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九月-《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高颎喉咙涌动。

  哪怕早知天下之大,远不止华夏九州。

  陛下高瞻远瞩,志在四海九天。

  但还是为皇帝的大气魄深感震撼。

  “昭玄,这是一个千年难遇的历史时代。”

  “也是一个开疆拓土,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时代。”

  “疆土就在那里,等着我华夏有志之士去宣示主权,去开发……”

  宇文衍趁势给高颎打了几管鸡血。

  让其斗志昂扬,眸眼闪烁金色光芒。

  ……

  九月。

  秋高气爽,风和日丽。

  南方各地的场院里,布满了竹编晒垫,全都晾晒着金黄的稻谷。

  今年起。

  朝廷免除十年赋税的期限到了。

  所有农田需按三十税一缴纳田税。

  在曲辕犁,脚踏脱谷机,铁制农具的加持下。

  效率相比以往提升了数倍不止。

  加上沤肥、虫害防治等农业技术的加持。

  南方的水稻产量逐年提升。

  统一后。

  朝廷推行均田制,九成以上百姓都分到了足量的田地。

  并且在地方官府的支持下,开垦出了大量的农田。

  这十年来。

  南方百姓不仅解决了吃饱肚子的问题。

  家中粮仓还有了一定数量的余粮。

  大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统一带来的实在好处。

  因而。

  对于朝廷开始征收田税一事,几乎没有引起任何波澜。

  家家户户都主动交粮。

  催粮官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轻松的征粮任务。

  另外。

  农学馆培育出的“华优一号”杂交水稻试种。

  获得了大丰收。

  上等良田,亩产湿谷达到五石,约六百斤。

  一般田地,一亩也能收获三石。

  要知道。

  在宇文衍亲政以前。

  肥田的最高亩产量也就两石半。

  朝廷推行先进农具和农业技术后,平均亩产达到三石。

  “华优一号”杂交水稻,相当于把亩产量提升了一石。

  可别小看这增加的百来斤谷子。

  在南方尚未完全开发的情况下。

  哪怕按一亿亩农田计。

  那就是每年多出一百亿斤湿谷。

  晒干水份以七成算,就是七十亿斤干谷。

  以六成出米率计,那就是四十二亿斤稻米。

  相当于2100万人一年的口粮。

  够当下大周六千多万人口吃四个月。

  何况。

  南方的田亩数绝对不止这个数量。

  随着开发程度的推进,稻田数量还能成倍地增长。

  除了南方五道之地。

  还有东北,交趾,柬郡,泰郡,金洲郡等能种植水稻的地方。

  若是全部推广“华优一号”杂交水稻获得成功。

  粮食增产量将达到一个恐怖的数字。

  说是就此一举解决粮食问题也不为过。

  宇文衍获悉后,也是龙颜大悦。

  再次给农学馆杂交水稻培育小组发下丰厚的赏赐。

  北方。

  少量种植的春小麦、粟也获得丰收。

  地里大豆到了黄叶阶段,苗壮,豆荚饱满。

  到十月初就能收获了。

  收完豆子的土地,接着就可烧荒、翻地,播种冬小麦。

  ……

  二十日。

  秋日阳光照洒大地。

  长安城沐浴在金光之中,宏伟又圣洁。

  广陌大道东。

  春明门外。

  人山人海,旗帜招展,锣鼓喧天的场景再次呈现。

  很多看热闹的百姓不知道所为何事?

  但心里清楚,肯定是有大好事发生。

  “狗子,狗子,这次是何好事?”

  “大军凯旋。”

  “凯旋?”

  “我朝何时出征了?”

  “你这书呆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我看你们这些读书人,最后把自己都读傻了。”

  “王师东渡,覆灭百济,再灭倭国,开疆拓土。”

  “这么振奋人心,扬我国威之事,你竟浑然不知?”

  “我……”

  ……

  人群中,看热闹的人们议论纷纷。

  “听说倭国的王是个娘们,不知押送回京没有?”

  “娘们又如何,听去过倭国的商贾说,倭国女人喜欢把脸画得像鬼似的。”

  “就是,就是。”

  “倭国女人肯定不如新罗婢。”

  “你看京城豪门,谁家不买几个新罗婢,昆仑奴充门面。”

  “等我有钱了,我买三十个,一天一个不重样。”

  “就你,一个粗馍都能对付两天,还妄想新罗婢,做梦吧!”

  “哈哈,他不就是做梦嘛!”

  “还是白日梦!”

  “哈哈……”

  “陛下,陛下来了,快闭嘴!”

  “参见陛下!”

  人群先是一阵骚动。

  紧接着黑压压跪了一片。

  宇文衍骑坐金色汗血宝马“逐日”缓缓而来。

  雄姿英发,威风凛凛。

  “免礼,平身!”

  “谢陛下。”

  看热闹的百姓起身,引颈眺望,想要一睹天颜。

  宇文衍跃身下马。

  大踏步上了临时搭建的高台。

  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大佬随行。

  元氏兄弟,李渊,以及龙武卫于高台之下护卫。

  一百名暗卫乔装混在人群之中。

  保证皇帝安全万无一失。

  一盏茶的功夫后。

  人群中爆发一阵高呼。

  “到了,到了!”

  宽阔平坦的长洛官道尽头。

  醒目的“周字龙旗”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中。

  十数骑快马飞奔而来。

  铁蹄踩在水泥路上发出急促、清脆的踏地声。

  “诸卿,来了,正是药师他们!”

  宇文衍放下手中的长筒望镜,递给身边的墨言。

  起身走下高台。

  大佬们也是满面笑容,跟在身后。

  皇帝对李靖的偏爱,众所皆知。

  “臣等出征归来,向陛下复命!”

  一众出征将领跃身下马,单膝跪地向皇帝见礼。

  “好,好,好得很!”

  “都是华夏好男儿,大周好儿郎。”

  宇文衍眸光熠熠,连声叫好,示意众将平身。

  李靖,杨素,于仲文,尉迟顺,周罗睺,鱼俱罗,麦铁杖,张须陀,刘仁恩。

  参见圣驾后,个个神色激动。

  目光扫视间,宇文衍眉眼一亮。

  上前几步来到一位将领面前。

  “果果,背井离乡,一去十余载,委屈你了!”

  皇帝说着,伸出双臂,给了他一个熊抱。

  宇文衍口中的果果就是张须陀。

  张须陀,字“果”。

  在新军营地时,王鹰和将士们都叫他果果。

  天元五年。

  物部龟田发誓成为皇帝的狗奴,想要大周助其报仇雪恨。

  宇文衍心中一动。

  决定派遣一支千人队前往本州岛北部开荒。

  当时负责新军营地一应事务的王鹰向其推荐了时年21岁的张须陀。

  “谢陛下!”

  “末将万死不辞!”

  ……

  喜欢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