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人家取中散财,苏润取中辟邪-《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四月二十九。

  一大早,高仓就登门了。

  程介师生七人跟在后面,一路往萧正府邸过去。

  许是萧正打过招呼,高仓道明程介等人身份后,门童将府门大开,跟高仓一起,带着众人往正厅去。

  与梁府张扬的华丽不同,萧正府邸透露着低调的精致。

  飞檐翘角、雕梁绣户,流水绕假山,杜鹃映清池,美不胜收。

  众人一路静默,随小童到正厅。

  厅内。

  除了萧正端坐上首,正垂目读书,含笑抚须外。

  还有一男子正坐在旁边喝茶。

  苏润刚跨过门槛,正巧那人抬头来看。

  四目相对,苏润愣在原地。

  这人他在天然居见过啊!

  看着那与萧正有三分相像的面容,猜出萧均身份的苏润,一时无言:

  怪不得那日看这人感觉熟悉!

  其余五人也先后注意到萧均。

  沉思的沉思,尴尬的尴尬。

  想到当日临走时说的话,梁玉僵硬地笑着。

  他万分庆幸自己最后一名上榜,没有成为当日自己说的:来府试充数的人!

  程介当日不在天然居,没见过萧均。

  此时又在最前面,没有发现学生们的异样,还自顾自带学生作揖问好。

  “程夫子不必多礼!”

  萧正放下手里的书,抬手示意众人起身,又道:

  “教出如此多骄子才俊,可见程夫子教导有方!”

  “萧大人谬赞!”

  两人客套几句。

  萧正挨个过问了众人的学问,精准点评,连程介都没有放过。

  问完功课后,萧正这才对众人介绍自己儿子:

  “这是本官儿子萧均,字清逸。”

  “如今正在府学天字班学习。”

  “他听闻此次玉泉县同一学堂六名同窗县试、府试全都上榜,故想见识一番!”

  程介闻言,自是骄傲。

  死去的记忆疯狂攻击众人。

  他们找地缝的找地缝。

  找不到地缝的自己用脚指头抠了个三室一厅。

  司彦僵硬着脸,尴尬无比:

  见识什么?见识他们当日年少轻狂?

  萧均缓缓起身,对着苏润几人客气作揖,主动道:

  “均有礼了!”

  苏润脸皮最厚。

  他毫不在意地大方作揖:

  “萧公子!”

  其余人随之还礼。

  萧正面带笑意,沉声道:

  “清逸,你不是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很感兴趣吗?”

  “正好你们几个年纪相仿,可去凉亭一叙!”

  萧均温声应下,从善如流带着梁玉等人往外走。

  但程介和苏润却被萧正留下了。

  临走前,司彦看了苏润一眼,投过去个询问的眼神。

  苏润会意,微微颔首。

  司彦知道这是能跟萧均实话实说的意思,便跟着萧均走了。

  打发走小孩子,萧正挑明自己的意图。

  他最先对话的是苏润:

  “子渊,你的时务策很有见地,本官已经看过了。”

  “你沉稳踏实,学业扎实,通过院试没有问题。”

  “但本官希望你把目标定得高一些。”

  “若是能再中个院案首,便是小三元,定能入府学。”

  “府学中,多是青年才俊,多多结交,日后对你前途大有好处。”

  苏润垂目:“学生自当尽力而为!”

  萧正也不掩饰自己的心思,直接挑明:

  “你兄长此次堆肥有功,接下来会协助本官,将化肥推至青阳府所有农田。”

  “待此事做完,你兄长定要升至府城。”

  “若届时你入府学,你们兄弟也可常见!”

  苏润没想到这里头还有大哥的事。

  但转念一想,也了然了:

  玉泉县的堆肥本就是大哥在做。

  萧正身为青阳府执掌农粮的同知,要根据他的答卷做化肥,提拔大哥帮忙也是正常。

  看来,他不拿这个院案首还真不行了!

  总不能让大哥一个人在青阳府吧?

  “多谢萧大人提点,学生定然全力以赴!”苏润沉声道。

  他早就做好考功名,然后带家人换地方生活的准备。

  只是没想到这一天会这么快到来!

  萧正见苏润神色严肃,知道是听进去了,不由得满意点头。

  处理好苏润的事情,萧正又道:

  “程夫子,此六子若是院试齐中,对青阳府大有裨益,还望你悉心教导。”

  待程介应下,萧正将手旁整理出来的一摞书籍交给程介,叮嘱:

  “这些是本官从府学教谕处拿来的疏、注。”

  “让他们好生研读,院试应是不难!”

  送完书,萧正就把人都打发走了。

  ******

  该拜访的拜访完,众人也就踏上了回程之路。

  此次,梁父梁母也会跟他们一同回去。

  虽然不比来的时候有十多个汉子陪同,但安全性也是足够的。

  来的时候轻装简从,走得时候大包小包。

  一行人紧赶慢赶,颠得屁股都要成八瓣儿了,才赶着五月初五早上到了玉泉县。

  五月初五,端午节。

  在玉泉县城口分别,苏家两兄弟赶着马车往柳林村一路狂奔。

  “润子,你抓好!我们回家了!”

  许是离家越近,回家的心情就越迫切。

  苏行连连甩着鞭子,恨不得让马儿插双翅膀,直接飞回家里。

  马车里,苏润被颠的头晕眼花,但难得一句话都没怼苏行。

  即使全身都在抖,连声音都是颤的,苏润依旧连声催促:

  “二哥~能再快点吗~”

  “回去~晚了~,大哥会~把粽子~都吃完了~”

  苏行心都已经飞回家里了。

  闻言,又甩出一鞭子:“知道了~”

  在苏行的努力下,往常坐骡车要一个时辰的路程,他们坐马车不到三刻就看到了村子。

  “润子,快到村口了!”苏行放慢车速,眼睛死死地望着前头。

  出门一个多月没回来,只觉得恍如隔世,看村子都有些陌生。

  苏润也伸出头去看。

  不等马车进村口,村子里就有大娘大婶看见他们了。

  “呀!这不是小丰家的润子和行子吗?你们可算从府城回来了!”

  “快快快!赶紧去村长家和磨坊说一声,行子他们回来了!”

  有人打招呼,有人忙着报信,更多的人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

  “府城咋样啊?是不是人人都穿得好看,跟神仙似的?”

  “问这个干啥?润子是去考试的!”

  “润子,你跟大娘说,你是不是考了功名回来?”

  “是童生老爷了吧?”

  “不对,去这么久,应该是秀才公了!”

  ……

  苏润和苏行被淹没在众人声音中。

  见走不了,苏行将早就准备好的铜钱抛到天上:

  “润子是咱们青阳府案首,以后就是童生老爷了!”

  “都沾沾喜气!”

  众人蜂拥而上,哄抢起来。

  见状,苏润干脆将自己在府城批发来的便宜香囊、五色线全都往外扔:

  “驱邪避灾!”

  好家伙!

  人家取中散财,苏润取中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