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正牌当家话事人-《1977,赶山打猎娶女知青》

  周红婷能受到大家伙的照顾,指定不单纯因为她人缘好。

  咋说呢,林彩英留下的这些东西,最清楚里头是咋回事的,就只有周红婷了。

  不管是药膏生意,还是药材种植,哪怕是今后有可能办成的山货生意,目前来看,最适合操作的,就是周红婷。

  其他人倒也不至于,完全清楚这里头的具体内情,但仅仅是药材种植和变现及时的草药采购(药膏),就足够大家对周红婷这个可怜姑娘表现出巨大的善意了。

  别说什么利益、势利眼之类的屁话,都是普通人,又是在艰苦年代的乡下屯子里过日子,没啥关系,谁会单纯的一味对一个外地来的知青好呢?

  不得不说,回家探亲一趟的周红婷,愈发的成熟沉稳了。

  就好像,突然间就开了悟一样。

  她做不到张红旗那样的程度,她家里也没和张栓柱一样混蛋。

  但终究是明白了,自己现在回家的话,日子不可能过的舒坦。

  相反,留在靠山屯,反倒是一片光明。

  张红旗有意安排,林彩英去京城之前,又专门跟周红婷详细的谈过,所以一切事物倒也没多麻烦。

  就连虎妞和苗子,也都有意退居二线,尽可能让周红婷更快的成长起来,最终成为独当一面的女强人。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眼巴前儿最重要的,是耕种。

  随着天逐渐暖和,张红旗带着李秀芝和弟弟妹妹不张扬的去了沈阳。

  能鸟悄儿的出门,和眼下大家朴素观念中的搬家不一样,才是关键。

  正经的,别说是在1980年,即便再过十年,谁家要是举家搬迁,那动静别提多大了。

  真就是,院子里堆的柴火,都恨不得一气搬走。

  可张红旗他们一家子不一样。

  走之前,张红旗就和李秀芝说清楚了,靠山屯这个家,咱不是不再回来了,家里头这些东西,咱回来还得接着用。

  沈阳那边,啥都安置好了,缺个小东小西的,买着也方便,用不着大包小包一气搬走。

  还有就是,衣裳啥的,也不用带太多,有钱,沈阳重新买。

  这个说法肯定跟李秀芝的观念产生冲突,可张红旗告诉她,她儿媳妇那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旁边住的就全是一个单位的同事。

  就咱们娘几个搁家穿这些衣裳,到了那地方,邻居那些同事们瞅见了,怕不是得背后嚼舌根。

  咱们无所谓,可影响你儿媳妇在单位的声誉……

  好嘛,一听说和林彩英有关,李秀芝立马转变态度。

  钱花了还能想法子再赚,俺儿媳妇的面子丢了,那可不好捡回来!

  买,一人买两身新衣裳!

  最乐呵的要数二丫儿张芳芳了,这丫头平时就爱臭美,只不过小人儿有分寸,从来不惹旁的烦。

  一听说去了沈阳,一人给买两身新衣裳,这家伙,连蹦带跳的,拉住李秀芝的胳膊,猛灌迷魂汤昂!

  王留根家里那边,张红旗也提前给通知到了,一大帮子人聚一块热热闹闹吃了一顿好的,就算是践行了。

  这里头,还有赵三喜和王梅芝呢,俩口子倒是没太多感触啥的,毕竟赵铁柱和虎妞苗子他们三个说的明白,来回跑着住,时不时就回来一趟。

  况且王梅芝对于去沈阳住些日子,也挺感兴趣。

  按照虎妞和苗子一贯惯着王梅芝的性子,听了这话,立马打包票。

  娘你别着急,俺们俩先去沈阳好好探探,把好吃的好玩的都给摸清楚,你啥时候学校放假,俺们回来接你!

  就说家庭帝位这一块,真就是没人能跟王梅芝比啊。

  虽然不是说,这一走就再也不回来了,可终究是在心理上感觉,离的远了。

  王留根老两口最是唏嘘。

  咋说呢,当初李秀芝带着几个孩子,日子过的苦兮兮,任谁瞅了都心疼。

  这才过去多久啊,就苦尽甘来了,身为长辈,哪能不感慨呢?

  红旗是个好孩子啊。

  王强成话不多,跟张红旗和赵铁柱没少喝,他这个当大舅的,说起来家里家外的,真就够得上爷们这个称呼了。

  可在他看来,比不上张红旗和赵铁柱,尤其是张红旗。

  来自男性长辈的认可,对一个男人而言,最为难得。

  反倒是王强成媳妇徐丽,热情中透着一股子沉稳,最后专门点了情绪高涨的小姑子王梅芝。

  “梅芝,你回去去学校替大丫儿问问,她要是往沈阳转学啥的,该咋整?”

  要说王留根这一家子,平时都挺能担事的,可搁家里头说话好使的,还得是大儿媳妇徐丽。

  这玩意咋说呢,王梅芝不管是跟父母还是大哥跟前儿,都能胡搅蛮缠,可但凡徐丽跟她很正经的说个啥事,这家伙指定老实的,不会犟嘴。

  倒也不是怕,徐丽更谈不上霸道啥的,纯属是这一家人多年的经验。

  徐丽太稳当了,平时过日子都很普通,可一旦她十分正经的跟旁人说啥事,那必然是有理由的,而且这个理由也必然是对大家好的。

  也就是俗话说的,有正事。

  徐丽这么毛楞的提了一嘴,王梅芝顿时也跟着严肃起来。

  “确实是个正事儿呐,我回头就找学校的人问清楚。

  那啥,红旗,你去了沈阳也找个高中问问,看都需要啥手续,记得找个靠谱的熟人问!”

  “嗯呐,记下了。”

  一家子都要搬去沈阳,大丫儿张兰兰留在县城继续念高中也不是不行。

  可实际上,还是有差别的。

  不过,想要把张兰兰弄到沈阳继续读高中,转学手续啥的,估计有点麻烦。

  不是难办,是麻烦。

  这一点,张红旗倒也考虑到了。

  原本是打算,等到吃完饭或者明天专门跟王梅芝提一嘴的。

  结果没成想,人家徐丽先想到了。

  既然开了口,徐丽就趁着一帮人看向自己的当口,转头问张红旗:

  “红旗,你把你娘和弟弟妹妹们都整去沈阳过日子指定是好事。

  可你们和柱子他们的户口都没落过去,没粮本啥的,过日子不方便。

  那啥,我和你大舅也没太大能耐,说不上帮衬啥的,就是给你们小哥俩凑了点路费。

  柱子,你和红旗你俩,可不许嫌少。”

  喜欢1977,赶山打猎娶女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