啊,你是我爹,亲爹,你要是累到了,那我不得心疼的要死啊。”其实他们家几个孩子,孝顺这一方面做的都还不错。
“呸呸呸,什么死不死的,天天说胡话。”
赵东笑笑没和他爹抬杠,今天出海风平浪静的,拖网作业过程中遇到了两条同样在作业的渔船。
有前面混乱的阴影在,双方都远远的就避让开。
他们父子都提前算好了时间,抛开在路上的时间,要是不出意外,顺利的话能拖上两网,到家天刚刚擦黑,也不算太晚。
说好的不出意外,意外就出现了。
起网机拉着网包上来,他们父子都看到了里面的鱼,还有剥皮鱼头上那根长长的刺鳍挂住渔网外围,大大小小的着实不少。
“这么多剥皮鱼,其他的鱼好像没多少,这是遇到剥皮鱼鱼群了。”
网包打开,赵父蹲下去随手拿起立在船舷边上的小耙子扒拉几下。
剥皮鱼——学名绿鳍马面鲀。
还有叫橡皮鱼、耗儿鱼、面包鱼、猪鱼、橡皮鱼……等等,各个沿海地区叫法都不同。
在这个年代,剥皮鱼也算是大名鼎鼎,可是经济价值却与名声一点不符,现在可能还贵点了,才能卖到一毛左右。
主要是现在各种大鱼、好鱼太多了。
要知道放在资源匮乏的后世,那也是要卖到好几十一斤的。
剥皮鱼上船后,就发出老鼠一样吱吱吱的叫声,有的地方为此还叫它老鼠鱼,主要剥完皮后,长得也确实有点鼠里鼠气的。
喜欢1981小渔村,从赶海买船开始
遇上了互相打个招呼,结伴而行。
赵东走在前面,听着张大发正在和他爹说昨天的事,“有财,这事赖我了,家里的婆娘嘴巴大……。”
“切,谁信啊?哄弄鬼呢吧!”大刚一脸便秘的表情,和赵东小声嘟囔。
“就是他们不说,村子里的人也能知道,就是早一会晚一会的事,避免不了,这大嘴巴的不是在道歉呢么。”
“晚一会,咱们不就能多捞一会,孩子死了他来奶了,道歉能有用,还要大盖帽干啥。”
要是不提起这事,大刚都忘记了,这一提起真是一肚子气,转头偷偷的瞪了张大发一眼。
损失的那都是钱啊!
大刚在那气的不行的时候,张大发已经从鱼翻塘的事聊到了桃色新闻,男人也爱说八卦来着。
看着大刚竖着耳朵。
嗯,也爱听!
“那个来生媳妇,你们都知道吧?原来她和很多男人都有一腿,听说有咱们村的,还有附近村子的,。”
话落,就有人迫不及待的接话,对男女之间不正当的关系,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喜欢听,喜欢讲。
“我知道,我知道,听家里婆娘说她还去姘头那里搞钱出来,要给来生买大船呢。”
“啊?不能吧?”
“对啊,村子里的是谁啊?”
“我去……这么厉害吗?胆子真大啊,还能搞钱出来买大船?”
“真的假的啊?前段时间不是说要跟别人合伙买大船么?这回是要他们家自己买一条啊?不跟别人合了?”
“她倒是想合,别人家老爷们也想,家里婆娘不干啊,怕这合着合着老爷们也和人家家里去了……。”
“那是,搁谁谁也不愿意啊,我听说他们家老公公,叔伯的也都有事……。”
“啊?……真的啊!!!这……这……,她怎么敢的啊?不怕给她挠成葫芦瓢?”
“唉?你们说有没有可能是老逼登他们用强的,一来二去的次数多了,无所谓的破罐子破摔了?”
“这谁知道……,也不能天天趴墙根……。”
“大家都知道啊?我还以为就我们家知道呢,憋着不敢往外说,怕坏人名声……。”
“你知道的都是八百年前的老黄历了,更厉害的都有,就是不能瞎传,到时候被谁捅出去,都得受牵连。”
“对对,不说这个了,这次捞海星,他们修船的也跟着大赚了一笔。”
“这钱让人家赚应该的,不然渔船出问题了在像癞子一样,更惨,你说说这家里老的老小的小,难过喽……。”
“也是……。”
赵东竖着耳朵津津有味的听了会,八卦都这么劲爆的么,知道人不检点,但是也没想到开放成这样啊。
这些事随便拿出来一件说说,就算是放在思想开放的年代,也是很炸裂的好吧!
就是不知道家里老娘,老婆说的,和村里这些男人说的,谁的话是真的,村子里出来一个这么风流的人,闲言碎语指定是少不了。
不管是出于嫉妒心理,还是有贼心没贼胆,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
都会胡说八道几句。
不知道也要说知道。
男人其实是很奇怪的生物,可以一起抽烟,一起尿尿,甚至是一起约炮,镇上、市里的红灯区,有多少人是被朋友带着去的。
对这些带颜色的东西,他们更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赵东先去把检查维修的费用结清。
然后父子俩上船合计一下先开去镇上,加了油和冰这么一凑合,快要到中午了才开船出去作业。
这次他们没有和别的渔船一起,现在海上没有那么多外来的渔船,相对比较安全。
大家都是各跑各的。
开出去大约有三四十分钟,也没往远走,直接下网作业。
海面上海鸟低空飞翔,时不时地俯冲而下叼起藏匿在翻腾浪花中的小鱼,盘旋在渔船附近,胆子大的还会落在桅杆和船舷上。
他们父子都没有驱赶,这么久没出海,看到海鸟都觉得亲切。
“都六月末了,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就要过去大半年了,感觉过完年才没多久似的。”赵东靠在船舷上看着波涛汹涌的海面,感慨的说道。
开船的赵父看了他一眼,“可不快么,你都多大了,孩子们都多大了,被你们催着,我和你娘都老了。”
闻言,赵东侧头仔细看看他爹。
还别说,不知道这个小老头什么时候,发间生了白发,脸上皱纹好像也更深了,天天跟着他起早贪黑的,皮肤黑了不说,人好像也瘦了不少。
好在看着精神状态不错,整个人气血很足的样子,健康上应该不用担心。
赵东笑着调侃道:“老什么老,五六十正是奋斗干事业的年纪,你得不服老,甩开膀子使劲干。”
“还真把你爹当成生产队的驴在使啊?你也不心疼。”
“哪能啊,你是我爹,亲爹,你要是累到了,那我不得心疼的要死啊。”其实他们家几个孩子,孝顺这一方面做的都还不错。
“呸呸呸,什么死不死的,天天说胡话。”
赵东笑笑没和他爹抬杠,今天出海风平浪静的,拖网作业过程中遇到了两条同样在作业的渔船。
有前面混乱的阴影在,双方都远远的就避让开。
他们父子都提前算好了时间,抛开在路上的时间,要是不出意外,顺利的话能拖上两网,到家天刚刚擦黑,也不算太晚。
说好的不出意外,意外就出现了。
起网机拉着网包上来,他们父子都看到了里面的鱼,还有剥皮鱼头上那根长长的刺鳍挂住渔网外围,大大小小的着实不少。
“这么多剥皮鱼,其他的鱼好像没多少,这是遇到剥皮鱼鱼群了。”
网包打开,赵父蹲下去随手拿起立在船舷边上的小耙子扒拉几下。
剥皮鱼——学名绿鳍马面鲀。
还有叫橡皮鱼、耗儿鱼、面包鱼、猪鱼、橡皮鱼……等等,各个沿海地区叫法都不同。
在这个年代,剥皮鱼也算是大名鼎鼎,可是经济价值却与名声一点不符,现在可能还贵点了,才能卖到一毛左右。
主要是现在各种大鱼、好鱼太多了。
要知道放在资源匮乏的后世,那也是要卖到好几十一斤的。
剥皮鱼上船后,就发出老鼠一样吱吱吱的叫声,有的地方为此还叫它老鼠鱼,主要剥完皮后,长得也确实有点鼠里鼠气的。
喜欢1981小渔村,从赶海买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