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鱼目混珠-《赌石奇才》

  搬运过程中,高明嗫嚅着问道:“老板,刚才那人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就当是条狗在汪汪叫就好了。我真没有多余的想法,你肯给我一口饭吃,我已经十分感激了。”

  何垚正色道:“高哥,我觉得这话你说的不对。大男人在外都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付出跟回报不对等这种事,一两天大家都能迁就。时间久了……咱们还达不到慈善家这样的层次不是?咱们大家只要通力把店经营好,不说马上吃香喝辣不愁,至少以后有一定搞头。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尽快给我。我估计帕敢场那边的人这几天就要到了。”

  高明不再客套,只是重重点了点头。随后说道:“我是担心这泼皮狗,咬住咱们一直不松口的话,终究是麻烦。要不……我找人……”

  何垚摇头,“这件事交给我来办。”

  高明虽然没说什么,但明显是不信的。

  自己好歹也是本地人,社会关系也全都在本地。要处理这件事只怕还要辗转托人,看能不能找到能协调的人。

  他不是看不起何垚。

  只是他一个老缅,初来乍到的,能想出什么办法。

  何垚的办法早在来的路上,就已经成型了。

  只不过这会儿先把俞婷这些料子安排妥当。

  料子进店之后,何垚压低声音吩咐高明如何去做。

  立刻就引得高明惊叫出声,“老板,使不得!我赌石自然不如老板精通,可也能看出这些料子跟旁的不同。你不说我也知道是好东西。这种东西按照咱们店里现在的公斤价格,混在蒙包料里往外卖……那不是糟蹋东西吗!使不得!使不得!”

  何垚见状,索性也不再跟他啰嗦,自己动手扯过报纸跟黄胶带,随手将其中一块给缠了个严严实实,顺手做了个不起眼的标记。

  然后顺手丢进高明今天选出来的十几块蒙包料当中。

  他当然知道这样做眼前来看并不划算。

  但鱼目混珠,为的难道是把那颗最值钱的珍珠混在众多鱼目里贱价卖出去吗?

  当然不是。

  为的是能让众多鱼目卖个好价钱。

  这样珍珠的成本就被分摊到了众多鱼目中。

  在高明的目瞪口呆里和要做完这一系列动作,然后从俞婷那堆料子里挑拣出大约三分之一数量的原石,装回麻包,“这才是里面最值钱的部分,收好了。这些保住本钱没问题。剩下的部分,最近这段时间,每天放一块到蒙包料里。明白我意思吧?”

  高明这才彻底反应过来,冲何垚竖起大拇指,“老板高明!这是要给咱店里造势吗?”

  何垚笑起来,“高哥,你想篡权就直说。还老板高明……什么造势不造势的。咱们这叫宣传、做口碑。”

  高明点头如捣蒜,“老板教育的是。我才是高明。”

  说完似乎反应过来自己这话说的还不对,连忙改口。,“我不是这个意思……我……”

  何垚摆了摆手,“高哥,今天晚些时候还得麻烦你。去二手市场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保险柜,给店里整个回来。”

  高明一乐,“懂!我递条子您批准。”

  何垚跟着笑了,“什么批准。这叫拨款。”

  几天下来,两个人搭配越来越默契。相处也越来越和谐。

  到临近中午,蒙包料店里再度迎来一波小高潮。

  赶巧这时候,陈媛带队,领着一群有实力的赌石客上门。

  见此情景,他们没着急掺和进来,而是一脸探究的不远不近站定。

  开蒙包料这种事,的确需要一定的运气。

  要不然十几块原石盲盒,怎么就有人无功而返,有人就能将先前何垚丢进去的“珍珠”给赌到手了呢。

  那人看上去也就二十来岁,据高明说是个熟面孔。

  从店面开业第一天,差不多每天都能看到这人以团体为单位上门赌石。

  一口四川普通话。

  四川人在云贵川是出了名的勤劳。

  他们不怕吃苦更不畏离家。而且相当团结。

  有些人在出来前可能都不认识,但知道是一个地方的,三不五时就会聚在一起。

  类似老乡会性质。

  听说是做明料生意的,在德龙夜市租了一个固定摊位。

  比起林文跃摆的那种流动地摊稍微强点,有个不到两米长的铁皮柜台。

  跟他结伴来赌石的,就是他的老乡们,大约四五个,闹嚷了好一阵子。

  原本料子是涨是垮,都要经过切机验证之后才能确认。

  但这块莫西砂原石相当给力。虽然还没达到这个场口最出名的“大橡皮”跟“水泥皮”标准,但局部风化层的表现,已经隐隐具备了水泥风干后那种粗粝剌手的粗糙。

  同时又兼具纹理紧密相排的序列既视感。

  有着矛盾却又不违和。

  但凡是个行内人就知道是个好东西。

  何垚当然也知道,就不说皮壳,单说分量就不难判断。

  莫西砂又被称为“种水料之王”,种质向来不差,更别说还有这种加成表现。

  所以他们闹腾着非要整挂炮仗庆祝一下。

  高明觉得这是好事。他们做出这么大的牺牲,就应该广而告之。让越多人知道越好。

  所以也不嫌麻烦,跳上他的三轮车奔去了烟花炮竹售卖点。

  风风火火赶回来的时候,第一时间在店门口摆起八条“红龙”。

  这阵仗,连那名年轻都是客都傻眼了,连连表示不用这么夸张,放一挂意思意思就行了。

  毕竟这“好彩头”是需要他掏钱的。

  六六六、八八八……上不封顶。

  也许还有一万八千八的也说不定。

  这八串红龙一炸,自己赚多少还待定,先得亏出去几千块。

  这么一想,这个好彩头也不是一定得要。

  但他反应过来得时候已经来不及了,那几名同乡已经捏着烟头点燃了红龙的引线。

  要说没情绪那肯定是假的。

  但年轻人也不是个玩不起的。明白大家都想沾沾喜气的心情。

  所以后面也就被动接受了现实。

  最后结炮仗钱的时候,被何垚告知,他们蒙包料店面新店开张,正是需要广大同行帮忙打广告的阶段,头一个月所有“红龙”费店里出了。

  店里好料应有尽有,红龙管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