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院的铁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时,两个小身影立刻从楼道口冲了出来。谢今禧像只小炮弹似的扑进谢长晏怀里,谢今朝则稳重些,先给鱼灼音递上一张画:“妈妈,这是我画的你和爸爸。”
画上是两个歪歪扭扭的小人,手牵着手站在太阳底下,旁边用红蜡笔涂了个大大的爱心。鱼灼音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今禧已经扒着爸爸的肩膀探头看她:“妈妈,爸爸说你今天解开难题啦?我留了橘子糖给你!”
“刚吃过爸爸给的那颗呢。”鱼灼音捏捏女儿冻得红扑扑的脸蛋,“张婶呢?麻烦她一天了。”
“张婶回家做饭啦,说让我们等你们回来吃鸡汤!”谢长晏把今禧放下来,顺手接过鱼灼音手里的帆布包,“我下午路过供销社,给孩子们买了麦芽糖。”
楼道里的灯接触不良,忽明忽暗地照着台阶。谢长晏走在最前面开灯,鱼灼音牵着两个孩子跟在后面,听着今禧叽叽喳喳说学校的趣事,今朝则小声讲着他新学的算术题。打开家门时,锅里的鸡汤正咕嘟作响,谢长晏下午买的青菜在竹篮里水灵灵的,窗台上的腊梅不知何时又挺括了些,枝桠上竟冒出个小小的花苞。
谢长晏系上围裙进了厨房,孩子们趴在桌边写作业,偶尔抬头问鱼灼音题目。她坐在旁边翻看着实验记录,谢长晏时不时从厨房探出头:“灼音,盐放多少来着?”“茄子要不要再炖烂点?”琐碎的问句里藏着烟火气,让这间小小的屋子暖融融的。
晚饭时鸡汤炖得奶白,今禧抱着小碗啃鸡腿,油星子沾了满脸。谢长晏给鱼灼音夹了块鸡脯肉,自己则专注地挑着鱼刺给孩子们。鱼灼音看着他被蒸汽熏得发亮的眼睛,突然想起刚认识他时,这个总穿着工装的年轻技工,在机床旁专注调试的样子,和此刻挑鱼刺的神情竟如出一辙。
“明天李教授让我去实验室盯着降温曲线。”鱼灼音舀了勺汤,“可能要晚点回来。”
“我送你过去,等你忙完咱们一起接孩子。”谢长晏立刻接话,又补充道,“我把机床说明书带来,你忙你的,我在旁边看书就行。”
夜里哄睡了孩子,鱼灼音坐在灯下整理数据。谢长晏洗完碗进来,手里拿着针线,默默缝补她白天勾破的袖口。月光透过窗户落在他手上,针脚细密均匀,像他修机床时一样认真。鱼灼音停下笔,看着他鬓角新冒的几根白发,突然想起他总说“你搞研究费脑子,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
“长晏,”她轻声开口,“明天别送我了,你也歇一天。”
他抬头笑了笑,把缝好的袖口抚平:“没事,我去厂里也顺路。再说,你上次画的那个应力图,我还想再琢磨琢磨。”
鱼灼音知道他是想陪着自己,就像过去无数个她加班的夜晚,他总会搬个小马扎坐在实验室外等着,手里要么拿着工具包,要么揣着给她暖手的热水袋。
临睡前,谢长晏从床底下拖出个木箱,翻出件新做的棉袄:“前几天趁孩子们睡了缝的,你实验室冷,穿上暖和。”棉袄里絮的棉絮蓬松软和,针脚虽然不如商店里的工整,却透着实实在在的暖意。
鱼灼音把脸埋进棉袄里,闻到熟悉的阳光味,眼眶忽然有点热。这些年她埋首在实验室,为低温参数熬红了眼,为实验数据愁白了头,而谢长晏就像这棉袄里的棉絮,无声无息地托着她,给她最妥帖的支撑。
第二天清晨,鱼灼音被厨房里的动静吵醒。她披衣下床,看见谢长晏正踮着脚给灶台添柴,锅里煮着白粥,蒸笼里冒着热气。晨光从窗户照进来,在他身上镀了层金边,今禧和今朝趴在餐桌旁,正用蜡笔给爸爸画“奖状”。
“醒啦?”谢长晏回头冲她笑,“粥马上好,我蒸了红薯,你爱吃的那种红心的。”
鱼灼音走过去从背后抱住他,下巴抵在他的肩胛骨上。他身上还是那股机油混着阳光的味道,只是今天多了点粥香和红薯的甜气。
“谢长晏,”她轻声说,“等这个项目结束,咱们带孩子们去公园放风筝吧。”
“好啊。”他转过身揉揉她的头发,眼里的笑意比晨光还亮,“我把自行车后座修修,载着你和今禧,让今朝坐在前面,咱们买吃。”
蒸笼揭开时,白汽氤氲了整个厨房。窗外的腊梅彻底绽开了,淡淡的香气随着晨风飘进来,和粥香、红薯香、孩子们的笑声缠在一起,织成了新一天的开端。鱼灼音看着眼前的一切,突然明白,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把柴米油盐过成了诗,把寻常日子酿成了甜,在每个清晨黄昏里,把温暖的灯火为你留到最后。
喜欢七零军嫂,挺着孕肚搞科研
画上是两个歪歪扭扭的小人,手牵着手站在太阳底下,旁边用红蜡笔涂了个大大的爱心。鱼灼音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今禧已经扒着爸爸的肩膀探头看她:“妈妈,爸爸说你今天解开难题啦?我留了橘子糖给你!”
“刚吃过爸爸给的那颗呢。”鱼灼音捏捏女儿冻得红扑扑的脸蛋,“张婶呢?麻烦她一天了。”
“张婶回家做饭啦,说让我们等你们回来吃鸡汤!”谢长晏把今禧放下来,顺手接过鱼灼音手里的帆布包,“我下午路过供销社,给孩子们买了麦芽糖。”
楼道里的灯接触不良,忽明忽暗地照着台阶。谢长晏走在最前面开灯,鱼灼音牵着两个孩子跟在后面,听着今禧叽叽喳喳说学校的趣事,今朝则小声讲着他新学的算术题。打开家门时,锅里的鸡汤正咕嘟作响,谢长晏下午买的青菜在竹篮里水灵灵的,窗台上的腊梅不知何时又挺括了些,枝桠上竟冒出个小小的花苞。
谢长晏系上围裙进了厨房,孩子们趴在桌边写作业,偶尔抬头问鱼灼音题目。她坐在旁边翻看着实验记录,谢长晏时不时从厨房探出头:“灼音,盐放多少来着?”“茄子要不要再炖烂点?”琐碎的问句里藏着烟火气,让这间小小的屋子暖融融的。
晚饭时鸡汤炖得奶白,今禧抱着小碗啃鸡腿,油星子沾了满脸。谢长晏给鱼灼音夹了块鸡脯肉,自己则专注地挑着鱼刺给孩子们。鱼灼音看着他被蒸汽熏得发亮的眼睛,突然想起刚认识他时,这个总穿着工装的年轻技工,在机床旁专注调试的样子,和此刻挑鱼刺的神情竟如出一辙。
“明天李教授让我去实验室盯着降温曲线。”鱼灼音舀了勺汤,“可能要晚点回来。”
“我送你过去,等你忙完咱们一起接孩子。”谢长晏立刻接话,又补充道,“我把机床说明书带来,你忙你的,我在旁边看书就行。”
夜里哄睡了孩子,鱼灼音坐在灯下整理数据。谢长晏洗完碗进来,手里拿着针线,默默缝补她白天勾破的袖口。月光透过窗户落在他手上,针脚细密均匀,像他修机床时一样认真。鱼灼音停下笔,看着他鬓角新冒的几根白发,突然想起他总说“你搞研究费脑子,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
“长晏,”她轻声开口,“明天别送我了,你也歇一天。”
他抬头笑了笑,把缝好的袖口抚平:“没事,我去厂里也顺路。再说,你上次画的那个应力图,我还想再琢磨琢磨。”
鱼灼音知道他是想陪着自己,就像过去无数个她加班的夜晚,他总会搬个小马扎坐在实验室外等着,手里要么拿着工具包,要么揣着给她暖手的热水袋。
临睡前,谢长晏从床底下拖出个木箱,翻出件新做的棉袄:“前几天趁孩子们睡了缝的,你实验室冷,穿上暖和。”棉袄里絮的棉絮蓬松软和,针脚虽然不如商店里的工整,却透着实实在在的暖意。
鱼灼音把脸埋进棉袄里,闻到熟悉的阳光味,眼眶忽然有点热。这些年她埋首在实验室,为低温参数熬红了眼,为实验数据愁白了头,而谢长晏就像这棉袄里的棉絮,无声无息地托着她,给她最妥帖的支撑。
第二天清晨,鱼灼音被厨房里的动静吵醒。她披衣下床,看见谢长晏正踮着脚给灶台添柴,锅里煮着白粥,蒸笼里冒着热气。晨光从窗户照进来,在他身上镀了层金边,今禧和今朝趴在餐桌旁,正用蜡笔给爸爸画“奖状”。
“醒啦?”谢长晏回头冲她笑,“粥马上好,我蒸了红薯,你爱吃的那种红心的。”
鱼灼音走过去从背后抱住他,下巴抵在他的肩胛骨上。他身上还是那股机油混着阳光的味道,只是今天多了点粥香和红薯的甜气。
“谢长晏,”她轻声说,“等这个项目结束,咱们带孩子们去公园放风筝吧。”
“好啊。”他转过身揉揉她的头发,眼里的笑意比晨光还亮,“我把自行车后座修修,载着你和今禧,让今朝坐在前面,咱们买吃。”
蒸笼揭开时,白汽氤氲了整个厨房。窗外的腊梅彻底绽开了,淡淡的香气随着晨风飘进来,和粥香、红薯香、孩子们的笑声缠在一起,织成了新一天的开端。鱼灼音看着眼前的一切,突然明白,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把柴米油盐过成了诗,把寻常日子酿成了甜,在每个清晨黄昏里,把温暖的灯火为你留到最后。
喜欢七零军嫂,挺着孕肚搞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