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大卖-《1977,赶山打猎娶女知青》

  香港拍电影的速度,再次刷新了刘浩和王先农相关的认知。

  真就和张红旗之前说的那样,资本主义为了赚钱,折腾起来那是一路狂飙。

  已经开拍的牧马人剧组都还没离开北影厂呢,香港方面就传过来消息,开心鬼要上映了。

  这还是老厂长特意让人转告刘浩和王先农的,给俩人整的挺震撼。

  眼下还远远未到香港电影最繁荣的时候,到了那个时候,一二十天赶工出来一部电影在业内都算不上稀罕事。

  演员更是辗转各个片场,尤其是当红的,同时接好几部戏都是基操。

  这玩意咋说呢,效率确实高,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透支了整个香港电影产业的潜力。

  具体的各种分析,后世多了去了,也就不一一赘述。

  开心鬼之所以上映的这么快,一是香港电影行业本身就有这个习惯。

  二是长城影业的日子不好过。

  咋说呢,作为中资公司,长城影业在承担盈利经营的同时也承担着对外宣传的职责。

  前些年倒也不算差,可随着经营环境的不断艰难,尤其是湾湾一些组织有意的围剿,情况非常不好。

  对于浅显层面的影响就是,好剧本收不到,好演员请不来。

  而张红旗三人组整出来的这个开心鬼剧本,对于长城影业来说,堪称及时雨了。

  这剧本主打欢乐向青春风,不需要请有名气的演员,拍摄难度也不算高。

  导演选角时,三个女主角挑选外形符合人设的美少女就行。

  这时候在香港,怀揣明星梦的年轻人一抓一大把。

  整个过程还算顺利,赶在公历年末的一段密集假期上映。

  甚至在此之前,还有富裕的时间进行一小波宣传。

  不过,真正让这部原时空成为经典的电影引发观影热潮的,还是口碑。

  正经来说,这时候长城影业的硬件设施还算能打的,但给影迷留下的固有印象,还是以老派电影居多。

  不怎么对年轻人的胃口。

  但开心鬼的实力摆在那,覆盖的影迷年龄段也相当鲜明,在有人看过之后,口碑迅速发酵。

  人设鲜明的美少女主演,熟悉的校园场景,欢脱搞笑的氛围,甚至连电影中展示的桥段,普通的学生日常中也经常接触到。

  用后世的话说,这玩意足够接地气,并把不少人脑海中偷偷幻想过的场面,通过朱秀才这个鬼用玄妙的手法实现了。

  青春片嘛,就是要让踏进影院的年轻人能看到自己生活的某些元素。

  这个就叫代入感,生拉硬拽,甚至和看电影的人三观相冲突的,必然是不行的。

  真要那么搞,你直接拍猎奇影片就好了,搞什么青春片嘛。

  年轻群体的自发安利,让开心鬼上映之后,票房持续走高。

  长城影业内部也是乐开了花。

  和王先农甚至刘浩都觉得,这剧本过于幼稚,也没啥深刻的主题思想不同,在开拍之前,长城影业内部经手的人员,都对开心鬼相当看好。

  说白了,还是大家对待不同市场时,认知和看法不同罢了。

  王先农和刘浩的思想,还停留在让观众看完电影,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受到思想上的教育这个阶段。

  倒也不算是过时,毕竟再过几十年,春晚那么重要的晚会,依然有人叫嚷着让老百姓受点教育嘛。

  但这种想法,不符合香港电影市场的需求。

  在让北影厂转告刘浩和王先农电影上映之后的第十天,关于开心鬼票房大卖的新讯随之而来。

  秉承着赚一笔稿费,其他不在乎想法的刘浩和王先农,再次懵逼。

  比开心鬼更早开拍的牧马人,还在研究是年前去张掖还是过完年再去的,那边人家都已经票房大赚了。

  又一次被颠覆认知的刘浩和王先农,下意识就感觉,这特么香港电影也太好赚钱了吧?

  直到这时,这俩人才确定,当初人家傅总愿意花高价买下他们的剧本,并非是冲着老厂长的面子。

  早就被张红旗忽悠过的刘浩,反应也不算慢,直接通过老厂长联系傅奇,言明这电影还有续集,最少还能再整俩剧本出来。

  分完山货之后就猛然闲下来的张红旗,因为对开心鬼很有信心,早就做好了续集剧本的准备工作。

  依然是林彩英手写的小本子,上面写满各种剧情的具体情况。

  堪称爽点密集,叙事完整。

  毕竟开心鬼原本的五部当中,时间线什么的并不算太过重要,各种剧情桥段才是关键。

  美剧中也不乏相似的结构,那种儿童向的成长剧,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主角学到了什么人生经验之类的巴拉巴拉。

  实际上,这些经验在影片播放的过程中,就已经阐述了。

  吸引普通人花钱进电影院的,最可靠的永远是好看的剧情。

  在提前做足了准备的情况下,刘浩和王先农由老厂长特批,从牧马人剧组暂时请假,俩人猫在招待所里猛赶剧本!

  这个时间点卡的太好了,本就对高额稿费馋的流口水的俩人,赶起剧本里那真是废寝忘食。

  因为临近年末了,但凡不跟着牧马人剧组前往张掖,这俩人指定要回沈阳过年的。

  如果能够在回沈阳之前拿到香港那边汇过来的稿费,意义非凡。

  不单单是有大笔的进项,还会有充足的外汇卷去友谊商店买稀罕玩意。

  比如刘浩念念不忘的虎鞭酒,比如世面上少见款式的皮鞋,再比如各种大家平时见不到的糖果,等等。

  这些东西如果能在回家过年的时候,拿出来,家里人得多开心呐。

  因为话已经说开了,张红旗也就没啥藏着掖着的。

  被刘浩叫去北影厂,直接在招待所陪这俩明面上的编剧赶剧本,整整熬了一星期。

  张红旗临走时,刘浩和王先农还没完工呢,毕竟一次性出俩剧本,工作量稍稍显大了点。

  不过也只剩下点收尾的活了,算是把张红旗给折腾的不轻。

  离开北影厂的时候,张红旗跟逃一样。

  厂里的那些漂亮女演员,这家伙都顾不上多看几眼,也算是极为罕见了。

  喜欢1977,赶山打猎娶女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