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求我当高参-《重生七零,从棺材里爬出整顿家风》

  钱副主任这话,掷地有声。

  整个荒地上的村民,都跟被施了定身法似的,一动不动。

  有上了年纪的老人,浑浊的眼睛里猛地爆出精光,喃喃自语:“秀英这是把咱陈家洼的腰杆,彻底给挺直了!”

  有年轻人攥紧了拳头,眼里全是火热:“我要进那个互助组!跟着陈大娘干,有奔头!”

  更有几个曾被邻村欺负过的汉子,激动得脸都红了:“往后看谁还敢说咱们村穷,说咱们是孬种!”

  一道道混着敬畏、狂热和期盼的目光,全聚焦在了陈秀英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

  这既是泼天的荣誉,也是能把人活活烫死的山芋。

  王大海瘫在不远处的泥地里,听到这话,最后一点血色也从脸上褪了个干净。

  完了。

  这老东西,要上天了。

  面对钱副主任那双写满诚恳的眼睛,陈秀英却没立刻应承。

  她先是重重地叹了口气,那声音里,全是为难和沧桑。

  “钱主任,您可太看得起我这个老婆子了。”

  她摆了摆手,那副谦卑的姿态,活像真怕接不住这份天大的体面。

  “我这都是些庄稼人自己琢磨出来的土法子,上不得台面。”

  “在我们这块地上兴许管用,换了别处的水土,那可就说不准了。”

  “万一到时候,我人去了,力气也出了,地里却没长出东西来,那我不是把人家的指望给耽误了?这罪过,我老婆子可担不起啊。”

  这番以退为进的话,瞬间就把那所谓的“秘方”,抬到了一个又金贵又玄乎的高度。

  钱副主任一听,心里更急了。

  “老同志,你放心!出了任何问题,责任都在公社,绝不让你个人承担!”

  他生怕这到嘴的鸭子飞了。

  陈秀英等的就是他这句话。

  她又为难地皱了皱眉,这才松了口。

  “主任,既然您把话说到这份上了,我要是再推辞,就是不识抬举了。”

  她话锋一转,看似不经意地,提出了第一个条件。

  “不过,让我去指导,可以。但我这老婆子一个人,可不成。”

  “我得带上我们村几个肯下死力气的后生。”

  她的目光,落在了不远处的大牛身上。

  “我们得成立一个农业技术互助组。”

  “我们去别的村帮忙,那可是代表咱们整个陈家洼。公社,得给我们这个组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

  “往后,队里分配农具、种子啥的,也得优先考虑我们这个组不是?”

  钱副主任听得一愣,随即眼里的赞赏更浓了。

  瞧瞧!

  瞧瞧人家这觉悟!

  一开口,想的不是自己,是整个集体!

  “应该的!必须优先!”他当场拍板,“我回去就让秘书办文件,给你们这个互助组挂牌子!”

  陈秀英点了点头,这才图穷匕见,抛出了第二个,也是最核心的条件。

  “主任,我们出技术,帮他们改良土地,那是情分。”

  “可我们不能白干,我也得为我们村这些张着嘴吃饭的后代们,多想一步。”

  她看着钱副主任,语气变得无比郑重。

  “我老婆子斗胆,跟您提个要求。”

  “等那三个村的粮食丰收了,除了上交国家的,剩下的余粮,他们得多拿出一成来,按国家的平价,卖给我们陈家洼。”

  “我们村地少人多,年年都缺粮。这,是救命粮。”

  这一下,不光是周围的村民,连钱副主任都听得心里一震。

  他脑子里飞快地盘算起来。

  去年那三个村欠产,拖了全公社的后腿,是他心头的一根刺。要是能借陈家洼的法子让他们翻身,亩产至少翻一番,他这个副主任的功劳簿上就能添上重重的一笔!

  多拿出一成余粮给陈家洼?划算!太划算了!这既是推广成功经验,又能稳定全公社的粮食产量,一举多得!

  这老太太,看着像是在要好处,实际上是把一个烫手的山芋,变成了一个能让他立大功的香饽饽!

  想通了这一层,钱副主任非但没觉得她贪心,反而对这老太太的深谋远虑,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已经不是一个普通农民的眼光了。

  这是战略家的格局!

  “好!”

  钱副主任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得脸都红了。

  “陈大娘,我答应你!所有条件,我都答应!”

  “我不光给你们挂牌子,我还要亲自来送!把你们这个互助组,树成咱们全公社的典型!标兵!”

  ……

  消息传回陈家大院,像是往平静的油锅里泼了一瓢冷水。

  大房一家,炸了。

  陈建国蹲在门槛上,一根接一根地抽着旱烟,烟雾缭绕,也藏不住他脸上的愁苦。

  他想起去年帮邻村修水渠,累死累活还被人嫌“多事”,在背后戳脊梁骨说他们是来抢功的。

  “娘,您这是把咱们全家,都架在火上烤啊!”

  他声音都哑了。

  “这万一……万一那些村的人不配合,觉得咱们是去抢他们风头的,那得罪的,可是整个公社啊!”

  刘芬也跟着唉声叹气,一张脸五味杂陈。

  “一成余粮是不少,可咱村就这点人手,都跑去那三个村指导,咱们自家的地咋办?到时候两头都顾不上,可就亏大了。”

  只有陈念,一双眼睛亮得惊人。

  她看着奶奶,满眼都是崇拜。

  她蹬蹬蹬跑回屋,翻出一个崭新的作业本,又找出一支舍不得用的铅笔。

  她把本子摊在奶奶面前,一脸认真。

  “奶,您说,我记。”

  “咱们把这个养地法,一条一条写下来,写成章程。”

  “以后,这就是咱们家的传家宝!”

  陈秀英看着孙女那张写满认真的小脸,浑浊的老眼里,终于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意。

  她点了点头,伸手摸了摸孙女的头。

  这丫头,才是她真正的根。

  她心里却想着另一件事。

  写在纸上的,是给外人看的阳谋。

  真正能让那些死地活过来的,还是她空间里的秘密。

  空间里的“肥土胆”不多了,要想改良三个村的地,必须混在草木灰里,每次撒的时候,得借着“检查土壤”的名义蹲下身子。

  这事还得让念念跟着,她眼尖,能帮着打掩护。

  如何在那么多双眼睛底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动用这个秘密,才是真正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