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我的抖音通古代,古人彻底疯狂!》

  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拉帮结派互相倾轧,陷入内部消耗中。

  有这个功夫,你们能不能多开疆拓土?

  没看到宋朝那小的可怜的地图吗?

  嬴政认为,一个合格的官员应该像辛弃疾那样,文韬武略兼备!

  在宋朝“重文轻武”的政治氛围下,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倒成了大权在握的决策者。

  真是有够可笑的!

  【苏轼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在任期间勤政爱民。】

  【他疏浚运河,治理六井,缓解旱情,抗洪筑堤,保全城池,百姓为了纪念苏轼的功绩,将其命名为“苏堤”。】

  “先有白堤,再有苏堤,当地百姓有福了!”

  汉光武帝刘秀露出笑容,对着天幕赞扬道。

  这些上榜的文人,诗词写得好,当官也不错,让他很满意。

  【1079年,苏轼调任湖州,上《湖州谢表》被新党曲解为“讥讽朝政”,遭御史台弹劾,被捕入狱130天,几近处死,史称“乌台诗案”。】

  【后因曹太后、王安石等人求情,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开启人生重大转折。】

  “人言可畏啊!”

  “仕途之路,九死一生,不如归隐田园!”

  陶渊明看到这里,感慨万千地说道。

  在他看来,在朝为官要忍受太多委屈和肮脏,不如在家喝酒赏花更为陶冶情操。

  人生苦短,为何不愉快的度过呢?

  “这王安石的为人还算不错啊!”

  “苏轼前面都那样反对他了,他居然不计前嫌帮助苏轼。”

  “以德报怨,难得啊!”

  李商隐看着天幕,感慨万分地说道。

  他当初如果遇到王安石这样的人,也许就不会落得如此凄惨的结局。

  当初他被贬的时候,牛李二党的人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替他说话。

  唉,时也命也!

  【1080—1084年,苏轼在黄州躬耕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在此期间,他写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不朽名篇,形成了“旷达超然”的精神境界。】

  【赤壁赋我们就不看了!】

  【我们来欣赏下苏轼的这两首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好霸气雄壮的词!”

  曹操瞬间眼前一亮,忍不住开口称赞道。

  这首词符合曹老板的口味,他很喜欢。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乱世出英雄啊!”

  魏明帝曹叡叹息一声,感慨万千地说道。

  回首望去,数十年间,当真是英雄辈出,豪杰无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后世之人又在写我了!”

  周瑜有些得意,又有些郁闷。

  身处汉末乱世,他能在无数豪杰当中脱颖而出,被后世铭记,足以让他自傲。

  可历史上那么多美女,你们怎么总盯着大乔小乔?

  上次杜牧写一个“铜雀春深锁二乔”,现在苏轼又来个“小乔初嫁了”……

  周瑜一脸黑线,颇为无语地看着天幕。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好词啊!”

  李白直接端起酒杯,遥敬天幕,大声说道。

  这首词惊艳到他了!

  苏轼不愧是能排到第一的词人,上来就是王炸,让李白很喜欢。

  “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当为传世佳作!”

  江南侯李煜抬头看着天幕,发自内心的感慨道。

  他今后,也想尝试写一下这种“豪放派”的词,看看能不能和“苏辛”二人比肩!

  “好词!必为千古绝唱!”

  “全词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难得啊!”

  柳永拍案而起,惊声说道。

  到了现在,他是真的服气了。

  这样豪迈的词风,对他的心灵冲击很大。

  他决定要离开扬州,换一个环境,尝试下不同的作词风格。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好词!”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苏轼好豁达的心态啊!”

  天幕下,屈原读到这里,心胸一下子开朗起来,感慨地说道。

  他觉得自己也要学习苏轼的洒脱豁达心态,凡事不要堆积在心里。

  若是有一天,楚国真的被秦国所灭。

  他或许不会再选择投江殉国,而是积极地寻找挽救楚国民众的办法。

  “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句词写的太好了!”

  唐玄宗李隆基拍案叫绝,开口称赞道。

  就像这首词一样,他也准备用这种心态来面对天下百姓的质疑和谩骂。

  能挽救的措施他都做了,如今的他只想好好经营大唐,使其继续延续开元年盛世的繁华。

  无论是唐太宗的指责谩骂,还是来自天下百姓的质疑,他都打算视而不见。

  也无风雨也无晴,随他去吧!

  “好词!”

  “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意境深邃,内蕴丰富,可为一味良药也!”

  范仲淹品读完全词,沉吟片刻后,开口称赞道。

  苏轼的这首词写的太好了!

  它能让人精神为之放松,放下平日里所有的疲惫和愤懑。

  这已经不是一首词了,这简直就是一味良药啊!

  “苏轼如此乐观的心态,值得吾等学习。”

  李贺抬头看着天幕,心中一片宁静。

  他代入苏轼的视角后,突然发现自己身上那些困难险阻,都不算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