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这东瀛千年以前,份属炎黄!-《我说大明要完,老朱夸我千古一相》

  察觉到李暄用似笑非笑的眼神看自己。

  足利义满握着酒杯的手不禁用力,立刻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小松天皇的皇后。

  儿媳。

  老婆。

  三个人的音容一下出现在脑海里。

  “这混蛋...”

  足利义满在心里暗暗想。

  “这么看我,别是又想出来什么法子,想找茬了吧。”

  “不过先不说你李暄是不是找茬,你现在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他妈的没完了是吗!就盯上我了?薅羊毛全逮着一只羊,薅秃了算完?”

  想到这,足利义满又摇了摇头,捏着杯子的手放松一些。

  “不可能不可能,一定是我太敏感,他就是随便看了我一眼而已,是我想的太多了。”

  “我连夫人都能豁出去不要!李暄就算再傻,也能知道我的态度了,我不可能给你们出兵的理由!”

  “他应该会知难而退!”

  足利义满松了一口气。

  宴会厅里的歌舞还在继续,乐声和舞姬的声音夹杂,美酒芳香扑鼻。

  但很多人却都下意识的屏蔽掉了这些五感。

  而是把更为感兴趣的将目光投向这边。

  看到李暄再次盯上足利义满,不少东瀛朝臣肩膀都在发抖,憋笑憋的。

  早让你赶紧把这个瘟神送走!你不送。

  非得搞什么以不变应万变,你一个倭奴,不搞点野蛮的,还研究上兵法了!

  活该你足利义满倒霉。

  东瀛朝臣这边心中讥讽足利义满的同时,对李暄的锲而不舍精神,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

  讲道理。

  李暄这个明使,当得是太称职了。

  一门心思就想着找到一个出兵的理由。

  哪怕足利义满都已经表现的这么谦卑恭顺,甚至都能把夫人献出来,去服侍明朝皇帝了。

  已经谦卑到这地步,几乎是把“我是大明的狗”这几个字贴到脑门上了。

  但李暄仍然不肯放弃,时时刻刻仍然还想着找足利义满的茬。

  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为了明朝,宁肯撞到头破血流也不放弃的大无畏精神!

  楷模!

  怪不得朱棣蓝玉这些亲王,国公都那么尊重他!

  这人要是在东瀛,我们也得给他供起来!

  他妈的换个角度站在大明那边看,李暄两个字,简直就是赤胆忠心的代名词!

  “不过足利将军肯定是不会给李暄这个机会的。”

  借着乐舞声音的掩盖,一部分各怀心思的东瀛朝臣交头接耳。

  “听说沿海近段时间气候异常,风平浪静,大将军必定知道这个消息,这种时候,他怎么可能会让李暄这个一门心思找茬的明使得逞?”

  “要说大将军也是这能豁得出去啊,连夫人都能献出去,可见大将军态度已经十分明确,绝对不会让李暄成功。”

  “面对如此态度的大将军,李暄还想得逞?我想不出他还能从什么角度找茬。”

  “我看他只能无功而返。”

  窃窃私语的声音很小,都被乐舞声给掩盖住,不过小松天皇这边因为离得近的原因,还是听见了。

  他很赞同这些朝臣的看法。

  李暄必定是只能无功而返!

  而且足利义满做的很对。

  现在沿海气候异常,风平浪静,大明的军队要想过来,随时都能来!

  没了风神庇佑,东瀛跟大明打?

  别开玩笑了!

  东瀛拿头去跟大明碰!

  东瀛的军队里,能有资格披甲的,最低也是基层的军官,而且所谓的甲,也只是低级皮甲,连覆盖半身都做不到。

  但大明那边。

  据说底层的铳手和刀牌手都能做到披半身甲。

  这么大的悬殊差距,恐怕自己这边一个照面,就得让大明按在地上摩擦。

  打又打不过,难道让足利义满硬刚?

  那不是找倒霉。

  想到这,小松天皇对足利义满的表现愈发满意,忠臣良将!

  就是应该卑微到底,不给李暄他们出兵的理由。

  你要打我左脸,打完了我再伸过去右脸给你打!

  看你还能从什么角度找茬!

  小松天皇越想心情越好,有足利义满这么一个毫无底线不要脸的大将军在前面顶着,他如今也没有任何压力。

  “来来!大将军,明使,燕王殿下...请满饮此杯!”

  小松天皇举起酒杯一一邀请。

  足利义满也终于放下心,跟着举起杯:“明使!燕王殿下...满饮此杯!”

  这边,朱棣和蓝玉本来都举起来杯子了,但看李暄没动,索性就又把酒杯放了下去。

  心中猜测:难道是这几日闭关,李先生想到什么法子了?

  一想到这点,朱棣和蓝玉眼中就有期待浮现,连身子都不由自主的朝李暄身边靠。

  “明使?”

  小松天皇好奇的声音从上方传下来,“怎么不举杯?难道是对酒不满意?”

  “非也。”

  李暄摇摇头,眼睛亮的像是星辰,盯上足利义满:“只是在下这几日阅读古籍,偶有所感,想向大将军请教。”

  这么客气?

  足利义满愣了一下,李暄这么客气的嘴脸,他这还真是第一次见。

  先前调戏皇后,找上门要儿媳的时候,那副嘴脸可是嚣张跋扈的很!

  是要放弃了?

  看来是真要放弃了。

  本将军就说,以不变应万变有用!

  想到这,足利义满放下酒杯,松了一口气:“明使有话但讲无妨!”

  “对,明使但说无妨。”

  小松天皇和东瀛其他朝臣的笑声也跟着响起。

  看来李暄是真的要放弃,现在说话都变的这么客气了。

  “那好,那我就直说了。”

  在朱棣等人的注视下,李暄微笑着说道:“据本使所知,东瀛这里刚刚经历过南北朝动乱。”

  “对。”

  足利义满热情的答应:“龟山天皇退位,小松陛下受到三神器认可,如今是东瀛之主。”

  李暄继续问道:“那不知南北朝之前,东瀛是什么时期?”

  足利义满没有仔细记过,毕竟这种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没事干去记他干什么。

  不过东瀛朝臣里忽然有声音传出来:“明使,是镰仓。”

  “哦,原来是镰仓。”

  李暄装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又在朱棣和蓝玉等人不解的眼神中,继续问道:“那镰仓之前?”

  这一次,包括足利义满在内,东瀛很多朝臣窃窃私语讨论了一会儿才有人出来说道:“是平安。”

  “那平安再往前呢?”

  李暄又继续问。

  这一次,没有人再回答李暄的问题了。

  因为有记录的记载,平安时代最早的时期都是快六百多年前的事了,谁没事会去计较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