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张惇到来-《三国之季汉演义》

  第308章 张惇到来

  等到这群“商人”离开之后。

  吴梁立刻进宫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的告诉了刘谌。

  刘谌对这件事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只说了一句:

  “卿可自决之。”

  便把吴梁给打发了。

  因为这段时间,刘谌的身体已经短暂的不属于他自己了。

  由于刘谌出身不过是一皇子,是成都之变后才不得已登基称帝。

  再加上一直以来都勤于政事。

  所以很多宫廷礼仪都不知道。

  平时倒也罢了。

  但是大婚之事绝不能有丝毫马虎。

  毕竟到时候可是有外国使者前来观礼的。

  刘谌也只能任由张绍他们摆布。

  与此同时,樊建也在刘谌的授意下。

  开始从益州和汉中等地征调民夫,为接下来的事情做准备。

  只不过进展却没有想象中的顺利。

  由于刘谌要做的事情并非是正常的需要替朝廷服的徭役。

  无论是益州还是汉中的百姓,对于这件事的整体热情都不高。

  而且此时正值三月份,是整个春耕的重要节点。

  所以哪怕是给工钱,这些人也不愿意耽误农事。

  毕竟工钱只是一时的,耽误了农事可是一季。

  刘谌对此倒表示理解,也没有强迫这些人去登记,反正时间还长。

  但是对于那些没有土地或者是赖以谋生之技的百姓,刘谌则强制要求他们登记。

  给他们一条正经的活路的同时,也省得他们成为危害社会的不安定分子。

  “依朕说,已经可以了。”

  “不就是成个亲,用得着这么麻烦。”

  “这一身冕服,得有几十斤重了吧!”

  皇宫之中,刘谌硬挺着脖子对张绍说道。

  生怕用的劲儿小一点,脖子都要被冠冕给压断。

  这段时间,每隔几天张绍就会进宫来让他试穿冕服。

  有一点不满意的地方,就要打回去重新改。

  之前祭祀的时候,刘谌也曾穿过全套的冕服,但是那些冕服和这会儿身上这套比起来。

  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

  但是不得不说,是真的好看。

  看着铜鉴里的自己,硬是被这套冕服给抬高了几分颜值。

  张绍听到刘谌的话,在一旁笑着说道:

  “陛下为一国之尊,代表的是大汉的脸面。”

  “到时候那些人一看到陛下这番威仪,必然会心生折服。”

  刘谌一边摇头,一边命人把这些厚重的冕服逐一褪去。

  晃了晃有点僵硬的脖子。

  “光靠这些,可折服不了那些人。”

  “终究还是得靠这个!”

  刘谌举起手中的拳头对张绍说道。

  张绍立刻点头称是:

  “陛下,这套冕服还有一些细节需要重新打磨。”

  “臣这就回去命人再改一改。”

  听到张绍的话,刘谌不禁有些气馁。

  合着自己刚才的话他是一点都没听进去啊!

  摆了摆手,张绍便命人抱着那套冕服离开了皇宫。

  然而张绍离开还没有多久,就有侍卫急匆匆的进宫来报:

  “陛下,吴国张惇 ,正在宫门外求见!”

  听到侍卫的话,刘谌的脸上露出一丝讶然。

  一来是没想到这次出使大汉的人还是张惇这个老朋友。

  二来是没想到张惇作为吴国的使者居然会来的这么快。

  而最让刘谌感到奇怪的是,张惇难道不应该先去鸿胪寺,递交国书之后,再请求自己的接见吗?

  怎么直接就来求见自己了?

  “让他进来吧!”

  刘谌略一思忖后,开口说道。

  很快,张惇的身影就出现在刘谌的面前。

  刘谌脸上立刻挂起笑意说道:

  “上次一别,朕日思夜盼张卿日久,今日终得再见啊!”

  然而张惇在听到刘谌的话后,脸上却立刻露出凄苦之色。

  扑通一下,跪倒在刘谌的面前。

  倒是把刘谌给吓了一跳。

  “弃国之人,特来请陛下搭救!”

  刘谌这才注意到张惇脸上的疲惫和惶然。

  以及早就已经不怎么整洁的衣服。

  刘谌心中顿时大惊:

  “张卿这是何故?”

  “快快请起!”

  “好端端的,为何要说这样的话?”

  面对刘谌的关心,张卿提心吊胆了一路的惶然和惊恐再也无法压抑。

  伏身在地上放声痛哭:

  “陛下!吾兄已被孙皓杀害,臣也是死里逃生才到成都。”

  “恳请陛下收留臣下!”

  刘谌闻言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孙皓疯了?!

  “张卿,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好端端的,令兄怎么就被孙皓给害了?”

  刘谌一边命人将张惇搀扶起来,一边满脸关切的问道。

  要知道张惇之兄张布乃是吴国左将军。

  是整个大吴数一数二的重臣。

  只要不是犯了谋反之罪,轻易之间都是动不得的。

  就算要动,那也得徐徐图之。

  整个过程没个一年半载的,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这怎么突然间说杀就杀了?

  自己还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

  在刘谌的安慰下,张惇好不容易收敛了心情,缓缓将整个事情的始末和盘托出。

  原来,从废太子孙酦逃出生天之后。

  孙皓就开始怀疑有人在背地里跟他对着干。

  只是彼时正好司马炎因为上庸的事,命羊祜尽起大军征讨吴国。

  在这种危急的局面下,孙皓根本顾得上这些。

  只能将这件事暂时搁置。

  后来在陆抗和施绩等人的努力下,魏国的进攻被阻拦。

  而司马炎也因为长安和鲜卑的事情,不得不把目光转移到大魏的西面和北面。

  这样一来,魏吴两国就再次进入了和平期。

  没有了战事之后,孙皓的心思顿时就活泛了起来。

  之前被抛诸脑后的事情又被他再次拾了起来。

  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是一国之君想要知道的事情。

  在孙皓的刻意调查下,很快张布和濮阳兴的事情就败露了。

  得知这个结果之后的孙皓瞬间暴跳如雷。

  没想到背叛自己的居然是自己最信任的两个人。

  再加上又有人悄悄向孙皓汇报。

  张布和濮阳兴私下里多有毁谤君上之言。

  也让孙皓想起上一次的事,两个人酒后居然说后悔扶立自己为帝。

  原本就在合肥大战后有些疑神疑鬼的孙皓,顿时感到一股危机感涌上心头。

  既然你们不仁,就别怪我不义。

  于是孙皓立刻下令,让人捉拿张布和濮阳兴。

  同时又给西陵陆抗去旨,让陆抗把张惇押解进京。

  然而张布和濮阳兴两人,皆是三朝老臣,又是先帝孙休的托孤重臣。

  尤其是濮阳兴,当年孙权称帝之时,就曾以五官中郎将的身份出使过大汉。

  两人在朝中自然是有些耳目的。

  在孙皓兵士到达之前,就已经收到了消息。

  但是两个人都没有选择逃跑和反抗。

  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忠心为国,光明磊落。

  虽然有得罪孙皓的地方,但也不至于会因此丧命。

  面对前来捉拿自己的士兵,两人慨然就缚。

  只不过张布比濮阳兴多了一个心眼。

  命家中忠仆带着尚未出阁的小女儿前往西陵,寻求张惇的保护。

  而两人原本的境遇也和刘谌所料想的差不多。

  孙皓一开始压根就没打算杀濮阳兴和张布。

  再怎么说这两个人也是拥立自己为帝的人,且位极人臣。

  真要是把他们两个给杀了,引不引起朝堂动荡另说,一个薄情寡义的名头肯定是跑不开的。

  于是便将二人判了个流放交州,遇赦不赦。

  然而事情的变故就在于护送张布小女儿往西陵的几个忠仆身上。

  等他们到了西陵之后,直接把整件事情给夸大数倍讲给了张惇。

  以至于张惇以为自己兄长和濮阳兴都已经被孙皓给杀害。

  惶然之下竟然不知所措,急忙求救于陆抗。

  陆抗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同样也震惊无比。

  他打心底里是不愿意相信孙皓会杀了当朝丞相和左将军的。

  但是张家奴仆的话和之前那段时间孙皓的所作所为又让陆抗不得不相信这件事的真实性。

  与此同时,命陆抗捉拿张惇的旨意也送到了西陵。

  这下由不得陆抗不信了。

  因为自古以来,不是株连之罪,很少会牵连到家人的。

  张惇和张布虽然是亲兄弟且同朝为官。

  就算张布有什么罪,也应该是给张惇罢官待罪而不是押解进京。

  一股兔死狐悲的,物伤其类的心情油然而生。

  短暂的思索过后,陆抗给向自己求救的张惇出了一个主意。

  那就是前往蜀汉避祸。

  “素问蜀主刘谌仁义。”

  “吾长子如今亦在蜀汉为水师都督。”

  “仲明可携令侄女暂往蜀汉以避祸。”

  “待事态平息之后,再做决定不迟!”

  张惇虽然身居高位,但基本都是受到张布的荫庇。

  消息骤然传来,早就已经六神无主了。

  所以才会慌张的求救于陆抗。

  在听到陆抗的建议后,顿时想起来之前自己出使蜀汉的时候。

  刘谌对自己的百般交好。

  不错,蜀主刘谌确实是个仁义之君。

  自己前往蜀汉,肯定能够得到刘谌的庇佑。

  于是张惇匆匆向陆抗辞行之后,便带着侄女往成都的方向一路狂奔。

  而陆抗在估计张惇已经成功脱险之后,才给孙皓复命。

  说张惇早就已经得到消息,潜逃蜀汉,自己未能完成皇命,请孙皓降罪。

  彼时的孙皓也知道了张布小女儿不知所踪的消息。

  两个消息一结合,孙皓立刻就觉得张布和濮阳兴对此事早就已经有预谋。

  要不然怎么解释张惇一得到消息就潜逃蜀国的事?

  盛怒之下的孙皓,当即便派人追上已经被流放的张布和濮阳兴二人。

  将二人夷灭三族。

  消息传到建业,整个建业再次陷入人人自危的处境。

  而张惇也是在这个时候 ,到达的成都。

  在安置完家人之后,张惇立刻前往宫中求见刘谌,希望能够得到刘谌的庇佑。

  听完张惇讲完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

  刘谌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没想到这段时间吴国居然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

  堂堂一国丞相和左将军居然以这种近乎荒唐的方式被杀。

  “张卿,汝兄被杀,朕心中万分悲痛。”

  “奈何汝兄乃吴国之臣,非朕之臣。”

  “朕纵然心痛,也无可奈何。”

  “只希望张卿能够节哀。”

  “如今张卿前来大汉向朕寻求庇佑。”

  “朕岂能忍心弃卿于不顾!”

  已经收敛了心情张惇听到刘谌的话,心中大为感动。

  要知道现在的大汉名义上还是吴国的盟友。

  自己一个吴国的叛臣逃到大汉,按照正常的流程,肯定是要被送回到吴国的。

  以全两国结盟之义。

  没想到刘谌居然愿意收留自己。

  于是张惇当场伏身再拜:

  “臣多谢陛下收留之恩!”

  “从今往后,愿为大汉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刘谌再次将张惇扶起来:

  “不过这段时间朕大婚在即,吴国也会有使者前来,所以短时间之内,你不宜在朝堂上抛头露面。”

  “等这段时间的风声过了之后,朕再行安排。”

  刘谌愿意收留自己,已经让张惇感动不已。

  又哪里敢奢求太多。

  所以在听到刘谌的话后,张惇立刻说道:

  “臣一切都听陛下的安排!”

  犹豫了一下后,张惇又说道:

  “陛下,臣前来成都之前。”

  “曾在西陵呆了将近半年的时间。”

  “对于西陵的防务,一切都还算清楚。”

  “臣已经全都画在一张图上,准备献于陛下!”

  在逃往成都的路上,张惇就已经想好了。

  既然你孙皓不仁,就别怪我张惇不义。

  更何况自己寻求别人的庇护,也得有被庇护的价值才行。

  于是西陵的防务就成了张惇的投名状,想要以此来觅得存身之道。

  然而刘谌在听到张惇的话后,脸色顿时一变:

  “张卿,朕收留你是因为你与朕之间早有情谊,且朕也不愿见到忠良被残害。”

  “可不是为了寻求吴国防务具体情况的。”

  “况且大汉与吴国乃是盟国,朕怎能为此不义之事!”

  “此事张卿休要再提!”

  张惇听到刘谌的话,心中立刻升起一丝赧然之色。

  西陵乃吴国防务的重中之重,换做是谁都想要把这些东西搞到手。

  没想到面对自己的主动献图,刘谌居然丝毫不心动。

  “陛下真不愧是仁义之君!惇敬佩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