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乱起-《三国之季汉演义》

  在刘渊在并州小心翼翼的经营自己名望的时候。

  已经抵达冯翊郡的羊祜,心情却没有那么好。

  从纸面实力上来看,洛阳朝廷要比长安强上太多。

  无论是人口,土地还是兵力。

  但是战事的推进却并没有如预想中的那般顺利。

  自己能杀到冯翊郡是因为长安朝廷和洛阳朝廷的分界线就在冯翊郡。

  自己现在还在冯翊郡的原因则是对面守城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初和自己同在合肥进攻吴国的杜预。

  此次司马炎共分兵两路进攻长安,自己是一路,另一路则走弘农杀往潼关。

  守城的杜预看着城下绵延数十里的营帐,心中同样也担忧不已。

  秦王太着急了,他不应该那么快就自立朝廷。

  好在秦王的后续处理还算不错,用大量的好处稳住了关中士族。

  自己也在打败秃发树机能之后,赶紧赶到冯翊,正好撞见前来进攻的洛阳兵马。

  得知对方的领军之人是羊祜之后,杜预还亲自给对方写了一封书信叙旧。

  羊祜同样也给杜预回了一封信,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两人之间的厮杀。

  一开始的时候,杜预还命手下将领领兵出城袭扰,想要打探对方的实力。

  但是除了马隆在文鸯手里侥幸逃了一条性命之外,其余人皆没于城外。

  从那之后,杜预便不再派人外出试探。

  而是一边命人加固城防,准备把冯翊打造成一座坚城。

  一边命人回长安求援,让司马攸火速发兵支援冯翊。

  自古以来都是守城易攻城难,再加上又是杜预这样的能人。

  即便是羊祜,面对这座城池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文鸯虽然武勇过人,也确实在杜预偷袭的时候立过大功。

  可是真正的战争从来都不是个人武勇能够左右的事情。

  面对眼前这座看上去坚不可摧的城池,文鸯也只能望而兴叹。

  老老实实的看着士兵们用人命往上堆。

  至于那群司马家的人,基本上都躲在营地后面吃喝玩乐。

  他们本来就是被司马炎派来镀金的,能不捣乱都算是烧高香了,谁又敢管他们。

  在羊祜和杜预的战事进行的焦灼的时候,关彝也没有闲着。

  在营地里休养一段时间后,关彝重新带着那些士兵出发。

  贾褒这个新妇,也主动承担起一些管理营地的责任。

  没有嫁给关彝之前,贾褒还尚未思考太多,但是自从嫁给关彝之后。

  贾褒看人看事的角度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在这里,自己是关彝独一无二的妻子。

  可是这个营地不可能永远存在,自己早晚是要跟着关彝一起回到成都的。

  而在成都,还有一位已经替关彝诞下子嗣的女子。

  贾褒知道那个秦氏并不是什么高门大户出身,她也并不认为两人之间是竞争者,但是让贾褒主动做小伏低,心中也是不愿意的。

  所以她必须要证明出自己的价值。

  可是该如何证明自己的价值呢?毕竟自己又不能带兵打仗。

  于是那本《汉语字典》再次进入了贾褒的视线。

  这本书的由来,以及那位未曾谋面的陛下的野心贾褒已经从关彝的口中得知。

  惊讶于这位皇帝的雄心壮志的同时,也明白他要干一件多么疯狂的事情。

  而在想通这一切之后,一个大胆的计划也出现在了贾褒的心里。

  营地里的这些魏军士兵如今已经变成了汉军,可是还有那么多的外族女子。

  她们和汉人的想法可完全不同。

  若是自己能够在这段时间里把这些外族女子全部教化。

  将来见到陛下也有些能拿得出手的功绩。

  贾褒可不相信能说出习《汉语字典》者皆是大汉子民的刘谌的目光会只局限于大汉故土。

  于是在关彝带兵离开营地之后,贾褒便把那些留守营地的女子们全都集中到一起。

  先是挑选出一批识字的,教她们如何使用《汉语字典》。

  然后再由她们教授那些外族女子,从而达到一个全营皆能诵读《汉语字典》的结果。

  司马楙对于贾褒的这一举动,不仅没有反对,反而大力支持。

  因为自己现在是这个营地名义上的最高长官,到时候这些功劳可都要分润一部分在自己头上的。

  将来见了汉帝,多少也能落下点好印象不是?

  更何况,贾褒的双重身份,无论是哪一个对于司马楙来说都没有资格去管人家。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营中事务不能落下。

  九月,大汉的第一批国债已经卖的差不多了。

  但是统计上来的数据刘谌却觉得不甚满意。

  尽管朝廷已经暗中推动百姓购买。

  可最终结果却是这些国债大部分都被那些世家大族给瓜分。

  虽然都是那么多的钱,但是一想到这些土地将来会因为自己的原因集中在那些世家大族的手里。

  刘谌的心中就感到一阵不爽。

  只不过眼下显然不是什么不爽的时候。

  随着陈仓道的开挖,以及越来越多的粮草运往汉中。

  一股山雨欲来的紧张感开始逐渐的在民间和朝堂上蔓延。

  谁都知道朝廷做的这些准备都是为了北伐,并且这一刻很快就会到来。

  但是再次出乎刘谌预料的是,原本他以为只有朝堂上的那些投降派以及新晋官员会对北伐产生抵触。

  没想到百姓们也随着日子一天天的变好,对北伐产生了不小的抵触。

  这种抵触集中体现在那些没有购买国债的百姓群体里。

  刘谌很明白他们心里的想法。

  小富即安是普通老百姓的毕生追求,他们本就生于斯长于斯。

  魏国和吴国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名字。

  更何况一旦战端开启,必然会带来赋税的增加,以及人命的流失。

  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守着这一亩三分地过日子。

  如果刘谌并非大汉皇帝,如果刘谌并非知道那段历史的穿越之人。

  或许他也会做此想,只可惜刘谌什么都知道。

  所以他必须要做出一些改变,来替更多的普通百姓躲过那段黑暗且悲惨的历史。

  北伐,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