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耕早就销毁了原来的采购和验收的原始凭证,协同外商做好了各种账目,形成可以解释通的证据链。
但这一次,他偷看到材料里出现新的证据,不由让他内心肝胆欲裂。
而此时辛胜利已经挂了电话,转过身来。
虽然邵耕极力表现出镇静,但辛胜利察觉出他的眼神已经慌乱。
“邵总,刚才我们谈到哪了?”
辛胜利坐下后,若无其事地打开记事本。
“我……我们……好像……说到了国企改革推动迟缓的原因。”
邵耕一再掩饰,却挡不住自己说话变得结结巴巴。
“哦,对,你接着谈。”
辛胜利翘起二郎腿,把记事本放在腿上,微笑着向他扬了扬下巴。
邵耕只能硬着头皮解释,轴承集团在兼并几家小型国企后,因为企业制度和文化不同,内部整合迟迟不能达标,因此还是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
辛胜利笑着插话道:“这是不是就叫做貌合神离的轴承集团特色?”
邵耕一向能言善辩,但现在却因为心乱如麻,实在集中不了注意力,只是勉强跟着干笑几声算是回答。
辛胜利用圆珠笔敲了敲记事本:
“邵总,我有一点不太理解,想请你指教。为什么轴承集团兼并本地中小型国企已半年,却无法完成整合,仍然是一片散沙。而临江市的交通集团这些年不断兼并收购国内外企业多达上百家,从来就没有出现过整合问题?”
“这个……我没有考察过临江交通集团……没有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邵耕以不了解情况为借口,想要搪塞辛胜利提出的尖锐问题。
“那好,我就换个红星电子厂的例子,自从红星厂搬迁到临江市,兼并了多个上下游企业,半年即实现盈利。你以前就是红星厂的干部,不会不知道红星厂的情况吧?”
辛胜利审视着邵耕,表情分明已经有些不悦。
邵耕不能再找借口,而且他早就准备好了应对托词:
“辛市长,红星厂在槐荫市日薄西山,只有到了临江市,依仗着临江强大的资金和广博人脉资源,才能进步神速。我们没有临江市那样的条件,所以也没有什么可比性。”
“邵总这样的借口唬别人可以,唬我就不行了。我可是从临江市过来的人,对红星厂的情况非常了解。”
辛胜利笑着摇摇手指。
他在保税区做书记的时候,曾经多次和红星电子厂出口业务进行过接洽,对红星厂的情况了如指掌。
自从秦云东出面收购了红星厂,并全面搬迁到临江市以来,临江市并没有给红星厂特殊的政策,一切待遇都和其他企业相同。
只不过在秦云东的指导下,红星厂进行全面内部制度革新,压缩管理层级,细化质量标准体系,瞄准世界技术潮流完成跨越式赶超。
红星厂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创新,那么所有的资源配置和部门编制都必须围绕核心竞争力打造,发现不足就补充,发现错误就更正,一切从实战出发,在实战中学习实战,迅速完成了内部体系的整合。
辛胜利最后毫不含糊地总结,秦云东书记只是为红星厂设计了发展方针,红星厂坚决执行并落实于行动,于是就有了良好的效果。
而且,秦书记向来主张企业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锤炼自己的适应能力,不是等着临江市府输血续命。
“邵总看我讲的有哪一点不符合事实,可以帮我指出来。另外,我还是要问你一句,为什么红星厂能做到的事,轴承厂就做不到?”
辛胜利双手搭在膝盖上,威严地盯着邵耕。
邵耕无话可说。
辛胜利是个实干家也是有名的笔杆子,他讲的内容完整,数据详实,理论准确,几乎无可挑剔。
邵耕知道自己靠辩论想驳倒辛胜利,能力还差很远。
虽然说不过,但他也不愿意就此俯首称臣。
在槐荫市,除了恩师季仙洲外,还有书记凌超也曾表态支持他,所以邵耕有底气可以和辛胜利掰掰手腕。
“辛市长,每个城市的生存环境不同,临江市是全省最发达的城市,而槐荫市常常位于后几名,在临江市能办到的事,在槐荫市还真不容易做到。如果想让轴承厂改革取得效果,那就需要槐荫市整个组织体系全面改革。”
邵耕不谈轴承厂内部问题,反而把所有问题推给槐荫市的官僚主义猖獗、推诿扯皮严重、办公效率低下,不作为和乱作为时有发生。
邵耕举例抱怨说,白国昌任书记的时候,把那些关停并转的国企高层,都塞进了国企改革顾问委员会。白国昌的本意是安抚丢掉权力的高层,稳定住国企改革的局面。
但是结果却恰恰相反,很多时候国企的矛盾冲突却都是来自这个顾问委员会。
只要有委员没有捞到好处,他们就会煽动工人静坐示威捣乱,胁迫槐荫市不得不找他们协调,满足他们不合理的要求。
“辛市长,您现在明白了吧,不是我不想推进改革进度,而是上面能管我的人太多,每做一件事都要申请、讨论、修改、在讨论,没完没了,我也是精疲力尽苦不堪言。”
邵耕闭上眼长叹一声,似乎有天大的委屈似的。
辛胜利表现出同情的神态,颇为感慨地说:
“我理解你,看得出你确实很累。无论给谁这么沉重的压力都会非常疲惫。我看这样吧,为了邵总的健康着想,从明天起轴承厂换个人扛压力吧。”
辛胜利说完拿起茶杯,慢条斯理地吹了吹漂浮的茶叶。
邵耕顿时懵了。
他本来是甩锅加感情牌,想要蒙混过关,没想到辛胜利绵里藏针顺势逼他辞职。
邵耕不能拱手让出总经理职务,这里面的水很深,一旦被继任者查出问题,那他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他马上改口道:“辛市长,我……我只是发个牢骚……我知道肩上责任重大,肯定会负责到底。”
但这一次,他偷看到材料里出现新的证据,不由让他内心肝胆欲裂。
而此时辛胜利已经挂了电话,转过身来。
虽然邵耕极力表现出镇静,但辛胜利察觉出他的眼神已经慌乱。
“邵总,刚才我们谈到哪了?”
辛胜利坐下后,若无其事地打开记事本。
“我……我们……好像……说到了国企改革推动迟缓的原因。”
邵耕一再掩饰,却挡不住自己说话变得结结巴巴。
“哦,对,你接着谈。”
辛胜利翘起二郎腿,把记事本放在腿上,微笑着向他扬了扬下巴。
邵耕只能硬着头皮解释,轴承集团在兼并几家小型国企后,因为企业制度和文化不同,内部整合迟迟不能达标,因此还是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
辛胜利笑着插话道:“这是不是就叫做貌合神离的轴承集团特色?”
邵耕一向能言善辩,但现在却因为心乱如麻,实在集中不了注意力,只是勉强跟着干笑几声算是回答。
辛胜利用圆珠笔敲了敲记事本:
“邵总,我有一点不太理解,想请你指教。为什么轴承集团兼并本地中小型国企已半年,却无法完成整合,仍然是一片散沙。而临江市的交通集团这些年不断兼并收购国内外企业多达上百家,从来就没有出现过整合问题?”
“这个……我没有考察过临江交通集团……没有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邵耕以不了解情况为借口,想要搪塞辛胜利提出的尖锐问题。
“那好,我就换个红星电子厂的例子,自从红星厂搬迁到临江市,兼并了多个上下游企业,半年即实现盈利。你以前就是红星厂的干部,不会不知道红星厂的情况吧?”
辛胜利审视着邵耕,表情分明已经有些不悦。
邵耕不能再找借口,而且他早就准备好了应对托词:
“辛市长,红星厂在槐荫市日薄西山,只有到了临江市,依仗着临江强大的资金和广博人脉资源,才能进步神速。我们没有临江市那样的条件,所以也没有什么可比性。”
“邵总这样的借口唬别人可以,唬我就不行了。我可是从临江市过来的人,对红星厂的情况非常了解。”
辛胜利笑着摇摇手指。
他在保税区做书记的时候,曾经多次和红星电子厂出口业务进行过接洽,对红星厂的情况了如指掌。
自从秦云东出面收购了红星厂,并全面搬迁到临江市以来,临江市并没有给红星厂特殊的政策,一切待遇都和其他企业相同。
只不过在秦云东的指导下,红星厂进行全面内部制度革新,压缩管理层级,细化质量标准体系,瞄准世界技术潮流完成跨越式赶超。
红星厂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创新,那么所有的资源配置和部门编制都必须围绕核心竞争力打造,发现不足就补充,发现错误就更正,一切从实战出发,在实战中学习实战,迅速完成了内部体系的整合。
辛胜利最后毫不含糊地总结,秦云东书记只是为红星厂设计了发展方针,红星厂坚决执行并落实于行动,于是就有了良好的效果。
而且,秦书记向来主张企业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锤炼自己的适应能力,不是等着临江市府输血续命。
“邵总看我讲的有哪一点不符合事实,可以帮我指出来。另外,我还是要问你一句,为什么红星厂能做到的事,轴承厂就做不到?”
辛胜利双手搭在膝盖上,威严地盯着邵耕。
邵耕无话可说。
辛胜利是个实干家也是有名的笔杆子,他讲的内容完整,数据详实,理论准确,几乎无可挑剔。
邵耕知道自己靠辩论想驳倒辛胜利,能力还差很远。
虽然说不过,但他也不愿意就此俯首称臣。
在槐荫市,除了恩师季仙洲外,还有书记凌超也曾表态支持他,所以邵耕有底气可以和辛胜利掰掰手腕。
“辛市长,每个城市的生存环境不同,临江市是全省最发达的城市,而槐荫市常常位于后几名,在临江市能办到的事,在槐荫市还真不容易做到。如果想让轴承厂改革取得效果,那就需要槐荫市整个组织体系全面改革。”
邵耕不谈轴承厂内部问题,反而把所有问题推给槐荫市的官僚主义猖獗、推诿扯皮严重、办公效率低下,不作为和乱作为时有发生。
邵耕举例抱怨说,白国昌任书记的时候,把那些关停并转的国企高层,都塞进了国企改革顾问委员会。白国昌的本意是安抚丢掉权力的高层,稳定住国企改革的局面。
但是结果却恰恰相反,很多时候国企的矛盾冲突却都是来自这个顾问委员会。
只要有委员没有捞到好处,他们就会煽动工人静坐示威捣乱,胁迫槐荫市不得不找他们协调,满足他们不合理的要求。
“辛市长,您现在明白了吧,不是我不想推进改革进度,而是上面能管我的人太多,每做一件事都要申请、讨论、修改、在讨论,没完没了,我也是精疲力尽苦不堪言。”
邵耕闭上眼长叹一声,似乎有天大的委屈似的。
辛胜利表现出同情的神态,颇为感慨地说:
“我理解你,看得出你确实很累。无论给谁这么沉重的压力都会非常疲惫。我看这样吧,为了邵总的健康着想,从明天起轴承厂换个人扛压力吧。”
辛胜利说完拿起茶杯,慢条斯理地吹了吹漂浮的茶叶。
邵耕顿时懵了。
他本来是甩锅加感情牌,想要蒙混过关,没想到辛胜利绵里藏针顺势逼他辞职。
邵耕不能拱手让出总经理职务,这里面的水很深,一旦被继任者查出问题,那他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他马上改口道:“辛市长,我……我只是发个牢骚……我知道肩上责任重大,肯定会负责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