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臣弟牺牲大了!-《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好友亲人俱在,又无压力在身,只用等着半月后发榜的苏润,高高兴兴摆烂了几日。

  反正只要能进殿试,当官就是肯定的。

  至于官大官小?

  不在乎。

  加上范兴文一案,案发已有月余,京城初定,谢天恩也松口,准许苏润他们带着侍卫出门游玩。

  所以连着几日,玉泉六子每天都睡到自然醒。

  起床以后,众人慢悠悠吃个早午饭,然后结伴出门逛街,偶尔还会去会馆找萧均。

  只要不读书,苏润就快乐,哪怕招猫逗狗,他都能花一两个时辰。

  然而。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二月廿一。

  临时教授他们学业的国子监祭酒秦镶,到小院授课了。

  前几日还叫嚣着‘苦尽甘来,日后都不用读书了’的苏润,不得不老老实实窝在书房听课。

  殿试考时务策,故秦镶所说的,也就是当下大炎朝政情况。

  从贪污弊案、到百官现状,再到边境战事……

  虽然对这些不太感兴趣,但苏润很懂尊师重道。

  秦镶教,他也就摆出一副三好学生的模样,乖乖学。

  苏润本来不想内卷,奈何他卷成习惯了。

  有功课就想做,做就不愿意敷衍,不敷衍就想争第一,争第一就得下功夫。

  如此循环,苏润不知不觉就卷了起来。

  其余五子也是一样。

  当努力成为常态,不想卷都会自觉卷。

  苏润他们忙,苏行和梁父等人也没闲着。

  苏家生意除了磨坊外,还有遍布清河省的商路和货队。

  此外,便是这半年来,与梁家、徐家等共同打通的来京商路。

  家大业大,就离不开人。

  这次,苏行他们都来京找人,家中小一辈的,就只剩下苏远川,即便加上李氏和张氏,也就只有三人。

  生意上的事情,难免忙不过来。

  所以,见小堂弟平安无事,苏平安和苏远河便携书信返乡,只留下了苏行在京城陪苏润。

  苏行留在京城,并不全是为了陪小弟。

  梁父也是一样。

  玉泉六子读书,苏行就随梁父出门拜访梁父生意上的好友,了解京城经商现状,为百货商楼做准备。

  除此之外,苏行和梁父也开始关注京城里宅院价钱。

  原本,两人想等殿试结束再慢慢筹谋,毕竟二甲、三甲进士多外派做官,六人将来定居何处,还不清楚。

  但谢天恩明示了:

  “太子殿下悉心培养出的贤才~当然是留在身边效力~”

  “且子渊?惊才风逸~又得大儒名仕教导~便是状元也当的~”

  除了苏润之外,谢天恩也把梁玉的亲事暗示了一番。

  有这些话,苏行他们也就张罗起来了。

  本来一切都好好的,按部就班。

  但二月廿七,上午,玉泉六子正在书房听秦镶讲课的时候,瑞王赵翊突然来了。

  赵翊也实在等不下去了。

  熙和帝和太子将苏润和赵婉相看的事情交给了他,他也做足了准备。

  但会试后,连着十天,苏润都没去别院。

  估摸着再过几天就要放榜,赵翊坐不住,所以今日直接带着侍卫杀来了小院。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赵翊身为王爷,到玉泉六子这儿跟回自己家一样自在。

  院门一推开,赵翊脚还没迈进来,声音就先响起了:

  “子渊,德明,翊来看你们了!”

  “你们在哪儿呢?这几日在忙什么?”

  “怎么都不去别院研究新东西啊?”

  “王府闷得很,翊来找你们了!”

  赵翊喊着苏润他们的名字往里走,一路上,除了仆役见礼之声外,没得到任何回应。

  “哎?这人都哪儿去了?”他心里正奇怪着。

  谁知道,赵翊刚迈进二进院,西厢房的窗户就被推开,窗口处,露出了秦镶那张不高兴的老脸。

  而苏润六人,正伸着脖子,从窗户边角处往他这儿看。

  梁玉更是远远作揖,一脸‘兄弟保重’、‘玉救不了你’的表情。

  “啧!”

  赵翊心中警铃猛响,当即驻足,躬身施礼:“老师!”

  怎么没人告诉他,老师也在这儿啊!

  早知老师来,他就不来了!

  秦镶看到赵翊这个学生,也是头疼。

  他是太子和瑞王的启蒙夫子。

  但太子很快就完成了启蒙,没让他操什么心。

  而赵翊呢?

  从小就不好好读书,布置什么功课都不好好完成,各种偷奸耍滑,光是启蒙就折腾了他好几年,气得他几次上表辞官。

  拜赵翊所赐,他差点就在教育界名声扫地了。

  而自请做国子监祭酒,也是为了避开教授赵翊这桩苦差事。

  只是后来,赵翊连着气走了两名夫子。

  熙和帝无法,硬把赵翊塞给他教导,两人这才正式拜了师。

  有了师生名分,他也就不用那么顾忌赵翊的皇子身份,该打打该罚罚,这才勉强把赵翊拉回正轨,没让他变成纨绔子弟。

  不过,赵翊也不可能给他长脸就是了。

  好不容易熬呀熬呀,熬到赵翊及冠出师,秦镶以为终于能摆脱这个令师头大的学生了。

  结果,皇后又看上了他家孙女……

  兜兜转转,赵翊还是到了秦家。

  每每想到这事,秦镶都长吁短叹。

  他甚至不愿面对这个事实:

  他孙女琴棋书画样样皆通,诗词歌赋个个都懂,长得花容月貌,又懂分寸知礼节,偏偏……配了赵翊。

  真是一朵好花插在了牛粪上。

  望着走路风风火火,一路走一路喊的学生加孙女婿,秦镶五味杂陈,嫌弃到叹气。

  赵翊已经习惯老师这幅模样。

  他摸摸鼻子,没说话,免得一张嘴,再把老头气出个好歹,回头父皇又得召他进宫训斥。

  秦镶整理好情绪,最后硬邦邦的说教:

  “佑璋,礼者,国之大纲也。”

  “身为大炎亲王,当仪态庄严、言行有度,方不失皇家风范!”

  “学生谨记。”赵翊施礼。

  话是这么说,但也就是说说。

  当真你就输了!

  秦镶看出赵翊敷衍,但也知道这德行改不了。

  恰方才赵翊喊的话,他都听见了,便道:

  “不是来找子渊他们吗?”

  “既然在王府里闷着无事,便进来一起跟他们听课。”

  “身为亲王,当关心家国大事,忠君辅兄。”

  笑容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闻言,赵翊目露苦涩,而苏润笑的灿烂:

  哈哈哈!

  佑璋穿越寒风,跨越府邸,结果捞了个听课的待遇,真是不容易!

  梁玉同样是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

  赵翊余光扫到这情景,嘴巴都发苦:

  皇兄,臣弟牺牲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