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三个半人-《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苏润拍拍胸脯,慷慨保证:

  “大伯放心,我说到做到,肯定不会亏待族里人!”

  “等这水磨坊建成,我们吃肉,都不止让他们喝汤!”

  苏安福更是高兴,抚着胡须连连说好。

  族长不是只代表着权力,还意味着责任。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苏安福身为族长,就得为族人负责。

  他又道:

  “你们盖磨坊也是给族人找出路。”

  “我这个族长,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这几天也没什么事儿,我让远河他们过去帮忙。”

  ……

  虽说是买了一亩地,但也不是把这块地全盖上房子。

  有三、四间屋子就行。

  苏安福念念叨叨,很快就帮苏丰把事情安排好了。

  果然如李氏所料。

  苏安福让三个儿子这几天都帮着苏丰砍树。

  等立冬之后,再让苏远山回来忙活家里的地。

  苏远川和苏远河就留在那边帮着,尽快把房子框架盖起来。

  反正地里终归都是那些活儿。

  苏安福的儿媳和孙子都能干点。

  几个人多忙些日子,也就干完了。

  等忙完立冬,苏远山再去帮忙盖房子。

  苏丰很是认可地连连点头。

  其实他和苏平安也得忙活田里的事。

  到时候。

  他们俩肯定跟苏远山一样:

  立冬忙田地,其余时候才能帮忙盖房子。

  这也是苏丰一听说盖房,就急吼吼来苏安福这儿的原因。

  时间紧!

  耽误不得啊!

  “小丰,你等会儿就去地里,把他们三兄弟喊上,直接去砍木头!”苏安福拍板。

  苏丰耐心地听完,好声好气的应着:

  “哎!这就去!”

  他默不作声地将篮子放在一边,随口道:

  “大伯,翠莲让我拿了些肉、鸡蛋给您补身体。”

  “您收着,我和润子就先走了!”

  苏安福看了那篮子一眼。

  但也没想那么多,只笑呵呵的点了头。

  两兄弟默契一对视,快步出了门。

  ******

  走在田间小路上。

  苏丰赞许地笑笑,看向苏润:

  “润子,你这主意真不错。”

  “把钱放篮子里,等大伯看见,我们早就走了。”

  要是真当着大伯的面说要付工钱。

  他们现在肯定走不了。

  说不准一番推拒,大伯还是不收钱。

  苏润拍拍腰包里剩下的一两银子,笑呵呵道:

  “买地花了一两,工钱付了二两。”

  “还剩下的这二两银子,回去给大嫂。”

  “后面几个月都是体力活,到时候大家都吃点好的!”

  其实李氏原本是让苏丰给大伯三两银子做工钱。

  毕竟如果苏远山三兄弟去城里干活的话。

  三个月下来,也能赚个四、五两银子。

  不过苏润知道。

  要是真给三两,大伯八成不会不收。

  所以他半道就给苏丰出主意:

  把二两银子塞进竹篮里头给大伯。

  这点钱不多不少,大伯不至于让人再退回来。

  剩下的一两银子,他们回头买点好吃的招待苏远河等人。

  按习俗。

  人家来帮忙盖房子,他们理应管饭的。

  “行!”苏丰点头:“回去我跟你大嫂说!”

  两人走到半路,苏行也从后面跟了上来:

  他也要去田里喊苏平安一起砍木头。

  但相比于苏丰和苏润。

  苏行这边就费劲多了。

  一听苏行的来意,苏小叔当即就让他去把苏平安找回来帮忙。

  苏行本以为把钱塞过去就行了。

  谁知道苏小叔死活不收钱。

  逼急了。

  苏小叔还说,要把先前卖巧芽赚的钱,分出一半给苏行。

  苏行无法,好说歹说,苏小叔最后才收下了一半。

  知道苏润给苏丰出了主意。

  苏行没好气地拍拍苏润后脑勺:

  “啧!润子,你就只帮大哥是不?”

  “嘿嘿嘿!”苏润就笑笑不说话。

  三兄弟闹着闹着,就到了地方。

  招呼上堂兄、堂弟,一行七人打算去小树林。

  柳林村北是树林,东是柳林河,南边才是大片大片的田地。

  几人从南往北走。

  中间路过村子,各自回家拿斧头。

  苏远山三兄弟一到家,就被招进了堂屋。

  几人一头雾水地听着苏安福叮嘱:

  “你们得好好帮润子盖房子。”

  “这事关我们苏氏全族,不是他们一家的事儿。”

  “要是能趁着这个冬天把磨坊盖好,来年族里人日子都能好过不少。”

  “爹到了下面,也有脸面对列祖列宗了!”

  苏安福趁着苏润这波东风,一个月攒了几两银子。

  自然也想族人能沾点光。

  不求大富大贵,但求衣食无忧。

  苏安福念叨完,就打发儿子们去砍树。

  苏远山临出门前,他爹又交代了一句:

  “远山,你等会儿跟小丰说,这次就算了,下次不能再偷偷摸摸往篮子里塞钱了!”

  方才大儿媳来拿篮子的时候,发现这两串钱,还被吓了一大跳。

  苏远山脚步一顿,会意地应了一声。

  苏平安同样被苏小叔耳提面命了几句,这才放出来。

  相比之下。

  苏丰三人倒是很顺利。

  李氏知道大伯、小叔没把钱全收下,也不纠结。

  而是直接道:

  “那就按润子说的办。”

  “我明天就带着小芸去城里,割些肉、买两只鸡、再买点白米、白面。”

  张氏在一旁连连附和。

  交代完事情,苏丰和苏行各自提了把斧头。

  至于苏润?

  虽然他确实没什么用。

  但图纸是他画的。

  好多细节的东西,还是得跟他商量,问清楚要求。

  所以。

  接下来一段时间。

  苏行就像把苏润绑在了裤腰带上一样。

  走哪儿都带着,没事就得喊两声。

  连苏行砍树,苏润都得站在旁边,给他加油助威。

  主打一个情绪价值拉满。

  木头砍好,直接扛去河边空地堆起来。

  苏行在那边简单扎了个木篱笆圈起来,以示有主。

  村里盖房也就这么点好处了:

  砍树不用掏钱,拿上斧子就能去。

  砍完树之后,往自家地里一丢,也不用担心有人会偷。

  苏丰六人争分夺秒,赶着砍了五、六天树。

  才赶在立冬这天上午,把一个冬天要用的木头都凑齐。

  ******

  苏远山将肩上的木头卸下来。

  “行子,你们先处理木头,过几天我们再来帮忙!”

  虽然天气渐冷,但他依旧热的出了一身汗。

  他、苏丰和苏平安都要先忙活地里的事。

  继苏远山之后,苏丰也交代:

  “以后中午就是小芸来送饭了。”

  “想吃什么,提前跟小芸说。”

  苏丰家里田不少,苏丰一个人不行,李氏也得去帮忙。

  晌午就只能让张氏做好饭来送。

  “知道了大哥!”

  等苏丰他们一走,盖房子的就只剩下了三个半人。

  苏行、苏远川、苏远河。

  再加上一个半吊子的苏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