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临行密密织(下)-《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

  夜深了,李明衍独自站在城头,凝视着北方。

  "庄贾。"他轻声唤道。

  墨家机关师悄然出现:"主公有何吩咐?"

  "楚国那边,最近可有消息?"

  庄贾从怀中取出一份密信:"负刍公子来信,说楚国内部他一直在布局,现在的楚王身体已经开始出现问题,他动手的时机不远了,他得把军权抓牢。"

  "我正好和他配合。"李明衍接过信细看,嘴角露出一丝深意的笑容。"给他些信息,就说百越这边完成了整合,正好是楚国的大敌,为了不腹背受敌,楚国得在南边做好防范啊。"

  "矩子的意思是?"

  "百越是他负刍掌握军权的理由,而且这边战线远离秦国,却离楚国国都更近。"李明衍将信收好。

  "负刍公子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怎么运用这些信息,而且楚国在百越边境陈兵,对百越也是好事。"

  庄贾心领神会:"明白了。适度的威胁,能让百越各族更加团结。"

  "正是。"李明衍负手而立,"你想想,如果北方完全没有威胁,时间一长,各族必然会生出异心。但如果始终有楚国这个潜在敌人在,他们才会更加团结在我周围。"

  "矩子高明!"庄贾由衷赞叹,"这就像水坝,既不能让水太满溢出,也不能让水太少干涸。保持一个合适的水位,才是长久之计。"

  李明衍点点头:"记住,与负刍公子的联系不能断。将来若是楚国有变,这条线可能会派上大用场。"

  "遵命。"庄贾退入暗处。

  李明衍继续站在城头,心中默默盘点着这段时间的布局。

  北民有邓起镇守,忠诚可靠;

  百越有桀骏巡察,阿漓威望在此;

  通信网络正在建设,千里之外也能了如指掌;

  南越、山越完全归心,西瓯、闽越利益捆绑;

  更妙的是,楚国的压力恰到好处,让内部不敢生乱;

  李明衍揉了揉太阳穴轻声自语,"差不多可以出发了。"

  ···

  清晨,朝阳初升。

  苍梧城的新建的广场上,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各族百姓。

  今日,李明衍要正式宣布启程前往三星之地。

  高台上,李明衍一身素袍,看起来不怒自威,又仙气飘飘卓然世外。

  "百越的父老乡亲们,"他的声音在广场上回荡,"星垂之地,是百越千年以来的传说,也是历代族长想参透的神语。"

  人群骚动起来。三星之地在百越是个传说,据说那里有神明居住,凡人不可靠近。

  "十三年前,我第一次踏入蜀地,便与大盟主共同讨论过如何找寻发现,只是那时天时未到,吉门未开。"

  人群安静下来,都在倾听。

  "十三年来,我走过中原,到过百越,见识了太多的苦难,也见证了太多的希望。更重要的,我见过了禹王和先祖的诸多遗迹!"

  "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李明衍微笑道,"你们渴求神明的庇护,渴求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能够安定。但这远远不够!"

  "不够?"人群中很多人小声议论。

  李明衍提高声音:"是的,不够!先祖和禹王对我的召唤,不仅要让大家吃饱穿暖,更要让百越成为真正的乐土。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完全聆听和掌握先人的智慧。"

  "你们推举我做神使的百日以来,我一直在与先祖交谈。"李明衍微笑道,"先祖已经与我许诺,许我去探索这神明之地!在那里,有让百越,乃至让天下受益的圣训。"

  "我们现在的生活,都已经和之前有所不同。看看这两年来,我带给你们的先祖的知识,圣王的技艺,你们的日子,是不是过的更好了!"李明衍大手一挥,高声询问。

  "是!是!是!"回应他的,是上万百姓雷鸣般的呼喊。

  "想想看,如果我们掌握了这最后的圣训,又将得到什么!是天下乐土,是百年,千年的福缘!我愿意为你们,去经受这先祖的考验!无论这考验多久,无论这考验是否要献出我的生命!"

  李明衍闭上了眼,抬起了头,双手朝天,做出向上天奉献的手势。

  高台之下,一些子民已经开始啜泣。

  阿漓这时站了出来,同时走到高台上:"作为百越盟主,我愿意随神使亲自前往,为百越人民寻找这份宝藏。"

  不知道是谁带的头,人群开始下跪,如同一阵风,吹倒了浮萍。

  他们不断的双手朝天,随之叩首,他们祈求着先祖的保佑,保佑他们的神使,盟主,能够平安归来。

  看着这些人,李明衍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诸位,此行凶险难料。但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我们不是去冒险,而是去为百越、为天下寻找一个更好的未来。"

  他声音变得激昂:"十三年前,我入川,是天降机缘。十三年后,我再入川,是寻找神迹。这一次,我将带回希望,带回答案!"

  欢呼声如山呼海啸般响起。

  "子它,吕由。你们代表百越子民,随我与盟主前往。"

  子它上前一步,"能为这样的伟业贡献力量,是我的荣幸。"

  吕由也站了出来:"南越吕氏,愿追随李君,寻访先祖遗迹。"

  李明衍向着子民深深一拜:"承蒙大家信任,李明衍必不负所托!"

  "神使平安!"

  "盟主平安!"

  "先祖庇佑!"

  欢呼声再次如山呼海啸般响起。

  随后,李明衍转向邓起、桀骏等留守的人及各族族长:"百越就拜托诸位了。"

  "主公放心!"众人齐声应道。

  一切准备就绪。

  李明衍、阿漓、子它、吕由,外加二十名精锐护卫,组成了一支精悍的队伍。

  他们没有走陆路,而是选择了水路——沿着古老的水道,从百越逆流而上,直入蜀地。"

  船队启航了。

  岸边,万余百姓相送。他们挥舞着手臂,目送着船队渐行渐远。

  李明衍回望着逐渐模糊的苍梧城,心中感慨万千。

  十三年了。

  十三年的命运流转,终于有了一个稳固的根基。

  "在想什么?"阿漓走到他身边。

  "在想十三年前的自己。"李明衍笑道,"那时的我,恐怕做梦也想不到会有今天。"

  命运,真是奇妙。

  "主公,"子它走过来,"按照这个速度,二十天后可达蜀地边境。"

  "不急。"李明衍收回思绪,"路上多观察水文地形。"

  船继续前行,逆流而上。

  "传令下去,"他吩咐道,"保持警惕,但不要太紧张。这一路上,我们要像水一样——遇山绕山,遇石绕石,但始终向着目标前进。"

  "是!"护卫们应声道。

  夕阳西下,江面上洒满金光。

  船队在这金光中继续前行,向着那个传说中的三星之地,向着那阔别已久的的蜀地。

  而在他们身后,一只木鸢悄然起飞,带着第一份信,向着百越飞去。

  ···

  顺江北上,水势渐缓,两岸风光也从百越的野性山水转为蜀中的秀美田园。

  李明衍换上一身白衣,独立船头,任江风吹拂衣袂。

  "明衍你的心情似乎很好。"阿漓走到他身边,手中拿着一卷刚收到的木鸢密信。

  "故地重游,自然感慨。"李明衍望着远山如黛。

  "当年我初入蜀地,加入了李郡守和二郎满怀治水救民的理想。如今逆流而上,我也是为了寻找更大的答案。"

  "吕由那边记录得如何?"他问道。

  "很认真。"阿漓向船尾看去,只见吕由正伏在案前,一丝不苟地绘制着水文图,

  "每过一处险滩,每见一处回流,他都详细记录。还时不时询问船工当地的水文变化。"

  李明衍满意地点头:"态度端正,孺子可教。这些资料将来都有大用。"

  船队继续前行,渐渐进入蜀中腹地。两岸开始出现人烟,先是零星的渔家,然后是成片的农田。

  "这蜀中的丰饶,也当真了得。"子它站在船舷边赞叹,"把水道改造成这样,需要多少人的努力?"

  "这就是蜀地的智慧。"李明衍解释道。"都江堰建成后,蜀地的丰饶更加凸显,而都江堰也只是其中的代表,整个蜀地都是一部活的治水史。"

  正说着,前方传来喧哗声。

  "渡口到了。"船工高声提醒,"前面就是沫水渡,是这一带最大的渡口。"

  李明衍举目望去,只见一个颇具规模的渡口出现在视野中。

  码头上船只往来,岸边房屋林立,虽然比不上中原的繁华,却自有一种蜀中特有的悠闲气息。

  "看起来很平常。"吕由收起笔墨走过来,"就是人似乎多了些。"

  确实,渡口两侧聚集的人群明显超出了正常的规模。

  更奇怪的是,当他们的船队出现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骚动。

  "那是...那是..."

  "真的是他吗?"

  "白衣...对,就是白衣!"

  隐约的议论声随风飘来,让李明衍心中一凛。

  "情况不对。"子它低声道。