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3章 个人崇拜,身不由己-《权力巅峰从纪委开始》

  秦云东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同志们,我们首先要坚信,交皇粮的历史终结是一大进步,是对农村和农民在建国后做出的牺牲的补偿,无论从道义上,还是从农业经济发展的角度上考虑,都是我们这些工农子弟兵应该举双手拥护的。”

  众人绝大多数都来自农村,听到秦云东的这番讲话很感动,又有些羞惭。

  当干部久了,慢慢淡忘了自己的农民出身,甚至考虑问题还站在农民对立面,如果不是秦云东今天提醒,他们还沉浸在官本位的思想中浑然不知。

  秦云东没有批评大家,只是善于地提出告诫,怨天尤人发牢骚谁都会,但问题还是摆在那里,依然得不到解决。与其抱怨,不如把取消农业税的国策看作机遇,倒逼浠水区加速提高经济发展。

  “同志们,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工作重心将发生根本性转变。由原来促农增产变为促农增收;由原来的催耕催种,转变为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自主种植,自主经营,自觉调整产业结构;原来催粮催款转变为服务农民促发展……”

  秦云东为大家描绘的远景蓝图,并不是空洞的口号,完全可以作为工作指导方针实施。因此干部们都在快速记笔记,工作方向越来越清晰。

  以前他们都对前途很茫然,现在却已经建立起了信心。

  秦云东看着大家愈加清澈的眼神,知道他们的确领悟到了他的思路,于是合上记事本。

  “同志们,今天咱们开的是诸葛亮会,你们都是浠水区乃至临江市的诸葛亮,谢谢大家集思广益给我提供了很多思考的角度。我说的话只是心得体会,还要回去做成正式报告在常委会上讨论通过。因此,大家不要着急,请耐心等待正式文件下发再执行。”

  秦云东很注意自己的言行,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搞一言堂,要有集体领导意识,同时他也经常提醒下属不要把他说过的话都当作圣旨。

  刘前进站起身信心十足地大声发言:

  “秦书记,我觉得您讲得切合实际,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就按您指明的方向走,准没错。您不是常鼓励基层领导要有能动性吗,我是浠水区一把手,愿意先行尝试探索,大家伙看行不行?”

  “行!”

  全体浠水区的干部都异口同声地回答,并报以热烈掌声。

  秦云东虽然不满意刘前进公开唱反调,却又不方便在公开场合批评他,现在大家的思想刚刚扭转,秦云东不想挫伤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他知道,取消农业税让基层乡镇干部人心惶惶,存在集体不安全感。他们本能想通过依附权威获取保护,把秦云东神化就成为必然选择。

  秦云东就算三令五申反对搞个人崇拜,但有时候他也无法改变广大干部群众对他的不理性盲从。

  彻底改变社会性生态和慕强心理,谈何容易。

  会议结束时已经到了中午,参会的人又一起在刘楼镇吃了饭,秦云东便和众人告别返回市区。

  在路上,秦云东接到了辛胜利的电话。

  辛胜利刚知道秦云东回国的消息,马上就主动联系,汇报槐荫市国企改革的进展。

  他一个月来一直住在轴承厂家属院,与很多工人建立起了朋友关系,搜集到了很多轴承厂中高层干部违法违纪的线索,由此也能找到为什么国企改革推行步履维艰的真正原因。

  秦云东听得很仔细,心里也非常欣慰。

  辛胜利确实成熟了,做事又非常踏实,只要能找到部分国企领导阻碍改革的目的,接下来对症下药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胜利,你主抓槐荫市国企改革,手里有了好牌,就一定能快速解决问题。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但必须给你提个醒,证据必须是铁证,并且要违法必究,这样才能塑造你的权威形象,更有利于今后的工作。”

  “是,秦书记,我记住你的指示,一定会谨慎地核查证据,经得起历史考验。”

  辛胜利信誓旦旦地保证后,这才挂了电话。

  他追随秦云东多年,能分辨出秦云东此时很满意。能做到这一点,辛胜利就心满意足了。

  辛胜利哼着歌准备去食堂吃饭,然后回市委家属院的家里洗个澡,再舒舒服服睡个午觉。

  轴承厂家属院的房子不能洗澡,工人们都是去公共浴池泡澡,而辛胜利实在不好意思去和那些工人一起洗。

  这倒不是辛胜利自视清高,主要是他多年坐办公室,皮肤白皙细嫩,面对壮实的工友们,他真感觉自行惭秽,生怕被别人耻笑。

  辛胜利刚站起身,桌子上的手机响起铃声。

  原来是逍遥院子的老板卫晓瑶。

  “辛市长,我看快到下班时间才打电话,主要是想着这一会儿您应该不忙了。”

  卫晓瑶很善解人意,非常体贴地为辛胜利着想。

  不用辛胜利问,她随即汇报上午已经联系过轴承厂职工李卫兵,并邀请李卫兵到逍遥院子后勤处,担任维修机械与电气的高级技师,每月工资是三千五百元,奖金和福利另计。

  这个工资待遇几乎是李卫兵工资标准的两倍,刚下岗的李卫兵当然欣喜若狂,立刻满口答应。

  但是李卫兵同时也很疑惑,逍遥院子是全市最着名的高档会所,老板卫晓瑶是怎么知道他的情况,并且还能主动联系,甚至不需要有试用期就直接办理入职手续。

  卫晓瑶为了打消他的顾虑,只能说是一个朋友拜托她帮忙,而那位朋友很了解李卫兵的情况。

  李卫兵听罢更糊涂了。

  他身边的朋友不是工人就是社会底层的普通人,根本不可能接触到卫晓瑶这样层级的人,更别说还能成为朋友。

  但李卫兵也不傻,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月前成为邻居的辛胜利。

  看辛胜利虽然年轻又斯文,但李卫兵总感觉辛胜利身上还有一种大领导才有的气势。

  李卫兵追问:“卫老板,您的那位朋友是不是叫刘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