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体育场立项,时代周刊母版专访1-《重来一次,觉醒短跑圣体》

  在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大奖赛总决赛结束后,李枫就回了京城。

  因为修建体育场的项目在前两天就已经定下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选址,出设计图,确定好。

  然后办手续,修就完了。

  这些他自然是不用亲力亲为,偶尔看看进度就行了。

  选址方面是市里提供地址,他只需要选就行了。

  之后的这些都是由父母的国光地产来全部承办。

  因为这是他私人修建,所以这个项目是不用招标的,很方便。

  李枫这一下子,相当于要投资小几十亿给家乡,巴市政府方面自然是大力支持。

  这是白捡的GDP和政绩!

  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前任市委杨书记就调到了绵羊任市委书记了。

  这对他来说,可是迈了一个大步子。

  要知道绵羊可是川蜀省第二大城市,属于副中心城市,前几任市委书记都是上了副省长的。

  他这一去,就是青云直上了。

  接任他的,是两年前任市长、市委副书记的李康,这不算特别意外。

  有不少市委副书记、市长接市委书记岗位的先例,属于正常情况。

  回到京城后,李枫在第二天拿出了一天时间,安排了给他专题采访的事情。

  上午,时代周刊母版专访,下午,央视刘雨涵专访。

  时代周刊安排上午,当然不是因为他们名气大,含金量高所以优先。

  而是上午时间短。

  而且刘雨涵是李枫的老朋友了。

  安排下午除了时间长,拍摄和录制方便之外,晚上肯定要安排一顿饭的。

  这是待客之道。

  说起来,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在很早就想采访他了,但前几年一直是亚洲版。

  在08年奥运会之后才是母版。

  李枫之前不想上,一是懒得麻烦,二是上了又当不了年度人物,去凑那个热闹干啥?

  上时代周刊自然是要竞争年度风云人物的,要不然上了有啥意思?

  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的含金量还是非常高的。

  能评上的人非常少,无一不是大佬或者极其特殊的东西。

  这个评选是始于1927年。

  选出时代年度风云人物的传统由1927年开始,当时时代杂志的编辑正思考在没有什么大新闻的一周,究竟有什么可以写。

  由于在那一年查尔斯-林白首次飞越大西洋,但时代杂志并没有把他放在封面,在年底,编辑想到补救这个尴尬的方法,就是把林白放在封面,并称为年度风云人物。

  中华大地最早是在1937年,蒋与宋当选(首次夫妇获选)

  第二次是1978年,邓爷爷力挽狂澜影响中国命运和世界政治走向当选。

  然后在1985年,邓爷爷二次成为“年度风云人物”,因为他不仅启动了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而且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时代周刊》每年都会邀请该杂志的读者投票给心目中认为应该赢得此一头衔的人。

  但最后还是由《时代周刊》的编辑们决定谁是年度的风云人物。

  其评选的宗旨是“选出对新闻和人们生活影响最为重大的人,不管是好是坏。

  所以在上世纪,不少有争议的人被评选上,被不少人抨击。

  比如希特勒(1938年)、瓦文萨(1981年)等人都曾经榜上有名。

  虽然时代周刊一再宣称,“年度风云人物”的称号并非代表着某种荣誉。

  但价值评判的差异导致“年度风云人物”的评选遭到种种指责和非议。

  在舆论的巨大压力之下,在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纽约市长朱利安尼当选“年度风云人物”。

  而制造了恐怖袭击的本-拉登,反而落选。

  另一位引起争议的“年度风云人物”是2006年的“你”。

  那期杂志封面是一台电脑显示器,像镜子般照得出读者自己的影像,中间一个黑色的单词"YOU"。

  没错,不是人,也不是物,是一个虚拟的概念。

  《时代》周刊的解释是:

  “风云人物”是我们每一个人,因为随着博客、网络社区、视频网站的兴起,在2006年因特网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网络不再是公共机构或组织,网民正在成长为所谓的“新数字民主主义公民”。

  2007年和2008的年度风云人物是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和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

  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是第二次当选,他被评上风云人物的原因,时代周刊的解释是:

  “他以非凡的领导手腕把陷于混乱的俄罗斯重新带回了强国之列。”

  而2008年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当选倒没有什么特别。

  因为按照惯例,每一任美国总统都会当选风云人物,比如罗斯福、肯尼迪、尼克松、小布什啥的。

  因为每一任美国总统的执政方针会影响全世界。

  在上午9点30,时代周刊的人跟着葛柏强准时来了李枫在北池子大街的四合院。

  李枫此时也刚好准备完毕了。

  虽然最近他都不参赛,但他训练的习惯从未变过。

  七点起床,到现在,他已经完成了一波晨练,并洗漱完毕了。

  在小陈同学的帮助下,换成采访需要的正装。

  他答应的事情,自然不会忘,今天他的训练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完成采访任务。

  时代周刊的小团队几人,到场后快速的把采访背景布置好。

  调试了一下之后,今天的采访也就正式开始了。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经纪人葛柏强早就跟李枫沟通过。

  跟国内采访其实差不多了,就是一些开场白,然后聊天啥的。

  这个过程中会提及一些他的成绩、成就之类的,他只需要正常附和,讲述一下。

  然后就是提问...回答...提问...聊天。

  会问不少问题,但真正在放出去的一般比较少,会截取。

  播放出去的东西,也必须取得李枫及其经纪公司的同意才可以。

  “嗨,亲爱的李,感谢你抽出时间来参加我们的访谈,谢谢!”

  “客气了,能被时代周刊专访,也是对我的认可。”

  “那我们的采访从现在就正式开始吧!”

  采访主持人艾莲娜身着蓝色花纹的长裙,穿着金色高跟鞋交叉着脚坐在李枫对面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