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第九个年-《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今年。

  回京的地方官员不多。

  一众王爷,也就回来三位。

  河南道总管赵王宇文招,巡视河南、湖北的汉王宇文赞,巡视山东、江北的秦王宇文贽回京了。

  大年三十。

  宇文衍携皇室宗亲祭祀太庙。

  随后。

  又领着朝臣前往骊山“英烈祠”祭扫。

  英烈祠落成以来,朝廷每年都会组织官方的祭扫活动。

  民间自发性的祭拜也是源源不断。

  这些被塑造成国家、民族英雄的英烈,享受着华夏百姓的香火供奉。

  和平背景下的中原大地,开始显现其强大的生命力。

  在宇文衍“执政为民”的统治理念下,整个社会迸发出蓬勃生机。

  越来越多私奴、贱户得以解放,成为拥有土地的自耕农。

  大力推行的均田制,使得底层老百姓告别饥荒,初步解决吃饭问题。

  除夕,春节!

  作为朝廷不遗余力宣扬的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这几年来,过年的传统愈加深入人心。

  置办年货,贴春联,年夜饭,守岁,发红包,拜年,庆贺新春……

  每样风俗,都成了过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是宇文衍穿越后的第九个年。

  自从他那便宜父皇宇文赟驾崩,自己强势亲政后。

  整个皇宫的风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年三十这天。

  皇帝赐宴。

  皇室宗亲齐聚一堂,在一定的程度上维持了宇文宗室的表面团结。

  事实上。

  皇室成员之间也确实比宣帝以前更加齐心。

  这是在宇文衍皇者霸气侧漏,以及对一众王爷用人不疑,充分信任的基础上,所取得的成果。

  皇室宗亲这股势力。

  若是用好了,绝对是皇帝所能倚仗的中坚力量。

  当然。

  其中也伴随被取而代之的风险。

  毕竟,宗室成员,在血缘上或多或少都具备继承皇位的合法性。

  比起外姓的武将,权臣夺位,具有法理上的优势。

  不过,目前这些王爷,不论是声望和手中的权势,都不足以支撑他们觊觎皇位的野心。

  就算有人谋反篡位又能如何?

  宇文衍有绝对的信心掌控局面,轻松拿捏!

  祭扫过英烈祠后,朝臣散去,各自回府团年。

  小皇帝一行也返回皇宫。

  宗室成员团聚,并不是全员皆至。

  而是由各王府王爷和他的正妃、嫡子、嫡孙入宫。

  没有回京的王爷,则由其正妃携带家眷前往。

  在嫡庶有别的时代。

  庶出的地位远比人们想象中的要低很多。

  阿史那氏和李娥姿作为皇室地位尊崇的两位长辈。

  每年看到其乐融融的团聚景象,内心总是无比的欣慰。

  各王府的世子小屁孩围绕她们膝前,奶声奶气地讨要红包。

  大点的就和宇文娥英,宇文衎,宇文术几人一起玩乐。

  一众王妃和小皇后,贵妃木兰,淑妃萧婉儿凑在一块。

  莺声燕语,不时传出阵阵银铃般的笑声。

  毕王宇文贤,酆王宇文贞,汉王宇文赞,秦王宇文贽,四位堂兄弟凑了一桌麻将,搓得不亦乐乎。

  小皇帝和赵王宇文招饶有兴致地站在一旁观看。

  宇文衍能让一众王爷心服口服。

  除了他这几年来做出令人信服的功绩,还有就是一碗水端平。

  自从武帝宇文邕登基后,他这一脉就成了宇文皇室的正统。

  到宇文衍这,已经是第三代。

  从血缘上来说,汉王宇文赞和宣帝宇文赟一母同胞,都是李娥姿所生。

  小皇帝和他一脉相承,是为嫡系血亲。

  其他王爷可以说都是庶出,身份地位要低上许多。

  但,宇文衍并没有区别对待,给汉王这个亲皇叔更多特权。

  这就使得其他王爷感到心理平衡。

  对小皇帝的敬重也多了几分。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

  入夜时分。

  整个京城鞭炮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

  年夜饭从最小的孩子喝椒柏酒开始。

  而后。

  就是年夜饭后派发红包的环节。

  接着就是校场观看打铁花和烟花。

  宫外,也有朝廷安排的打铁花和烟花燃放活动。

  官民同乐。

  长安城陷入一片欢乐喜庆的海洋!

  聚会散去,几位王爷出宫后,小皇帝的三位媳妇陪着他守岁。

  子夜。

  被三女强行拉到小皇后的醴泉宫,要躺着听他讲故事。

  宇文衍没有办法,只好横卧花丛中,极其煎熬地讲起了“梁山伯与祝英台”。

  毫无疑问。

  翌日清晨起来又得换裤衩子。

  ……

  大年初一。

  天元八年,元旦。

  皇帝在正武殿大宴朝臣。

  这是彰显天子与臣同乐,赏赐臣下的宴会。

  也是宇文衍接触中下层官员的机会。

  这几年来。

  就有不少一心做实事,为国为民的官员入了他的法眼。

  被破格提拔,得以官升数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随着小皇帝亲征,完成数百年未有之南北统一大业。

  他在官员及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

  从正武大殿,一直到殿外广场。

  宇文衍一边发放红包和赏赐之物,不时停下闲聊几句。

  以其过目不忘的天赋,熟悉的面孔逐年增加。

  被皇帝叫出名字的官员感动到无以复加。

  ……

  春节期间。

  除了接见入宫拜年的官员,宇文衍还去看望了新都城工地上的工匠、役力。

  过年停工半月。

  京城附近的都回家团年了。

  远道而来的只能选择留在工地。

  众人显然想不到皇帝会去看望他们这些下等“贱民”。

  而且还发下丰厚的赏赐,个个感动得稀里哗啦!

  宇文衍看到工地上,临时搭建的工棚都安放了烧柴取暖的铁炉子。

  吃食也还算可以,包子,馍馍,稀饭都有。

  大锅的炖菜,里面放了不少的猪肉,油水是有的。

  他让墨言盛来一小碗,尝了一下,味道还算可以。

  就着一个黄馍馍,一口馍,一口菜,把碗里的饭食吃了个干净。

  工匠、役力们见状,惊愕后两眼冒出精光。

  皇帝竟然不嫌弃他们这些“贱民”的吃食,内心亲切感油然而生。

  宇文衍和众人讲述新都落成后的宏伟壮观,肯定他们每一个人的辛勤付出。

  听得大家热血沸腾,连主人翁般的骄傲自豪感都出来了。

  随行的工部尚书宇文恺,左侍郎何稠,右侍郎李春三人。

  感受到皇帝“爱民如子”的风范,内心也很是触动。

  特别是右侍郎李春。

  他本是河北襄国郡一个普通石桥工匠。

  虽然家境不差,家传的造桥手艺也很精湛。

  可也从未想过能够官居四品,成为工部副官。

  听毕王说是陛下钦点,他就更加诧异了。

  不知道自己何德何能,竟然入了皇帝法眼。

  哪怕到现在,他都感觉像做梦一般。

  李春永远都不会知道。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主持修建的赵州桥。

  ?立到后世一千多年的盛名所至!

  喜欢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