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6章 大明风华(49)-《综影视之绝色妖姬》

  又一年,嫡长子朱祁曜被正式册封太子,进入东宫,开启漫长的储君学习生涯。

  同年四月末,庶人朱高煦和朱高燧相继病死,据说是死不瞑目。

  朱瞻基闻讯轻嗤一笑,不以为意,反正不是他杀死的。

  他一点儿都不心虚。

  这两个叔叔在诏狱里被拷打折磨,磋磨成废人,还能比他爹多活这么多年。

  如果不是前路被堵死,部署被他逐渐收编,心气没了,估计还能继续折腾。

  由此可见,他们身子骨有多么硬朗。

  朱瞻基吩咐礼部给沦为庶人的朱高煦和朱高燧操办了丧礼。

  博得不少称赞声。

  死后哀荣,自然是做臣子百姓看的,看看他朱瞻基是如何以德报怨的。

  对待大逆不道、意图谋逆的叔叔,不仅没赶尽杀绝,还留了对方后代。

  死后也能以藩王的待遇厚葬。

  他这个侄子真是太厚道了。

  朱瞻基暗想,就算皇爷爷泉下有知,对他也应该没有什么怨言吧。

  三个月之后,朱瞻基接到边关告急的折子,面色瞬间沉了下来。

  瓦刺部又开始不安分了,这次不知什么缘故,突然在边境入侵,入侵者正是马哈木。

  以杨士奇为首的一众内阁大臣进宫求见,面容严肃,开始商量应敌对策。

  “马哈木,我还记得这个人,皇爷爷临死前还挺遗憾的,没有亲手斩杀此人的头颅。

  此次,朕要履行皇爷爷的遗志,亲自领兵杀敌,直接砍了他的项上人头!”

  朱瞻基沉凝着眉目,掷地有声道。

  他骨子里流淌着先祖的血液,对于打仗杀敌这件事,热血沸腾。

  “皇上,千金之体坐不垂堂,三思啊!”

  杨士奇敛衣出列,激烈反对。

  圣上御驾亲征虽然能够极大地鼓舞士气,但其中隐藏的风险也很大。

  国不可一日无君,易动摇江山社稷。

  “那谁去啊?”

  朱瞻基挑了挑眉,语气分外不爽。

  他主动提出御驾亲征,除了想亲自杀杀马哈木的威风,将此人一举斩于马下。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如今朝中没有合适的领军人物,手中无良将啊。

  军中将军要么年纪太大,要么还没成长起来,暂时无法独当一面。

  何况这次对敌的是瓦剌部奸猾多计的马哈木,交给其他人,朱瞻基不太放心。

  “这...”

  杨士奇一时语塞,略略一想,暗叹:朝中无能将可用,这种情况确实很尴尬。

  但天子出征,万一途中有个不测,他们粉身碎骨都难以承担这种后果。

  “国家受辱,外敌入侵,那朕就是大将,君王死社稷,天经地义!”

  “此事就这么定了,除非你们能找出更合适的主帅出来,否则,休要多言!”

  朱瞻基表情严肃,一番话说的斩钉截铁,杨士奇一脸纠结。

  其他大臣亦是忧心。

  唯有沉默许久的于谦出列上前,行礼一拜,朗声道:“皇上所言极是!

  依臣所言,皇上既熟悉前线地形,又有与瓦刺作战的经验,想要打赢这场仗,胜算颇多。

  亦对皇上的威望能大大提升,臣愿随皇上御驾亲征,将瓦刺杀个片甲不留!”

  于谦此举,令朱瞻基分外满意。

  此人分明是文臣,但骨子里有武将的果决和刚硬,做事不曾瞻前顾后,不错。

  敌人都快打在自己的地盘上,还犹豫纠结什么,还不如主动出击,振奋士气。

  朱瞻基毫不掩饰地称赞了于谦,赞他有胆识和魄力,和他想到一处去了。

  眼里的欣赏之意不加掩饰。

  有于谦这个缺口,其他大臣自然不能当没胆识魄力的胆小鬼,表情各异。

  但纷纷叩首应了,异口同声道:“陛下英明!”

  “如此甚好!”

  眼见没有大臣叽叽喳喳的阻力,朱瞻基心情大好,点名谴将,即日带兵出发。

  杨士奇深深看了眼高位之上的天子,心情莫名复杂。

  天子还那么年轻,二十多岁的年纪,却有着成熟帝王的气势和果敢。

  他隐约在朱瞻基的身上看到文皇帝的狠厉,昭皇帝的包容,以及汉王的果决,这是一个帝王最该拥有的三个特质。

  朱瞻基都拥有,他确实有执掌山河的资质。

  出发前朱瞻基对琳琅交代的事都交代清楚,东厂和锦衣卫,皇后有权调动。

  有什么事先斩后奏,照顾好自己和孩子,还有娘。

  琳琅逐一应下,目送朱瞻基带兵出北京城,远赴战场。

  看着朱瞻基气宇轩昂的背影,琳琅觉得他熟悉又陌生,转而便是欣慰。

  明朝的皇帝比其他朝代都要硬气,打仗从来不会怂,公主也不会和亲。

  即使是万朝来贺的唐朝,也有文成公主和亲,更别提清朝公主远嫁蒙古。

  大多数客死他乡。

  最耻辱的是宋朝皇帝,还要给别国纳贡,窝囊!

  不和亲、不纳贡、不投降,大明真正做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

  朱瞻基在外打仗,琳琅和张妍在后稳定后方,盯着粮草的运送。

  战争是格外漫长的,何况朱瞻基对敌的马哈木分外狡诈。

  但对方不是绝对聪明的人,太爱耍小聪明。

  上次朱棣没有拿下,除了对方占据天时地利,其实提前得到的情报。

  这次朱瞻基总结经验,听取于谦的建议,敲山震虎,声东击西,将马哈木逼到了死胡同。

  完全不理会对方的花言巧语和各种激将法。

  他又不是三岁小孩的性子,杀敌最忌讳优柔寡断。

  大明的兵力远超于瓦剌,擒贼先擒王。

  领头的马哈木被砍了脑袋示众。

  其他的都是丢盔弃甲的散兵,朱瞻基骑在战马之上,挥舞着长枪,声音嘹亮地大喊:“日月山河永在,大明山河永在,杀!”

  大明军兵备受鼓舞,声势越发浩大,斩杀瓦剌残兵,更加的勇猛无畏。

  朱瞻基在此过程中难免受了点伤,这也是司空见惯,战场上刀剑无眼。

  边关战争历经一年的时间结束,朱瞻基虔诚地祭拜亡灵,班师回朝。

  唯一的坏消息是,朱瞻基的舅舅张克俭趁着边关战事发财,被瓦刺的人抓住来威胁朱瞻基退兵。

  但没有威胁到了。

  瓦刺部的人羞恼之下,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人杀了。

  太后闻讯,大受打击,既愤怒弟弟不靠谱,做糊涂事。

  又抱怨儿子太武断,不讲亲情,再怎么着,也得保住亲舅舅的命啊。

  朱瞻基不觉得自己做错了。

  他身后的是大明的百姓,不会为了一人错失斩杀马哈木的良机。

  马哈木太狡猾,这次逃了,下次不易找到突破口诱敌出动。

  至于舅舅,朱瞻基怒其不争,张克俭是自作孽不可活。

  如果没死,他还得给他下大狱,以大明律法惩治,免得其他人有样学样。

  回京后的朱瞻基对太后请罪,没有得到好脸,心情郁闷。

  他便对着琳琅喊着这儿很疼,那儿难受,浑身都不利索。

  琳琅还以为朱瞻基受了什么重伤,认真给他摸了摸脉象。

  虽说身上有点刀伤隐疾,但都不算致命,慢慢调养没什么大碍。

  “你别装了,身体很好啊。”

  琳琅没好气地往他坚实的胸膛捶了一下,朱瞻基哎哟一声,将她的手握住,递到唇边吻了吻。

  他苦着脸:“你刚才用的力气不小,我真的有点疼了。”

  琳琅轻哼,不咸不淡地说:“谁叫你装模作样,存心让我担心。”

  朱瞻基扯着唇角,叹口气,缓缓低语:“还不是希望你心疼我。”

  琳琅拿故意装委屈装可怜的朱瞻基没辙,只好对他嘘寒问暖,予以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