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牛马一生不得闲-《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苏润不好直接说自己起个大早,结果只是来围观朝中重臣吵架,一早上耳根子都没清净过,听得头晕脑胀,跑神发呆。

  但想到自己腿站的生疼,还得一天打两份工,不如萧均在翰林院混日子来的舒服,也只能忧郁感叹:

  “牛马一生不得闲,得闲已与青山眠。春风若有怜花意,可否许我再少年?”

  早知今日,他当初就该再低调些的。

  苏润随口吟诵的诗句,落入周边路过的官吏耳中,当即引来不少赞许的目光。

  甚至还有官吏暗暗点头,感慨:

  “不愧是连中六元的状元,这才情……啧啧!”

  秦镶几人阅历丰富,听完这诗,目中顿起深色。

  不等他们大发感慨,苏润又道:

  “都怪我们太出众!”

  “那是!”梁玉深以为然,认真点头附和,丝毫不知道什么叫谦虚。

  毕竟他从传胪大典细数功绩后,就一直自信心爆棚。

  柳玉成刚想接茬,闻言,话也咽回肚子,转而无奈的想:

  他这女婿运势是真好,但脸皮也是真厚!

  秦镶见梁玉尾巴都要翘到天上,吹胡子瞪眼就要训斥。

  苏润看出秦镶不悦,抢先一步开口补救:

  “璨之,我们是大炎翘楚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润突然觉得,日后不能把这话挂在嘴边,让人听去了,容易说我们骄狂。”

  秦镶听着前半句火气噌噌的,但听完后面,不由得欣慰点头:

  他这半路收的学生,心里还是有谱的。

  但没想到,他火刚消,苏润跟着就来了句:

  “但是我们偶尔心里想想,还是可以的!”

  “胡说八道!”

  秦镶顿时黑脸,照着苏润胳膊就是一巴掌: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连圣人都说,即使有周公那样的才华和美德,若骄傲吝啬,其他方面也不值得称道。”

  “你们几个还没周公那样的大德,就如此骄矜自傲,圣人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训完,不等他们开口,就跟赶狗一样赶人:

  “赶紧去翰林院,日后出门在外,少说话,多做事!”

  苏润连连点头应下,他又不傻,在秦镶他们面前说说自是无碍,在陌生人面前,当然不能乱说了。

  梁玉也帮腔:

  “这儿没外人,学生也就是跟夫子们私下说说。”

  虽说应了声,但苏润还是嬉皮笑脸地对秦镶道:

  “秦夫子,圣人还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你老怎么还打我?

  眼瞅着秦镶被堵得说不出话,苏润打个巴掌给个甜枣,立刻去哄: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生当然要将夫子的话奉为圭臬!”

  苏润讨好笑笑,还去搀扶秦镶:

  “学生先送夫子去国子监上值!”

  话落,原本杵在一旁的张世等人立刻两两一组,扶着柳玉成和宋修齐就往宫外走,同样说是要先送他们去上值。

  秦镶被哄得高兴,心里乐呵呵的,面上却佯装嫌弃地推开了苏润和叶卓然:

  “去去去!老头子自己能去国子监!用不着你们。”

  宋修齐和柳玉成同样催促他们早些去翰林院,六人这才作罢。

  半道上,谢天恩背着个包袱过来汇合。

  梁玉离得近,本来想接过来帮忙拿着,但谢天恩拒绝了:

  “这里面都是给子渊的东西~”

  当下,众人就明白了。

  苏润想着自己离京前,瑶光公主给做的那套新衣服,当即乐滋滋接手了礼物,自己背好。

  梁玉看得羡慕,忍不住用眼神去瞅他岳父。

  柳玉成被看的没脾气,只好哭笑不得道:

  “回去等着。”

  他可是知道,他幼女琼华收到镜子后,宝贝的不得了,这几月还在家给璨之这臭小子绣了好几个荷包。

  想归想,柳玉成对自己亲手挑的女婿,还是很满意的。

  司彦本不想要什么,但好友都有。

  因此,他略略犹豫片刻,同样看向了宋修齐。

  “你也有!”宋修齐无奈道。

  这下,三个还没娶妻的人都满意了。

  众人一路出了宫门,宋修齐上轿前,还不放心的交代了一句:

  “谨言慎行!”

  说完,又让张世、叶卓然下午早些去户部报到。

  柳玉成同样交代司彦晌午过后去督察院。

  苏丰负责城郊官田施用化肥,已经先一步出城了。

  谢天恩不好跟去翰林院,也没法进东宫詹事府,故只道晚上再进宫接苏润和梁玉回家。

  虽说跟宋修齐他们聊天耽搁了些时间,但他们没在宫里吃早饭,所以还是比大部分官吏更早上值。

  玉泉六子到翰林院的时候,翰林院学士古策还没回来。

  一身绯色官服的萧均,正手执书卷,侧对着他们,跟一群同僚说着什么,面上满是温润的笑意。

  六个大活人进来,别提多引人注目,几乎刚出现就被人认出来了。

  “来了?”萧均随意打了个招呼,然后带着玉泉六子认人。

  他第一个介绍的,就是孔元:

  “孔兄,字伯谦,现任翰林院侍读学士,乃仲行兄长。”

  孔元长得跟孔邦很像,加上那身红色官服,不用萧均介绍,玉泉六子也猜得出来。

  六人客气见礼,跟萧均一样,没喊官职,直接喊了孔兄,毕竟他们跟孔楼都那么熟了。

  孔元接收到六子善意,接下来,跟萧均一起介绍其他人。

  玉泉六子品级在这儿放着,故除了一个从五品的侍讲学士、两个六品的侍读、侍讲之外,其余的修撰、编修、检讨、庶吉士之类的小官小吏,孔元全都一笔带过。

  翰林院乃清贵之地,晋升困难,那些想攀关系的,早早就做好了玉泉六子的功课,这时候自然很积极地回应。

  而部分自诩清高的,看在孔元的面子上,也忍住了,没有当面抨击,只是不咸不淡打个招呼而已。

  这一幕玉泉六子早有预料,故心态平和:

  无所谓!

  即便是银票也不是人人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