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打到海边去-《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一旁的陈王宇文纯听了也是眸光熠熠。

  眼珠子直转悠。

  汉王宇文赞作为晚辈。

  耐心听两位皇叔和侄儿皇帝说话,自己没有插嘴。

  “陛下,云南道如今社会稳定,永昌郡粮食丰足。”

  “驻军训练不殆,士气高昂……”

  陈王目光投向皇帝身后舆图上西南的位置。

  言语中满怀期待之色。

  陈王此话一出。

  宇文衍就知道他的意思了。

  这是有想法啊。

  “九皇叔公,掸国逃亡王室人员还听话否?”

  在爨氏叛乱前。

  哀牢国王室及其遗民建立的掸国被南方骠国所灭。

  一众王定成员及贵族头领北逃,向举兵西行的陈王所部寻求庇护。

  “回陛下。”

  “亡国之裔,由不得他们不听话。”

  “据说掸国旧地,还有不少地方首领还在抵抗骠国军队。”

  “没错。”

  “主要是以混鲁、混赖兄弟为首,趁乱兼并了各部族,率领军民抵御骠国的进犯。”

  “不过,他们已对外宣称自立,不再听从掸国逃亡王室号令。”

  “看来,这两兄弟也是有野心的。”

  “你回大理后,让他们归附朝廷,交出兵权。”

  经过几年的经营,云南道旧势力被清理。

  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也是时候进一步扩大中原王朝在西南边陲的影响力了。

  这几年间。

  从蜀川道至昆州,再到永昌郡的商贸路线日渐繁盛起来。

  从益州城到腾冲的这条商路,属于“蜀身毒道”的东段。

  共有数条子线路。

  西线从益州城至邛崃,这段称之为——临邛道。

  从邛崃经荥经,到西昌,这一段则是——西夷道。

  到了西昌,西线一分为二。

  一条经丽江到大理。

  另外一条经南华至大理。

  两条支线统称为——灵关道。

  东线则是从益州城往南抵达金沙江边的码头城镇宜宾。

  这段商道称之为——岷江道。

  从宜宾向西,经昆州城,南华到达大理,这段称为——五尺道。

  东、西两线最终在大理坝子汇合。

  这也说明,大理是云南道西部当仁不让的行政、商贸中心。

  从大理坝子向外。

  除了进来的东、西线路径。

  还有两条线路可走。

  一是沿沅江向东南方向,可到步头码头,这条路称之为——步头道。

  不过红河上游这段地势险峻,通航条件差。

  水路断断续续,大多需走陆路。

  只有从步头码头起,到交趾郡海防港,才能全程通航。

  二是向南抵达永昌城(保山),这段称为——博南道。

  到了永昌。

  继续向南,便可前往中南半岛的骠国王都卑谬城。

  向西三百里。

  则是火山林立,盛产硫磺的腾冲县。

  如今朝廷已经安排人员在此负责采集。

  再由华夏商行的商队运回京城。

  从腾冲向西南,便可抵达掸国失陷的王城补甘姆。

  向西行进,即进入江心坡。

  翻越野人山后,往西通向天竺。

  当下。

  野人山西麓的广大区域,还不属于天竺的地盘。

  是一个称之为东辉国的国家。

  此时的天竺并未统一,还分东、西、南、北、中五部。

  历史上统一天竺五部的中天竺王尸罗逸多,也就是戒日王。

  这个时候,正在进行东征西讨的武力征程。

  东辉国乃是黄种人建立的国家。

  其祖上是华夏史书中被称作西戎的族群。

  “陛下,鲁、混赖兄弟俩会心甘情愿交出兵权么?”

  宇文纯见侄孙皇帝终于对掸国旧地有所行动,心中大喜。

  不过。

  他感觉已经自立的兄弟二人不会轻易臣服。

  “不愿意那不正好!”

  “让他们见识下朝廷威武之师的战力。”

  对于这些装备实力相对落后的武装势力。

  宇文衍还真没把他们放在眼里。

  若不是为了开疆拓土,还真没什么好打的。

  “哈哈,既如此,臣知道怎么做了。”

  “不过,我朝拿下掸国失陷之地,那便与骠国杠上了。”

  “对彼国该以何方式处之,还请陛下明示!”

  宇文纯随即又问了一句。

  “骠国又没归附我朝。”

  “若是其敢刀兵相向,便以雷霆之势攻之。”

  “一直向南,给朕打到海边去。”

  几年前。

  长孙晟率领的使团下南洋寻求土地和港口。

  其中前往骠国使团成员,虽然受到骠国王的热情接待。

  却却不愿意出让哪怕一寸土地,更不要说整个港口了。

  宇文衍也不急,不愿意便算了。

  总有一天,整个骠国都将纳入华夏版图。

  “臣遵命!”

  陈王畅怀大笑起来。

  不仅得到开疆拓土的机会,甚至连灭国之功都来了。

  怎能不让其心花怒放!

  “离京前,你们和政事堂以及兵部商议一下细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天下一盘棋,获取胜利的同时也得顾全大局。”

  “臣等遵命!”

  陈王和越王拱手应答,心早已飞了起来。

  宇文衍点头,而后看向汉王宇文赞。

  “二皇叔,河南道总管一职还算得心应手不?”

  赵王宇文招擢升为兵部尚书后。

  总管一职便给了宇文赞。

  “回陛下!”

  “七皇叔经营河南多年,臣只需按部就班,不用大过费心伤神。”

  汉王能力肯定不及赵王宇文招。

  不过,在和平统一的背景下,总管一职并不棘手。

  而且。

  非战时,亦无大灾的情况下。

  总管没也没领兵的机会。

  府兵的日常选拔、训练,均是由都督府负责。

  “中原乃国朝命脉核心,其重不亚于京畿中枢。”

  “哪怕和平之日,亦不能麻痹大意,吊以轻心!”

  中原的重要性人人皆知。

  宇文衍这也是顺口提了一句。

  “陛下放心,臣明白!”

  四人闲聊了半个时辰,君臣尽欢颜。

  “一会你们自行去给两位太皇太后,太后,皇后请安吧,朕就不陪着了。”

  “臣等告退!”

  三位王爷起身,拱手拜别。

  宇文衍回望身后舆图,凝视西南和雪域高原的位置。

  眸中闪烁熠熠光芒。

  一旦把掸国故地拿下。

  朝廷就能控制与云南道西部接壤的广大地区。

  特别是江心坡。

  这是一处地理位置极佳,气候条件优良的宝地。

  是后世华夏谈之令人痛心的遗憾之地!

  喜欢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