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进军陇西-《三国之季汉演义》

  直到晚宴开始的前一刻。

  刘谌和关彝之间的谈话才结束。

  六年时间发生的事情,几个时辰内肯定是讲不完全的。

  刘谌也不过是从关彝的嘴里知道一个大概。

  但这对于刘谌来说,已经足够。

  去除那些细枝末节的事,刘谌把重点放在了秃发树机能和刘渊身上。

  因为这两个人名字的出现,直接触发了刘谌脑海中的关键词——五胡乱华。

  秃发树机能刘谌不熟,但是刘渊这个人,刘谌还是知道的。

  作为五胡十六国中第一个建立政权的胡人。

  史书上是有他一笔的。

  可是从刘谌那点可怜的历史知识来看,刘渊好像没有这么早出场吧?

  这会儿司马氏还没篡魏,西晋也还没建立。

  没有八王之乱,胡人凭什么打进中原。

  但随即刘谌就释然了。

  原本的历史线因为自己的到来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刘渊的提前登场也不是不能理解。

  而且从关彝的话里,刘谌还得到了另外一个消息。

  那就是这个刘渊曾经在并州做出过一些对百姓有利的事情。

  原本历史上刘渊的政权是怎么建立的刘谌同样也不知道。

  但毫无疑问,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刘渊是准备借着老刘家的名头替自己邀买人心,以此来获得民意。

  刘渊下一步的做法用脚趾头都能猜得到。

  在并州收获民心之后,开始往京畿地区辐射,最后在某一个时刻亮出自己的刘氏血统。

  痛斥曹氏篡汉之罪,言明自己要光复汉家江山。

  这流程刘谌太熟了。

  不过刘谌并不担心刘渊真能如史书上那样建立一个国家。

  首先此时的司马氏尚未篡魏,其次除了一个割据长安的司马攸之外,魏国朝堂还算是安定。

  任何一个想在当时政权尚未完全崩溃的情况下取而代之的人,下场是什么就不用说了。

  除非司马炎厚颜无耻的和这些外族媾和,否则刘渊建国的可能性极其渺茫。

  既然成不了气候,那就没有必要在他的身上投入太多的目光。

  所以刘渊这个人,很快就被刘谌抛到了脑后。

  不过对于关彝回来的时候,遭遇羌人的袭击这件事,刘谌还是很上心的。

  只是刘谌的关注点并不在羌人本身。

  而在于这支羌人兵马敢于南下的原因。

  曹丕从刘协的手里接过玉玺的那一刻,就意味着曹魏在名义上继承了大汉的所有土地。

  这里面自然也包括凉州,以及更西边的西域都护府。

  可这些羌人能一直追杀关彝他们到金城郡这种凉州腹地。

  说明曹魏在凉州以及西域都护府的统治力已经薄弱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否则借这些羌人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在凉州腹地纵横。

  这对于刘谌来说,倒是个挺棘手的事情。

  若是没有这档子事儿,在拿下陇西四郡之后。

  刘谌觉得可以借着汉家天子的名头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轻松占据凉州,以及西域都护府。

  可现在有了这群羌人,就说明凉州早已不服王化。

  就连凉州都不服王化,更遑论西域都护府了。

  久不闻大汉之名,也必然不会把自己放在眼里。

  不过刘谌也没有太过担心。

  小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屁股就好了。

  打痛了,自然就会听话。

  接风宴过后,关彝带着贾褒和已经把小名改成月月的关皎一起返回成都休假。

  贾褒身上的刺完全是为了女儿而长。

  陛下这么给自己面子,贾褒自然也不会傻到非要跟陛下对着干。

  倒是关彝,此时十分的忐忑。

  刘谌告诉关彝,皇后年前来信准备和关家结亲。

  算算时间,正好是自己的消息被带回天水并送到成都的节点。

  那自己在塞外娶妻生子的消息也必然传到了秦氏的耳朵了。

  这个时候皇后主动提出来跟关氏结亲,说明皇后是站在秦氏那边的。

  他只能暗暗祈祷皇后能像陛下一样好说话。

  关彝的祈祷刘谌没心思去听。

  反倒是因为关彝带回来的那些信息,他现在需要对之前的既定战略稍微做出一些调整。

  一道旨意,把还在显亲和高诞他们对峙的姜维给召了回来。

  “陇西四郡必须要尽快拿下了。”

  “司马炎那边有胡人在扯后腿。”

  “说不准长安会发生什么变故。”

  “咱们不能再慢慢蚕食之了。”

  关彝带回来的消息,姜维同样也已经听说。

  秃发树机能和刘渊的异军突起,对于大汉来说确实不是一个好消息。

  在刘谌和姜维之前定下的战略里。

  司马攸是经不起两线作战的消耗的。

  那么刘谌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慢慢的在陇西四郡收拢人心。

  以达到用最小的伤亡来夺回陇西四郡的目的。

  这也是为什么对于显亲一直没有真正采取的强攻的原因。

  但是现在不行了。

  刘渊他们能牵扯司马炎多少精力,刘谌和姜维这会儿都说不准。

  那就必须要按照最坏的打算来准备。

  “也确实该夺取陇西三郡了。”

  “上一次在华水烧毁了伪朝不少的物资,确实给显亲敌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但后来他们又补充了一部分,倒是让他们稳住了军心。”

  “眼下温度已经逐渐开始回升。”

  “真要是如陛下所言,等到长安的支援再到,肯定又会成为朝廷的大麻烦。”

  姜维闻言说道。

  之前因为有刘谌的计划在,对于显亲的进攻也并不怎么着急。

  姜维也在借着这个机会练兵 。

  如今形势突变,那就得重新计较了。

  “陇西郡已经是咱们的囊中之物。”

  “夺取陇西之后,再把伪朝兵马赶出天水,就可以顺利的切断南安郡和长安方面的联络。”

  “进而出兵拿下南安郡。”

  “拿下南安之后,便可以从街亭出一支兵马,对广魏形成包夹之势。”

  “陇西四郡弹指可定!”

  在一番谋划之后,姜维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刘谌。

  刘谌点了点头,再不通军事,经过这么多年的熏陶也会懂一些皮毛。

  “关彝从北边带回来了一支兵马。”

  “石灰峡一战后有所折损,但依然有一万多人。”

  “这一万多人都是练熟了的骑兵,可以直接拿来用。”

  “另外还缴获了一些战马。”

  “朕把这些人都交给你,希望你能够尽快的替朕夺取陇西四郡!”

  姜维闻言心中一喜,就目前的兵力而言。

  大汉是绝对占优的。

  唯一的问题就是机动性不足。

  说是占据了天水一郡之地,但因为有高诞他们的存在。

  实际上只占据了半个天水郡。

  这半个天水郡能给大汉补充多少兵力?

  更不要说骑兵了。

  能用的早就已经被调走了。

  眼下突然多出来一万多熟练骑兵,以及一大批战马。

  这对于姜维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

  “臣这就带兵返回,争取尽快拿下显亲!”

  关彝虽然离开了天水,但还有一个杨稷。

  同样也是游击战用熟了的人。

  有杨稷统领这些人,想必可以给显亲的魏军带来一些惊喜。

  而在姜维带人赶往显亲的时候。

  镇守陇西的牵弘却是急的团团转。

  从替高诞强征物资引发民变之后。

  他就再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陇西地处雍凉交界,本就民风彪悍。

  一旦乱起来,哪里是那么轻易就能平定下来的。

  因为平乱就要杀人,杀人就会引起更大的民愤。

  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要命的是,蜀军居然也趁着这个机会要来搅混水。

  让牵弘在防备那些乱民的同时,也不得不防备这些蜀军。

  这些蜀军虽说人数不多,但战斗力却不低。

  出战的人数少了,很容易被对方给吃掉。

  可若是出战的人数多了,对方就直接遁走。

  丝毫不给牵弘机会。

  牵弘还要考虑城池的安危,也根本没法追击太远。

  更让牵弘感到糟心的是,这些蜀军似乎在陇西郡邀买人心。

  他们替百姓赶走甚至消灭那些已经成了匪患的乱民。

  同时自己也绝不从百姓手里劫掠任何物资。

  即便是需要,也会公平买卖。

  同时也大肆的宣扬蜀汉皇帝是多么的爱民惜民。

  牵弘听得不禁想笑。

  一群贱民有什么好爱惜的?他们就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永远都割不完!

  真要是爱民惜民,就不应该举国之力北上入侵大魏!

  更不应该在当初蜀主刘禅已经投降的情况下,依然要带兵杀回成都。

  说的冠冕堂皇,还不是舍不得那个位置。

  可是牵弘能想明白这个道理,底下的百姓想不明白啊。

  这一举动,直接导致很多百姓开始倒向蜀汉。

  你问牵弘是怎么知道的?

  就在不久前,牵弘查出一件倒卖军粮案。

  一个地方上的军需官为了发财,把城中军粮偷偷卖给蜀军。

  再由这些蜀军分发给受难的百姓。

  而这个军需官所得到的,不过是几张印着“当新铸直百百”的纸!

  真是疯了,哪怕你用这些粮食换点真金白银也行啊!

  换几张纸能当什么用!

  气急败坏之下,牵弘立刻对此人处以极刑,以儆效尤。

  紧接着又立刻往其余两郡以及显亲去信求救。

  希望他们能够派兵前来支援自己剿灭匪患以及这些蜀军。

  只不过他的求援注定是无用的。

  南安虽然没有汉军入侵,但因为和牵弘一样做出了强征物资的举动已经自顾不暇。

  广魏虽说没有大乱,但因为要支援显亲的缘故,也支援不了牵弘。

  至于显亲,那就更不可能了。

  换句话说,此时的陇西郡虽然还在魏国治下,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一座孤岛。

  被吞没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而这一点,也随着刘谌决定强势夺取陇西四郡而越发的明显起来。

  在姜维重新返回显亲,并对显亲大举进攻的半个月后。

  一支兵马在姜筠的带领下,缓缓开进陇西。

  有了之前廖文等人打下的基础。

  姜筠进入陇西的过程异常的顺利。

  当地受过汉军恩惠的百姓对于姜筠这支汉军的到来无不竭诚欢迎。

  这是之前在魏国军中效命几十年的姜筠从来都没有感受过的场面。

  与此同时,姜筠也带着刘谌专门拨付给他的物资,来再次安抚当地百姓的人心。

  物资不多,主打的就是一个慰问。

  刘谌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兑现当初廖文他们进入陇西后对百姓许下的承诺。

  只要汉军一到,他们的好日子就来了。

  在这种前后印证的举措下。

  除了那些魏军的死硬分子,几乎都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很多地方甚至主动派人前来联络姜筠。

  而姜筠只需要带着麾下兵马一路平推就行。

  这种场面让姜筠一度产生了一种不真实的荒诞感。

  什么时候打仗居然变得可以像郊游一样轻松?

  不过这种感觉并没有维持多久。

  随着姜筠的一步步深入,抵抗也越发的激烈。

  而且在陇西境内已经出现了数支人数在一万以上的乱军。

  这些人都是当初的那些乱民的队伍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

  虽然称不上精锐,倒也都有一定的战斗力。

  而且一个个的名头都十分的响亮,最低也是个什么什么大将军,自封为王的也不少。

  对于这些人,刘谌只有一个字:剿!

  这些人说起来是义军,不过是匪患而已。

  他们在陇西的立足是建立在那些普通老百姓的尸骨之上。

  从他们选择占山为王而不是攻城略地这一点就能看出来。

  而且他们的心思早就已经野了。

  就算是投降也是一时的权宜之计,绝非真心。

  贸然收编只会给自己这边埋下祸患。

  杀了他们还能赢得民心,这样一举两得的事情,傻子才不干。

  但是他们麾下的那些士兵倒是可以收过来。

  那些精锐之士稍加训练就是强兵。

  剩下的也可以重新化兵为民,为大汉出一份力。

  在刘谌的这番举措下,姜筠一路上剿灭了数支这样的队伍。

  并且把这些人的首级挂在那些已经占领的城池的城门上。

  引得周遭百姓纷纷叫好!

  一时间,汉军的名声,在整个陇西郡迅速的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