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喜事将近-《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北风萧潇,冬日渐冷。

  冬月转瞬即逝。

  凛冽的寒风昭示腊月的到来。

  一年一度的税赋收缴之后,家在京城的外官开始陆续启程回京。

  走得早的都是路途遥远的地界。

  远在辽宁道的贺若弼也上奏请求返京过年,小皇帝自然是允了。

  收复辽东,把高句丽赶到鸭绿江以南后,东北的局势暂时相对平稳。

  如今军政分离,刺史负责一应政务。

  没有战事的情况下,他这辽宁道总管回京过个年,那是没有任何问题。

  辽东城。

  总管府内,一众侍卫和下人正收拾行囊,安排车队。

  贺若弼的家眷原本在辽西龙城。

  后来他长期驻守辽东,便把家人接到了辽东城。

  女眷们知道要回京,开心不已,开始忙着收拾私人物品。

  为家人准备礼物,都是东北的山货特产。

  贺若弼一身戎装,端坐高堂。

  把玩着皇帝御赐的天元横刀,不时用绸布细心地擦拭几下。

  脑海中浮现出离京前与小皇帝长谈时的情景。

  嘴角微扬,眸光熠熠,眼底尽显敬佩之色。

  短短三年。

  大周就在东北站稳了脚跟!

  不但把突厥伸进辽西的触手斩断,还让契丹等四个部落主动依附。

  最为关键的是,把高句丽势力赶出辽东。

  一切就这么波澜不惊地发生了,似乎水到渠成,理所当然。

  这么大的功绩,朝野上下引起不小的轰动。

  盖因每次东征胜利后,朝廷都把战果昭告天下。

  表彰辽东将士们英勇善战的事迹。

  使得贺若弼的名字天下皆知,威名远播。

  因辽东战事,小皇帝还下诏修建“英烈祠”。

  大周府兵,上至将军,下到军士,无不感激涕零,倍感皇恩浩荡!

  一时间。

  军心高涨,斗志昂扬!

  腊八后。

  皇宫以及京城两座驸马府开始张灯结彩。

  两位公主的婚期定在了腊月十八。

  这是宇文衍亲政后,皇室首次公主大婚。

  而且,还是两个公主同时出嫁。

  朝野上下,大家都在关注宫里的这桩喜事。

  “皇室女子,必须十八方能婚配,果真不假啊……”

  议论中,突然有人提出。

  “还真的是,义阳公主也订婚了,但她只有十七!”

  “都说女子早婚折寿,两年前就传开了……”

  “何止,近亲婚配还会断子绝孙呢!”

  “不是吧,这样的传言你们也信?”

  坊市、茶楼、酒馆之中,这样的声音随时都能听到。

  “你可以不信。”

  “但你去打听打听,那些达官显贵,还有谁的府上这么做的?”

  “连皇上都下诏了,还能有假?”

  “就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皇家和贵族肯定比咱们这些小老百姓知道得更多……”

  如此讨论,在大周各城普遍存在。

  看来。

  这招欲擒故纵已然在民间产生了从众效应。

  这远比一纸诏令,明文禁止带来的效果要好上许多。

  随大流,生怕自己吃亏或是错过好事,正是人性的一种真实体现。

  演武殿。

  “崇善,很快就要做新郎了,心情如何?”

  晨练间隙。

  王鹰左手抱胸,右手摸着下巴,对着来护儿戏谑道。

  “脑子一片空白,感觉像在做梦……”

  来护儿挠了挠后脑勺,略显几分羞态。

  作为落魄家族的寒门子弟。

  他的际遇,可以说是真正的一步登天,鲤鱼跃龙门。

  这或许就是人生中的命运使然。

  和他同样家境出身的大有人在,他们就算智慧超群,努力奋斗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实现阶级跨越。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努力奋斗固然重要,实力是成功的保证。

  其他的就交给老天好了。

  命里有时终须有。

  运气,贵人都会降临在你身上。

  命里无时莫强求!

  不属于你的哪怕拼个头破血流,最终也是镜中花,水中月,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丢!”

  “药师,你掐我干嘛?”

  来护儿突然暴走,指着小李靖咧嘴轻骂。

  “痛不痛?”

  “废话!”

  “那说明不是做梦,你很快就要抱得美人归喽……”

  李药师这么一说,几人轰然大笑起来。

  来护儿无语凝噎,作势要踢他屁股,小李靖坏笑着跑开了。

  “崇善,明天起你不用入宫了,在府上接待宾客,准备大婚吧……”

  宇文衍举着石锁进行力量训练,一边说道。

  “谢陛下!”

  “臣遵命!”

  看着眼前丰冠如玉,玉树临风,眸光坚毅的少年天子。

  来护儿本想说点什么,最后又把话吞了回去,抿抿嘴应道。

  内心升起一股宏愿,定当誓死追随,尽忠尽责!

  腊月十二。

  赵王宇文招回京。

  亲生女儿以公主的身份出嫁,他这做父亲的当然不能缺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之前他镇守的相州,如今属河南道地域。

  他被小皇帝指任为河南道总管,总领河南军马事。

  原本宇文衍还考虑是不是让他出任刺史。

  思来想去,最后还是让他继续担任总管一职。

  作为外官中唯一的皇室成员,让其总领一道军马,也算是对其他总管的一种制衡。

  何况。

  各道总管没有皇帝诏令,也不能随意调动各地军府的府兵。

  想要拥兵自重,绝非易事。

  “臣参见陛下!”

  “皇叔公免礼,快快请坐!”

  宇文招第一时间入宫觐见皇帝。

  “路上还顺利吧!”

  “劳陛下挂心,一切都好!”

  小皇帝亲手倒了一杯热茶放到赵王面前,笑着问了一句。

  宇文招早已习惯了侄孙皇帝的路子,谢过后端起品尝了一口。

  “香而醇,味绵长!”

  “陛下的茶道手法愈加精湛了……”

  面对幼主,赵王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

  当初。

  他的兄长齐王被诛,宣帝宇文赟命他们远离京城,到封地就藩。

  更让他意识到,自己的王爷身份天生就是帝王的眼中钉,肉中刺。

  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人头落地,小命不保。

  哪怕宣帝驾崩,面对强势亲政的八岁小皇帝,他们兄弟几人也不敢有所异动。

  特别是了解到宇文衍亲自挫败杨坚矫诏夺权的阴谋后。

  震惊之余,更是低调行事,小心翼翼。

  那段时间。

  兄弟五人闭门谢客,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鲜少露面。

  宇文衍不说,他们也不提回封地的事。

  其实。

  从内心讲,几人也不太情愿就这样在封地做一辈子的富贵王爷。

  不曾想,小皇帝很快就任命他为相州总管。

  镇守原北齐都城周边的十数州。

  对他这个皇叔公表现出了足够的信任。

  这份气度和胆量,让他敬佩之余还有几分感动。

  “皇叔公见笑了,高祖若在世,肯定责骂孙儿不务正业,玩物丧志……”

  宇文衍为赵王续上茶水,开玩笑地应道。

  喜欢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