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请安-《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吃饱喝足,一天的疲惫一扫而空,立即满血复活。

  “小言子,摆驾天宫,给天元皇帝请安!”

  “陛下,早已经备好了!”

  做了太上皇的宇文赟把后宫改为“天宫”,对他人自称为“天”。

  如今的天宫用五色土涂饰,殿内更是极尽奢华。

  帐子上装饰金玉珠宝,光彩熠熠,绚烂夺目。

  “奴婢恭迎陛下!”

  “陛下恕罪,天元皇帝有谕,谁也不见!”

  周宣帝的贴身总管太监宝桂跪伏在地,见小皇帝抬脚就要进入天德殿,连忙出声说道。

  宇文衍止步,耳朵微张,殿内靡靡之音此起彼伏。

  娇吟声,喘息声,尖叫声,声声入耳……

  摊上这么一皇帝老爹也是没谁了。

  天若欲其亡,必先令其狂,古人诚不欺我!

  宇文衍小手一摆,转而去了弘圣宫。

  这是当今太后杨丽华的居所。

  她是周宣帝的正宫皇后,尽管宇文衍不是她所生,但也得尊其为嫡母后。

  杨坚这个便宜外公也就是由此而来。

  “儿臣叩请太后金安”!

  宇文衍话语间规规矩矩,并没表现出过多的热情。

  “衍儿无须多礼,我儿如今可是皇帝了,让母后好好看看……”

  杨丽华双手扶起小皇帝,仔细打量着,眼中充满了柔情。

  杨坚公元540年出生,到今年40岁,二十二岁和妻子孤独伽罗生下长女。

  也就是说杨丽华如今还只是个十八岁的小娘子。

  放后世刚刚成年,正上着高中呢。

  或许是因为杨坚的关系,宇文衍对这个小太后说不上亲近,但也没有讨厌。

  历史上。

  杨坚要夺取宇文衍的帝位,杨丽华是竭力反对的,且事成之后,始终怨恨着父母。

  彼此说了些关心的话,宇文衍便告退而出。

  转而去见了他的生母朱满月,如今的天大皇后。

  几年前。

  因其家人犯法而被收入东宫服侍太子,掌管宇文赟的衣物。

  朱皇后天生丽质,相貌出众,被十四岁的宇文赟宠幸,生下宇文衍。

  当时的朱满月已经二十五岁,比宇文赟大了足足十一岁。

  生下皇子,母凭子贵,在宣帝即位后也被封为皇后,在宫中地位仅次于杨丽华。

  “皇儿叩请母后金安,母后万福!”

  面对亲生母亲,宇文衍情感真挚了许多。

  此时的朱太后三十二岁,宇文衍清脆稚嫩的声音直击她的心坎。

  看到贵为皇帝的儿子躬身在前,一时百感交集,将其紧紧抱在怀里,泪水不由地流了出来。

  她出身不好,又比宣帝大,平时被疏远,不受宠爱。

  不过因为宇文衍的缘故,宣帝对她很是尊崇,要不然也不会有如今的地位。

  “母后莫哭,这是皇儿带的点心,您尝尝。”

  宇文衍的后世灵魂是个二十出头,血气方刚的小伙。

  被朱太后这样紧紧抱在怀里,内心难免有几分尴尬。

  而且自己融合了她儿子的灵魂,一切以自己的意识为主。

  按理说,如今的宇文衍,已经不是朱太后原来的那个皇子了。

  但占据了这具身体,继承了他全部的记忆,那就是她的亲儿子。

  宇文衍从朱太后香喷喷的怀里挣脱开来,小手帮她擦拭脸上的泪珠,同时让墨言把点心呈上来。

  “衍儿真乖,母后的心肝宝贝哟……”

  看到儿子如此孝顺懂事,朱满月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说完就在他小脸上吧唧了几口,弄得宇文衍满脸通红。

  浓浓的母子亲情让宫女、太监们为之动容,脸上都露出和美的笑容。

  告别生母,宇文衍又去见了两位太皇太后。

  一位是周武帝的皇后——阿史那氏。

  她是突厥木杆可汗阿史那燕都之女,是草原上的美人。

  如今二十九岁,比宇文衍的生母朱皇后还要小三岁。

  但宣帝不是她生的,宇文赟的生母是李娥姿,是周武帝的妃子。

  周宣帝继位后尊她们两位为太皇太后。

  两人对年幼的宇文衍也是宠爱有加,好生勉励了一番,让其要做个好皇帝。

  返回正阳宫后,已是华灯初上,宫内烛火通明,一片亮堂。

  宇文衍坐在案台前,阅览着他让默言收集的一些关于北周的资料。

  不论朝堂,军伍,还是民俗风情,地理山川,手工技艺等,他都大概了解一番。

  不得不说,周武帝灭齐,实现北方统一的壮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为后面的南北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时的北周疆域,东起辽西,西至敦煌。

  南起长江,北至漠南地区。

  包括西南云贵高原大部及蜀地,都在其统治版图之内。

  已然形成了北强南弱的局势。

  南陈偏安一隅,已经到了国之将倾的时候。

  毫不客气的讲,杨坚篡位当上皇帝,隋朝的江山简直就同白捡的一般。

  史书有言:

  “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宇文衍在一张麻纸上把北周的疆域,及其周边的势力大概勾画了出来。

  中原大地居中,南边是陈,北有突厥,东有高句丽、新罗、百济,西有吐谷浑及西域诸国。

  此时,之前汉朝设置的西域都护府早就不复存在。

  中原王朝失去了对西域的掌控。

  海上还有倭国,以及南洋诸国。

  ……

  墨言一边研墨,一边好奇地看着宇文衍描绘出的图画。

  “陛下,突厥,吐谷(yù)浑,高句丽这些奴婢倒是知晓,但老毛子,小鬼子和阿三却是闻所未闻……”

  墨言眉头紧锁,竭力思索着,很是不解地说了一声。

  “那是番外之国,以后有机会了可以去看看……”

  宇文衍放下毛笔,拿起所画的图纸,吹拭未干的墨迹。

  “小言子,负责正阳宫宿卫禁军的统领是谁?”

  “陛下,是司卫府的司武上士王鹰将军。”

  墨言随口就说了出来,作为皇帝身边的人,很多事情必须了然于胸。

  依据脑海中宇文衍原有的记忆,高祖周武帝当权时,铲除权臣宇文护后,极力收拢中央集权。

  朝权,军权都集皇帝于一身。

  也就是说,各种官职拥有权力的大小,视皇帝之命而定。

  像之前的大冢宰宇文护,控制着皇帝,军政大权由他说了算。

  而当朝天官府大冢宰宇文盛,却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虚职。

  这种权力高度集中的制度,把整个国家的命运全系于皇帝一身。

  如果是周武帝那种文韬武略的君主,自然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但要是出一个短命皇帝,刚好继承人年纪又尚小,就像宇文衍父子这种,被有心之人利用,直接就夺了江山。

  不过现在的宣帝虽然行事混账,但军政大权还是抓在手里的。

  也就是说,只要杨坚不能掌控军政大权,大周的江山他就只有干瞪着眼红的份。

  想到这里,宇文衍嘴角上扬。

  看来得找机会在便宜父皇面前给那老小子上点眼药。

  不过也不能把希望全寄托在宇文赟身上。

  毕竟,历史上,宣帝那么看不惯杨坚,到最后也还是没有杀掉他。

  小皇帝思索着,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属于自己的力量。

  于是他把目光盯上了正阳宫的宿卫禁军。

  只有手上握有枪杆子,以后才能挺起腰杆子。

  不过想要收服那些老兵油子,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首先得把军中将领搞定。

  宇文衍挥退殿内侍从,包括墨言也退了出去。

  卷起手中的图纸,双手负于身后,小大人般踱步思考起来。

  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些杀才折服呢?

  难道就凭自己皇帝的王霸之气?

  那也只是表面的,他要的是绝对折服,绝对的忠心。

  可自己现在只是名义上的皇帝,说白了,就是个摆设。

  既不能许他们加官进爵,也不能给他们荣华富贵。

  试问谁敢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甚至是整个家族的命运押宝在一个没权没势的小皇帝身上?

  主要是他年纪太小,在残酷冷血的权力争斗之中,能熬到掌控实权的概率实在太小了。

  唯有利益,让人心动的利益!

  宇文衍暗暗思忖。

  喜欢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