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则对着小明熙做鬼脸,逗得小家伙"咯咯"直笑:"这小子精神!看这胳膊腿,多有劲儿!将来准是个壮劳力!"
孙父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进屋说吧,外头热。"
一行人进了堂屋,孙母和吴红梅赶紧端茶倒水。大伯和三叔各自从兜里掏出红包,塞到婴儿的襁褓里。
"这可使不得!"叶菁璇连忙推辞。
"拿着!"大伯板起脸,"这是给孩子的满月礼,哪有推辞的道理?"
孙玄冲妻子点点头,叶菁璇这才道谢收下。按照习俗,满月礼是不能拒绝的,否则不吉利。众人刚落座,院门外又传来一阵热闹。孙玄出去一看,是外公外婆和两个舅舅到了,还带着几个表兄弟。
外公手里提着一个竹篮,上面盖着红布;外婆挎着个包袱,看样子装了不少东西;两个舅舅则合力抬着个木箱,不知道里面是什么。
"外公!外婆!"孙玄赶紧上前搀扶老人,"怎么带这么多东西?"
外公哈哈一笑,声音洪亮:"我重外孙满月,能空着手来吗?"
他掀开竹篮上的红布,露出里面两只绑着红绳的老母鸡,"自家养的,给菁璇补身子!"
外婆则迫不及待地问:"孩子们呢?快让我看看!"
堂屋里顿时热闹起来。外婆一见到双胞胎,眼泪就下来了,颤抖的手轻轻抚摸两个孩子的小脸。
"真好,真好...要是你家老两口能看到该多高兴..."她说的"老两口"是指已故的孙玄的爷爷和奶奶。
外公比较克制,但眼中的喜悦也藏不住。
他从怀里掏出两个银光闪闪的长命锁,分别戴在两个孩子脖子上:"保佑我们明熙和雅宁长命百岁,无病无灾。"
两个舅舅带来的木箱里装满了礼物——手工做的小木马、拨浪鼓、虎头鞋,还有几块上好的棉布,都是给孩子们准备的。
随着亲戚们陆续到来,堂屋里很快挤满了人。
女眷们围着两个孩子,你抱一会儿我抱一会儿,争相逗弄;男人们则坐在一旁喝茶聊天,话题自然离不开这对难得的龙凤胎。
"玄子有福气啊,一胎得俩!"
"可不是,这要在旧社会,得摆三天流水席!"
"瞧这俩孩子长得多好,一点不像不足月的..."
孙玄穿梭在宾客之间,倒茶递烟,耳朵却竖得老高,时刻注意着门外的动静。
虽然请的都是至亲好友,但在这个特殊年代,谁也不能完全放心。
那些丰盛的菜肴、满桌的白面馒头,若是被有心人看见,难免惹来麻烦。
"玄子,"三叔突然拉他到一旁,压低声音,"你从哪弄来这么多好东西?"
他指了指堂屋里已经摆起来的席面——红烧肉、炖鸡、白面馒头...
孙玄心头一跳,脸上却不动声色:"朋友帮忙弄的,花了些钱。"
三叔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小心点。现在风声紧,别让人抓住把柄。"
孙玄点点头,心里却更加警惕。他借口去厨房帮忙,溜出去检查了一下院门是否关好,又在围墙边转了一圈,确认没有闲杂人在附近。
厨房里,孙母和吴红梅正忙得热火朝天。
大锅里的骨头汤翻滚着,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蒸笼里的馒头已经出笼,白白胖胖地堆在簸箕里;案板上整齐排列着包好的饺子,足有两百多个。
"妈,需要我做什么?"孙玄问道。
孙母擦了擦额头的汗:"去把堂屋的桌子拼起来吧,人多了坐不开。"
孙玄搬出家里备用的木板,在堂屋中央拼起了一张大长桌,叶菁璇则细心地铺上干净的桌布。
中午时分,所有邀请的客人都到齐了。
堂屋里坐得满满当当,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欢笑声传遍了整个小院。孙父清了清嗓子,站起来举起茶杯。
"今天是我孙子孙女满月的日子,"孙父的声音有些颤抖,"感谢各位亲戚朋友来捧场。"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现在日子不容易,大家能聚在一起更不容易。希望这两个孩子能健康长大,也希望咱们一大家子人平平安安..."
简单朴实的几句话,却让不少人红了眼眶。
是啊,在这个动荡的年代,能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福气。
"开席吧!"孙父高声宣布,打破了略显沉重的气氛。
女眷们立刻行动起来,将一道道菜肴端上桌。
红烧肉油光发亮,炖鸡香气扑鼻,炒鸡蛋金黄诱人,还有各种时令蔬菜和凉拌菜...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间那大盘红鸡蛋,象征着吉祥如意。
孙玄特意留意了一下宾客们的反应。
大多数人看到这么丰盛的席面都露出惊讶的表情,但很快就被喜悦取代——毕竟,能好好吃一顿的机会太少了。
只有三叔和舅舅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但也没多说什么。
"来,大家别客气!"孙母热情地招呼着,给每个人碗里夹菜,"多吃点,今天管够!"
席间,话题自然围绕着两个孩子展开。
大伯则对小明熙寄予厚望:"这小子看着就聪明,将来准能上大学。"
在这个知识分子被批斗的年代,这话说得有些大胆,但在自家宴席上,没人会较真。
孙玄一边应付着宾客,一边不时瞥向放在角落摇篮里的两个孩子。
小雅宁似乎被热闹的气氛感染,一直睁着大眼睛四处看;明熙则心大地睡着,丝毫不在意周围的喧闹。
宴席进行到一半时,院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
孙玄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放下筷子快步走出去。打开门一看,是邻居王婶,手里端着个碗。
"玄子,听说你家孩子满月,我做了点醪糟,给菁璇下奶用。"王婶笑眯眯地说。
孙玄松了口气,连忙道谢接过。回到堂屋,他把醪糟交给叶菁璇,小声解释了情况。
叶菁璇感激地朝门外望了望:"王婶人真好,明天我去谢谢她。"
这个小插曲过后,孙玄的神经更加紧绷。他借口出去抽烟,在院子里转了一圈,确认一切正常才回到席间。
宴席持续到下午三点多才渐渐散场。
亲戚们临走时,孙母给每家都包了回礼——四个红鸡蛋和一小包糖果,虽然不多,但也是个心意。
送走最后一位客人,孙家人才真正放松下来。
孙父坐在门槛上抽着旱烟,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孙母和吴红梅开始收拾碗筷。
叶菁璇则赶紧去查看两个孩子,小家伙们被抱来抱去一整天,该喂奶换尿布了。
孙玄帮着收拾桌椅,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没有意外,没有麻烦,宴席圆满结束了。
他走到摇篮边,看着吃饱喝足、安然入睡的儿女,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累了吧?"叶菁璇走过来,轻轻靠在他肩上。
孙玄摇摇头,搂住妻子的腰:"不累。看到大家都这么喜欢明熙和雅宁,我高兴还来不及。"
孙父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进屋说吧,外头热。"
一行人进了堂屋,孙母和吴红梅赶紧端茶倒水。大伯和三叔各自从兜里掏出红包,塞到婴儿的襁褓里。
"这可使不得!"叶菁璇连忙推辞。
"拿着!"大伯板起脸,"这是给孩子的满月礼,哪有推辞的道理?"
孙玄冲妻子点点头,叶菁璇这才道谢收下。按照习俗,满月礼是不能拒绝的,否则不吉利。众人刚落座,院门外又传来一阵热闹。孙玄出去一看,是外公外婆和两个舅舅到了,还带着几个表兄弟。
外公手里提着一个竹篮,上面盖着红布;外婆挎着个包袱,看样子装了不少东西;两个舅舅则合力抬着个木箱,不知道里面是什么。
"外公!外婆!"孙玄赶紧上前搀扶老人,"怎么带这么多东西?"
外公哈哈一笑,声音洪亮:"我重外孙满月,能空着手来吗?"
他掀开竹篮上的红布,露出里面两只绑着红绳的老母鸡,"自家养的,给菁璇补身子!"
外婆则迫不及待地问:"孩子们呢?快让我看看!"
堂屋里顿时热闹起来。外婆一见到双胞胎,眼泪就下来了,颤抖的手轻轻抚摸两个孩子的小脸。
"真好,真好...要是你家老两口能看到该多高兴..."她说的"老两口"是指已故的孙玄的爷爷和奶奶。
外公比较克制,但眼中的喜悦也藏不住。
他从怀里掏出两个银光闪闪的长命锁,分别戴在两个孩子脖子上:"保佑我们明熙和雅宁长命百岁,无病无灾。"
两个舅舅带来的木箱里装满了礼物——手工做的小木马、拨浪鼓、虎头鞋,还有几块上好的棉布,都是给孩子们准备的。
随着亲戚们陆续到来,堂屋里很快挤满了人。
女眷们围着两个孩子,你抱一会儿我抱一会儿,争相逗弄;男人们则坐在一旁喝茶聊天,话题自然离不开这对难得的龙凤胎。
"玄子有福气啊,一胎得俩!"
"可不是,这要在旧社会,得摆三天流水席!"
"瞧这俩孩子长得多好,一点不像不足月的..."
孙玄穿梭在宾客之间,倒茶递烟,耳朵却竖得老高,时刻注意着门外的动静。
虽然请的都是至亲好友,但在这个特殊年代,谁也不能完全放心。
那些丰盛的菜肴、满桌的白面馒头,若是被有心人看见,难免惹来麻烦。
"玄子,"三叔突然拉他到一旁,压低声音,"你从哪弄来这么多好东西?"
他指了指堂屋里已经摆起来的席面——红烧肉、炖鸡、白面馒头...
孙玄心头一跳,脸上却不动声色:"朋友帮忙弄的,花了些钱。"
三叔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小心点。现在风声紧,别让人抓住把柄。"
孙玄点点头,心里却更加警惕。他借口去厨房帮忙,溜出去检查了一下院门是否关好,又在围墙边转了一圈,确认没有闲杂人在附近。
厨房里,孙母和吴红梅正忙得热火朝天。
大锅里的骨头汤翻滚着,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蒸笼里的馒头已经出笼,白白胖胖地堆在簸箕里;案板上整齐排列着包好的饺子,足有两百多个。
"妈,需要我做什么?"孙玄问道。
孙母擦了擦额头的汗:"去把堂屋的桌子拼起来吧,人多了坐不开。"
孙玄搬出家里备用的木板,在堂屋中央拼起了一张大长桌,叶菁璇则细心地铺上干净的桌布。
中午时分,所有邀请的客人都到齐了。
堂屋里坐得满满当当,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欢笑声传遍了整个小院。孙父清了清嗓子,站起来举起茶杯。
"今天是我孙子孙女满月的日子,"孙父的声音有些颤抖,"感谢各位亲戚朋友来捧场。"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现在日子不容易,大家能聚在一起更不容易。希望这两个孩子能健康长大,也希望咱们一大家子人平平安安..."
简单朴实的几句话,却让不少人红了眼眶。
是啊,在这个动荡的年代,能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福气。
"开席吧!"孙父高声宣布,打破了略显沉重的气氛。
女眷们立刻行动起来,将一道道菜肴端上桌。
红烧肉油光发亮,炖鸡香气扑鼻,炒鸡蛋金黄诱人,还有各种时令蔬菜和凉拌菜...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间那大盘红鸡蛋,象征着吉祥如意。
孙玄特意留意了一下宾客们的反应。
大多数人看到这么丰盛的席面都露出惊讶的表情,但很快就被喜悦取代——毕竟,能好好吃一顿的机会太少了。
只有三叔和舅舅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但也没多说什么。
"来,大家别客气!"孙母热情地招呼着,给每个人碗里夹菜,"多吃点,今天管够!"
席间,话题自然围绕着两个孩子展开。
大伯则对小明熙寄予厚望:"这小子看着就聪明,将来准能上大学。"
在这个知识分子被批斗的年代,这话说得有些大胆,但在自家宴席上,没人会较真。
孙玄一边应付着宾客,一边不时瞥向放在角落摇篮里的两个孩子。
小雅宁似乎被热闹的气氛感染,一直睁着大眼睛四处看;明熙则心大地睡着,丝毫不在意周围的喧闹。
宴席进行到一半时,院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
孙玄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放下筷子快步走出去。打开门一看,是邻居王婶,手里端着个碗。
"玄子,听说你家孩子满月,我做了点醪糟,给菁璇下奶用。"王婶笑眯眯地说。
孙玄松了口气,连忙道谢接过。回到堂屋,他把醪糟交给叶菁璇,小声解释了情况。
叶菁璇感激地朝门外望了望:"王婶人真好,明天我去谢谢她。"
这个小插曲过后,孙玄的神经更加紧绷。他借口出去抽烟,在院子里转了一圈,确认一切正常才回到席间。
宴席持续到下午三点多才渐渐散场。
亲戚们临走时,孙母给每家都包了回礼——四个红鸡蛋和一小包糖果,虽然不多,但也是个心意。
送走最后一位客人,孙家人才真正放松下来。
孙父坐在门槛上抽着旱烟,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孙母和吴红梅开始收拾碗筷。
叶菁璇则赶紧去查看两个孩子,小家伙们被抱来抱去一整天,该喂奶换尿布了。
孙玄帮着收拾桌椅,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没有意外,没有麻烦,宴席圆满结束了。
他走到摇篮边,看着吃饱喝足、安然入睡的儿女,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累了吧?"叶菁璇走过来,轻轻靠在他肩上。
孙玄摇摇头,搂住妻子的腰:"不累。看到大家都这么喜欢明熙和雅宁,我高兴还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