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长安的军事动作-《三国之季汉演义》

  石苞吗?

  司马攸再次眉头微皱。

  此时的石苞正镇守在陈仓和蜀军对峙。

  这会儿把他调回来,司马攸觉得也不是个什么太好的选择。

  看到司马攸的表情,钟会再次说道:

  “石苞镇守陈仓已有数年,早就将陈仓打造成铁板一块。”

  “蜀军虽然打通了陈仓道,但依然无法对陈仓造成任何威胁。”

  “此时再将石苞放在陈仓,岂不是有点大材小用?”

  “况且那石苞和洛阳有灭门之恨。”

  “他在冯翊一天,洛阳就休想踏入冯翊一步!”

  司马攸想了想说道:

  “好倒是挺好,但陈仓只留郭统一人镇守,孤恐其不能应付霍、张两位蜀将!”

  司马攸的担忧不无道理,虽然蜀汉的进攻重心放在陇西,陈仓只是佯攻。

  但若是陈仓真的露出破绽,被蜀军抓到的话。

  陈仓的佯攻未必不能变成真进攻。

  那霍弋和张翼二人皆蜀汉名将。

  司马攸不想赌也赌不起。

  钟会想了想说道:

  “越骑校尉杨锐可前往协同镇守!”

  听到这个名字,司马攸好奇道:

  “哦?此人是谁?卿因何举荐?”

  钟会道:

  “此人出身弘农杨氏,乃杨修之孙,杨嚣之子。”

  “其祖因罪被杀后,便返回祖地。”

  “陛下登基时自荐其身,臣考察一番后,觉得此人颇有才学。”

  “故臣以他随侍陛下左右!”

  司马攸“嗯”了一声 ,什么随侍陛下左右,不过是监视魏帝的动作罢了。

  “来人,去把杨...”

  “杨锐!”

  “去把杨锐叫来!”

  没一会儿,杨锐便来到司马攸面前:

  “末将见过秦王殿下,见过太尉!”

  司马攸伸手虚抬:

  “孤闻太尉言,卿乃弘农杨氏出身,为何屈尊一小小的越骑校尉?”

  杨锐虽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叫来,但听到司马攸的话还是赶紧回道:

  “官职大小皆是为国出力,没有什么屈身不屈身的。”

  司马攸点了点头,到底是大家族出来的,回答还是很得体的。

  “卿以为 ,如今天下之势如何?”

  听到这里,杨锐有点明白过来了。

  今天自己绝不是无端被叫来的,多半是被某人举荐,秦王要重用自己!

  至于举荐自己的人是谁,很有可能就是秦王身边的太尉钟会。

  如今的长安谁不知道秦王和太尉的关系。

  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入了秦王的眼!

  于是杨锐故作犹豫的说道:

  “臣虽有些愚见,但恐重蹈覆辙,故不敢妄言,还望秦王恕罪!”

  司马攸闻言哂然。

  杨锐话里的重蹈覆辙是在说他祖父因言获罪而被斩之事。

  但那件事表面上看是因为杨修的话动摇军心,实际上是因为杨修在世子之争站错了队。

  可眼下自己和司马炎水火不容,长安就只有自己,根本没有队可以站。

  “卿但言无妨,孤非武帝,不因言罪人!”

  杨锐闻言这才说道:

  “臣以为,如今的长安就像是一只困兽,已经撑不了多长时间了。”

  听到杨锐的话,钟会和司马攸齐齐皱眉。

  你老杨家还真是一脉相承,怪不得你爷爷能被曹操杀了呢。

  就你这话,放谁身上谁能忍得了。

  不过司马攸也知道杨锐肯定是话里有话:

  “你继续说!”

  见司马攸没有怪罪自己的意思,杨锐知道自己赌对了。

  想要受到重用,就必须有惊人之言才行。

  “但臣以为,这些不过都是表象而已。”

  “洛阳方面退兵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秦王雄踞关中之地,又有四塞之险。”

  “只要秦王不想认输,洛阳就算是穷尽天下之力,也休想踏入关中一步。”

  “况且眼下洛阳自己后院起火,已失幽州之地,且兵锋直指洛阳。”

  “他必然要先灭刘渊,才能再把目光看向长安。”

  “此其一也!”

  司马攸的脸上露出一丝赞许:

  “还有呢?”

  杨锐接着说道:

  “蜀贼刘谌虽夺三郡之地,看似他的地盘扩大了。”

  “但同样也削弱了他的实力。”

  “益州民寡,能集齐这些兵马已经是掏空民力,占据地盘也必然会让他的兵力分散。”

  “以寡御众,必以苛政峻法为手段。”

  “否则日久必乱!”

  “可西北民风彪悍,时间一长必然百姓必会不满。”

  “到时候朝廷稍加引导,便能让蜀贼自顾不暇,要么退兵,要么等死!”

  “此乱亦不足虑也!”

  钟会闻言皱了一下眉头。

  杨锐这番话说的简直就是在打自己的脸。

  自己才刚刚接到搅局失败的消息,他就说出这样的话。

  不是在打自己的脸是在干什么?

  但很快眉头又舒展开来。

  杨锐的话是从他了解到的信息里分析出来的答案。

  他并不知道这个计策已经失败。

  也并非是故意要给自己难堪。

  单从计谋上来说,已经算是个不错的人才了!

  司马攸自然也看明白了这点。

  “那卿以为,眼下咱们应该怎么做?”

  杨锐再道:

  “蜀贼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其中必有能人。”

  “他们也会很快意识到这一点并想方设法弥补。”

  “故臣以为朝廷应该出兵陇西。”

  “使其不能两顾!”

  “迫使蜀贼集中兵力对抗朝廷,不能安心收服三郡人心。”

  “一旦贼无法使统御三郡之地,则其落败之日不远矣!”

  司马攸的脸上立刻露出满意之色。

  无论怎么说,杨锐的这番建议还是很不错的。

  虽然具体的才能有多大还看不出来,但是协助郭统镇守陈仓绝对够用了。

  这对于司马攸来说已经足够。

  司马攸笑着说道:

  “卿果有大才,太尉没有看错人!”

  司马攸的话证实了杨锐的猜想。

  杨锐立刻对钟会行了一礼道:

  “多谢太尉赏识!”

  钟会微微颔首道:

  “要谢就谢秦王的惜才之心吧。”

  司马攸又接着说:

  “朝廷已经有对三郡用兵的打算,不日就要发兵前往!”

  听到司马攸的话,杨锐立刻说道:

  “秦王,现在发兵恐怕有点早了。”

  “不如再等上些时日,等蜀贼对三郡百姓动手之后咱们再动手,岂不是事半功倍?”

  司马攸摇了摇头:

  “蜀贼已经对三郡百姓动手了。”

  “但却不是你想的那种动手!”

  “孤此前曾派人前往陇西三郡行事,但刚刚接到奏报。”

  “此事已经失败。”

  “而且那蜀主刘谌借着这件事将污水泼在朝廷的身上,现在陇西三郡的百姓已经有点不太相信朝廷了。”

  说着司马攸便把刚刚收到的奏报递给杨锐看。

  钟会闻言面露感动之色,为了照顾自己的面子,司马攸把这个罪责揽了过去。

  杨锐接过奏报一看,心中顿时一沉:

  “刘氏惯会蛊惑人心,倒也不出臣所料。”

  “既然要动手,那秦王就得快点动手。”

  “臣担心幽州那边也无法久持!”

  司马攸点了点头道:

  “所以孤准备派你前往陈仓,接替卫将军石苞镇守陈仓。”

  “你可敢前往?!”

  镇守陈仓?杨锐没想到司马攸一上来就交给自己这么重要的任务。

  心中大为感动的同时,也顿生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情。

  杨锐立刻拜倒在地:

  “臣愿为秦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司马攸上前笑着将其扶起:

  “有卿这句话,孤便满足了!”

  “孤这就请陛下拜卿为安南将军,前往陈仓!”

  三日后,杨锐带着司马攸寄予的厚望前往陈仓。

  而早在三天前,调杜预回长安和调石苞前往冯翊的旨意就已经出发了。

  当杜预接到朝廷的旨意之后。

  不由得一阵叹息。

  马隆听到杜预的叹息后说道:

  “蜀贼之患不过是疥癣之疾。”

  “朝廷此次以雷霆之势两路出兵,必能一战而夺回陇西三郡。”

  杜预听了马隆的话,没有点头同意也没有摇头否定。

  真要是疥癣之疾就好了。

  东边的危机还远远没有完全解除,秦王就不得不把自己调回去打刘谌。

  而且还是两路出兵。

  说明刘谌给秦王带来的麻烦一点都不比司马炎小。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广魏郡因为张家的原因暂时没有丢失。

  从刘谌进入陇西到现在只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

  那刘谌便是有通天之能,也不可能完全把三郡之地收为己用。

  只希望这次能够一战把刘谌赶出陇西。

  解决了这个 后患之后,他还得赶紧掉过头来对付司马炎。

  因为杜预同样也不怎么看好刘渊。

  “立刻整理兵马,等卫将军一到,咱们就立刻返回长安!”

  杜预对马隆吩咐道。

  又过了半个多月,和杨锐交接完陈仓防务的石苞风尘仆仆的赶到冯翊。

  杜预亲自出迎。

  两人相遇之后,杜预没有废话:

  “洛阳方面兵马暂时已经退去,只留下少量兵马在这里。”

  “既为威慑,也为防止咱们偷袭。”

  “石将军只需要小心守住,并且让白水方面仔细盯着洛水。”

  “省得敌人偷渡!”

  之前关彝在洛水的反复横跳把杜预吓了一跳,从那之后,杜预便十分注重洛水的防御。

  省得哪天司马炎会借到洛水杀往长安。

  石苞对于军事并不陌生,听到杜预的话后点了点头道:

  “杜将军放心,有石某在,司马炎定不能踏足冯翊一步!”

  杜预对石苞倒是挺放心,石苞和洛阳方面有灭门之恨。

  一家人被杀的就剩下石苞和石崇父子二人,谁投降石苞都不会投降的。

  把冯翊的防务交接给石苞之后。

  杜预便带着马隆返回了长安。

  腊月中,杜预踏着漫天风雪回到了长安。

  司马攸和钟会率百官出城十里相迎。

  杜预看到司马攸的身影后,便立刻翻身下马,快步上前。

  “天公知卿今日返回长安,以雪相迎!”

  司马攸拉住了要下拜的杜预,笑着说道。

  杜预满脸感动道:

  “臣何德何能,竟让秦王殿下出城相迎,臣受之有愧!”

  司马攸笑道:

  “卿为国之柱石,若不以此礼相迎,岂不是对不起卿的功劳!”

  “走,随孤入城!”

  说罢便拉着杜预和钟会坐上了马车。

  坐上马车后,司马攸脸上的表情一收,露出些许担忧的说道:

  “杜卿,刚才在朝中百官面前,孤不过是故作轻松。”

  “眼下形势之严峻,已经远超你我所想。”

  “此时车中只有司马攸、钟会和杜预三人。

  司马攸自然也就不用再装了。

  钟会附和道:

  “是啊,此前我建议秦王往陇西派人,结果却无功而返。”

  “眼下蜀贼在陇西三郡的根基愈发的安稳。”

  “咱们不能再拖了!”

  杜预闻言点了点头,他虽然镇守在冯翊,但不代表长安发生的事情他不知道。

  “无妨。”

  “百姓所虑者,不过一日三餐耳。”

  “谁能让他们吃饱饭,他们就会跟谁。”

  杜预一句话直指要害。

  司马攸点了点头:

  “卿派人送回来的信孤已经收到了。”

  “孤也已经按你的要求筹备到了足够的粮食。”

  “卿不用担心此事。”

  杜预闻言点了点头。

  说话间,已经到了秦王府。

  下了车,司马攸又换上一副自信的笑容,借着要为杜预接风洗尘的名头,将百官遣散后。

  三人进入秦王府。

  杜预先是去拜会了羊徽瑜。

  返回席间后又问道:

  “为何不见司马都督?”

  司马攸道:

  “叔父偶感风寒,正在卧床静养,故而不曾前来。”

  杜预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席间,三人没有再聊国事。

  只是就着接风宴聊了一些别的事。

  酒席散去之时,司马攸拉着杜预的手说道:

  “天寒地冻非用兵之时。”

  “而且已经临近年关,过了年天气转暖。”

  “卿与士季再领兵出征!”

  杜预点了点头:

  “一切听从秦王殿下吩咐!”

  说罢便坐上早就准备好的马车返回杜府。

  回到府中后,杜预立刻命人打来一盆井水。

  就着井水洗了一把脸,把那点醉意尽数驱散。

  然后才到书房坐下。

  而早就已经在书房候着的杜白立刻起身行礼道:

  “侄儿见过叔父!”

  杜预摆了摆手,示意杜白坐下:

  “把你在天水的经历原原本本的告诉我,一个字都不要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