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与农业相关-《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给众臣展示过火药的威力后。

  小皇帝给北方边境各州每处两百斤的火药。

  配上足够的引线,铁壳、铁沙,铁蒺藜等。

  贺若弼没有返京,宇文衍让阴寿给他带过去。

  除了火药。

  每处还增加了两千陌刀,两千锥枪。

  横刀和弯刀每处各一百,用于奖赏有功的将士。

  几位总管拿到这些神兵利器后笑开了花。

  面对北方突厥的威胁,心中已是淡定了许多。

  ……

  二月底。

  杨素回京,第一时间觐见了小皇帝。

  “臣杨素参见陛下!”

  “爱卿平身!”

  小皇帝端坐茶台前,示意杨素在对面的椅子入座。

  随即烫洗了一个茶杯,为他倒上一杯香茶。

  “谢陛下!”

  杨素看到皇帝亲自为自己泡茶,倒茶,受宠若惊,连忙谢恩。

  “爱卿一去就是一年,辛苦了!”

  “工匠们攻克水密隔舱之术,着实可喜可贺……”

  杨素自从到了巴东郡永安县。

  当即召集造船工匠,开始尝试宇文衍所说的水密隔舱技术。

  同时。

  拿着朝廷诏令,从周边军府召集府兵,组建水军。

  他每月都会写奏章给小皇帝汇报进展。

  因而,宇文衍对他的情况很是了解。

  “陛下,在建的两艘五牙战舰,已经完成近八成,再过两三个月就能下水试航了……”

  杨素向小皇帝汇报了造船的最新进展。

  因为有小皇帝绘制的图纸,很顺利地就把船坞建造好了。

  有了船坞,船体就能造得更大。

  当下正在建造的五牙战舰,船身长度比历史上杨素主持建造的长了11米。

  长66米,高33米的战舰,能够容纳千名军士。

  放在长江水面,绝对算是庞然大物了。

  “很好!”

  “等到这两艘战舰下水,你挑出一半技艺精湛的工匠来,朕要让他们去研究建造大海船。”

  “你这边继续招募造船工匠,以后这方面的匠人需求会很大。”

  既然永安造船走上了正轨,能够同时建造两艘战船,那抽调一部分工匠也没什么影响。

  反正暂时也还不对南陈用兵。

  “是,陛下,臣回去后便安排!”

  这个事情一开始小皇帝就和他说过,杨素早有准备。

  “朕要他们去扬州,举家迁徙,二十年内免除所有赋税、劳役……”

  其实。

  直接用行政强制手段,工匠也不得不去。

  宇文衍当然不会这么做,这些工匠可都是造船技术人员。

  他想要造出郑和下西洋所用的宝船,就得倚靠这些工匠。

  因而。

  他给出这样诱人的条件。

  就当是对他们背井离乡的补偿。

  小皇帝和杨素聊了很多,还留他一起用膳。

  酒足饭饱后,心情舒畅地离开了皇宫。

  各州总管和刺史在京城短暂停留后,陆续返回。

  马上就到春播的时节,他们必须得亲自坐镇。

  凡是与农业相关的。

  占据了官员考核五成以上的内容。

  特别是小皇帝实行“开荒垦田,减免赋税,休养生息”的策令后。

  对于农业的重视程度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除了继续推行曲辕犁等先进农具。

  今年,朝廷又推出了“耕牛下乡”的诏令。

  耕牛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是极为珍贵的。

  因而。

  有很多自耕农根本用不起,只能用人力挖田翻地。

  “耕牛下乡”,就是由朝廷提供耕牛。

  百姓可以到大周钱庄贷款购买,也可以租用。

  缓解当下有的百姓没耕牛的状况。

  等过上几年。

  家家户户应该都能够拥有耕牛了。

  粮食生产效率将得到很大程度地提升。

  与此同时。

  用于灌溉的筒车被广泛应用起来。

  解决了把低处的水引到高处灌溉的问题。

  ……

  冶铸作坊的轴承生产进入量产阶段。

  轴承作为一种商品,开始被商队、行商贩卖到全国各地。

  有了轴承,手推独轮车也能逐渐推广开来。

  对于需要大量体力劳动的农业生产来说,无疑是一大助力。

  而且。

  小皇帝还让冶铸作坊铸造了一种脚踏式齿轮传动装置。

  他要把后世农村所用的脚踏式脱谷机打造出来。

  这种打谷机原理很简单,就是一套齿轮传动带动滚筒快速旋转。

  比起人工甩打脱粒,省时又省力。

  有了好钢。

  铸造出质量过硬的齿轮,完全没有问题。

  宇文衍把绘制好的图纸交给作坊铁制用品铸造小组,让他们试着去做。

  弄出来后,再让工部派几个木匠配合。

  把脱谷机的木制框架打造出来,装配上齿轮传动装置。

  一台脚踏式脱谷机就大功告成了。

  不过。

  新事物的诞生肯定要经历一个不断试验的过程。

  有了小皇帝指定的明确目标,又没有技术壁垒限制的前提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台小小脱谷机肯定能够打造出来。

  春播前。

  大量的荒地、滩涂被开垦成良田,保守估计有去年的两三倍之多。

  除了先进农具的广泛应用。

  朝廷下诏释放私奴,自耕农大量增加也是助力之一。

  棉花试种成功后。

  裴矩又从西域收购的大量棉花种子,已经陆续抵达京城。

  这些种子会分发给京城到洛阳一带的百姓种植。

  棉花虽然取代不了丝绸,但却可以逐步替代麻。

  麻就可以用来制作麻袋,麻绳这些日用品。

  麻布衣服不论是舒适度,还是保暖性,都不是很好。

  它唯一的优点就是便宜。

  这也是为什么穷苦百姓,大多都是穿粗麻布衣物。

  除了棉花种子。

  宇文衍想要的西瓜种子也被裴矩找到了。

  西瓜在西域地区已经有种植,只不过叫的名字有所不同。

  西瓜性寒、味甘、解暑。

  因而,当下称之为“寒瓜”。

  为了找到西瓜种子,小皇帝特地画了一幅彩色水墨画。

  一块瓜田,绿油油的藤缦,黄色的花,青绿色的瓜。

  还有切开后的样子,每一个细节都描画得清清楚楚。

  这么一幅写实的彩色水墨画。

  只要见过西瓜的人,一眼就能认出来。

  宇文衍把种子交给农学馆的贾仲明,让其找一些沙地试种。

  他也不知道关中平原的气候能不能种植,只能试试看。

  一旦能够生长的话,等到炎炎夏日,就能吃到冰镇的西瓜了。

  或是榨上一杯冰凉的新鲜西瓜汁。

  香甜可口,冰冰爽爽,喝上一口。

  简直不要太完美。

  ……

  喜欢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