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金龙的老家正是当初冯超带人去捣毁犯罪团伙的村子,双河村。
双河村之所以叫双河村,是因为有两条清澈的小河穿村而过。一条从村东头蜿蜒而来,另一条则从村西头悠悠淌过,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河底的沙石和游动的小鱼。之前的双河村只是一个小村子,也不过四十户人家,正因为这两条潺潺不息的河流,双河村在全国自然灾害时期庄稼都没有缺过水,村民们也没有缺过粮,堪称一块福地,不少流落到此的难民也受到村民的照顾在此安家落户,发展至今已经成了一个七八十户人家的村子。
村里的房子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两条河的两旁,白墙黑瓦,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宁静祥和。村民们大多以务农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到农忙时节,田野里便满是忙碌的身影,大家互相帮忙,共同劳作,邻里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
村头有一棵古老的大槐树,此时正值枝叶繁茂,像一把巨大的绿伞。农闲时候的村民们喜欢聚在树下乘凉、聊天,孩子们则在周围嬉笑玩耍,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村子。
这天下午,日头西落,家住大槐树边的老王头正光着膀子蹲在大树底下,唾沫横飞的给一群年轻后生们讲着自己年轻时出去闯荡时碰到的稀罕事。其实他最远也不过就是去了趟佳木斯,但是他连吹带扯的愣是把一群孩童哄得一愣一愣的。
旁边几个知他根底的老头子见他吹得起劲,笑了笑也懒得戳穿他,毕竟有这么个爱讲故事的人在这儿,他们的孙子孙女们就可以都涌在他那里听故事,自己这几个老儿还能得一时清闲。
忽然,其中一个老人拿着蒲扇指向村口,惊讶的说:“哎妈呀,你们瞅,外头来俩生人,那丫头片子长得还挺带劲呢!”
“嘶......那小子怎么瞅着像老贾家的?你们看像不像!”
“何止是像,那就是吧!这小子上次回来的时候跟他爹干了一仗,我就在他家里瞅着呢,就是他错不了!”
众老人纷纷站起身来,看着从村口进来的这一对年轻男女说道。
来人正是贾金龙和姚玉玲,他们俩今天在哈城逛了一天,买了一堆吃的用的,赶着黄昏回到了双河村。
贾金龙的母亲叫姚淑芬,说来也巧,和姚玉玲是同一个姓。姚淑芬算是当年逃荒来到了双河村,被贾金龙的父亲救助后,贾金龙的父亲当时正是单身青年一枚,发现姚淑芬洗干净后颇有几分姿色,就磨缠着让对方嫁给自己过日子得了。姚淑芬想到自己家人已经饿死,自己也无处可去,干脆就答应了他。
贾金龙的父亲是个掌控欲很强的男人,自从他死后,这个已经接近50岁的女人才觉得自己从此是真正为自己而活,哪怕地里的重担都压在她的身上,也丝毫不觉得艰难。
此时她正在和往常一样在院子里自己垒的水龙头池子边洗菜做饭,这些天地里的劳作,让她的手磨出了好几个大泡,而她也只是轻描淡写的用烧红的针挑破,任由它慢慢变成老茧。
只是忙碌一阵,她又开始发愣,在思念着自己远在哈城市局的儿子。
不知道是不是今天干的活儿有点多,太累了,眼睛好像出现了幻觉,门外怎么会出现一对男女呢,那个男的还这么像自己的儿子......姚淑芬揉了揉眼睛,那两人竟还在。她心跳陡然加快,扔下手里的菜,几步冲到门口。
“大龙?”她声音颤抖,眼中满是不可置信:“我不是在做梦吧?是你吗大龙?”
听到母亲喊着自己的乳名,贾金龙顿时红了眼眶,喊道:“妈,是我,你儿子回来过节了。”母子俩激动地抱在一起,贾金龙拥抱着母亲,他感觉自己的母亲似乎瘦了些许,心中更是愧疚。
姚玉玲面带微笑的看着母子俩的温馨场景,并没有打扰他们。过了一会儿,贾金龙松开母亲,拉着姚玉玲快步走上前。
“妈,这是我女朋友,她和您一个姓,叫玉玲。”
姚淑芬看着眼前漂亮的姑娘,又看看儿子,激动得双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真是出息了,都带着这么漂亮的儿媳妇回来了,姑娘长得真俊啊......一看就是在大单位上班的。”贾金龙顿时老脸一红:“妈,我们俩现在还是恋爱关系,还没领证......”
“哎呀,这不早晚的事儿!快,快进屋,这大老远回来,累坏了吧。”姚淑芬一边说着,一边牵起姚玉林的手就往屋里领。儿子回来了,她一改往日沉默寡言的样子,瞬间浑身充满了活力一样,嘴上的话就没停下来过。
进了屋,贾金龙把买的东西一一拿出来,“妈,这都是玉玲给您买的,吃的穿的用的,买了一堆呢。”因为母亲也姓姚,所以他在母亲面前改口叫玉玲了。
姚淑芬摸着那些东西,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你们挣工资都不容易,买这么多东西干嘛呀,我又用不了......”
“嗨,明天就过节了,咱们一块就得吃好的用好的,以后我隔三差五就回来陪您,东西消耗的可不就多了嘛!”贾金龙嘿嘿笑着,只有在母亲身边,他才会露出童真的笑脸。他也想好了,以后每周只要不出任务,他一定要申请一天假回到家里来陪母亲。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贾金龙和母亲说着在哈城的见闻,姚玉玲也时不时插上几句,屋子里回荡着温馨的笑声。说着说着,姚淑芬还是关心起两人什么时候结婚,毕竟贾金龙眼瞅着快30岁了,姚玉玲比他小六岁可以不着急,但是自己儿子是实打实的大龄剩男了啊!但是人家姑娘今天刚上班,自己就忙不迭的问俩人啥时候结婚也实在是有点说不出口。
似乎看出了姚淑芬的心事,姚玉玲望着这个已经有了皱纹和银丝的女人,柔声说道:“阿姨,您放心,我和贾哥打算最晚明年就结婚,到时候我会和铁路的领导申请,给我调到哈城这边来工作,实在不行,我就辞职来哈城,现在国家也放开改革了,我打算做点小生意,一样赚钱。”
“小姚你说啥呢,这可是铁饭碗,怎么能说辞职就辞职呢。就算结婚了,你们也各忙各的,现在这个年纪一定要以工作为重啊。”姚淑芬感动的抚摸着姚玉玲的手,但还是劝阻道。
贾金龙无言的看着爱人,他知道姚玉玲刚刚那绝不是随口一说逗自己母亲开心的,她连后路都给想好了,铁路的工作为了自己,她可以说辞就辞,这得是多大的勇气和对自己多深的爱啊!
在和姚玉玲的这段感情经历中,其实他也一直担忧一个问题:那就是未来路两人结婚后住在哪里的问题,自己是肯定不可能去宁阳定居的,毕竟特警工作特殊,不能随便调动。可要求姚玉玲从宁阳铁路大院搬出来到哈城?那肯定得换岗或者辞职了,这也不合理啊。
没想到眼下姚玉玲将这个难题直接轻描淡写的解决了,让他从此再无顾虑,贾金龙感慨万千,自己何德何能,原本粗犷的童年、潦草的人生,竟能引出如此繁花似锦的未来!
双河村之所以叫双河村,是因为有两条清澈的小河穿村而过。一条从村东头蜿蜒而来,另一条则从村西头悠悠淌过,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河底的沙石和游动的小鱼。之前的双河村只是一个小村子,也不过四十户人家,正因为这两条潺潺不息的河流,双河村在全国自然灾害时期庄稼都没有缺过水,村民们也没有缺过粮,堪称一块福地,不少流落到此的难民也受到村民的照顾在此安家落户,发展至今已经成了一个七八十户人家的村子。
村里的房子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两条河的两旁,白墙黑瓦,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宁静祥和。村民们大多以务农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到农忙时节,田野里便满是忙碌的身影,大家互相帮忙,共同劳作,邻里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
村头有一棵古老的大槐树,此时正值枝叶繁茂,像一把巨大的绿伞。农闲时候的村民们喜欢聚在树下乘凉、聊天,孩子们则在周围嬉笑玩耍,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村子。
这天下午,日头西落,家住大槐树边的老王头正光着膀子蹲在大树底下,唾沫横飞的给一群年轻后生们讲着自己年轻时出去闯荡时碰到的稀罕事。其实他最远也不过就是去了趟佳木斯,但是他连吹带扯的愣是把一群孩童哄得一愣一愣的。
旁边几个知他根底的老头子见他吹得起劲,笑了笑也懒得戳穿他,毕竟有这么个爱讲故事的人在这儿,他们的孙子孙女们就可以都涌在他那里听故事,自己这几个老儿还能得一时清闲。
忽然,其中一个老人拿着蒲扇指向村口,惊讶的说:“哎妈呀,你们瞅,外头来俩生人,那丫头片子长得还挺带劲呢!”
“嘶......那小子怎么瞅着像老贾家的?你们看像不像!”
“何止是像,那就是吧!这小子上次回来的时候跟他爹干了一仗,我就在他家里瞅着呢,就是他错不了!”
众老人纷纷站起身来,看着从村口进来的这一对年轻男女说道。
来人正是贾金龙和姚玉玲,他们俩今天在哈城逛了一天,买了一堆吃的用的,赶着黄昏回到了双河村。
贾金龙的母亲叫姚淑芬,说来也巧,和姚玉玲是同一个姓。姚淑芬算是当年逃荒来到了双河村,被贾金龙的父亲救助后,贾金龙的父亲当时正是单身青年一枚,发现姚淑芬洗干净后颇有几分姿色,就磨缠着让对方嫁给自己过日子得了。姚淑芬想到自己家人已经饿死,自己也无处可去,干脆就答应了他。
贾金龙的父亲是个掌控欲很强的男人,自从他死后,这个已经接近50岁的女人才觉得自己从此是真正为自己而活,哪怕地里的重担都压在她的身上,也丝毫不觉得艰难。
此时她正在和往常一样在院子里自己垒的水龙头池子边洗菜做饭,这些天地里的劳作,让她的手磨出了好几个大泡,而她也只是轻描淡写的用烧红的针挑破,任由它慢慢变成老茧。
只是忙碌一阵,她又开始发愣,在思念着自己远在哈城市局的儿子。
不知道是不是今天干的活儿有点多,太累了,眼睛好像出现了幻觉,门外怎么会出现一对男女呢,那个男的还这么像自己的儿子......姚淑芬揉了揉眼睛,那两人竟还在。她心跳陡然加快,扔下手里的菜,几步冲到门口。
“大龙?”她声音颤抖,眼中满是不可置信:“我不是在做梦吧?是你吗大龙?”
听到母亲喊着自己的乳名,贾金龙顿时红了眼眶,喊道:“妈,是我,你儿子回来过节了。”母子俩激动地抱在一起,贾金龙拥抱着母亲,他感觉自己的母亲似乎瘦了些许,心中更是愧疚。
姚玉玲面带微笑的看着母子俩的温馨场景,并没有打扰他们。过了一会儿,贾金龙松开母亲,拉着姚玉玲快步走上前。
“妈,这是我女朋友,她和您一个姓,叫玉玲。”
姚淑芬看着眼前漂亮的姑娘,又看看儿子,激动得双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真是出息了,都带着这么漂亮的儿媳妇回来了,姑娘长得真俊啊......一看就是在大单位上班的。”贾金龙顿时老脸一红:“妈,我们俩现在还是恋爱关系,还没领证......”
“哎呀,这不早晚的事儿!快,快进屋,这大老远回来,累坏了吧。”姚淑芬一边说着,一边牵起姚玉林的手就往屋里领。儿子回来了,她一改往日沉默寡言的样子,瞬间浑身充满了活力一样,嘴上的话就没停下来过。
进了屋,贾金龙把买的东西一一拿出来,“妈,这都是玉玲给您买的,吃的穿的用的,买了一堆呢。”因为母亲也姓姚,所以他在母亲面前改口叫玉玲了。
姚淑芬摸着那些东西,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你们挣工资都不容易,买这么多东西干嘛呀,我又用不了......”
“嗨,明天就过节了,咱们一块就得吃好的用好的,以后我隔三差五就回来陪您,东西消耗的可不就多了嘛!”贾金龙嘿嘿笑着,只有在母亲身边,他才会露出童真的笑脸。他也想好了,以后每周只要不出任务,他一定要申请一天假回到家里来陪母亲。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贾金龙和母亲说着在哈城的见闻,姚玉玲也时不时插上几句,屋子里回荡着温馨的笑声。说着说着,姚淑芬还是关心起两人什么时候结婚,毕竟贾金龙眼瞅着快30岁了,姚玉玲比他小六岁可以不着急,但是自己儿子是实打实的大龄剩男了啊!但是人家姑娘今天刚上班,自己就忙不迭的问俩人啥时候结婚也实在是有点说不出口。
似乎看出了姚淑芬的心事,姚玉玲望着这个已经有了皱纹和银丝的女人,柔声说道:“阿姨,您放心,我和贾哥打算最晚明年就结婚,到时候我会和铁路的领导申请,给我调到哈城这边来工作,实在不行,我就辞职来哈城,现在国家也放开改革了,我打算做点小生意,一样赚钱。”
“小姚你说啥呢,这可是铁饭碗,怎么能说辞职就辞职呢。就算结婚了,你们也各忙各的,现在这个年纪一定要以工作为重啊。”姚淑芬感动的抚摸着姚玉玲的手,但还是劝阻道。
贾金龙无言的看着爱人,他知道姚玉玲刚刚那绝不是随口一说逗自己母亲开心的,她连后路都给想好了,铁路的工作为了自己,她可以说辞就辞,这得是多大的勇气和对自己多深的爱啊!
在和姚玉玲的这段感情经历中,其实他也一直担忧一个问题:那就是未来路两人结婚后住在哪里的问题,自己是肯定不可能去宁阳定居的,毕竟特警工作特殊,不能随便调动。可要求姚玉玲从宁阳铁路大院搬出来到哈城?那肯定得换岗或者辞职了,这也不合理啊。
没想到眼下姚玉玲将这个难题直接轻描淡写的解决了,让他从此再无顾虑,贾金龙感慨万千,自己何德何能,原本粗犷的童年、潦草的人生,竟能引出如此繁花似锦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