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意里的内容说的很简洁,让姜维派人去劝降杜预。
劝降这种事,姜维也不是没做过。
就比如之前在显亲的时候,姜维就曾派人向高诞和杜白劝降过。
但那种与其说是劝降,倒不如说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蔑视。
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后路已经被断,他们已经没有翻盘的希望。
天下大势依然在汉不在魏。
可是从刘谌的这道旨意里,姜维看到的却是一片真心实意。
他是真的想要劝降杜预。
想想当年陛下将司马攸派往成都的使者割了耳朵送往洛阳时说的话。
大汉和伪朝之间绝无任何媾和的可能。
再想想此时陛下的举动,这让姜维只感到一头雾水。
情势危急之时,尚且不与贼妥协。
如今不正是痛打落水狗的好时候,怎么反倒要劝降了?
而且那贼将杜预为伪朝长安车骑将军,可谓是位高权重。
陛下这一封劝降信,真的能说动对方来降吗?
不过怀疑归怀疑,对于刘谌的旨意,姜维还是不折不扣的执行。
大军后退完后,立刻有一队人马打着汉旗来到杜预军前一箭之地。
烈烈旗帜之下,吴明手持符节对着面前严阵以待的魏军喊道:
“奉大汉皇帝陛下、汉大将军之命,特来拜会杜将军!”
片刻之后,同样一队人马从杜预军中冲出,满脸戒备的将吴明迎了进去。
很快,吴明就见到了魏军主将杜预。
只见杜预手捧一本书正漫不经心的读着。
看到吴明也只是一句淡淡的:
“堂下所立者何人?”
吴明此前有过出使经验,这次姜维依然派他前来。
听到杜预的话,立刻就知道对方是想从气势上压倒自己。
只可惜大汉的使者无论大小,向来都是以骨头硬着称。
面对杜预的问话,吴明冷冷的说道:
“来救你性命的人!”
“......”
“放肆!”
“......”
“大胆!”
“......”
吴明话音落下,在场众人便起身怒喝。
一时间,喝骂之声不绝于耳。
更有甚者直接建议杜预将吴明推出去斩首。
然而面对吴明的无礼,以及众人的呵斥。
杜预依然是满脸的云淡风轻。
摆手示意众人坐下,杜预举起手中的书说道:
“此书想必使者认得,这是早年间本将军垦荒之时,于俘虏手中得到之物。”
“觉得是个有意思的小玩意儿,便留了下来。”
“今日使者即到,倒是有两个问题想要请教一下使者。”
吴明进来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杜预手中所拿之书,正是当初大汉的第一版《汉语字典》。
所以吴明立刻就明白了杜预话里的意思。
无非就是想借着这个名头来打压自己。
只可惜杜预不知道的是。
大汉第一版《汉语字典》发行的并不多。
而且大多数都被关彝带走。
用刘谌的话说就是宣扬王化。
真正发行并广泛用于教学的是第二版以及之后的版本。
吴明立刻说道:
“这有何难,此书乃我大汉儿童启蒙之物。”
“四岁以上孩童皆可诵读。”
“只是不曾想将军如此敏而好学。”
“竟然连我大汉四岁儿童的启蒙之物都能读的津津有味。”
听到吴明的话,杜预面上波澜不惊,但心中却陡然一震。
当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知道这本书不简单。
若是世家大族有这本书在,就可以让族人更早启蒙,以此来霸占并享有更多资源。
但让杜预没想到的是,自己奉为神作的一本书,竟然只是蜀汉四岁孩子的启蒙之物!
吴明看到杜预不说话,火上浇油的说道:
“若是将军对这些东西感兴趣的话。”
“大可以随我前往冀县,我大汉还有很多像这样的启蒙之物。”
“可供将军好好研读!”
还有许多这样的启蒙之物?
蜀汉的底蕴竟然如此雄厚?蜀汉的世家难道就这么甘心知识垄断被打破?
杜预心中狂震不止。
良久之后,杜预才反应过来,知道自己在这回合的交锋中落了下风。
于是赶紧结束这个话题:
“使者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此时的吴明只知道自己奉命前来劝降杜预,而且也不是像上次那样,只是为了过个嘴瘾。
毕竟陛下的亲笔书信还在怀里放着呢。
所以也没有对杜预表现的太过不尊重。
“奉我家陛下之命,有亲笔书信带给将军。”
说着就从怀里取出刘谌的亲笔信。
交到杜预手上,杜预拆开之后,第一时间就皱起了眉头。
这样的字,真是糟蹋了这张好纸,但同时也惊讶于刘谌的才华。
居然能够编纂出这样的启蒙读物。
“朕知将军祖上世食汉禄,世为汉臣。”
“奈何国祚不昌,贼雄四起,使将军不得已屈身事贼。”
“今朕带甲士百万,北上讨贼。”
“所到之处,百姓景从,群贼束手。”
“朕知将军乃不世良才。”
“与钟贼等人大有不同,虽出身士族却能做到为民请命。”
“尝与关中垦荒济民。”
“如今钟贼已被朕所败。”
“将军此路独木难支。”
“望将军早日醒悟,朕于天水扫榻相迎!”
“切莫自误!”
轻轻的将刘谌的书信放在桌子上。
杜预用手指轻轻叩击桌面,这是在思考的象征。
过了一会儿,杜预提笔书写了一封回信。
吹干后封好交给吴明:
“你家陛下的心意,本将军已经知道的。”
“故回书一封,以示敬意。”
“使者也可早些回去复命!”
说着就命人将吴明送走。
吴明倒也不在意,拱了拱手便离开了魏军阵营。
回到自家阵营后,吴明将自己在魏营中的经历和盘托出,同时也拿出了杜预给刘谌的回信。
姜维听完之后,没有丝毫犹豫。
立刻派人将这封书信送往冀县刘谌手中。
两天后,刘谌就接到了杜预的回信。
回信的内容倒是不怎么复杂。
虽然说的天花乱坠,对刘谌也好一阵吹捧。
但核心就一件事,祖上世食汉禄那是祖上的事。
自己深受司马攸大恩,亦知忠孝为何物。
不会投降刘谌。
对于这个结果,刘谌早就已经预料到了。
之前陈仓送来消息的时候,刘谌就知道陈仓多半是守不住了。
因为当初石苞在镇守陈仓的时候,可是连一兵一卒都不敢擅动的。
而此次调兵前去支援杜预的人,刘谌虽然不知道是谁。
但仅从他做出的这个举动来看,他不如石苞多矣。
石苞带着重兵尚且只能勉强挡下张翼和霍弋。
如今还被调走了一万兵马,刘谌不相信剩下的人能够守住陈仓。
陈仓被夺,杜预这支兵马就直接被断了后路。
广魏乱象已成,想要绕过陈仓返回长安,那就需要经过街亭。
可是街亭至略阳一线已经被自己收在囊中,就算杜预真是军神下凡。
也绝无可能在自己反应过来之前就夺下街亭。
这意味着杜预这支兵马的下场,要比之前的钟会还要惨。
钟会好歹还能流窜到羌胡的地盘上绕道返回长安。
但杜预除了当瓮中鳖,根本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
刘谌之所以会写下之前那封劝降信,也无非是想让这个自己为数不多知道的名声还算不错的名将不要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
当初关彝返回的时候,可是仔细的跟刘谌说了杜预在关中的种种举动。
垦荒为民,抵御外辱,甚至可以为此放下和大汉之间的仇恨。
也算是印证了刘谌对于杜预的印象。
这样的人,在刘谌看来,是值得自己拉拢的。
不过既然别人不愿意投降,刘谌倒也不会强求。
世上英雄多如过江之鲫。
没有杜预还有张预、李预。
他杜预能做的事,别人也未必就做不了。
况且我大汉学堂中培养的人才,也未必就会比这些世家出身的人来的差。
而在另一边,刘渊在经历了和钟会的短暂碰撞后,
顺利的带着“汉帝”一路西逃到达凉州。
原本以为到达凉州之后,能凭借着手中上尚且还算优势的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下凉州。
重新给自己打下一块地盘来发展。
可是当刘渊带着兵马冲到武威的时候,整个人却傻眼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武威的城头上已经挂满了汉旗。
以至于让刘渊都有些神情恍惚,莫非“大汉皇帝”之名,已经传到这么远的地方了?
但是很快,刘渊就再次清醒过来。
这个大汉并非是自己扶持起来的大汉,而是成都的那个蜀汉!
也是到此时此刻,刘渊才明白过来,为什么自己会在塞外骤然撞上魏军的大部人马。
若是刘渊没有猜错的话,那支魏国的兵马是被蜀汉从雍州赶出去的!
刘渊心中大为懊恼,按理说自己早就应该想到这一层的。
此时的蜀汉很有可能已经在陇西站稳脚跟。
所以才有机会出兵凉州。
这也是自己所看到的这些旗帜的由来。
但既然来都来了,肯定不能再灰溜溜的离开。
要知道军中的粮草补给已经不多了。
再这么拖下去的话,根本就不用敌人进攻,自己这边的士气就得先崩溃。
不过在进攻之前,刘渊还是留了个心眼。
他先让崔世义作为“汉帝”的使者,前往城中进行交涉。
若是能够骗开城门最好, 骗不开也没有什么损失。
崔世义在听到刘渊的吩咐后,脸上的表情则变得十分的不好看。
因为他本身就是从益州一路逃到洛阳,又被刘渊裹挟到这里。
他的身份现在无论是在哪一个国家都是要被当做奸细对待的。
而对于城上的这面汉旗,崔世义更是畏惧如虎。
当初大汉士兵就是在这面旗帜的带领下,轻而易举的踏平了自己占领的地方。
使得自己一步步的沦落到这步田地。
他根本不愿意去面对。
刘渊却没有给他过多思考的时间,别看崔世义现在在“大汉”身居高位。
可是在刘渊面前,跟一只蚂蚁没有太大的区别。
况且刘渊手里现在能拿得出手的读书人,也就崔世义了。
他不去谁去!
在刘渊的威逼之下,崔世义只要哭丧着脸打着符节往城下走去。
并在一箭之地的地方亮明自己的身份。
由于刘渊所立大汉同样也自诩正统,所以一应服饰和大汉相比并无二般。
可是大汉使者会带这么多的士兵到这里吗?
一时拿不准主意的守将立刻将此事报了上去。
没一会儿,就来了一个面带疑惑的人。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关彝。
此前关彝夺下武威郡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派官员前往武威郡各地招降。
武威各城也是传檄而定。
关彝则带着兵马再次杀往张掖方向。
并一路踏平凉州。
直到接近西域都护府的地方才停下来。
停下来的原因也不是关彝不想打了。
而是因为此时大汉在西域都护府的影响力连凉州都不如。
说是西域都护府,但已经化为一片治外之地。
再加上从武威一路狂奔过来,补给线拉的过长,后勤有点供应不上。
贪多嚼不烂的道理,关彝还是知道的。
所以关彝决定暂时收手,反正朝廷已经有旨意下来。
让那些商人们进入凉州经商。
等到那些商人们把凉州经营好,并在敦煌郡这个桥头堡积攒足够多的实力后,夺取西域都护府根本就不再话下。
于是关彝便打道回府,准备把自己已经取得的成果告诉刘谌。
只是让关彝没想到的是,自己才刚刚返回武威,就听到有人说大汉派了使者前来。
并且身后还有大军的消息。
关彝奇怪了,眼下武威已经是大汉的土地,来我自家的地盘需要派出使者?
本能觉得不对劲儿的关彝立刻登上城头开始查看。
不看不要紧,一看之下果然给关彝看出些许端倪来。
得益于在塞外生活的数年时光。
关彝对于塞外各部落的情况虽不敢说了如指掌,但也知道个八九不离十。
关彝一眼就看出来,这支兵马绝非汉军!
可是城下使者所穿服饰和手中所持符节却和大汉一模一样。
这让关彝心中大为惊讶,良久之后才说道:
“放下吊篮,只许使者一人进来,我倒要看看他们到底是从哪冒出来的!”
劝降这种事,姜维也不是没做过。
就比如之前在显亲的时候,姜维就曾派人向高诞和杜白劝降过。
但那种与其说是劝降,倒不如说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蔑视。
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后路已经被断,他们已经没有翻盘的希望。
天下大势依然在汉不在魏。
可是从刘谌的这道旨意里,姜维看到的却是一片真心实意。
他是真的想要劝降杜预。
想想当年陛下将司马攸派往成都的使者割了耳朵送往洛阳时说的话。
大汉和伪朝之间绝无任何媾和的可能。
再想想此时陛下的举动,这让姜维只感到一头雾水。
情势危急之时,尚且不与贼妥协。
如今不正是痛打落水狗的好时候,怎么反倒要劝降了?
而且那贼将杜预为伪朝长安车骑将军,可谓是位高权重。
陛下这一封劝降信,真的能说动对方来降吗?
不过怀疑归怀疑,对于刘谌的旨意,姜维还是不折不扣的执行。
大军后退完后,立刻有一队人马打着汉旗来到杜预军前一箭之地。
烈烈旗帜之下,吴明手持符节对着面前严阵以待的魏军喊道:
“奉大汉皇帝陛下、汉大将军之命,特来拜会杜将军!”
片刻之后,同样一队人马从杜预军中冲出,满脸戒备的将吴明迎了进去。
很快,吴明就见到了魏军主将杜预。
只见杜预手捧一本书正漫不经心的读着。
看到吴明也只是一句淡淡的:
“堂下所立者何人?”
吴明此前有过出使经验,这次姜维依然派他前来。
听到杜预的话,立刻就知道对方是想从气势上压倒自己。
只可惜大汉的使者无论大小,向来都是以骨头硬着称。
面对杜预的问话,吴明冷冷的说道:
“来救你性命的人!”
“......”
“放肆!”
“......”
“大胆!”
“......”
吴明话音落下,在场众人便起身怒喝。
一时间,喝骂之声不绝于耳。
更有甚者直接建议杜预将吴明推出去斩首。
然而面对吴明的无礼,以及众人的呵斥。
杜预依然是满脸的云淡风轻。
摆手示意众人坐下,杜预举起手中的书说道:
“此书想必使者认得,这是早年间本将军垦荒之时,于俘虏手中得到之物。”
“觉得是个有意思的小玩意儿,便留了下来。”
“今日使者即到,倒是有两个问题想要请教一下使者。”
吴明进来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杜预手中所拿之书,正是当初大汉的第一版《汉语字典》。
所以吴明立刻就明白了杜预话里的意思。
无非就是想借着这个名头来打压自己。
只可惜杜预不知道的是。
大汉第一版《汉语字典》发行的并不多。
而且大多数都被关彝带走。
用刘谌的话说就是宣扬王化。
真正发行并广泛用于教学的是第二版以及之后的版本。
吴明立刻说道:
“这有何难,此书乃我大汉儿童启蒙之物。”
“四岁以上孩童皆可诵读。”
“只是不曾想将军如此敏而好学。”
“竟然连我大汉四岁儿童的启蒙之物都能读的津津有味。”
听到吴明的话,杜预面上波澜不惊,但心中却陡然一震。
当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知道这本书不简单。
若是世家大族有这本书在,就可以让族人更早启蒙,以此来霸占并享有更多资源。
但让杜预没想到的是,自己奉为神作的一本书,竟然只是蜀汉四岁孩子的启蒙之物!
吴明看到杜预不说话,火上浇油的说道:
“若是将军对这些东西感兴趣的话。”
“大可以随我前往冀县,我大汉还有很多像这样的启蒙之物。”
“可供将军好好研读!”
还有许多这样的启蒙之物?
蜀汉的底蕴竟然如此雄厚?蜀汉的世家难道就这么甘心知识垄断被打破?
杜预心中狂震不止。
良久之后,杜预才反应过来,知道自己在这回合的交锋中落了下风。
于是赶紧结束这个话题:
“使者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此时的吴明只知道自己奉命前来劝降杜预,而且也不是像上次那样,只是为了过个嘴瘾。
毕竟陛下的亲笔书信还在怀里放着呢。
所以也没有对杜预表现的太过不尊重。
“奉我家陛下之命,有亲笔书信带给将军。”
说着就从怀里取出刘谌的亲笔信。
交到杜预手上,杜预拆开之后,第一时间就皱起了眉头。
这样的字,真是糟蹋了这张好纸,但同时也惊讶于刘谌的才华。
居然能够编纂出这样的启蒙读物。
“朕知将军祖上世食汉禄,世为汉臣。”
“奈何国祚不昌,贼雄四起,使将军不得已屈身事贼。”
“今朕带甲士百万,北上讨贼。”
“所到之处,百姓景从,群贼束手。”
“朕知将军乃不世良才。”
“与钟贼等人大有不同,虽出身士族却能做到为民请命。”
“尝与关中垦荒济民。”
“如今钟贼已被朕所败。”
“将军此路独木难支。”
“望将军早日醒悟,朕于天水扫榻相迎!”
“切莫自误!”
轻轻的将刘谌的书信放在桌子上。
杜预用手指轻轻叩击桌面,这是在思考的象征。
过了一会儿,杜预提笔书写了一封回信。
吹干后封好交给吴明:
“你家陛下的心意,本将军已经知道的。”
“故回书一封,以示敬意。”
“使者也可早些回去复命!”
说着就命人将吴明送走。
吴明倒也不在意,拱了拱手便离开了魏军阵营。
回到自家阵营后,吴明将自己在魏营中的经历和盘托出,同时也拿出了杜预给刘谌的回信。
姜维听完之后,没有丝毫犹豫。
立刻派人将这封书信送往冀县刘谌手中。
两天后,刘谌就接到了杜预的回信。
回信的内容倒是不怎么复杂。
虽然说的天花乱坠,对刘谌也好一阵吹捧。
但核心就一件事,祖上世食汉禄那是祖上的事。
自己深受司马攸大恩,亦知忠孝为何物。
不会投降刘谌。
对于这个结果,刘谌早就已经预料到了。
之前陈仓送来消息的时候,刘谌就知道陈仓多半是守不住了。
因为当初石苞在镇守陈仓的时候,可是连一兵一卒都不敢擅动的。
而此次调兵前去支援杜预的人,刘谌虽然不知道是谁。
但仅从他做出的这个举动来看,他不如石苞多矣。
石苞带着重兵尚且只能勉强挡下张翼和霍弋。
如今还被调走了一万兵马,刘谌不相信剩下的人能够守住陈仓。
陈仓被夺,杜预这支兵马就直接被断了后路。
广魏乱象已成,想要绕过陈仓返回长安,那就需要经过街亭。
可是街亭至略阳一线已经被自己收在囊中,就算杜预真是军神下凡。
也绝无可能在自己反应过来之前就夺下街亭。
这意味着杜预这支兵马的下场,要比之前的钟会还要惨。
钟会好歹还能流窜到羌胡的地盘上绕道返回长安。
但杜预除了当瓮中鳖,根本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
刘谌之所以会写下之前那封劝降信,也无非是想让这个自己为数不多知道的名声还算不错的名将不要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
当初关彝返回的时候,可是仔细的跟刘谌说了杜预在关中的种种举动。
垦荒为民,抵御外辱,甚至可以为此放下和大汉之间的仇恨。
也算是印证了刘谌对于杜预的印象。
这样的人,在刘谌看来,是值得自己拉拢的。
不过既然别人不愿意投降,刘谌倒也不会强求。
世上英雄多如过江之鲫。
没有杜预还有张预、李预。
他杜预能做的事,别人也未必就做不了。
况且我大汉学堂中培养的人才,也未必就会比这些世家出身的人来的差。
而在另一边,刘渊在经历了和钟会的短暂碰撞后,
顺利的带着“汉帝”一路西逃到达凉州。
原本以为到达凉州之后,能凭借着手中上尚且还算优势的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下凉州。
重新给自己打下一块地盘来发展。
可是当刘渊带着兵马冲到武威的时候,整个人却傻眼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武威的城头上已经挂满了汉旗。
以至于让刘渊都有些神情恍惚,莫非“大汉皇帝”之名,已经传到这么远的地方了?
但是很快,刘渊就再次清醒过来。
这个大汉并非是自己扶持起来的大汉,而是成都的那个蜀汉!
也是到此时此刻,刘渊才明白过来,为什么自己会在塞外骤然撞上魏军的大部人马。
若是刘渊没有猜错的话,那支魏国的兵马是被蜀汉从雍州赶出去的!
刘渊心中大为懊恼,按理说自己早就应该想到这一层的。
此时的蜀汉很有可能已经在陇西站稳脚跟。
所以才有机会出兵凉州。
这也是自己所看到的这些旗帜的由来。
但既然来都来了,肯定不能再灰溜溜的离开。
要知道军中的粮草补给已经不多了。
再这么拖下去的话,根本就不用敌人进攻,自己这边的士气就得先崩溃。
不过在进攻之前,刘渊还是留了个心眼。
他先让崔世义作为“汉帝”的使者,前往城中进行交涉。
若是能够骗开城门最好, 骗不开也没有什么损失。
崔世义在听到刘渊的吩咐后,脸上的表情则变得十分的不好看。
因为他本身就是从益州一路逃到洛阳,又被刘渊裹挟到这里。
他的身份现在无论是在哪一个国家都是要被当做奸细对待的。
而对于城上的这面汉旗,崔世义更是畏惧如虎。
当初大汉士兵就是在这面旗帜的带领下,轻而易举的踏平了自己占领的地方。
使得自己一步步的沦落到这步田地。
他根本不愿意去面对。
刘渊却没有给他过多思考的时间,别看崔世义现在在“大汉”身居高位。
可是在刘渊面前,跟一只蚂蚁没有太大的区别。
况且刘渊手里现在能拿得出手的读书人,也就崔世义了。
他不去谁去!
在刘渊的威逼之下,崔世义只要哭丧着脸打着符节往城下走去。
并在一箭之地的地方亮明自己的身份。
由于刘渊所立大汉同样也自诩正统,所以一应服饰和大汉相比并无二般。
可是大汉使者会带这么多的士兵到这里吗?
一时拿不准主意的守将立刻将此事报了上去。
没一会儿,就来了一个面带疑惑的人。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关彝。
此前关彝夺下武威郡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派官员前往武威郡各地招降。
武威各城也是传檄而定。
关彝则带着兵马再次杀往张掖方向。
并一路踏平凉州。
直到接近西域都护府的地方才停下来。
停下来的原因也不是关彝不想打了。
而是因为此时大汉在西域都护府的影响力连凉州都不如。
说是西域都护府,但已经化为一片治外之地。
再加上从武威一路狂奔过来,补给线拉的过长,后勤有点供应不上。
贪多嚼不烂的道理,关彝还是知道的。
所以关彝决定暂时收手,反正朝廷已经有旨意下来。
让那些商人们进入凉州经商。
等到那些商人们把凉州经营好,并在敦煌郡这个桥头堡积攒足够多的实力后,夺取西域都护府根本就不再话下。
于是关彝便打道回府,准备把自己已经取得的成果告诉刘谌。
只是让关彝没想到的是,自己才刚刚返回武威,就听到有人说大汉派了使者前来。
并且身后还有大军的消息。
关彝奇怪了,眼下武威已经是大汉的土地,来我自家的地盘需要派出使者?
本能觉得不对劲儿的关彝立刻登上城头开始查看。
不看不要紧,一看之下果然给关彝看出些许端倪来。
得益于在塞外生活的数年时光。
关彝对于塞外各部落的情况虽不敢说了如指掌,但也知道个八九不离十。
关彝一眼就看出来,这支兵马绝非汉军!
可是城下使者所穿服饰和手中所持符节却和大汉一模一样。
这让关彝心中大为惊讶,良久之后才说道:
“放下吊篮,只许使者一人进来,我倒要看看他们到底是从哪冒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