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福堂在一旁插嘴道:“这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嘛?”
“可不能…干这事……”
“……”
赵东川和孙少平见田福堂这么说,都没再继续谈这事。
“爸,听说,你把村后的神仙山给炸了?”
“没有……没有……只是炸了一些,拦一个大坝……”
说到这个得意事,田福堂脸上的喜色更多了几分,故作轻松道。
“哎呀,福堂叔,可厉害咧,为这炸这个山,让金家湾好些人都搬了家……确实不容易……”
“田二怎么样?”赵东川问道。
“田二好着咧,还是和原来一样!你上次不是说对他要照顾点么,不能让他走到沟沟道道里怕出事…
…对了,炸山哪天,还好田海民拉了他一把,要不然他又要跑沟里去了……怕是要出事……”
孙少安笑呵呵的说着。
“挺好……”
赵东川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这田二也算是幸免于难了……
“赵哥,你这次回来要住几天啊?”
兰香看着温润儒雅的赵东川,轻声问道。
她心里虽然还是会时不时闪过某些不可告人的念头,但是都被深深的藏在了心里。
她年少时仰慕的知青哥哥已经结婚了,她只能默默祝福。
“可能会住几天吧……”
众人闲聊了几句之后,便一一告辞回去了,家里都有事。
…………
赵东川和田润叶在双水村住了几天,便返回了黄原。
现在已经一月份了,马上就要过农历年了。
他计划和田润叶将这边的事处理好,便直接回京城过年,然后等待开学。
这天晚上,田润叶躺在他的身边,神情有忧郁。
“想什么呢?”
赵东川见润叶有心事的样子,忍不住问道。
“嗯……东川……我在想……这个大学我还要不要上……”
“嗯?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
“你看……我好不容易怀了孕……这如果要上大学,我怕影响胎儿……”
“哎呀,润叶,你想啥呢……我妈会照顾好你的……就是生产那一个月需要卧床,其他时间小心点就行…
而且我估算了下,预产期恰好就在暑假期间…大不了到时候我跟校领导沟通一下…你请个假,晚点开学…”
听赵东川这么说……田润叶也渐渐放下心来。
………………
赵东川这天来到文化馆,众人都热情的跟他打招呼。
“赵科长,恭喜你啊,考上北大了……”
“赵科长,喜得贵子啊!恭喜恭喜!”
“赵老师,帮我签个名!”
“……”
他来到馆长办公室。
“小赵啊,你来啦!”
王馆长正拿着钢笔伏案写着什么……见赵东川进来招呼他坐下,便继续写了起来。
“你的入学手续办完了吧?”
“办好了……”
“嗯嗯……”
“跟你说个事,我这边和局里沟通过了,你这边虽然是去上学了…但还是我们黄原的作家……”
“我跟杜局长沟通过了,后面作协成立,你是第一批入会的……而且以你的作品来说,当选为理事……应该是十拿九稳的!”
“感谢王馆长的栽培……”
赵东川起身谢道。
“小赵啊,好好加油!期待你的新作品!”
王馆长语重心长的说道。
“……”
赵东川微微有点尴尬,这些时间他的心思没在写作这块,就没新作品,看来这段时间要搞点新作品了。
……
1978年,2月6日,大年三十,除夕夜。
赵东川牵着田润叶进入客厅,此时郭萍正往桌上端菜。
而赵正国此时却穿着围裙在厨房炒菜做饭。
今年的老赵家真的是喜气洋洋!
儿子赵东川,儿媳田润叶,两人双双考上了北大,以后就可以在京城一起生活了。
更令人欣喜的是润叶怀上了。
这对于只有赵东川一个独苗苗的家庭来说,传宗接代的意义不言而喻。
正常来说和他们同龄的夫妇,孩子不说五六个,三四个是常见的,而他们家就只有赵东川一个。
因此他们对于润叶肚子里的小生命倾注了很大的感情。
“来来来!红烧五花肉……”
赵正国端着一盘香气扑鼻的五花肉上了桌。
“好了,菜齐了……吃饭!”
赵东川拿了一瓶茅台,给几人倒上,润叶则是倒了一点汽水。
“祝东川和润叶,在北大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祝爸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哈哈哈……”
“……”
团圆的年夜饭,喜笑颜开的众人。
窗外烟花盛放,爆竹声噼里啪啦……又是一年过去了……
大年初七,给大伯爷爷奶奶、姑姑家拜过年之后,赵东川牵着田润叶的手漫步在京城的街头。
“东川,真是难以置信,我们以后居然就要在京城生活了……”
看着街道上喜气洋洋的氛围,行人脸上那淳朴而欢乐神情,润叶不由的感慨道。
“这以后就是我们的新家了……”
“嗯嗯……”
润叶轻声应道,感觉到一阵温暖的幸福。
“我们先在爸妈这边住着……后面我会想办法在外面租一个小院子……大杂院里人太多,我们进进出出也不方便……”
“嗯嗯,都听你的……”
赵东川摸了摸润叶的头,微微一笑。
自从润叶怀孕之后,是越来越听自己的话了…简而言之就是越来越不动脑了…一孕傻三年?
…………
1978年,2月22日,正月十六,周三,北大南门。
赵东川手里拎着两个大包,一个是他的,一个是润叶的,里面是一些衣物和洗漱用品。
他们正缓缓的向南门走去,作为本地学生,他们不需要和其他全国各地来的新生一样在火车站统一坐学校的解放大卡。
此时在南门一处显眼的地方,挂着一块红底白字的横幅。
上面印着用宋体字写的“迊新站”三个大字。
许多新生已经到了,手里也是大包小包的拎着,正在迎新的学长或者老师的指导下办理入学。
他们脸上都是一脸的兴奋与好奇,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对于北大,他们充满了期待与激动。
赵东川和田润叶前些天就在北大的校园里闲逛过,相比于其他新生来说,对于北大他们更加熟悉。
喜欢诸天之开局下乡当知青
“可不能…干这事……”
“……”
赵东川和孙少平见田福堂这么说,都没再继续谈这事。
“爸,听说,你把村后的神仙山给炸了?”
“没有……没有……只是炸了一些,拦一个大坝……”
说到这个得意事,田福堂脸上的喜色更多了几分,故作轻松道。
“哎呀,福堂叔,可厉害咧,为这炸这个山,让金家湾好些人都搬了家……确实不容易……”
“田二怎么样?”赵东川问道。
“田二好着咧,还是和原来一样!你上次不是说对他要照顾点么,不能让他走到沟沟道道里怕出事…
…对了,炸山哪天,还好田海民拉了他一把,要不然他又要跑沟里去了……怕是要出事……”
孙少安笑呵呵的说着。
“挺好……”
赵东川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这田二也算是幸免于难了……
“赵哥,你这次回来要住几天啊?”
兰香看着温润儒雅的赵东川,轻声问道。
她心里虽然还是会时不时闪过某些不可告人的念头,但是都被深深的藏在了心里。
她年少时仰慕的知青哥哥已经结婚了,她只能默默祝福。
“可能会住几天吧……”
众人闲聊了几句之后,便一一告辞回去了,家里都有事。
…………
赵东川和田润叶在双水村住了几天,便返回了黄原。
现在已经一月份了,马上就要过农历年了。
他计划和田润叶将这边的事处理好,便直接回京城过年,然后等待开学。
这天晚上,田润叶躺在他的身边,神情有忧郁。
“想什么呢?”
赵东川见润叶有心事的样子,忍不住问道。
“嗯……东川……我在想……这个大学我还要不要上……”
“嗯?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
“你看……我好不容易怀了孕……这如果要上大学,我怕影响胎儿……”
“哎呀,润叶,你想啥呢……我妈会照顾好你的……就是生产那一个月需要卧床,其他时间小心点就行…
而且我估算了下,预产期恰好就在暑假期间…大不了到时候我跟校领导沟通一下…你请个假,晚点开学…”
听赵东川这么说……田润叶也渐渐放下心来。
………………
赵东川这天来到文化馆,众人都热情的跟他打招呼。
“赵科长,恭喜你啊,考上北大了……”
“赵科长,喜得贵子啊!恭喜恭喜!”
“赵老师,帮我签个名!”
“……”
他来到馆长办公室。
“小赵啊,你来啦!”
王馆长正拿着钢笔伏案写着什么……见赵东川进来招呼他坐下,便继续写了起来。
“你的入学手续办完了吧?”
“办好了……”
“嗯嗯……”
“跟你说个事,我这边和局里沟通过了,你这边虽然是去上学了…但还是我们黄原的作家……”
“我跟杜局长沟通过了,后面作协成立,你是第一批入会的……而且以你的作品来说,当选为理事……应该是十拿九稳的!”
“感谢王馆长的栽培……”
赵东川起身谢道。
“小赵啊,好好加油!期待你的新作品!”
王馆长语重心长的说道。
“……”
赵东川微微有点尴尬,这些时间他的心思没在写作这块,就没新作品,看来这段时间要搞点新作品了。
……
1978年,2月6日,大年三十,除夕夜。
赵东川牵着田润叶进入客厅,此时郭萍正往桌上端菜。
而赵正国此时却穿着围裙在厨房炒菜做饭。
今年的老赵家真的是喜气洋洋!
儿子赵东川,儿媳田润叶,两人双双考上了北大,以后就可以在京城一起生活了。
更令人欣喜的是润叶怀上了。
这对于只有赵东川一个独苗苗的家庭来说,传宗接代的意义不言而喻。
正常来说和他们同龄的夫妇,孩子不说五六个,三四个是常见的,而他们家就只有赵东川一个。
因此他们对于润叶肚子里的小生命倾注了很大的感情。
“来来来!红烧五花肉……”
赵正国端着一盘香气扑鼻的五花肉上了桌。
“好了,菜齐了……吃饭!”
赵东川拿了一瓶茅台,给几人倒上,润叶则是倒了一点汽水。
“祝东川和润叶,在北大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祝爸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哈哈哈……”
“……”
团圆的年夜饭,喜笑颜开的众人。
窗外烟花盛放,爆竹声噼里啪啦……又是一年过去了……
大年初七,给大伯爷爷奶奶、姑姑家拜过年之后,赵东川牵着田润叶的手漫步在京城的街头。
“东川,真是难以置信,我们以后居然就要在京城生活了……”
看着街道上喜气洋洋的氛围,行人脸上那淳朴而欢乐神情,润叶不由的感慨道。
“这以后就是我们的新家了……”
“嗯嗯……”
润叶轻声应道,感觉到一阵温暖的幸福。
“我们先在爸妈这边住着……后面我会想办法在外面租一个小院子……大杂院里人太多,我们进进出出也不方便……”
“嗯嗯,都听你的……”
赵东川摸了摸润叶的头,微微一笑。
自从润叶怀孕之后,是越来越听自己的话了…简而言之就是越来越不动脑了…一孕傻三年?
…………
1978年,2月22日,正月十六,周三,北大南门。
赵东川手里拎着两个大包,一个是他的,一个是润叶的,里面是一些衣物和洗漱用品。
他们正缓缓的向南门走去,作为本地学生,他们不需要和其他全国各地来的新生一样在火车站统一坐学校的解放大卡。
此时在南门一处显眼的地方,挂着一块红底白字的横幅。
上面印着用宋体字写的“迊新站”三个大字。
许多新生已经到了,手里也是大包小包的拎着,正在迎新的学长或者老师的指导下办理入学。
他们脸上都是一脸的兴奋与好奇,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对于北大,他们充满了期待与激动。
赵东川和田润叶前些天就在北大的校园里闲逛过,相比于其他新生来说,对于北大他们更加熟悉。
喜欢诸天之开局下乡当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