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东吴明君,景帝孙休-《我的抖音通古代,古人彻底疯狂!》

  “竟然还有第二位明君!”

  “哈哈!好!好啊!”

  孙坚看着天幕,突然一愣,随即开怀大笑起来。

  有第二位明君,就说明孙吴的国祚要比蜀汉长!

  这就够了!

  “第二位明君?”

  “是朕的子明吗?”

  孙权捋了捋胡须,饶有兴趣地说道。

  他已经从天幕得知,他未来把皇位传给了小儿子孙亮。

  所以才会认为是孙亮上榜。

  【他就是吴景帝孙休!】

  “怎么是老六?!”

  孙权心中咯噔一下,顿时惊声说道。

  他可是把皇位传给了老七,怎么上榜的是老六???

  难道孙休也是和明朝的朱棣一样,在自己死后篡位了?

  【吴景帝孙休,字子烈,是三国时期东吴的第三位皇帝,吴大帝孙权第六子。】

  【孙休为孙权与琅琊王夫人所生,13岁受封为琅琊王,居虎林,也就是安徽池州。】

  【后因权臣诸葛恪专权,被迁至丹阳郡,再徙会稽。】

  【他性格沉稳好学,师从名儒射慈、盛冲研习经史,长期远离政治中心。】

  “这位该不会和我大汉的皇帝一样,都是捡漏而来的皇位吧?”

  汉光武帝刘秀看到这里,咂了咂嘴,心中猜测道。

  无论是东汉还是西汉,都有不少皇帝是从宗族之中被权臣挑选当皇帝的。

  【258年,权臣孙綝发动政变,废黜皇帝孙亮。】

  【因孙休素有名望且易控制,孙綝便拥立他为帝。】

  【孙休即位后,表面厚待孙綝,加封丞相、荆州牧,实则暗中谋划除奸。】

  “什么?”

  “竟是孙綝这小子!”

  “他竟然把孙亮给废了!”

  孙权抬头看着天幕,如遭雷击,愤怒无比地说道。

  这孙綝是他叔叔孙静的曾孙,也是他堂侄孙。

  “来人!”

  “速去把孙綝给朕抓过来!”

  孙权怒火滔天,咬牙切齿地吼道。

  他要准备杀人了!

  【259年,孙休联合张布、丁奉等将领,趁腊月宴饮之机设伏诛杀孙綝,夷其三族,一举夺回皇权】

  【此举展现其隐忍与果断,终结了自孙权晚年以来的权臣乱政局面,短暂恢复了皇权权威。】

  “这孙休怕不是参考了我大汉的皇帝!”

  汉武帝刘彻扬起眉毛,有些感慨地说道。

  汉朝皇帝没少干这事,后世东吴照抄作业就行。

  【孙休在位期间,废除孙亮时期的严苛法令,减免赋税,鼓励农耕。】

  【使得东吴经济小幅恢复,江南民生压力减轻,为动荡的东吴争取喘息之机。】

  【在文教建设方面,孙休复兴儒学,推动教育,设立五经博士,重建太学,诏令州郡兴办官学。】

  【他以文化整合,抗衡士族意识形态,培育寒门人才,但效果有限。】

  “咦?”

  “老六做的还不错啊!”

  孙权眼睛一亮,忍不住开口称赞道。

  难怪会被天幕称作明君,可以!

  【263年,交趾郡吏吕兴叛吴投魏,孙休遣邓荀、陆胤率军南下,迅速平定叛乱,稳固南疆。】

  【面对曹魏,孙休表面称臣纳贡,实则暗中备战。】

  【蜀汉灭亡后,吴国孤立,被迫加强长江防线。】

  “哼!”

  “说是曹魏,那时候怕不是司马昭在掌权!”

  魏文帝曹丕冷哼一声,对司马懿父子几个的人品表示不屑。

  如同阴沟里的老鼠,实在恶心人!

  好在,如今司马一族已被他下令诛灭,不会再出现那样的情况了!

  【264年,孙休突发急病去世,年仅30岁,谥号“景皇帝”,葬定陵。】

  【临终前,孙休托孤于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

  【但二人认为太子孙??年幼,转立孙权之孙,孙皓为帝,埋下东吴衰亡的伏笔。】

  【孙皓即位后,将孙休的四个儿子,包括太子,全部杀害。】

  “什么?”

  “他怎么敢的?!”

  孙休看到这里,脑子轰的一声,心跳极速加快,勃然大怒地说道。

  “来人!”

  “去把孙皓给朕抓过来!”

  孙休目眦欲裂,咬牙切齿地说道。

  他的几个儿子,居然都被孙皓杀了?!

  这个小畜生!

  找死!

  “都是朕的子孙后代,为何要互相残杀?”

  孙权看着天幕,失神落魄地说道。

  难道,是受到他的影响吗?

  这一切都是老天的报应吗?

  他曾亲手赐死孙霸,废掉孙和……

  【陈寿在《三国志》中曾评价孙休: “休以旧爱宿恩,任用兴、布,不能拔进良才,改弦易张……志善好学,心亏利刃。”】

  【陈寿肯定其学识品德,但批评其用人保守,未能革新朝政。】

  “坏了!”

  “天幕提到朕了!”

  “这下完了!”

  孙皓后知后觉,此刻才反应过来,顿时慌张起来。

  【孙休兼具学者智慧与政治权谋,但缺乏曹操、司马懿式的乱世枭雄魄力。】

  【他是东吴由盛转衰的“守门人”,延缓了衰落,却无力逆转门阀政治与北方压制的历史大势。】

  【孙休类似初期掌权的刘禅,但比刘禅更具主动性,略逊于曹叡的治国成效。】

  【其失败托孤成为东吴灭亡的转折点,个人悲剧折射了三国末期皇权体系的脆弱性。】

  “哈哈,曹魏和东吴都托孤失败了!”

  “唯有吾做对了!”

  刘备抬头看着天幕,顿时心花怒放起来,开心地说道。

  哈哈,太爽了!

  曹贼的后代托孤给了司马懿,直接引狼入室。

  孙权小儿后代的托孤大臣,却是不听话,自作主张把残忍嗜杀的孙皓立为皇帝,可谓是自掘坟墓!

  唯有他刘玄德做对了,孔明先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惜的是,阿斗太废了!

  唉!白瞎了诸葛亮的付出!

  【孙休面对的士族专权、经济凋敝,是东吴数十年积累的沉疴,非短期可解。】

  【打个比方,司马炎代魏后推行占田制、加强集权,方能短暂统一,凸显制度变革的必要性。】

  “短暂的统一?”

  “天幕这是何意?”

  “难道我晋朝也是二世而亡?!”

  晋武帝司马炎心中咯噔一下,顿时头皮发麻,难以置信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