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天元十年冬月-《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十一月。

  冬月的关中平原。

  草枯叶黄,显现出几分萧瑟。

  渭河两岸的地里,却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

  这是播种月余,已经出苗的冬小麦。

  在朝廷大力推行下,北方越来越多的土地改种冬小麦。

  十月左右播种,来年五月前后成熟。

  收获后。

  同一块地,还能种一茬豆类作物。

  豆类,在南北朝时期,是除粟、麦、稻之外的重要主食。

  初时,豆子都是煮熟后直接食用。

  贫困百姓也采摘豆类的嫩叶和主食搭配着吃。

  自从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发明点卤制豆腐后。

  豆制品开始源源不断地衍生出来。

  豆腐,干豆腐,油豆腐,豆皮,千张,豆筋,霉豆腐,腐竹……

  在宇文衍的带动下。

  豆浆配油条,以及豆腐脑加卤子或糖作早餐的吃法流行开来。

  使得豆类的市价直逼粟米的价格。

  能多收获一茬作物,自耕农也乐见其成。

  这茬豆类,朝廷是不收取田税的。

  也就是说,所有收成归农户自由支配。

  可作存粮,也可出售换钱。

  宇文衍推行”开荒减税,休养生息“的策令。

  让神州大地的百姓,获得宝贵的喘息时间。

  大部分自耕农摆脱饥饿,能够吃上一口饱饭,生活水平大有改观。

  今年的棉花收成比往年翻了数倍。

  除了朝廷军需特供。

  棉制品开始在民间兴起。

  棉花脱籽机和弹棉弓的制作工艺及相关技术全面开放。

  任何机械,工艺,技术,只有在大量的实际应用中,才能快速发展,并推动产业升级。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很多商业点子在西方萌芽。

  却在华夏大地大放异彩。

  因为一个行业想要发展壮大,需要大规模的应用市场。

  棉花的出现。

  必然会带动纺织,染色,裁制的发展。

  同时。

  促进脱籽机,纺线机,织布机等生产工具的技术革新。

  棉布的普及,将给大周百姓带来服饰上的提升。

  这种提升体现在质量和舒适度上。

  相比粗麻布,棉布无疑就是百姓心目中的绫罗绸缎。

  以前,宇文衍希望全天下人都能吃上肉。

  现如今。

  又多了一样,希望所有百姓都能穿上棉布衣裳。

  另外。

  农学馆从天元四年开始培育橄榄苗子。

  六年以来,不断从西域胡商手中收购橄榄果。

  已经培育出数十万株苗子。

  最早的几批。

  移栽到了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河北,山东等地试种。

  几年下来,有的长势还行,也有部分没有存活。

  后来。

  宇文衍让农学馆在陇南之地开垦了一个树苗培育基地。

  这里与极西的罗马之地同纬度,是橄榄树生长的天选之所。

  在后世。

  陇南出产的橄榄油超越了地中海的品质,荣获金奖。

  宇文衍准备把陇南打造成橄榄树之乡。

  如果能够成功,无疑给当地百姓开辟了一条致富道路。

  那也是功德无量啊。

  农学馆的温室大棚种植技术也有所发展。

  培植出的反季节蔬菜种类有所增加。

  其中宇文衍最中意的就是胡瓜,也就是后世的黄瓜。

  试想,大冬天的。

  外面冰天雪地,寒气逼人。

  殿内暖哄哄的。

  烫上一壶美酒,来上一盘“拍黄瓜”,一碟酱牛肉。

  甭提有多带感。

  要是再有一盘花生米,那就更完美了。

  在宇文衍推出的菜谱中。

  一道“猪肉白菜炖粉条”,使得原本不太受人待见的白菜身价暴涨。

  这时的白菜称之为菘菜。

  与后世的大白菜有所区别,还不能包得那么紧实。

  这道菜在辽宁道倍受欢迎。

  菘菜贮藏时间长,成了东北百姓猫冬必不可少的蔬菜。

  当然。

  这个时候还没有土豆,红薯,玉米这些作物。

  粉条都是用的豆粉或米粉。

  上善殿。

  宇文衍哈哈大笑。

  正夸着刚说完一通“文承武德,威震天下”之类好话的唧唧,哇哇。

  “后生可畏,朕看好你们哦!”

  “陛下威武!”

  “天帝霸气!”

  有了两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小鹦鹉。

  在皇帝面前拽得二五八万似的花花,感受到了来自亲儿子的威胁。

  但头铁的它依然是拽拽的。

  哪怕被宇文衍的“铅笔暗器”打得鸟毛纷飞,还是一如既往地出口成脏。

  它的口头禅就是:

  去你大爷!

  花花和那那只母鹦鹉都是彩色羽毛。

  两只小鹦鹉却是全身灰羽。

  要不是皇宫没有第三只鹦鹉,宇文衍都怀疑花花是不是被绿了!

  看到不争气的俩小子成天拍皇帝的马屁。

  都快赶上陈叔宝座下的马屁大王孔范了。

  花花两眼斜视,一脸不爽。

  要不是有宇文衍护着,铁定把两逆子啄到亲娘都不认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唧唧,哇哇,要是朕和你爹掉水里,你们先救谁?”

  “当然是救陛下啊。”

  “俺爹一身臭哄哄,正好让它洗个凉水澡!”

  俩鸟话音落下,宇文衍得意地望向花花,畅怀大笑起来。

  “去你大爷!”

  “孽子……”

  花花哪还忍得了,张嘴就骂。

  这次它学乖了。

  飞离宇文衍的暗器射程后才开口。

  堂堂中原王朝的皇帝,九五至尊,君临天下,统驭万民。

  却在这里和几只鸟儿逗嘴。

  场面还如此搞笑。

  就连梅兰竹菊四侍女都不禁捂嘴直乐呵。

  其实,鹦鹉有如此表现并不是天方夜谭。

  后世就有一种鹦鹉。

  智商相当于六七岁的孩子,说话能力出众,寿命还长,能活五六十年。

  看到花花气急败坏的样子。

  宇文衍开心得不行,亲自给唧唧,哇哇喂食鲜肉。

  这时。

  墨言从殿外进来。

  走到近前,轻声禀报:

  “陛下,鸿胪寺上报,倭国使团抵达京城。”

  “已经安排在鸿胪客馆了,寺丞询问您是否接见?”

  月前。

  倭国使团从山东道登州港登陆,向当地官府献上国书。

  消息快马加鞭送往京城。

  “那便十五日大朝会见见吧!”

  宇文衍接到消息,也没想到倭国会派出使团来朝。

  要知道。

  在此之前,倭国与中原王朝已经百余年没有官方往来了。

  历史上,倭国第一次派出“遣隋使”是在600年。

  宇文衍的出现,让南北统一早了三年。

  倭国派遣使者的时间也随之提前了。

  ……

  喜欢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